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甯津縣雜技藝術學校教師劉俊昌 成為德州市首位國家級非遺產承人

1月19日, 在寧津縣雜技藝術學校的練功房裡, 56歲的劉俊昌正認真糾正指導學生們練功。

自7歲起與雜技結緣, 他上臺表演過、教過學生帶過徒弟,

並致力於傳承甯津雜技文化, 成為我市首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雜技是我一生的追求, 我要把本領都傳給下一代, 將寧津雜技事業發揚光大。 ”

出身世家童年記憶都是練功

劉俊昌出生的寧津縣大曹鎮野竹李村, 是當地有名的雜技村。 劉家從曾祖開始就表演雜技, 創立的“劉家門”以武功和馬術見長, 是寧(津)吳(橋)二縣的雜技四大門派之一。 作為第四代傳承人的劉俊昌, 7歲便開始練習雜技基本功——腰功、腿功、翻跟頭……

10歲時, 劉俊昌考入寧津縣雜技學校, 即如今的寧津縣雜技藝術學校, 接受系統訓練。 當時學校條件特別艱苦, 老師要求也非常嚴格, 劉俊昌清楚地記得, 冬天清晨在室外練倒立, 地上放兩塊紅磚,

一手抓一塊一練就是半個多小時, 起身時手和磚都快粘到一起了。 由於條件出眾, 基本功扎實, 肯吃苦, 他很快成了“尖子演員”。

1年後, 劉俊昌進入寧津縣雜技團, 開始外出演出。 江蘇、山西、東北三省……每到一處台下座無虛席, 讓很多人領略了寧津雜技的魅力。 “我們第一次到濟南演出, 總共演了3個月, 場場爆滿。 有一次台下坐著好幾百人, 結束後, 大家掌聲不斷, 謝幕了四五次。 ”他說。

為人師表桃李芬芳

1996年, 34歲的劉俊昌結束演員生涯, 進入寧津縣雜技藝術學校任教。 在教學過程中, 他致力於對傳統雜技進行改革。

他專門學習了運動訓練學知識, 與雜技基本功訓練相結合, 按照學生的成長規律安排合適的進度。 “練雜技光吃苦不夠,

要科學訓練, 不僅能減少傷病的發生, 還能大幅度提升訓練效果。 ”劉俊昌說。 他博採眾長, 對雜技節目內容、道具進行了大膽改良, 將《柔術滾燈》從一人一盞燈發展到一人七盞燈, 《蹬板凳》從7條板凳兩個人表演發展到13條板凳6個人表演, 大大增強了觀賞性, 更好地體現了寧津雜技驚、險、奇、美、新的藝術特點。

至今, 劉俊昌已先後為山東省雜技團、浙江雜技團等雜技團體培養優秀雜技演員100多人, 其中有20多人在世界雜技比賽和全國雜技比賽中摘金奪銀。 學生房麗麗在2005年摩納哥蒙特卡洛國際青少年雜技比賽中表演的《轉檯高椅》榮獲“金K獎”和“蒙特卡洛公主杯”, 學生劉菲菲在第五屆全國雜技比賽中表演的《車技》《轉碟》榮獲“金獅獎”。

如今, 在寧津縣雜技藝術學校任教的老師中, 很多都是劉俊昌的學生, 32歲的劉金山就是其中之一。 “現在學雜技的人越來越少了。 雖然苦, 但是我們還是願意像老師一樣, 教好學生, 將甯津雜技傳承下去。 ”劉金山說。

發揮餘熱傳承雜技文化

採訪當天, 劉俊昌帶來了兩個相冊, 裡面都是“劉家門”過去走南闖北表演的老照片, 照片旁清楚地注明了拍攝的時間、地點、節目名稱。

劉俊昌介紹, 第一次見到這些照片, 是在老家一堆準備丟棄的雜物中, 當時如獲至寶, 趕緊拿回了家, 認真保存起來。 從此便著魔一樣, 到處打聽尋訪從事雜技藝術方面的老藝人, 想方設法搜集資料, 並整理成冊。 截至目前, 已經存留了文獻資料500餘份、書籍4本、老照片100余張、各種雜技道具50餘件。

2008年寧津雜技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0年甯津縣文化藝術中心建成, 專門為寧津雜技設置了300多平方米的展廳, 劉俊昌貢獻出自己的200余件藏品陳列其中。 截至目前, 展廳已接待參觀者5萬餘人次。

由於貢獻突出, 劉俊昌先後被評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十大模範傳承人、“齊魯文化之星”。 “甯津雜技歷史悠久, 不能讓歷史在我們這一代斷茬。 ”下一步劉俊昌打算出版一本書, 仔細講述寧津雜技的前世今生, 讓更多人瞭解和喜歡這門藝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