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濃縮了 36 個風口,我們為你總結了 6 個未來

變化皆起于微時, 如何準確捕獲未長成的獨角獸, 恐怕是所有創投圈人都想思考的命題。

我們可以用很多關鍵字來描摹過去的一年,

比如邊界在消失、線上回歸線下、新零售探路、共用經濟火熱、獨角獸展露跨界野心···

而歸根結底, 這些關鍵字背後都在表明著:變化, 越來越快的變化。

變化皆起于微時, 如何準確捕獲未長成的獨角獸, 恐怕是所有創投圈人都想思考的命題。

從 2017 年開春起,

36氪推出了“新風向”系列, 我們想通過這個系列告訴大家, 大風起自何處, 哪些細微的變化正在發生。

最終, 我們用 36 篇的新風向文章, 描摹了過去一年創投圈的新機會圖譜:便利店和無人貨架一炮而紅、各種“共用”設備鋪滿大街小巷、現金貸和 ICO 一時洛陽紙貴, 新中產、新(單身)貴族、新市民不斷湧現, 新人群又帶來了新內容, 比如看不懂的聲音經濟、年輕人超愛的 Hooked 閱讀......

從現在回顧過去, 再從過去著眼未來, 仿佛亙古不變的掘金法則 —— 就如 Ray Dalio 在《原則》一書中所強調的研究歷史的價值, 很多時候眼下發生的不過是舊事重演, 如果我們不總結過去, 我們就不能在未來做出適時且準確的行動。 因此, 濃縮了 36 個風口, 幫你提前看到的 6 個未來。

從線下之爭到小程式爆發:一切依舊為“流量”

1、便利店、無人販賣機到辦公室無人貨架

2017 年, 莊辰超以便利蜂打響了他在新零售的第一戰。 36氪獨家報導了此事, 並深度分析了新型便利店的不同。

與傳統的便利店不同的是, 便利蜂對自身的定位是一家科技驅動的便利店企業, 成立之初便開始佈局無人值守和電商板塊。 這個行業, 將會出現一家類似“萬豪+小米”的公司 —— 用資本+互聯網思維, 在更短時間內打造新型連鎖便利店, 成為線下“流量”入口。

便利店果然只是開始, 其後, 與“互聯網+便利店”極為類似的業態迅速湧現, 包括無人便利店與辦公室無人貨架, 前者將自助發展到極致, 後者將與用戶的距離拉近到極致。

我們也對辦公室無人貨架做了本質的提煉,

將無人貨架及其相近業態劃分為四類, 並總結出“具有同城配送能力的公司, 最適合做辦公室無人貨架”。 至於行業終局, 我們認為, 無人貨架跟分眾傳媒講的是同一個故事, 本質上是流量生意, 加上門檻低、競爭激烈、規模效應明顯, 這意味著頭部企業將由並購產生。

2、無人化與碎片化往其他線下業態延伸

互聯網和移動支付技術的發展讓零售的無人化成為可能, 無人化又為碎片化提供可能。 這種銷售點位的無人化與碎片化不僅體現在傳統零售, 而是蔓延到了線下文體行業等其他行業。

以互聯網健身為例, 它的特點是小型化、按次消費、無人自助、離家近, 這都需要互聯網技術作為基礎, 方能實現無人與按時計費。 這樣的模式降低了使用者的付費模式門檻和產品體驗門檻。

從運營方來說, 基於線上流量(Keep、大眾點評、健身媒體)和線下流量(小型健身房、健身體測設備)的整合, 使得健身零售場的獲客效率更高。 小型化和無人化降低了人力和地租成本。 體驗、效率、成本的三大優化,讓未來小型零售化的健身模式擁有巨大想像空間。

充電寶、按摩椅、咖啡機、娃娃機……這類無人化小型消費設備業態的互聯網化,不僅體現在無人化線上化的運營手段上,還有在獲客方式的場景化與精准化——將入口置於流量最大+用戶最有特定消費欲望的場景。

究竟什麼類型的設備適合這種場景化鋪設的業態?我們又以共用按摩椅為例,從硬體成本、運維成本、鋪設管道和消費頻次四個維度,分析了類似生意的賺錢能力。

3、小程式:請收下 9 億流量紅利的淘金秘笈

從 2017 年 1 月 9 日公測到今天,小程式還沒走完一年。

然而按照互聯網速度,承載了 9 億流量紅利的小程式當中,已不乏十天內獲得六、七十萬用戶的明星案例產生。

隨著小程式不斷更新功能,開放更多的入口和紅利,創業者對於小程式的開發越來越深入,我們相信,微信的 9 億用戶,將繼續迸發巨大的社交流量紅利。同時對資本而言,這是一個非常早期、流量爆發點又非常可期的賽道。

