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趣讀丨古代中國人的冰雪運動

中華民族自古便與冰雪有著不解之緣,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 中國人不僅學會了抵禦冰雪的嚴寒, 更學會了利用冰雪、觀賞冰雪、嬉戲冰雪, 同時, 冰雪也漸漸融入了中國人的精神價值體系。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回味一下中國古代都有哪些與冰雪有關的運動, 去感受一下中國人千年不變的冰雪情懷!

滑雪

我國古代的冬季運動, 先出現滑雪, 後出現滑冰, 滑冰是由滑雪發展而來的。 我國古代北方漁獵民族稱冬季使用的滑雪工具為“木馬”。 木馬分為兩種, 一種可以在雪地上滑行, 叫“踏板”, 後來發展為滑雪板;另一種可以在冰上滑行, 又叫“烏拉劃子”, 後來發展為滑冰鞋。

我國有關滑雪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大禹時期。 《史記·夏本紀》記載, 大禹治水的時候四處奔波:“陸行乘車, 水行乘船, 泥行乘橇, 山行乘檋”。 檋, 上山穿的釘鞋;一說上山坐的滑竿一類的乘具。

橇, 根據《史記正義》解釋, “橇形狀如船而短小, 兩頭略微翹起, 人曲一腳, 在泥上行進。 ”後人在此基礎上開拓創新, 把它改造成在冰雪上行走的工具, 就成了雪橇。

滑冰

宋代時我國就有了滑冰運動, 那時滑冰被稱為“冰嬉”。 《宋史·禮志》稱:“幸後苑觀花作冰嬉。 ”

冰嬉到明朝時被列為宮廷體育活動。

明萬曆年間, 劉若愚在《明宮史》中記載說:“陽德門外, 冬至冰凍, 可拉拖床, 以木作平板, 上加床或槁薦(草墊子), 一人在前引繩, 可拉二三人, 行冰上如飛。 ”“明世宗嘉靖三年(西元1524年)正月十六, 皇太子自宮中往見, 即絕河冰坐拖床而過。 ”明宮詞中也有關於冰嬉的描述:“琉璃新結禦河水, 一片光明鏡面菱。 西苑雪晴來往便, 胡床穩坐快雲騰。 ”

明代時, 京城人常在什刹海坐冰床賞雪豪飲, 明朝人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寫道“雪後, 集十餘床, 壚分尊合, 月在雪, 雪在冰”, 就描寫了人們在雪夜冰湖上遊玩、暢飲之情景。

冰上運動會

據金梁所輯(《滿洲老檔秘錄》)記載, 1625年正月初二, 東北建州女真的首領努爾哈赤舉行了中國有文獻記載的第一次冰上運動會。

據記載, 努爾哈赤親自主持了跑冰鞋的比賽。 這天清早, 宮內眾人隨著努爾哈赤來到渾河冰場, 觀賞冰上競技。 冰上比賽項目有冰上射箭、冰上武術等, 其中有一種“雙飛舞”, 兩人在冰上舞蹈, 表演出各種姿勢, 舞姿優美輕盈,

極為好看, 形似今天的花樣滑冰。 冰上武術花樣繁多, 有疊羅漢、耍刀等等。 參加冰上比賽的不僅有士兵和侍衛, 也有貝勒夫人和兵丁的妻小。 努爾哈赤常常高興地以金銀重賞參賽的人, 他還在冰上設宴款待眾人, 直到黃昏才乘興回宮。 這是中國有文獻記載的第一次冰上運動會。

軍事體育項目 ——“大閱冰鞋”

清代時,北京一入冬季便天寒地凍、風雪交加,古都內外十裡冰封,一片白茫茫的冰雪世界。城內的太液池、什刹海、禦河等湖泊河流,城外的長河、通惠河、護城河等河道,都會結上很厚的冰層。

每年的農曆十月,清朝王室都要在北京的北海冰面上檢閱八旗冰鞋營的滑冰技術,作為訓練部隊的內容之一。朝廷以包括北海在內的御苑三海作為場地,特意為“八旗冰鞋營”設計了一個冰上競技軍事體育項目,叫做“大閱冰鞋”。《日下舊聞考》中記載:“太液池冬月表演冰嬉,習勞行賞,以閱武事,而修國俗。”清代歷任皇帝對此都非常重視,每年還要舉行大典,親臨檢閱“大閱冰鞋”。皇帝“大閱冰鞋”的地點,根據每年湖面冰凍程度的不同,具體地點也不盡相同,但是全都在西苑三海之內,如北海漪瀾堂、五龍亭,中南海的瀛台,都曾是皇帝“大閱冰鞋”的地點。

