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風雨平生:紀念馮其庸先生逝世一周年

山水畫 馮其庸先生于2007年作

今天, 著名文化學者、紅學家馮其庸先生逝世一周年。

《風雨平生》一書是先生的口述自傳, 全景式記錄馮其庸先生九十四年風雨歷程,

記錄一個中國學者上下求索的學術人生。

自 序

我一生受過不少磨難, 小時是經常挨餓。 日本侵華期間, 我從日本鬼子的刺刀尖下躲了過來。 三十歲我到了北京, 我常常受到當時極左運動的批判。 反右運動時, 我被學校內定為第三名右派,

幸得中央領導來聽我的發言, 稱讚了我, 才倖免於難。 “文化大革命”開始, 我在人民大學第一個受批鬥, 我熬過了這場噩夢似的十年浩劫。 1975年, 我被借調到文化部, 主持《紅樓夢》的校訂工作, 我的命運開始發生了重大的轉折, 我的許多著作, 都是在1975年之後寫成的。

我曾十赴新疆, 三上帕米爾高原, 查實了玄奘取經回歸入境的明鐵蓋山口和經公主堡到達塔什庫爾幹石頭城的瓦罕古道。 之後我又穿越米蘭、羅布泊、樓蘭、龍城、白龍堆、三隴沙入玉門關, 查實了玄奘自于闐回歸長安的最後路段。

我還經歷了前後二十年的時間, 查證了項羽不死於烏江的歷史真相。 我的學術道路, 是重視文獻記載, 重視地面遺跡的調查,

重視地下發掘的新資料。 三者互相印證, 才作定論。

我的這部口述自傳, 簡略而扼要地敘述了我九十多年來所經歷的風風雨雨和我自己開闢的學術道路。 2015年2月, 我被國務院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愧受之餘, 希望我的治學經歷和著述, 能對文史研究領域, 稍有裨益;而這本小書, 也對想要瞭解我的人有些用處。

馮其庸九十又三于瓜飯樓

2015年10月15日

後 記

這部口述自傳, 是從2012年8月8日開始的, 至今已前後經歷四年。 延擱的原因, 是因為我不斷生病, 有時一病就是幾個月, 這樣就把這件事延誤下來了。

原先開始口述時, 只是說為了館藏, 供讀者查閱, 要錄影、錄音, 沒有說要轉成文字出書。 後來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專案中心又把錄音轉成文字了,

我事先並不知道。 但是口述錄音與文字表述的區別是很大的, 何況我的口述幾次中斷, 前後也有脫節和重複, 加上我是南方人, 語言上也容易出差錯, 所以文字的加工費了很大功夫。

還有這部口述自傳, 主要是敘述我個人的經歷, 沒有涉及學術界、文化界、藝術界的許多朋友, 更沒有涉及海外的友人, 真正只是敘述我個人幾十年來坎坷的經歷。

這部口述自傳又經過了我五次的增刪和修改, 現在終於定稿了。 但現在的定稿, 大量是我修改和增補的文字, 所以已經不是純口語化的記錄了。 我所以同意出書, 只是為了存留一些歷史的記憶。 本書的圖版, 全是高海英挑選製作的。

整個錄影、錄音和轉成文字,

是田苗和宋本蓉等幾位國家圖書館記憶中心的同志做的, 文字的轉化和整理主要是宋本蓉做的, 我做了刪節和文字的修改、增補。

謝謝他們幾位的辛勞和耐心, 使這部書終於能面世。

2015年7月8日馮其庸九十又三于瓜飯樓

先生生於1924年, 幼年忍饑挨餓, 戰亂中躲過日寇刺刀。 他于困苦中奮發求學, 遇名師教誨, 打下堅實國學基礎。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孟憲實在《國學家馮其庸先生》一文中寫道:回顧先生的一生, 在馮先生的早年閱讀中, 充當文化啟蒙功能的, 都是傳統的國學書籍。 在少年時代, 對馮先生吸引力最大的還是國學。 先生的時間, 主要分配給了國學閱讀、詩詞創作以及書畫學習。

馮先生自己也說:我從小就愛讀書,一有空就看書,所以到我上初一的時候,我的語文水準比一般的同學都要高。國文老師特別喜歡我,都誇我的文章寫得好。對我每次交的文章都非常欣賞,我的文章經常被老師在課堂上面讀給大家聽。

馮先生青少年時期讀過的38本書,多數都是國學著作(根據《風雨平生——馮其庸口述自傳》整理),以及馮先生的著作5種,共43本好書分享如下。

1.《論語》

2.《孟子》

“當時管理在無錫招的學生的是蔣石渠先生。他是講先秦諸子的,他講《墨子》,他勉強還可以,書法還不錯。”