正如我們判斷,在“朋友 猜猜”、“匿名 聊聊”與“給 贊”之後,“貓 卡”、“拼 多 多”等利用社交心理的APP,繼續依靠微信的流量爆紅。最終,微信推出的小程式遊戲“跳一跳”,徹底引爆了這個流量池。這似乎在告訴全世界,小程式“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我們認為,從公司的戰略高度來看, 2018 年微信生態應該被放在和新零售同樣的戰略高度被對待。為此,36氪也在 2017 年研究了 TOP 100 的小程式,總結出這 9 億流量的“撬動姿勢”。簡而言之,若能弄明白 4.4 億手淘月活用戶和 9.8 億微信月活用戶中間的 gap 在哪,或許我們就掌握了掘金小程式的先機。

“老的”和“小的”,是新文娛世界的兩個紅利池

過去一年的文娛領域,從 C 端看高潮迭起,從資本端看焦慮四伏。

一方面,移動互聯網紅利被榨取殆盡,不會再出現陌生社交、直播這樣的現象級風口、席捲性趨勢;另一方面,全民爆款並不少見,“嘻哈”二字幾度翻轉於風口浪尖,一夜之間全民呼朋引伴答題,李澤言成為每個少女男友共同的名字,同時,一些隱秘的“田野獨角獸”在奮力生長著,新一輪融資估值超過10億美金的趣頭條,你卻可能沒聽過它。

總的來說,在新文娛的世界裡,一端人在挖空心思創造價值,另一端人在戰略下沉附庸流量。

預判 2018,我們認為這一年的文娛會繼續呈現出的特徵:

1、“小眾內容”繼續圍堵“大眾內容”

興趣+場景才是文娛產品的下一站高地。

嘻哈成了全民熱議,健身內容迎來春天;二次元成了代言人,紀錄片在B站風頭正勁,誰也沒想到犯罪懸疑類的網劇《白夜追凶》承擔起了中國對外的文化輸出。

“小眾屬性”的現象級內容正在突破大眾內容的包圍,成為新的常態。在36氪看來,小眾這兩個字本來就是偽命題,真正生命週期長的內容都是來自於小眾。歸根結底,小眾內容的勝利是內容供給端不斷精品化的運作與需求端垂直人群的不斷壯大在新節點的完美相逢。而在2018,垂直人群+精品製作會是PGC內容的領軍羊,這種類型的內容也能更好更快的找到自己的商業化路勁。

2、下一波的流量紅利在於“尊老愛幼+小鎮人口”

流量變貴了,但紅利還在。

“尊老愛幼”對應了兩個新紅利人群,也是文娛領域的創投機遇所在。

成年不久和即將成年95後、00後,他們在成長中接受內容的管道更豐富、圈層更多樣,認知和需求更細分,其中在2017年發芽的對話閱讀Hooked和視頻社交兩個賽道都是基於這個群體。

對於邁入中年的大爺大媽們,終於學會了使用互聯網和移動設備。當菜市場的大媽都能來聊上幾句區塊鏈,他們的文娛生活也終於迎來了更全面的互聯網內容的滲透,從廣場舞到新聞聚合,從養生到老年大學,默默成長起來的拼多多、趣頭條都在收割著這波紅利。

而下沉下沉再下沉的三、四、五線城市人群,有賦閒時間、沒有被互聯網產品完全覆蓋,易被被薅羊毛的心裡驅動,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韭菜流量”。當他們擁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除了帶起了用戶超2億,DAU5000萬的王者榮耀,也撐起了喊麥文化和票房一路飄紅《前任3》,相信2018年會出現更多的院線電影為這個群體定制內容。

也許你能切中精品背後的文化規律,填補細分人群的情感空洞和娛樂需求;也許你能找到低成本攫取高流量的辦法,對韭當割、快速蓄力,成為新的“草莽英雄”。

3、業態在融合,IP正線上下延伸

未來的文娛還要注重服務與體驗。

《仙劍》落地成了密室、《妖貓傳》留下了唐城影視基地;暴漫辦了展,十二棟開了娃娃機店;全職高手有了舞臺劇,開心麻花的《羞羞的鐵拳》最終落槌22億票房,全年第三;音樂節裡多了室內的玩家,瑜伽節卻要搬到戶外。

