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如何掌控高效的工作節奏

最近精英君在看《演員的誕生》。

節目中幾位導師一直反復強調了“舞臺節奏”一詞, 一位專業素養高的演員在演戲時, 舞臺節奏不能被對手帶著走, 也不能完全脫離對手的戲;不能被音樂節奏帶著走, 也不能被舞臺的氛圍帶著走, 這些在舞臺表演中都應該是一氣呵成的。 當劇情走向一個特別緊張的氛圍時, 有些人在演繹的時候, 節奏就會越來越快, 讓人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這時如果演員能夠壓住了整場戲的節奏, 彼此之間配合默契的停頓、思考、彼此的較量, 那麼人物的形象往往就能夠在觀眾面前樹立起來。

節奏是演技中最難把握的, 因為演員的節奏在攝像機前、舞臺上、平日裡都不同, 觀看小螢幕和觀看大螢幕或者觀看現場的時間流逝感都是截然不同的, 戲劇節奏的掌控力, 往往就是演員對舞臺的掌控力。

當然, 精英君看戲, 只是外行。

只不過精英君認為, “舞臺節奏”一詞, 放到職場上換成“工作節奏”, 仍然也是職場人對工作任務掌控力的體現。

我們常常能感覺到, 工作節奏好的時候, 一切都很從容, 自己能夠較好地支配自己, 能夠較好地安排自己, 更能夠高效地使用自己, 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 反之, 當工作節奏不好的時候, 首先工作情緒大受影響, 看什麼都不順眼, 其次工作品質決不會太高, 而且往往顯得自己很忙, 整天忙忙碌碌, 工作反反復複, 而最終無所作為。 無憂精英網的首席職業發展顧問趙爭女士, 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 如何長久的把握住高效的工作節奏:

1.事情需要一件一件做

儘管現實中我們總是多工並行, 但事實證明, 即使是邊走路邊打電話這樣簡單的一心二用,

都容易撞到電線杆。 與其美其名曰“multitasking”, 不如說只是在工作中讓注意力以及認知資源在不同的任務之間迅速切換。

就算手頭的幾項任務對你來說都並不困難, 佔用的注意力和認知資源並不多, 但同時在幾項工作中來回切換, 同時完成的效果遠不及一項一項去完成的效率和品質。 更別說那些佔用較多的注意力和認知資源的艱難任務, 齊頭並進最後容易得不償失, 搞得自己焦頭爛額, 喪失了對工作節奏的把控。

因此, 不要抱有一心多用能夠省時省力的錯覺和僥倖。 事情要一件一件做, 才是真正能把控制住有條不紊的工作節奏的好習慣。

2.提前準備, 事半功倍

如果要開始做一件事, 比如畫畫,

我可能因為沒有找到要畫的圖片, 而花費時間找圖片, 等找完圖片時間就過去了, 自己就又不想畫了。 其實就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 碰到好的圖片就收集起來, 等要畫的時候, 就可以信心十足的去畫了。

很多公司都會有淡旺季的說法, 日常工作中我們也總會有幾天特別忙又有突然閑下來的那麼幾天。 閑的時候, 千萬別冒著被老闆抓包的風險在上班時間去打了王者榮耀。 為後續可能到來的新任務做一些準備, 或者提前開始著手一些Deadline還比較遠的工作, 等到時候真正開展起來, 提前的準備也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 日常的素材搜集, 都可以在碎片化的時間裡來做, 不知不覺中, 其實也節省了很多時間。

3. Deadline需要短一點再短一點

不管是對於工作還是學習, “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對於拖延症患者來說無疑是最寫實的名言了。 帕金森定理在時間管理中強調了兩件事:第一, 只要還有時間, 我們就會把手上的活兒往後“攢”, 直至耗盡所有時間;第二, 如果你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分鐘, 那你就會在最後一分鐘完成那件事。 這看起來有點絕對, 但大體上是這個理兒沒錯。

那麼, 如果不想在死線臨近的時候, 把自己弄的焦頭爛額、壓力山大, 就給自己定一個短一點再短一點的ddl。 上司給你1個月的期限, 那就給自己3周甚至更短, 畢竟有多少時間, 我們往往就會用多長時間。

4. 利用生理規律分配任務

每個人有自己不同的生理節律, 有些人早上是精力最充沛的時間, 工作效率也是最高的。有些人在早晨卻經常處於昏昏欲睡的狀態中,往往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去思考。每個人在每天都有一段思維活躍的黃金時間,建議將這段黃金時間用來做不緊急但重要的事,比如構思與設計,分析與思考等富有創造性的工作。而對於不太能全神貫注或者很容易被打擾的時間段,建議做一些熟練的、機械性的事務性工作。

此外,短暫、定時的休憩時間對於大腦的認知功能也是很重要的。有研究表明,工作效率最高的10%的人群平均在全神貫注工作52分鐘後,有約為17分鐘的休息時間,這一資料與我們大腦注意力的自然節律也基本吻合。

所以休息,是為了更高效的工作。沒思路的時候下樓買杯咖啡,也許idea在電梯裡突然來了。

工作效率也是最高的。有些人在早晨卻經常處於昏昏欲睡的狀態中,往往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去思考。每個人在每天都有一段思維活躍的黃金時間,建議將這段黃金時間用來做不緊急但重要的事,比如構思與設計,分析與思考等富有創造性的工作。而對於不太能全神貫注或者很容易被打擾的時間段,建議做一些熟練的、機械性的事務性工作。

此外,短暫、定時的休憩時間對於大腦的認知功能也是很重要的。有研究表明,工作效率最高的10%的人群平均在全神貫注工作52分鐘後,有約為17分鐘的休息時間,這一資料與我們大腦注意力的自然節律也基本吻合。

所以休息,是為了更高效的工作。沒思路的時候下樓買杯咖啡,也許idea在電梯裡突然來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