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泡茶裝B入門,沒有電子稱,如何投放茶量?

不知道各位茶友, 平時泡茶的時候是放多少茶葉的。 小編有一個朋友, 剛開始喝茶不久, 他從來不知道自己該放多少茶葉, 也不管放多少茶葉, 反正就是隨手一抓, 憑感覺拿。 結果, 他泡出的茶, 有時候不是太淡, 就是又苦又澀。

然後我就告訴他, 泡茶有三要素:茶量、水溫、時間, 首先第一點, 投茶量就沒有放對。 然後他馬上反駁道, 泡茶難道還要用個稱來稱嗎?泡茶在於細節, 那麼沒有電子稱要怎麼辦呢?

如果覺得放多少茶可以隨意一點, 不需要這麼講究, 那就很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為什麼別人泡茶這麼好喝,

一樣的茶, 我怎麼就泡不出那個味道呢?有時泡淡, 有時泡濃, 偶爾泡出一次好喝的, 下次卻很難再泡出感覺。 所以, 要知道自己放多茶葉, 泡出的茶才會一直都好喝啊~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 茶葉怎麼取, 取茶沒有電子稱時怎麼辦?

學泡茶, 初期最好有一台電子稱

有人說, 你看些老茶客, 他們還不是隨手一抓, 他們怎麼知道放多少茶葉?老茶客抓的茶多了, 心裡有數, 手上更是有感覺, 一抓一掂, 就能感覺出斤兩, 泡茶也就輕而易舉了。

初學者, 最好還是要有一台電子稱, 每次泡茶先稱一下, 知道自己放了多少茶, 心裡有個數。 如果感覺淡了, 下次便多稱一克, 要是太苦澀, 下次便少稱。 不然, 再好的茶, 泡出來都可能不好喝。

眼睛看到的茶, 跟實際上稱出來的, 真的差的很遠

小編泡茶時候也總愛稱一稱, 上次隨手抓了一把, 以為有個7克差不多, 因為那個茶太蓬鬆了, 沒想到只有3克, 非常容易產生錯覺。

有人又會有這樣的疑慮了, 泡茶還放個稱在旁邊, 豈不是被人笑話?稱出來的茶量精准, 泡出的茶好喝, 何必要擔心別人的眼光呢?稱多了, 慢慢的就可以不用電子稱, 隨手一拿也能胸有成竹。

沒有稱的時候, 茶葉怎麼取多少?

小編教大家一個方法, 看體積取茶。

粗條索茶:像雲南的滇紅, 由於紅茶滋味比較濃郁, 大概放茶壺體積的1/4的茶量就可以了。 像青茶中的鳳凰單叢, 投茶量可以稍微多一些, 大約放壺的1/3。

細條索茶:類似祁紅這樣的茶, 條索非常緊細, 看起來少, 實際上量多。 而且細小的茶浸出很快, 這樣的茶大概鋪滿壺底就可以了。

顆粒型茶:鐵觀音跟臺灣的一些烏龍茶, 都是顆粒型的, 用屬顆粒的方法, 大約10-20顆, 根據顆粒大小和泡茶的濃度再做調整。

扁形茶:最典型的就是龍井茶, 茶葉扁平規整, 鋪滿壺底的量也夠了。 其他一些稍微蓬鬆的綠茶, 像黃山毛峰, 也是鋪滿壺底, 比龍井稍厚一些。

蓬鬆型茶:像沒有緊壓的白牡丹, 因為不炒不揉不整形,就非常蓬鬆,這樣的茶,可以放到茶壺體積的1/2。

因為不炒不揉不整形,就非常蓬鬆,這樣的茶,可以放到茶壺體積的1/2。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