這一年,文娛向線下的延伸給了缺少內容的地產專案新活力,也給缺乏品牌和變現管道的IP新紅利。36氪認為,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2018年我們還會迎來更多的注重內容、體驗的線下文娛項目,而這種業態的融合可能是更加跨行業的。

4、現象級增多,熱點更新變頻,但留給創業者的機會卻更少了

狼人殺與視頻社交、嘻哈與喊麥、佛系與二次元、養蛙與養男人、直播撒幣與區塊鏈。

熱點反覆運算的速度在加快,留給創業者的機會在減少。如果說年初的狼人殺熱潮還能留給創業者1-2個月時間,成就了為數不多的幾家創業公司。那麼後來的視頻社交與直播撒幣則是在C端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各大巨頭早已紛紛入場。所謂的新模式、新場景也都成了附庸在主產品上的一個新功能。

無論是陌陌、映客還是YY、花椒最後大家都活成了差不多的樣子。在這種背景下,文娛行業要期待的是下一個技術節點的爆發,是去中心化的新模式探索以及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創業心。

一切現象背後皆有規律,過去的一年,基於在前沿的探索,一些符合上述趨勢、有潛力形成風口的文娛新風向,它們也確實正在愈刮愈烈:

(1)一面想要抓住年輕消費者的品牌主們瘋狂進擊;一面是不斷崩壞的傳統偶像引發的商業焦慮,二次元虛擬偶像正在迎來“革命時代”,AI+虛擬IP未來將與現實偶像聯動,與聊天機器人結合,應用場景會不斷增加。

(2) 國內的 ACGN 內容經歷了爆發與沉澱,在版權開發末端的衍生品卻還處在起步階段,國外有萬代、孩之寶這樣的巨頭可供參考,消費升級也埋下了新一波紅利的種子,供應鏈和管道處於搭建中的衍生品市場存在機會。

(3) 電音是音樂數位化、模組化的產物,也是電競、二次元、商業廣告等新興標匹配的應用工具,它符合快節奏工業社會的發展,不受語言限制,規模化潛力大,伴隨演出市場的興起,中國會有電音。

(4) 一級院線承載力有限,大量版權播放無門,同時體驗式消費受到歡迎,廣電總局政策陸續出臺,都使二級院線利好。36氪認為,點播影院將會迎來一輪行業洗牌,劣幣驅除良幣的情況將得到改善,合併和收購或將成為常態。

(5)在碎片化和娛樂化佔據了00後主流的注意力的時候,冗長而低質的內容顯得開始有點"反青少年人性"。從閱讀方式的層面來說,網路文學還缺少一些變革的力量,36氪認為,"內容+交互"是內容創業領域的新風向。

(6)答題正在使直播產品換發第二春,也成為了平臺低成本批量獲取下沉流量的入口。36氪認為,把傳統電視臺的模式搬上移動互聯網,消除門檻,在獎金刺激下拉新,在互動中留存,在廣告合作裡變現,是誰都不會損失的一門生意。

新人群有大機會,別放過新生代、單身狗、新中產,還有新市民

新人群必定紅利所在,新生代人群會帶來新的文化內容,擁有一定財富的新中產群體崛起,帶來的是消費升級和大眾理財機會(這部分先按下不表),存在感爆強的單身狗也帶來了單身經濟(空巢經濟),一人份用量的消費品與寵物經濟(畢竟貓貓狗狗比男女朋友乖多了)興起。

容易被忽視的“新市民”也是重點關注的一個新人群。

“新市民”是指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城市下崗人員和兼職的異地在校大學生等群體的集合,人口總量約為4億。其中,外來務工人群是新市民的主要構成。他們希望城市體面生活,卻不曾擁有房、車、戶籍等基本門檻。

根據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20 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要達到 45%,也就是說 3 年內,第一批遷移過來落戶的新市民肯定超過 5000 萬人。從新市民的整個生命週期來看,可以分為“工作——消費——婚戀——房產——健康服務”幾個關鍵決策點。

其中,“工作”這一環節可謂潛力巨大,因為當年齡集中在 20 ~ 24 歲的新市民主流人群進入城市後,找工作是他們首要解決的問題,錢是他們最敏感的選項。

新中產的崛起除了帶來消費升級,也預示著理財市場的機會。

未來理財市場將兩端分化。可投資資產在 20 萬 - 600 萬之間的客戶,要不給智慧投顧覆蓋,要不給資管機構下沉覆蓋。同時,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協力廠商理財公司佔據財富管理市場份額的 60% 以上,而在大陸獨立財富管理機構的份額不到 5%。