——《風雨平生·無錫國專》

3.《墨子》

“當時主持會議的是教務長馮振心,他教詩詞課,教《說文解字》,教《老子》,在他的課程上我成績都很好。”

——《風雨平生·初識地下黨》

4.《老子》

“在上海無錫國專,我在學習上面最大的收穫是王蘧常先生。他給我們講莊子的《逍遙遊》。王老師講《逍遙遊》什麼都不用帶,全是腦子記憶。除了莊子《逍遙游》的原文以外,歷代各家對《逍遙遊》的注釋一句一句他都能記住,都能背誦出來。這一句誰家是怎麼解釋的,誰家是怎麼解釋的,他把各家解釋的長處短處分析完了以後下自己的結論,這句話現在來看應該是怎麼講解。然後再將第二句。所以整個一學期《逍遙遊》沒有講完,但是給我們很大的啟發,一個是讀書要廣博,把所有的東西都要記住,弄明白,另外一個要讀熟背熟。”

——《風雨平生·上海無錫國專》

5.《莊子》

6.《左傳》

7.《國語》(左丘明)

8.《古文觀止》(吳楚材、吳調侯)

“你不要看那個《史記》很艱難,我們當時讀到‘項籍者,下相人也’,大致的意思,項羽這個人是下相地方人,這個意思都明白的。因為我讀的《三國演義》是半文言的句子,所以過渡到讀《史記》,也就大致能夠讀懂不少。”

——《風雨平生·小學逢戰亂,不忘讀書,癡迷戲劇》

9.《史記》(司馬遷)

“那時候沒有什麼書讀,我書包裡有《三國演義》,讀完了再讀第二遍,再讀第三遍,讀到後來,好多詞句、好多回目都能背得出來,有些精彩的句子,到現在還記得住。”

——《風雨平生·小學逢戰亂,不忘讀書,癡迷戲劇》

10.《三國演義》(羅貫中)

11.《水滸傳》(施耐庵)

我研究《紅樓夢》可以說是從1954年的‘批俞運動’開始的。

——《風雨平生·我與紅學前輩俞平伯先生》

12.《紅樓夢》(曹雪芹)

“《西廂記》是曲文,詞句是很深奧的,但是我覺得《西廂記》文字漂亮。《西廂記》讀得非常熟,有些詞句我還記得,比如:‘夫主京師祿命終,子母孤孀途路窮,因此上旅櫬在梵王宮,盼不到博陵舊塚,血灑杜鵑紅。’這就是開頭一段老婦人唱的。《西廂記》的詞句是真漂亮。”

——《風雨平生·小學逢戰亂,不忘讀書,癡迷戲劇》

13.《西廂記》(王實甫)

“每到罱河泥的時候,我就讀書。有時候帶《西廂記》《水滸傳》,或者帶別的。但是大部分書是在家裡讀的,一般都是在晚上,往往讀到深夜,還有每天的大清早,天還未亮我就點哲蠟燭讀書。《古文觀止》《史記菁華錄》《西青散記》《西青筆記》《華陽散稿》《宋詞三百首》《白香詞譜》《秋水軒尺牘》《雪鴻軒尺牘》《浮生六記》《古詩源》《唐詩三百首》等,還有張岱的《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都是在深夜和清早讀的。”

——《風雨平生·小學逢戰亂,不忘讀書,癡迷戲劇》

14.《宋詞三百首》(朱孝臧)

15.《唐詩三百首》(蘅塘退士)

16.《史記菁華錄》(姚苧田)

17.《西青散記》(史震林)

18.《西青筆記》(沈初)

19.《華陽散稿》(史震林)

20.《白香詞譜》(舒夢蘭)

21.《秋水軒尺牘》(許葭村)

22.《浮生六記》(沈複)

23.《古詩源》(沈德潛)

24.《陶庵夢憶》(張岱)

25.《西湖夢尋》(張岱)

“我還找了一本《芥子園畫譜》,我喜歡畫,自己就學著畫。”

——《風雨平生·小學逢戰亂,不忘讀書,癡迷戲劇》

26.《芥子園畫譜》(沈心友、王概、王蓍、王臬)

“《東萊博議》是一部議論性的書,是議論史實的,我以前也沒有見過這部書,他給我講得津津有味,後來借給我讀,我也讀得很有味道。”

——《風雨平生·小學逢戰亂,不忘讀書,癡迷戲劇》

27.《東萊博議》(呂祖謙)

