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涉足P2P但遭行業強監管 中國金控轉型兩年仍虧損

每經記者 歐陽凱 邱德坤 攝影報導 每經編輯 宋思艱

如果不是半小時內出現的斷崖式暴跌, 股價不到0.1港元的中國金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探訪了中國金控由於處於早起發展階段, 僅約為70萬港元。

此外, 中國金控還從事互聯網金融業務, 透過旗下金裕富(香港)有限公司擁有深圳前海格林易貸互聯網服務有限公司25%的股權。

工商登記資料顯示, 格林易貸第一大股東為深圳前海融鑫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持股56%;第二大股東為金裕富(香港)有限公司, 持股25%。 而深圳前海融鑫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則是自然人林裕豪的全資子公司,

林裕豪即中國金控董事長。 2017年3月, 中國金控公告稱, 執行董事林裕豪已同意及董事會已決議調任林裕豪為非執行董事。

截至2017年4月11日, 格林易貸的累積成交金額約11.53億元, 註冊投資人達85萬。

2017年2月, 銀監會頒發《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 規定P2P貸款平臺須指定唯一的一家商業銀行為資金託管人。 此前, 格林易貸也曾被業內認為沒有真正實行協力廠商資金託管, 安全性有所不足。

中國金控在年報中表示, 格林易貸已委聘合資格金融機構廣東華興銀行作為協力廠商銀行, 且已遵守相關規定。 同時坦言, 隨著規定日益嚴格, 如委聘協力廠商銀行業託管人及實施借款上線, 格林前海正經歷蕭條期,

並面臨由增長過渡至衰退的情形。 借款人數及貸款數目大幅減少, 導致收益減少, 且合規成本攀升導致利潤率大幅下降。 不過, 中國金控在年報中並未披露格林易貸的營收資料。

中國金控稱, 面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挑戰及不確定性, 格林易貸正開發新業務, 包括但不限於提供管理諮詢、行銷策略、資訊科技技術支援及資料處理服務, 以拓寬收入來源及為股東帶來更高回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