在類似背景下,傳統金融機構數位化作業較為落後,亟待升級以提升效率。因此,除了直接 to C 的智慧投顧,創業公司服務于泛資管行業資訊化將是一個潛力巨大的賽道。

當前財富管理賽道創業的三種新模式,包括做上游資產端解決方案提供商;前端服務客戶的互聯網化和後端運營的智能化;培訓+認證,服務理財師。我們還重點梳理了歐美發達國家的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的業態。

另一個隸屬於 C 端大理財的賽道是保險,即便爆發時點一直未來,但36氪認為,保險科技是個現實骨感,前途豐滿的賽道。總體來說,我們認為新型場景險持續存在機會,但痛點最強、最有價值、最具顛覆性的機會,仍然在傳統保險市場。其中有可能被衝擊且潛力巨大的,是跟 C 端密切相關的健康險業務。我們梳理了該保險領域各環節存在的機會,還有創業公司進入或改造這個賽道的方式,給予創業者一定的參考。

巨大無比的藍海:傳統產業升級

新人群最直接改變的是 C 端用戶的行為,C 端變革是所有人都能感知到的,但這往往只是改變的開始,當科技對零售、農業、製造業和醫療等傳統行業的作用愈發深入,改變的將是背後的企業內部流程和後端供應鏈。

1、後端供應鏈變革:快時尚變成“超快時尚”

6-12個月,5周,14天,7天。服裝生產週期不斷縮短,快時尚,正在被“超快時尚”們爭相競逐。要支撐快速變化的供應量和週期,36氪認為,未來時尚的供應鏈應該是柔性的,也就是訂單量是可大可小的。

首先在結構上,供應鏈應當是“網狀的”而非“鏈式的”,品牌方只需要對供應鏈平臺提要求,由平臺來進行協同和串聯。資訊流轉與存儲上,數位化是“超快時尚”得以實現的前提,實現庫存供應和不斷變化的需求之間的快速匹配。

技術之外,更重要的是協同。原料端、製造端、品牌方,協力廠商平臺,都有可能搭建起一個S2B的供應鏈平臺。但無論由誰來牽頭,最終都需要其它環節的協同,進行商業利益關係的重塑。

2、農業與工業物聯網

醫學和農業有數千年歷史、工業有數百年歷史,高智慧化、高自動化是必然方向,而這也就離不開互聯網技術的加持。

事實上,已有眾多公司瞄準了這兩個萬億市場,並從不同的角度來切入。從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兩個角度來梳理了農業互聯網的創業機會;從感知層、網路層、平臺層和應用層分析了進入工業物聯網的方式。

3、交易基礎設施的電子化

支付和清結算系統是一切交易產生的基礎設施,“錢包”(帳戶體系)則是金融和衍生金融服務必備載體。從金融基礎設施再到其他泛金融業務,這是一個在C端市場已經培育出金融巨頭的路徑。類似路徑也許可複製到B端市場。

未來已來,但過熱的前沿科技需要真正的商業落地

2016 年在風口上的人工智慧,在 2017 年迎來了落地,然而行業也開始洗牌。

高估值,曾將 AI 初創公司帶上高光的創投舞臺,也正將這些公司捲進激戰的賽場。當“人工智慧的創投泡沫要破了”的爭論再次迴響, AI 初創公司或將迎來一場艱難的博弈。

對壘的另一方,是投資人、客戶、競品、巨頭,甚至公司的高管和曾經共同奮戰的同事……博弈的獎勵則是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在2018年,AI行業在融資環境和行業將進一步加劇,更多的AI公司或許會進一步“相愛相殺”、“化友為敵”。

除了 AI 之外,新造車行業過去一年的發展也值得我們關注。

2017 年,中國的汽車智慧化初戰告捷,巨頭們則把電氣化的懸念留到了未來。

我們可以從「智慧」和「電動」兩個維度去看。

智慧又分為兩個方面,分別是智慧互聯和自動駕駛,在智慧互聯方面,過去一年異軍突起的AliOS是中國乃至全球汽車領域為數不多的突破。在此之前,真正實現了基於帳號體系、可OTA的智慧車機OS只有特斯拉。而上汽阿裡聯合推進的斑馬智行解決方案除了像特斯拉一樣實現了傳統工程和製造團隊與互聯網團隊的融合,甚至在語音交互和本土化運營等方面超越了後者,這也成為雪鐵龍、福特等巨頭紛紛與阿裡簽約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在年初的Google I/O大會上,穀歌也展示了與富豪奧迪聯合開發的Android車機,這部分證明了特斯拉及阿裡在車內場景運行OS的技術路線正確性。