“丁老師的第二句話是‘讀書要從識字始’。意思是說讀書的時候,不能囫圇吞棗,要從真正認識每一個字入手,尤其是讀古書,要把每一個字的字音、字形、字義搞清楚。只有這樣,才算是真的讀懂了這篇文章或這本書。我深深體會到這句話的重要性,所以讀書的時候不放過每一個字,包括自以為認識了的字。我後來總把《說文解字》一類的字書放在案頭,好隨手查閱。”

——《風雨平生·初中的良師》

28.《說文解字》(許慎)

29.《安般簃詩鈔》

30.《古詩箋》(王士禛)

我當時從舊書攤上意外地買到太平天國時候有名的詞人蔣鹿潭的《水雲詞樓》,那不是一個初中生能讀的,但是我特別喜歡。那個時候都不帶標點的,詞句有長有短,就憑你自己的感覺去斷句。當時越是難斷句越是愛讀。覺得詞的味道比詩還要濃厚、還要深奧。

——《風雨平生·初中的良師》

31.《水雲樓詞》(蔣春霖)

馮老童年生活艱苦,常以南瓜充饑,乃至吃糠。“所以我一看到《琵琶記》演出吃糠那一節,體會特別深,那個演員表演得逼真,因為嗓子都咽不下去啊,咽下去胃裡也受不了啊。”

——《風雨平生·南瓜充饑》

32.《琵琶記》(高明)

“有一次他(國文課老師張潮象)給我們講《圓圓傳》,後來《圓圓曲》也給我們講了。講到吳三桂開了山海關投降滿清,迎滿清的官兵進關這一段,老先生在課堂上放聲大哭,同學們也都掉眼淚了。當時都覺得民族淪亡了,國家淪亡了,人民的前途非常渺茫了,所以張先生一講到《圓圓傳》就嚎啕痛哭了。還痛駡吳三桂開門迎敵,實際上罵的是日本人和汪精衛……張老師講《圓圓傳》給我的印象太深了。”

——《風雨平生·無錫工業專科學校》

33..《圓圓傳》(陸次雲)

34.《圓圓曲》(吳偉業)

35.《湯顯祖尺牘》

36.《浮生六記》(沈複)

37.《琅琊文集》

38.《宋六十名家詞》(毛晉)

我喜歡詞,我就用這個錢買了一部《宋六十名家詞》,有20多冊,作為紀念。

——《風雨平生·上海無錫國專》

特別推薦馮其庸先生著作5種:

39.《風雨平生——馮其庸口述自傳》

全景式記錄九十四年風雨歷程

一個中國學者上下求索的學術人生

一部意味深長的口述歷史

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專案中心

歷時三年訪問整理,錄音後轉換成文

馮其庸先生五次修改、最終定稿

並附加大量彩色、黑白圖片

40.《論紅樓夢思想》

著名文史學家馮其庸先生的紅學名著

把《紅樓夢》的思想和作者曹雪芹,放在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來進行探討。研究了從明代後期至清代乾隆時期的社會歷史狀況及與外部世界的溝通的狀況,提出《紅樓夢》的思想是,反映資本主義萌芽的民主思想。

本次再版單行本,以馮其庸《瓜飯樓叢稿·解夢集》為底本,增補若干篇目而成。

41.《論庚辰本》(增補本)

凝聚先生近三十年對《紅樓夢》早期版本研究的重要觀點

考證提出《紅樓夢》庚辰本是據己卯本抄的,庚辰本是曹雪芹身前最後、最完整、最接近原稿的一個本子。

本次再版單行本提出值得探索的問題和方向,對庚辰本研究將起到重要的推進作用。

42.《中國藝術百科辭典》

馮其庸先生主編

編纂歷時十年

編輯加工歷時五年

全方位展示中國各種藝術的精華

多角度介紹藝術發展脈絡

辭典正文前有中文拼音索引和正文細目,正文後有筆劃索引,較一般百科類工具書查閱更方便。

辭典按照分卷內容編排,有繪畫卷、書法卷、雕塑卷、音樂卷、舞蹈卷、工藝美術卷、服飾卷、建築園林卷、傢俱卷、雜技卷、戲曲卷、曲藝卷、攝影卷、話劇卷、電影卷、電視卷等十六卷。各卷內容分四大部分:名詞術語、作品、著述、人物。

43.《瓜飯集》

先生的散文作品集

馮其庸先生的書齋號為“瓜飯樓”

以紀念“以瓜當飯”的歲月

馮先生自己也說:我從小就愛讀書,一有空就看書,所以到我上初一的時候,我的語文水準比一般的同學都要高。國文老師特別喜歡我,都誇我的文章寫得好。對我每次交的文章都非常欣賞,我的文章經常被老師在課堂上面讀給大家聽。

