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詳細複盤普洱茶炒作的全過程!(貳:佈局)

炒作往往意味著暴利, 曾經的炒蘭花、炒藏獒、炒公墓、炒車牌, 每一次都凝聚大量渴望財富的眼球。

為您介紹普洱茶被炒熱再到拋盤、以及莊家怎麼控制上游產業鏈、輿論造勢、借助政府公關、以及廠家怎麼發展經銷商等一套的炒作流程!

二、佈局

港臺大炒家相中這一塊風水寶地後制定了周密的操作計畫。 為了順利囤積普洱茶拉抬價格、安全出貨, 組織內部做了嚴密的分工, 還雇傭了整整一個股票操盤手團隊來當顧問。 這些在後來的普洱茶坐莊操作過程中可以看出端倪。

1、吸籌:“悄悄地進村, 打槍的不要”

2000年前後, 進入大陸的港臺茶商雇傭了大批收茶人前往雲南各城市的茶廠、茶莊、供銷社、甚至邊遠村寨收購老茶。

由於當時國內的普洱茶並未普及, 收購成本非常低。 而且由於是大量掃貨, 最初兩年每公斤的收購價甚至不超過10元, 而收茶人的費用則按每片茶餅1元的價錢給付。

雲南一些邊遠村寨普洱老茶的收購價更是便宜得驚人。

三年左右, 便將雲南大部分的陳年老茶收購殆盡。 到2006年普洱茶大熱期, 真正具有收藏價值的原產地普洱陳茶大部分已經進入各大莊家的倉庫, 每個莊家都至少擁有數百噸存貨。

這樣一來, 具有收藏價值的老茶基本被莊家控制, 保守估計占了七成。

2、壟斷:控制上游產業鏈

雖說普洱茶資源稀缺, 但是畢竟屬於可再生資源, 因此對上游生產廠家一定要牢牢控制。 所以在掃貨同時, 港臺、廣東商人還開始陸續介入了雲南茶廠的並購重組。

其中, 雲南省四大老品牌普洱茶生產企業之一的雲南普洱茶(集團)有限公司在2004年秋天改制時, 被香港長泰集團以2100萬元人民幣收購。

與此相仿, 眾多改制後的大茶廠, 其股東結構中或多或少都有港臺資本的影子。 2004年底, 有60多年歷史早已資不抵債的猛海茶廠被博聞集團整體兼併, 這又是國內的投資集團介入普洱茶生產的典型。

除了控制茶廠外還要控制茶山(茶園)。

在雲南出名的茶區, 每一座山都有人炒。 易武茶山主要是臺灣人在收, 景邁茶山主要是日本人。

類比股市, 很明顯屬於上市公司和莊家攜手操縱的類型。 這樣的莊, 志在長遠。

3、輿論造勢

由於普洱茶不是生活必需品, 並且亮點還不為人所知,

所以輿論造勢成為關鍵的一個環節。 這也是大炒家的主要著力點。

從2005年開始, 港臺炒家就重金投入媒體, 進行輿論造勢。 據說其中一個大炒家集團在普洱茶概念的推廣上耗資2億元。 很多股東一開始都有意見, 後來一盤算大家都認為很值。

採用的手法多種多樣, 能喝的古董、減肥、養生、慈善義拍、奧運等, 但凡能沾上邊的都大手筆投入。 開始是馬幫聲勢浩大進京再現“茶馬古道韻味”, 40多人120匹馬, 一路義賣大半年從雲南直到北京, 在老舍茶館舉辦“盛世福壇馬幫普洱”新聞發佈會和現場拍賣, 沿途建希望小學等, 讓普洱出盡了風頭。 後來, 100克“宮廷普洱茶”在廣東拍賣出16萬元的天價。 此後, 各色馬幫行動與“高潮迭起”的普洱茶拍賣層出不窮。

到今年初,更有一支龐大的恭迎隊伍進京迎接一塊百年宮廷普洱榮歸普洱故里。

這塊百年普洱被譽為“茶祖”,享受了明星般的待遇,恭迎隊伍穿越九省市,所到之處皆有人“朝拜”。等到了當時的思茅市,其隆重更是登峰造極,彩旗飄揚、警車開道、直升機護空,禮炮相迎,一時萬人空巷。

更為重要的是,炒家充分領悟了文化的含義,因為普洱茶如果不賦予文化的內容,炒作的持久會打折扣。所以港臺茶人(也許是幕後的莊)以茶學大師、文化人的面孔出現,四處宣講茶文化,出版刊物,建立古色古香的茶學網站、研究所等,充分借鑒了在香港臺灣的炒作手法。

鄧時海,臺灣師大教授,臺灣普洱茶協會創始人。1995年出版了後來被公認的普洱茶巨著——《普洱茶》。他也是1999年第一批就到大陸收老茶的人。

鑒於老茶稀少這個事實,2005年,鄧時海與臺灣的另一茶人耿向新合作,推出了《普洱茶續》,宣導“喝熟茶、品老茶、藏新茶”的普洱教條,這樣也就從理論上奠定了炒作基礎——普洱已經脫離消費品,更多地融入了金融產品投資保值的特色。

王曼源,香港榮源茶行貿易公司董事長、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會長。他的公司是普洱茶在香港出口的集散中心。他曾提供資料與黃健亮合作,在臺灣編輯出版《普洱茶譜》一書,用茶文化帶動茶產業。