在自動駕駛領域,過去一年資本在持續加注,但技術演進路線進一步分化和感測器創投領域的泡沫化都表明,該領域的發展遠未到成熟期。一些可喜的現象包括:

百度推出Apollo開放平臺加速了中國自動駕駛技術市場的商業化進程;

以特斯拉和地平線為首的廠商開始設計面向自動駕駛場景的專用晶片XPU;谷歌Waymo不需駕駛員坐在方向盤後的「真·無人駕駛汽車」試運營;

多家雷射雷達創業公司宣稱取得了大幅降低成本的技術突破。

電動維度來看,2017的大事件集中於中美兩國,包括特斯拉Model 3的量產和半掛Semi Trunk及超跑Roadster 2的發佈、蔚來威馬小鵬等一批中國新造車軍團的車型量產交付計畫發佈。傳統車企中動作最快的奧迪保時捷等首款純電動車都定於2018年量產交付,傳統車企如何打造純電動汽車這一全新品類,讓我們十分好奇。

一個有趣的看點是,通用、豐田和現代等傳統大型巨頭仍在推進氫燃料電池車型的研發與量產。有這些這些資本技術實力雄厚的廠商支援,未來的新能源汽車究竟是鋰電池和氫燃料電池齊頭並進,亦或後者趨於小眾乃至式微?仍需在 2018 乃至更長的時間段內觀察。

最後,也還有更多新科技值得我們關注,包括航太航空、無線充電等。

體驗、效率、成本的三大優化,讓未來小型零售化的健身模式擁有巨大想像空間。

充電寶、按摩椅、咖啡機、娃娃機……這類無人化小型消費設備業態的互聯網化,不僅體現在無人化線上化的運營手段上,還有在獲客方式的場景化與精准化——將入口置於流量最大+用戶最有特定消費欲望的場景。

究竟什麼類型的設備適合這種場景化鋪設的業態?我們又以共用按摩椅為例,從硬體成本、運維成本、鋪設管道和消費頻次四個維度,分析了類似生意的賺錢能力。

3、小程式:請收下 9 億流量紅利的淘金秘笈

從 2017 年 1 月 9 日公測到今天,小程式還沒走完一年。

然而按照互聯網速度,承載了 9 億流量紅利的小程式當中,已不乏十天內獲得六、七十萬用戶的明星案例產生。

隨著小程式不斷更新功能,開放更多的入口和紅利,創業者對於小程式的開發越來越深入,我們相信,微信的 9 億用戶,將繼續迸發巨大的社交流量紅利。同時對資本而言,這是一個非常早期、流量爆發點又非常可期的賽道。

正如我們判斷,在“朋友 猜猜”、“匿名 聊聊”與“給 贊”之後,“貓 卡”、“拼 多 多”等利用社交心理的APP,繼續依靠微信的流量爆紅。最終,微信推出的小程式遊戲“跳一跳”,徹底引爆了這個流量池。這似乎在告訴全世界,小程式“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我們認為,從公司的戰略高度來看, 2018 年微信生態應該被放在和新零售同樣的戰略高度被對待。為此,36氪也在 2017 年研究了 TOP 100 的小程式,總結出這 9 億流量的“撬動姿勢”。簡而言之,若能弄明白 4.4 億手淘月活用戶和 9.8 億微信月活用戶中間的 gap 在哪,或許我們就掌握了掘金小程式的先機。

“老的”和“小的”,是新文娛世界的兩個紅利池

過去一年的文娛領域,從 C 端看高潮迭起,從資本端看焦慮四伏。

一方面,移動互聯網紅利被榨取殆盡,不會再出現陌生社交、直播這樣的現象級風口、席捲性趨勢;另一方面,全民爆款並不少見,“嘻哈”二字幾度翻轉於風口浪尖,一夜之間全民呼朋引伴答題,李澤言成為每個少女男友共同的名字,同時,一些隱秘的“田野獨角獸”在奮力生長著,新一輪融資估值超過10億美金的趣頭條,你卻可能沒聽過它。

總的來說,在新文娛的世界裡,一端人在挖空心思創造價值,另一端人在戰略下沉附庸流量。

預判 2018,我們認為這一年的文娛會繼續呈現出的特徵:

