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赤道原則正潛移默化地在金融機構中發揮作用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姚祥雲

近日, 一場“獻策生態文明, 建設美麗中國”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期間,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發表演講指出, 赤道原則潛移默化地在金融機構中發揮作用, 金融機構環境風險分析和壓力測試等工作正逐漸推廣開來。

上述赤道原則主要內容就是激勵與説明金融機構關注融資行為中產生的環境與社會影響, 盡可能地減少其負面影響。

魯政委稱, 綠色專案需要長期、低成本的融資, 短期資金很難為綠色項目提供融資, 而當前債券的發行利率不少綠色項目又難以承受,

因此, 為支持作為2020年之前三大攻堅戰之一的“污染防治”, 對於綠色金融還可以考慮進行定向降准。

赤道原則有助於提升信貸資產品質

推動綠色發展, 單純依靠政府補貼是不可持續的。 魯政委指出, 必須要找一個不需要出錢、只需要政府出政策, 市場就會自動運轉的方式。 這個思路才符合經濟學中具有很強外部性的活動要通過良好的制度設計, 讓市場自動起作用的原理。

赤道原則就是一個好的選擇。 赤道原則對於各國銀行業來說是一個重要里程碑, 它第一次把項目融資中模糊的環境與社會標準明確化、具體化, 使整個銀行業的環境與社會標準得到了基本統一。 這不僅為銀行緩釋環境與社會風險提供了可行的路徑,

更加提升了銀行全面風險管理能力, 也提高了信貸資產品質。

雖然, 目前國內採納赤道原則的銀行還比較有限, 魯政委指出, 這並不能說赤道原則的作用就很小。 儘管採納的機構不多, 但是其影響不容忽視。 比如, 在信貸業務中考量環保的因素, 目前已經被國內很多銀行所採納, 不管是否宣佈採納了赤道原則;綠色金融專營機構的設立, 也已經成為現在很多地方綠色金融改革實驗區的試點內容;金融機構環境風險分析和壓力測試等工作也都在推廣;此外, 金融機構落實社會責任和綠色環保相關資訊的披露工作也是最早的。 在目前所有上市公司中, 金融企業的披露數量最多。 而現在, 環境資訊披露工作正在被監管者推廣到所有的上市公司中,

推動更多上市公司披露ESG等資訊。 這中間, 應該說赤道原則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存在的。

以“碳足跡”尋求綠色金融業務方向

2016年起, 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 從碳足跡的角度出發, 魯政委提供了綠色金融未來的重點業務方向。

以電動車產業為例, 單純從最後的使用環節看, 排放比汽油車少。 但我國的電主要來自於煤電, 如果加上發電用的煤炭排放, 那麼, 電動車在碳減排方面的環保優勢就不那麼顯而易見了。 碳足跡的方法, 就是把整個產業鏈從最初的環節到最後的環節所有的碳排放加總起來考慮。

通過“投入—產出”法來揭示整個產業鏈的碳排放情況,

魯政委認為, 未來綠色金融的機遇便孕育其中。

首先是製造業, 其次是建築業, 第三是交通運輸行業, 我們要避免走美國的彎路, 前瞻性地從現在開始, 加大力度發展更加綠色的交通。 比如, 長距離運輸提倡降低高速公路貨運的占比、提高鐵路貨運的占比, 以及更多地採用公共交通的方式、推廣新能源車等。

第四, 是其他服務業, 電腦、電子和光學設備的製造業、汙水處理、垃圾處理、通訊業、倉儲業以及衛生社會保障業, 不僅具有很大的減排潛力, 而且行業自身的發展也有很大的空間。 未來隨著服務業占比的提高, 這個排放也可能有上升的趨勢。 魯政委指出, 要前瞻性引導服務業盡可能往低碳的方向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