4、政府公關

這是非常本土化的一筆。

港臺商人與大陸打交道多年,深知這塊土地的秉性,要想做大事,不借助政府的力量是很難成功的。所以,政府公關成為普洱炒家最為慎重的工作重心。

在學術方面,港臺茶商贊助研究機構挖掘普洱的保健機理。其中,中國農科院茶葉所、雲南農科院茶葉所和雲南農大等科研單位,都圍繞普洱茶的品質形成機理和保健功能出版了大量研究論文。而這僅僅是影響政府工作方向的前期鋪墊。

對於政府公關,港臺茶商是摸准了地方的脈搏。

由於雲南地處偏遠,工業基礎薄弱,發展經濟需要新的支撐點,港臺炒家利用各種社會資源極力遊說政府對投資普洱立項。另一方面,以境外資本投資為由進入當地佈局普洱資源。這樣做的目的是一舉數得,除了可以低成本壟斷上游資源,更可以以外資之名獲取當地政府的超常規支持。同時,由於政府對於投資中出現的泡沫容忍度較大,這樣也具備了炒作的政治環境。

從1993年開始,思茅市每兩年舉辦一次普洱節,至今已有八屆。當地也將普洱茶產業先後由“重要產業”提升至“支柱產業”,後又提拔至“第一支柱產業”的高度。

2005年,在雲南省茶葉工作會議上,雲南省提出要將“雲茶”進一步做大做優做強,使之成為雲南繼“雲煙”、“雲花”、“雲藥”之後的又一知名品牌的政府戰略。這一戰略實現的標誌當屬2007年4月8日思茅市改名為普洱市。

我是茶球兒,我是Tea_Ball,期待您【關注】,歡迎您【留言】!

我們每月會挑選兩名關注我們的粉絲,贈送茶樣。

每天一篇茶知識,推薦更好的養生方式,茶球兒希望您越來越健康!

到今年初,更有一支龐大的恭迎隊伍進京迎接一塊百年宮廷普洱榮歸普洱故里。

這塊百年普洱被譽為“茶祖”,享受了明星般的待遇,恭迎隊伍穿越九省市,所到之處皆有人“朝拜”。等到了當時的思茅市,其隆重更是登峰造極,彩旗飄揚、警車開道、直升機護空,禮炮相迎,一時萬人空巷。

更為重要的是,炒家充分領悟了文化的含義,因為普洱茶如果不賦予文化的內容,炒作的持久會打折扣。所以港臺茶人(也許是幕後的莊)以茶學大師、文化人的面孔出現,四處宣講茶文化,出版刊物,建立古色古香的茶學網站、研究所等,充分借鑒了在香港臺灣的炒作手法。

鄧時海,臺灣師大教授,臺灣普洱茶協會創始人。1995年出版了後來被公認的普洱茶巨著——《普洱茶》。他也是1999年第一批就到大陸收老茶的人。

鑒於老茶稀少這個事實,2005年,鄧時海與臺灣的另一茶人耿向新合作,推出了《普洱茶續》,宣導“喝熟茶、品老茶、藏新茶”的普洱教條,這樣也就從理論上奠定了炒作基礎——普洱已經脫離消費品,更多地融入了金融產品投資保值的特色。

王曼源,香港榮源茶行貿易公司董事長、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會長。他的公司是普洱茶在香港出口的集散中心。他曾提供資料與黃健亮合作,在臺灣編輯出版《普洱茶譜》一書,用茶文化帶動茶產業。

4、政府公關

這是非常本土化的一筆。

港臺商人與大陸打交道多年,深知這塊土地的秉性,要想做大事,不借助政府的力量是很難成功的。所以,政府公關成為普洱炒家最為慎重的工作重心。

在學術方面,港臺茶商贊助研究機構挖掘普洱的保健機理。其中,中國農科院茶葉所、雲南農科院茶葉所和雲南農大等科研單位,都圍繞普洱茶的品質形成機理和保健功能出版了大量研究論文。而這僅僅是影響政府工作方向的前期鋪墊。

對於政府公關,港臺茶商是摸准了地方的脈搏。

由於雲南地處偏遠,工業基礎薄弱,發展經濟需要新的支撐點,港臺炒家利用各種社會資源極力遊說政府對投資普洱立項。另一方面,以境外資本投資為由進入當地佈局普洱資源。這樣做的目的是一舉數得,除了可以低成本壟斷上游資源,更可以以外資之名獲取當地政府的超常規支持。同時,由於政府對於投資中出現的泡沫容忍度較大,這樣也具備了炒作的政治環境。

從1993年開始,思茅市每兩年舉辦一次普洱節,至今已有八屆。當地也將普洱茶產業先後由“重要產業”提升至“支柱產業”,後又提拔至“第一支柱產業”的高度。

2005年,在雲南省茶葉工作會議上,雲南省提出要將“雲茶”進一步做大做優做強,使之成為雲南繼“雲煙”、“雲花”、“雲藥”之後的又一知名品牌的政府戰略。這一戰略實現的標誌當屬2007年4月8日思茅市改名為普洱市。

我是茶球兒,我是Tea_Ball,期待您【關注】,歡迎您【留言】!

我們每月會挑選兩名關注我們的粉絲,贈送茶樣。

每天一篇茶知識,推薦更好的養生方式,茶球兒希望您越來越健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