1、“小眾內容”繼續圍堵“大眾內容”

興趣+場景才是文娛產品的下一站高地。

嘻哈成了全民熱議,健身內容迎來春天;二次元成了代言人,紀錄片在B站風頭正勁,誰也沒想到犯罪懸疑類的網劇《白夜追凶》承擔起了中國對外的文化輸出。

“小眾屬性”的現象級內容正在突破大眾內容的包圍,成為新的常態。在36氪看來,小眾這兩個字本來就是偽命題,真正生命週期長的內容都是來自於小眾。歸根結底,小眾內容的勝利是內容供給端不斷精品化的運作與需求端垂直人群的不斷壯大在新節點的完美相逢。而在2018,垂直人群+精品製作會是PGC內容的領軍羊,這種類型的內容也能更好更快的找到自己的商業化路勁。

2、下一波的流量紅利在於“尊老愛幼+小鎮人口”

流量變貴了,但紅利還在。

“尊老愛幼”對應了兩個新紅利人群,也是文娛領域的創投機遇所在。

成年不久和即將成年95後、00後,他們在成長中接受內容的管道更豐富、圈層更多樣,認知和需求更細分,其中在2017年發芽的對話閱讀Hooked和視頻社交兩個賽道都是基於這個群體。

對於邁入中年的大爺大媽們,終於學會了使用互聯網和移動設備。當菜市場的大媽都能來聊上幾句區塊鏈,他們的文娛生活也終於迎來了更全面的互聯網內容的滲透,從廣場舞到新聞聚合,從養生到老年大學,默默成長起來的拼多多、趣頭條都在收割著這波紅利。

而下沉下沉再下沉的三、四、五線城市人群,有賦閒時間、沒有被互聯網產品完全覆蓋,易被被薅羊毛的心裡驅動,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韭菜流量”。當他們擁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除了帶起了用戶超2億,DAU5000萬的王者榮耀,也撐起了喊麥文化和票房一路飄紅《前任3》,相信2018年會出現更多的院線電影為這個群體定制內容。

也許你能切中精品背後的文化規律,填補細分人群的情感空洞和娛樂需求;也許你能找到低成本攫取高流量的辦法,對韭當割、快速蓄力,成為新的“草莽英雄”。

3、業態在融合,IP正線上下延伸

未來的文娛還要注重服務與體驗。

《仙劍》落地成了密室、《妖貓傳》留下了唐城影視基地;暴漫辦了展,十二棟開了娃娃機店;全職高手有了舞臺劇,開心麻花的《羞羞的鐵拳》最終落槌22億票房,全年第三;音樂節裡多了室內的玩家,瑜伽節卻要搬到戶外。

這一年,文娛向線下的延伸給了缺少內容的地產專案新活力,也給缺乏品牌和變現管道的IP新紅利。36氪認為,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2018年我們還會迎來更多的注重內容、體驗的線下文娛項目,而這種業態的融合可能是更加跨行業的。

4、現象級增多,熱點更新變頻,但留給創業者的機會卻更少了

狼人殺與視頻社交、嘻哈與喊麥、佛系與二次元、養蛙與養男人、直播撒幣與區塊鏈。

熱點反覆運算的速度在加快,留給創業者的機會在減少。如果說年初的狼人殺熱潮還能留給創業者1-2個月時間,成就了為數不多的幾家創業公司。那麼後來的視頻社交與直播撒幣則是在C端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各大巨頭早已紛紛入場。所謂的新模式、新場景也都成了附庸在主產品上的一個新功能。

無論是陌陌、映客還是YY、花椒最後大家都活成了差不多的樣子。在這種背景下,文娛行業要期待的是下一個技術節點的爆發,是去中心化的新模式探索以及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創業心。

一切現象背後皆有規律,過去的一年,基於在前沿的探索,一些符合上述趨勢、有潛力形成風口的文娛新風向,它們也確實正在愈刮愈烈:

(1)一面想要抓住年輕消費者的品牌主們瘋狂進擊;一面是不斷崩壞的傳統偶像引發的商業焦慮,二次元虛擬偶像正在迎來“革命時代”,AI+虛擬IP未來將與現實偶像聯動,與聊天機器人結合,應用場景會不斷增加。

(2) 國內的 ACGN 內容經歷了爆發與沉澱,在版權開發末端的衍生品卻還處在起步階段,國外有萬代、孩之寶這樣的巨頭可供參考,消費升級也埋下了新一波紅利的種子,供應鏈和管道處於搭建中的衍生品市場存在機會。