後來這種軍事活動逐步演變成為一年一度的太液池冰嬉。清代乾隆年間宮廷畫家張為邦、姚文翰所繪的《冰嬉圖》,是一幅極為珍貴的文物,畫面描繪了花樣滑冰和冰上雜技。花樣滑冰的動作有大蠍子、金雞獨立、哪吒鬧海、雙飛燕等,雜技滑冰有射箭、爬竿、翻杠子、飛叉、耍刀、使棒、弄幡等。

拖冰床

紫禁城內皇家御用的冰床非常豪華氣派,四周用黃緞包圍,像轎子並帶有門窗。冰床內還要用毛氈毯圍成厚壁,床內設有貂皮軟座。冰床下有夾層,內裝炭火爐,使冰床成為一個豪華的暖床。

受皇室的影響,原來在關外流行的冰雪運動在北京民間也迅速蔚然成風。由於隆冬時河流封凍,漕運停駛,縴夫為了生計,自製簡易冰床做起拖冰床生意。他們的冰床大約像單人床大小,四周圍有布帷或有傘蓋,床內可坐二三人。乘冰床者多是富貴子弟或文人墨客,多為欣賞京城冬日的冰雪風光。文昭在《京師竹枝詞》中稱:“城下長河凍已堅,冰床仍著纜繩牽;渾如倒拽飛鳶去,穩便江南鴨嘴船。”

◎本文轉載自“詩詞中國”,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

軍事體育項目 ——“大閱冰鞋”

清代時,北京一入冬季便天寒地凍、風雪交加,古都內外十裡冰封,一片白茫茫的冰雪世界。城內的太液池、什刹海、禦河等湖泊河流,城外的長河、通惠河、護城河等河道,都會結上很厚的冰層。

每年的農曆十月,清朝王室都要在北京的北海冰面上檢閱八旗冰鞋營的滑冰技術,作為訓練部隊的內容之一。朝廷以包括北海在內的御苑三海作為場地,特意為“八旗冰鞋營”設計了一個冰上競技軍事體育項目,叫做“大閱冰鞋”。《日下舊聞考》中記載:“太液池冬月表演冰嬉,習勞行賞,以閱武事,而修國俗。”清代歷任皇帝對此都非常重視,每年還要舉行大典,親臨檢閱“大閱冰鞋”。皇帝“大閱冰鞋”的地點,根據每年湖面冰凍程度的不同,具體地點也不盡相同,但是全都在西苑三海之內,如北海漪瀾堂、五龍亭,中南海的瀛台,都曾是皇帝“大閱冰鞋”的地點。

後來這種軍事活動逐步演變成為一年一度的太液池冰嬉。清代乾隆年間宮廷畫家張為邦、姚文翰所繪的《冰嬉圖》,是一幅極為珍貴的文物,畫面描繪了花樣滑冰和冰上雜技。花樣滑冰的動作有大蠍子、金雞獨立、哪吒鬧海、雙飛燕等,雜技滑冰有射箭、爬竿、翻杠子、飛叉、耍刀、使棒、弄幡等。

拖冰床

紫禁城內皇家御用的冰床非常豪華氣派,四周用黃緞包圍,像轎子並帶有門窗。冰床內還要用毛氈毯圍成厚壁,床內設有貂皮軟座。冰床下有夾層,內裝炭火爐,使冰床成為一個豪華的暖床。

受皇室的影響,原來在關外流行的冰雪運動在北京民間也迅速蔚然成風。由於隆冬時河流封凍,漕運停駛,縴夫為了生計,自製簡易冰床做起拖冰床生意。他們的冰床大約像單人床大小,四周圍有布帷或有傘蓋,床內可坐二三人。乘冰床者多是富貴子弟或文人墨客,多為欣賞京城冬日的冰雪風光。文昭在《京師竹枝詞》中稱:“城下長河凍已堅,冰床仍著纜繩牽;渾如倒拽飛鳶去,穩便江南鴨嘴船。”

◎本文轉載自“詩詞中國”,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