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士之血統:“三曹”、“三蘇”與“三袁”

俗話說, 文壇如江湖, 身處其中, 爭奇鬥豔, 刀光劍影, 什麼文人相輕, 文人交遊, 文人附庸風雅, 如此歷代相傳的形容文人文壇不能不說在外表柔弱的文人形象下, 文人的爭鬥絲毫不亞于草莽英雄的江湖爭鬥。 只是他們的百般兵器單一為筆桿, 但武功修為卻各個不同, 有修得上乘境界如魯迅者獨仗一支“金不換”馳騁文壇如入無人之陣, 但更多者卻是以文趣相投或風格相近結伴而行, 或是後世之人心存瞻仰之情將其名並列稱之, 這便是諸多流傳于史冊的文人江湖聯合名號。

首先讓人羡慕的是因血緣關係並稱的。

在民間流傳有一迷信的說法, 一旦子孫後輩有出一人頭地, 人們往往會不無羡慕和嫉妒的說, 這家祖墳埋得好, 或者說祖宗積德。

不知道如“三曹”、“三蘇”、“三袁”這樣的名載文學史冊的狀況人們該如何眼羨, 上天或許是不公平的, 大千世界, 平庸大眾千千萬萬, 智慧之星絕不肯灑下半滴智慧之水於凡人頭上, 有時候又偏偏集萬千寵愛於一家, 讓他們結伴而出。

每當人們追憶漢魏風骨, 怎麼能忘了曹氏父子?不論是曹操的《觀滄海》之“周公吐哺, 天下歸心”的雄渾氣魄還是曹丕的《燕歌行》之“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的婉秀蒼涼, 更或者是曹植的七步詩之“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無不讓人敬仰動容,

如此一門才俊除了滄海桑田後世之“三蘇”和“三袁”。

即使是堪稱華夏第一詩人的李白, 也無法擁有這等家門榮耀了。 “三蘇”在北宋年間他們的名號早已名滿江湖, 當時有“蘇文熟, 吃羊肉, 蘇文生, 吃菜根”的流傳, 在陸遊的《老學庵筆記》中記載:“建炎以來, 尚蘇氏文章,

學者翕然從之, 而蜀士尤盛。 亦有語曰:蘇文熟, 吃羊肉;蘇文生, 吃菜羹。 ”

意思是說, 當時已經形成一種風氣, 大凡吟詩作賦, 作文言辭, 只要按照蘇文體例、文風, 在社會上就比較吃得開, 往往功名順暢, 自有羊肉可吃;反之就很吃不開, 只有“吃菜羹”的份了。

相比較而言, 明代的“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似乎沒有前面“三曹”, “三蘇”的名聲響亮, 但“三袁”開啟一代散文新風歷來為現代散文大師們所推從, “三袁”的性靈文字, 恣意灑脫, 有人用“庾信文章老更成”來形容其老者文章之遒勁厚重, 用“雛鳳清於老鳳聲”誇讚袁宏道之少年英氣逼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