(3) 電音是音樂數位化、模組化的產物,也是電競、二次元、商業廣告等新興標匹配的應用工具,它符合快節奏工業社會的發展,不受語言限制,規模化潛力大,伴隨演出市場的興起,中國會有電音。

(4) 一級院線承載力有限,大量版權播放無門,同時體驗式消費受到歡迎,廣電總局政策陸續出臺,都使二級院線利好。36氪認為,點播影院將會迎來一輪行業洗牌,劣幣驅除良幣的情況將得到改善,合併和收購或將成為常態。

(5)在碎片化和娛樂化佔據了00後主流的注意力的時候,冗長而低質的內容顯得開始有點"反青少年人性"。從閱讀方式的層面來說,網路文學還缺少一些變革的力量,36氪認為,"內容+交互"是內容創業領域的新風向。

(6)答題正在使直播產品換發第二春,也成為了平臺低成本批量獲取下沉流量的入口。36氪認為,把傳統電視臺的模式搬上移動互聯網,消除門檻,在獎金刺激下拉新,在互動中留存,在廣告合作裡變現,是誰都不會損失的一門生意。

新人群有大機會,別放過新生代、單身狗、新中產,還有新市民

新人群必定紅利所在,新生代人群會帶來新的文化內容,擁有一定財富的新中產群體崛起,帶來的是消費升級和大眾理財機會(這部分先按下不表),存在感爆強的單身狗也帶來了單身經濟(空巢經濟),一人份用量的消費品與寵物經濟(畢竟貓貓狗狗比男女朋友乖多了)興起。

容易被忽視的“新市民”也是重點關注的一個新人群。

“新市民”是指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城市下崗人員和兼職的異地在校大學生等群體的集合,人口總量約為4億。其中,外來務工人群是新市民的主要構成。他們希望城市體面生活,卻不曾擁有房、車、戶籍等基本門檻。

根據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20 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要達到 45%,也就是說 3 年內,第一批遷移過來落戶的新市民肯定超過 5000 萬人。從新市民的整個生命週期來看,可以分為“工作——消費——婚戀——房產——健康服務”幾個關鍵決策點。

其中,“工作”這一環節可謂潛力巨大,因為當年齡集中在 20 ~ 24 歲的新市民主流人群進入城市後,找工作是他們首要解決的問題,錢是他們最敏感的選項。

新中產的崛起除了帶來消費升級,也預示著理財市場的機會。

未來理財市場將兩端分化。可投資資產在 20 萬 - 600 萬之間的客戶,要不給智慧投顧覆蓋,要不給資管機構下沉覆蓋。同時,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協力廠商理財公司佔據財富管理市場份額的 60% 以上,而在大陸獨立財富管理機構的份額不到 5%。

在類似背景下,傳統金融機構數位化作業較為落後,亟待升級以提升效率。因此,除了直接 to C 的智慧投顧,創業公司服務于泛資管行業資訊化將是一個潛力巨大的賽道。

當前財富管理賽道創業的三種新模式,包括做上游資產端解決方案提供商;前端服務客戶的互聯網化和後端運營的智能化;培訓+認證,服務理財師。我們還重點梳理了歐美發達國家的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的業態。

另一個隸屬於 C 端大理財的賽道是保險,即便爆發時點一直未來,但36氪認為,保險科技是個現實骨感,前途豐滿的賽道。總體來說,我們認為新型場景險持續存在機會,但痛點最強、最有價值、最具顛覆性的機會,仍然在傳統保險市場。其中有可能被衝擊且潛力巨大的,是跟 C 端密切相關的健康險業務。我們梳理了該保險領域各環節存在的機會,還有創業公司進入或改造這個賽道的方式,給予創業者一定的參考。

巨大無比的藍海:傳統產業升級

新人群最直接改變的是 C 端用戶的行為,C 端變革是所有人都能感知到的,但這往往只是改變的開始,當科技對零售、農業、製造業和醫療等傳統行業的作用愈發深入,改變的將是背後的企業內部流程和後端供應鏈。

1、後端供應鏈變革:快時尚變成“超快時尚”

6-12個月,5周,14天,7天。服裝生產週期不斷縮短,快時尚,正在被“超快時尚”們爭相競逐。要支撐快速變化的供應量和週期,36氪認為,未來時尚的供應鏈應該是柔性的,也就是訂單量是可大可小的。

