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工人日報:“套拍”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

有些“劇改影”是通過“縮水”實現的, 而“影改劇”要將一兩個小時的內容拉長成一部電視劇, 往往容易“注水”太多。

電影《芳華》上映至今熱度不減, 近日又傳出電視劇版《芳華》即將開拍的消息。 據媒體報導, 電視劇版《芳華》將由實力派導演閻建鋼執導, 原著小說作者嚴歌苓擔任編劇。 相比電影版, 電視劇版會更趨向年輕化, 把青春、愛情、軍旅、災難、歌舞等多重元素有機結合起來。

近年來, “影視套拍”頗受投資方青睞。 一種是“劇改影”, 比如電視劇《武林外傳》收視長紅之後, 電影版《武林外傳》登上了大銀幕。 另一種是“影改劇”,

比如《山楂樹之戀》《畫皮》《手機》《唐山大地震》《致青春》等口碑不錯的電影一走紅, 便會有同題電視劇問世。

投資方之所以普遍青睞“影視套拍”, 是基於省時省力省錢考慮。 一者, 故事、題材已經有了, 只需適當予以加工改造即可。 二者, 前期電視劇的熱播或電影的熱映, 對即將套拍的新作, 已經形成一定的口碑效應與期待欲望, 更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與互動, 可以保障一定的票房或收視。

不過, 凡事都有兩面性, “影視套拍”的弊端也不少。 從觀眾欣賞角度說, 同一故事、題材的二度創作, 若沒有足夠創新, 那麼只是在重複審美。 而且, 觀眾往往先入為主, 喜歡拿新作與前作進行比較, 難免多一些挑剔, 批評可能會多一些。

從影視創作角度說,

“影視套拍”容易急功近利。 套拍作品要想借助此前的熱度, 週期上就不能拖太久, 否則人們就淡忘了。 而實際上, 電影和電視是兩種藝術樣式, 受眾群不一樣。 同樣題材面對不同的觀眾要想拍出新意來, 需要時間。 於是, 有些改編難免粗製濫造, 有些“劇改影”是通過“縮水”實現的, 而“影改劇”要將一兩個小時的內容拉長成一部電視劇, 往往容易“注水”太多。

“影視套拍”流行也折射出影視創作的原創力嚴重匱乏。 為避免“影視套拍”助長創作者的惰性, 扼殺文藝創新的動力, 相關部門應想方設法提高影視創作的原創力。 比如, 要求影視創作單位把原創劇本創作與拍攝放在首要位置, 尊重劇本和原創作者的著作權益, 提高編劇的勞動報酬等等,

甚至可以考慮對套拍、改編題材從嚴審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