馮先生青少年時期讀過的38本書,多數都是國學著作(根據《風雨平生——馮其庸口述自傳》整理),以及馮先生的著作5種,共43本好書分享如下。

1.《論語》

2.《孟子》

“當時管理在無錫招的學生的是蔣石渠先生。他是講先秦諸子的,他講《墨子》,他勉強還可以,書法還不錯。”

——《風雨平生·無錫國專》

3.《墨子》

“當時主持會議的是教務長馮振心,他教詩詞課,教《說文解字》,教《老子》,在他的課程上我成績都很好。”

——《風雨平生·初識地下黨》

4.《老子》

“在上海無錫國專,我在學習上面最大的收穫是王蘧常先生。他給我們講莊子的《逍遙遊》。王老師講《逍遙遊》什麼都不用帶,全是腦子記憶。除了莊子《逍遙游》的原文以外,歷代各家對《逍遙遊》的注釋一句一句他都能記住,都能背誦出來。這一句誰家是怎麼解釋的,誰家是怎麼解釋的,他把各家解釋的長處短處分析完了以後下自己的結論,這句話現在來看應該是怎麼講解。然後再將第二句。所以整個一學期《逍遙遊》沒有講完,但是給我們很大的啟發,一個是讀書要廣博,把所有的東西都要記住,弄明白,另外一個要讀熟背熟。”

——《風雨平生·上海無錫國專》

5.《莊子》

6.《左傳》

7.《國語》(左丘明)

8.《古文觀止》(吳楚材、吳調侯)

“你不要看那個《史記》很艱難,我們當時讀到‘項籍者,下相人也’,大致的意思,項羽這個人是下相地方人,這個意思都明白的。因為我讀的《三國演義》是半文言的句子,所以過渡到讀《史記》,也就大致能夠讀懂不少。”

——《風雨平生·小學逢戰亂,不忘讀書,癡迷戲劇》

9.《史記》(司馬遷)

“那時候沒有什麼書讀,我書包裡有《三國演義》,讀完了再讀第二遍,再讀第三遍,讀到後來,好多詞句、好多回目都能背得出來,有些精彩的句子,到現在還記得住。”

——《風雨平生·小學逢戰亂,不忘讀書,癡迷戲劇》

10.《三國演義》(羅貫中)

11.《水滸傳》(施耐庵)

我研究《紅樓夢》可以說是從1954年的‘批俞運動’開始的。

——《風雨平生·我與紅學前輩俞平伯先生》

12.《紅樓夢》(曹雪芹)

“《西廂記》是曲文,詞句是很深奧的,但是我覺得《西廂記》文字漂亮。《西廂記》讀得非常熟,有些詞句我還記得,比如:‘夫主京師祿命終,子母孤孀途路窮,因此上旅櫬在梵王宮,盼不到博陵舊塚,血灑杜鵑紅。’這就是開頭一段老婦人唱的。《西廂記》的詞句是真漂亮。”

——《風雨平生·小學逢戰亂,不忘讀書,癡迷戲劇》

13.《西廂記》(王實甫)

“每到罱河泥的時候,我就讀書。有時候帶《西廂記》《水滸傳》,或者帶別的。但是大部分書是在家裡讀的,一般都是在晚上,往往讀到深夜,還有每天的大清早,天還未亮我就點哲蠟燭讀書。《古文觀止》《史記菁華錄》《西青散記》《西青筆記》《華陽散稿》《宋詞三百首》《白香詞譜》《秋水軒尺牘》《雪鴻軒尺牘》《浮生六記》《古詩源》《唐詩三百首》等,還有張岱的《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都是在深夜和清早讀的。”

——《風雨平生·小學逢戰亂,不忘讀書,癡迷戲劇》

14.《宋詞三百首》(朱孝臧)

15.《唐詩三百首》(蘅塘退士)

16.《史記菁華錄》(姚苧田)

17.《西青散記》(史震林)

18.《西青筆記》(沈初)

19.《華陽散稿》(史震林)

20.《白香詞譜》(舒夢蘭)

21.《秋水軒尺牘》(許葭村)

22.《浮生六記》(沈複)

23.《古詩源》(沈德潛)

24.《陶庵夢憶》(張岱)

25.《西湖夢尋》(張岱)

“我還找了一本《芥子園畫譜》,我喜歡畫,自己就學著畫。”

——《風雨平生·小學逢戰亂,不忘讀書,癡迷戲劇》

26.《芥子園畫譜》(沈心友、王概、王蓍、王臬)

“《東萊博議》是一部議論性的書,是議論史實的,我以前也沒有見過這部書,他給我講得津津有味,後來借給我讀,我也讀得很有味道。”