首先在結構上,供應鏈應當是“網狀的”而非“鏈式的”,品牌方只需要對供應鏈平臺提要求,由平臺來進行協同和串聯。資訊流轉與存儲上,數位化是“超快時尚”得以實現的前提,實現庫存供應和不斷變化的需求之間的快速匹配。

技術之外,更重要的是協同。原料端、製造端、品牌方,協力廠商平臺,都有可能搭建起一個S2B的供應鏈平臺。但無論由誰來牽頭,最終都需要其它環節的協同,進行商業利益關係的重塑。

2、農業與工業物聯網

醫學和農業有數千年歷史、工業有數百年歷史,高智慧化、高自動化是必然方向,而這也就離不開互聯網技術的加持。

事實上,已有眾多公司瞄準了這兩個萬億市場,並從不同的角度來切入。從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兩個角度來梳理了農業互聯網的創業機會;從感知層、網路層、平臺層和應用層分析了進入工業物聯網的方式。

3、交易基礎設施的電子化

支付和清結算系統是一切交易產生的基礎設施,“錢包”(帳戶體系)則是金融和衍生金融服務必備載體。從金融基礎設施再到其他泛金融業務,這是一個在C端市場已經培育出金融巨頭的路徑。類似路徑也許可複製到B端市場。

未來已來,但過熱的前沿科技需要真正的商業落地

2016 年在風口上的人工智慧,在 2017 年迎來了落地,然而行業也開始洗牌。

高估值,曾將 AI 初創公司帶上高光的創投舞臺,也正將這些公司捲進激戰的賽場。當“人工智慧的創投泡沫要破了”的爭論再次迴響, AI 初創公司或將迎來一場艱難的博弈。

對壘的另一方,是投資人、客戶、競品、巨頭,甚至公司的高管和曾經共同奮戰的同事……博弈的獎勵則是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在2018年,AI行業在融資環境和行業將進一步加劇,更多的AI公司或許會進一步“相愛相殺”、“化友為敵”。

除了 AI 之外,新造車行業過去一年的發展也值得我們關注。

2017 年,中國的汽車智慧化初戰告捷,巨頭們則把電氣化的懸念留到了未來。

我們可以從「智慧」和「電動」兩個維度去看。

智慧又分為兩個方面,分別是智慧互聯和自動駕駛,在智慧互聯方面,過去一年異軍突起的AliOS是中國乃至全球汽車領域為數不多的突破。在此之前,真正實現了基於帳號體系、可OTA的智慧車機OS只有特斯拉。而上汽阿裡聯合推進的斑馬智行解決方案除了像特斯拉一樣實現了傳統工程和製造團隊與互聯網團隊的融合,甚至在語音交互和本土化運營等方面超越了後者,這也成為雪鐵龍、福特等巨頭紛紛與阿裡簽約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在年初的Google I/O大會上,穀歌也展示了與富豪奧迪聯合開發的Android車機,這部分證明了特斯拉及阿裡在車內場景運行OS的技術路線正確性。

在自動駕駛領域,過去一年資本在持續加注,但技術演進路線進一步分化和感測器創投領域的泡沫化都表明,該領域的發展遠未到成熟期。一些可喜的現象包括:

百度推出Apollo開放平臺加速了中國自動駕駛技術市場的商業化進程;

以特斯拉和地平線為首的廠商開始設計面向自動駕駛場景的專用晶片XPU;谷歌Waymo不需駕駛員坐在方向盤後的「真·無人駕駛汽車」試運營;

多家雷射雷達創業公司宣稱取得了大幅降低成本的技術突破。

電動維度來看,2017的大事件集中於中美兩國,包括特斯拉Model 3的量產和半掛Semi Trunk及超跑Roadster 2的發佈、蔚來威馬小鵬等一批中國新造車軍團的車型量產交付計畫發佈。傳統車企中動作最快的奧迪保時捷等首款純電動車都定於2018年量產交付,傳統車企如何打造純電動汽車這一全新品類,讓我們十分好奇。

一個有趣的看點是,通用、豐田和現代等傳統大型巨頭仍在推進氫燃料電池車型的研發與量產。有這些這些資本技術實力雄厚的廠商支援,未來的新能源汽車究竟是鋰電池和氫燃料電池齊頭並進,亦或後者趨於小眾乃至式微?仍需在 2018 乃至更長的時間段內觀察。

最後,也還有更多新科技值得我們關注,包括航太航空、無線充電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