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世人不信因果,何曾有誰逃出了因果?

道教經典《太上感應篇》中說, 太上曰:禍福無門, 唯人自召。 善惡之報, 如影隨形。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犯輕重, 以奪人算。 算減則貧耗,

多逢憂患, 人皆惡之, 刑禍隨之, 吉慶避之, 惡星災之, 算盡則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 在人頭上, 錄人罪惡, 奪其紀算。 又有三屍神, 在人身中, 每到庚申日, 輒上詣天曹, 言人罪過。 月晦之日, 灶神亦然。 凡人有過, 大則奪紀, 小則奪算。

其過大小, 有數百事, 欲求長生者, 先須避之。 是道則進, 非道則退。 不履邪徑, 不欺暗室。 積德累功, 慈心於物。 忠孝友悌, 正己化人, 矜孤恤寡, 猶老懷幼。 昆蟲草木, 猶不可傷。 宜憫人之凶, 樂人之善, 濟人之急, 救人之危。 見人之得, 如己之得。 見人之失, 如己之失。 不彰人短, 不炫己長。 遏惡揚善, 推多取少。 受辱不怨, 受寵若驚。 施恩不求報, 與人不追悔。 所謂善人, 人皆敬之天道佑之, 福祿隨之。 眾邪遠之, 神靈衛之, 所作必成,

神仙可冀。

多行不義之人, 自以為聰明, 所作所為神不知鬼不覺, 但卻不知因果絲毫不爽, 自己所做的一切, 早晚都要為它付出代價。

世人不信因果, 因果何曾饒過誰?

在道教看來, 世間行為有兩種:一是高尚的, 一是卑劣的。 若行持高尚的行為, 今生快樂, 來世也會快樂;若行持卑劣的行為, 今生痛苦, 來世也會痛苦。

重視因果對每個人來說極為重要。 有一個故事:江南有一對雙胞胎, 相貌聲音都一樣, 從小到大形影不離, 而且皆已娶妻生子。

31歲那年, 兄弟兩人去趕考, 途中投宿到一家旅店。 店裡有一美麗的寡婦, 先是勾引老大, 老大嚴肅地拒絕了, 並告誡老二要當心女色。 老二口頭答應, 私下卻和她發生了關係, 事後約定考中必來迎娶。

放榜時, 老大高中, 老二落選。 老二又騙這女人說:“等我上京考取後再來娶你。 ”還說自己路費不夠, 此女遂將積蓄全部贈與他。

沒想到, 老二一走就杳無音信, 女人日思夜盼, 最終抑鬱成疾。 她始終以為這雙胞胎是一個人, 於是給老大修書一封, 之後便撒手人寰了。 老大收到信追問, 老二這才承認。

第二年, 老二的兒子突然暴病而亡, 他也因傷心過度, 雙目失明, 沒多久就死了。 而老大由於德行不虧, 一輩子榮華富貴, 子孫滿堂。

從這個故事也可看出:若貪執美色, 喪失自己的道德, 且不說來世的果報如何, 今生中就會感召各種不悅意。

或許有人提出質疑:“那為什麼某人今生中作惡多端、行為不軌, 現在卻過得如此快樂?”

實際上, 這只是惡報尚未成熟的暫時現象,

不會持續恒久。 就如同已服下了毒藥的人, 在毒性沒有發作前, 有時甚至會感覺極舒服, 但過不了多久, 必定會有性命之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