——《風雨平生·小學逢戰亂,不忘讀書,癡迷戲劇》

27.《東萊博議》(呂祖謙)

“丁老師的第二句話是‘讀書要從識字始’。意思是說讀書的時候,不能囫圇吞棗,要從真正認識每一個字入手,尤其是讀古書,要把每一個字的字音、字形、字義搞清楚。只有這樣,才算是真的讀懂了這篇文章或這本書。我深深體會到這句話的重要性,所以讀書的時候不放過每一個字,包括自以為認識了的字。我後來總把《說文解字》一類的字書放在案頭,好隨手查閱。”

——《風雨平生·初中的良師》

28.《說文解字》(許慎)

29.《安般簃詩鈔》

30.《古詩箋》(王士禛)

我當時從舊書攤上意外地買到太平天國時候有名的詞人蔣鹿潭的《水雲詞樓》,那不是一個初中生能讀的,但是我特別喜歡。那個時候都不帶標點的,詞句有長有短,就憑你自己的感覺去斷句。當時越是難斷句越是愛讀。覺得詞的味道比詩還要濃厚、還要深奧。

——《風雨平生·初中的良師》

31.《水雲樓詞》(蔣春霖)

馮老童年生活艱苦,常以南瓜充饑,乃至吃糠。“所以我一看到《琵琶記》演出吃糠那一節,體會特別深,那個演員表演得逼真,因為嗓子都咽不下去啊,咽下去胃裡也受不了啊。”

——《風雨平生·南瓜充饑》

32.《琵琶記》(高明)

“有一次他(國文課老師張潮象)給我們講《圓圓傳》,後來《圓圓曲》也給我們講了。講到吳三桂開了山海關投降滿清,迎滿清的官兵進關這一段,老先生在課堂上放聲大哭,同學們也都掉眼淚了。當時都覺得民族淪亡了,國家淪亡了,人民的前途非常渺茫了,所以張先生一講到《圓圓傳》就嚎啕痛哭了。還痛駡吳三桂開門迎敵,實際上罵的是日本人和汪精衛……張老師講《圓圓傳》給我的印象太深了。”

——《風雨平生·無錫工業專科學校》

33..《圓圓傳》(陸次雲)

34.《圓圓曲》(吳偉業)

35.《湯顯祖尺牘》

36.《浮生六記》(沈複)

37.《琅琊文集》

38.《宋六十名家詞》(毛晉)

我喜歡詞,我就用這個錢買了一部《宋六十名家詞》,有20多冊,作為紀念。

——《風雨平生·上海無錫國專》

特別推薦馮其庸先生著作5種:

39.《風雨平生——馮其庸口述自傳》

全景式記錄九十四年風雨歷程

一個中國學者上下求索的學術人生

一部意味深長的口述歷史

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專案中心

歷時三年訪問整理,錄音後轉換成文

馮其庸先生五次修改、最終定稿

並附加大量彩色、黑白圖片

40.《論紅樓夢思想》

著名文史學家馮其庸先生的紅學名著

把《紅樓夢》的思想和作者曹雪芹,放在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來進行探討。研究了從明代後期至清代乾隆時期的社會歷史狀況及與外部世界的溝通的狀況,提出《紅樓夢》的思想是,反映資本主義萌芽的民主思想。

本次再版單行本,以馮其庸《瓜飯樓叢稿·解夢集》為底本,增補若干篇目而成。

41.《論庚辰本》(增補本)

凝聚先生近三十年對《紅樓夢》早期版本研究的重要觀點

考證提出《紅樓夢》庚辰本是據己卯本抄的,庚辰本是曹雪芹身前最後、最完整、最接近原稿的一個本子。

本次再版單行本提出值得探索的問題和方向,對庚辰本研究將起到重要的推進作用。

42.《中國藝術百科辭典》

馮其庸先生主編

編纂歷時十年

編輯加工歷時五年

全方位展示中國各種藝術的精華

多角度介紹藝術發展脈絡

辭典正文前有中文拼音索引和正文細目,正文後有筆劃索引,較一般百科類工具書查閱更方便。

辭典按照分卷內容編排,有繪畫卷、書法卷、雕塑卷、音樂卷、舞蹈卷、工藝美術卷、服飾卷、建築園林卷、傢俱卷、雜技卷、戲曲卷、曲藝卷、攝影卷、話劇卷、電影卷、電視卷等十六卷。各卷內容分四大部分:名詞術語、作品、著述、人物。

43.《瓜飯集》

先生的散文作品集

馮其庸先生的書齋號為“瓜飯樓”

以紀念“以瓜當飯”的歲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