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精讀心流(九)|該死的工作

▶序

P249-276, 本章的名字有意思:《工作之樂》。

能把工作當做享樂的恐怕沒有幾人, 正如書中所說, 工作是能出現心流沒錯, 但絕大多數人仍然寧可選擇更多閒暇。

一方面可以產生最優體驗, 另一方面又被稱之為亞當的詛咒。 本章將如何化解這個矛盾?

本章導圖——

▶01

有個大學老教授, 酷愛莊子, 尤其喜歡《庖丁解牛》。

他有次給我們上文學課, 課堂上講解《庖丁解牛》。 講著講著, 興奮起來, 在講臺上手舞足蹈, 聽得眾人使勁鼓掌。

庖丁只是一個廚子, 他如此熱愛他的工作, 就像這位老教授, 如此熱愛講課的工作一樣。 他們都在用行動反駁, 誰說工作是亞當的詛咒。

米哈裡在書中特別提出了一段內容:

每至於族, 吾見其難為, 怵然為戒, 視為止, 行為遲, 動刀甚微, 謋(huo) 然已解, 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 為之所顧, 為之躊躇滿志, 善刀而藏之。

作為庖丁進入心流的證據。 沒錯, 這段話的的確確是在描述心流:每遇筋骨交結的地方,

我覺得難於下刀, 就格外謹慎, 目光專注, 動作緩而不急躁, 這樣, 刀只輕輕一動, 整頭牛就骨肉相離了, 肉好似土塊散落在地上。 此時, 我提刀而立, 環顧四周, 悠然自得, 心滿意足, 然後把刀擦乾收藏。

至於大眾, 卻好像很難在工作中實現這個境界。

▶02

米哈裡在書中指出了人們不喜歡工作的三個主要理由(以美國為例):

其一是缺乏變化與挑戰。 終日一沉不變的常規性工作讓人覺得疲憊, 實際上, 簡單重複勞動都將逐漸被機械所取代。 馬雲有個演講也在指出, 未來將屬於有創造力的人。 《全新思維》裡, 丹尼爾平克認為未來是右腦人的世界, 設計和故事力等六種能力將主宰這個星球。

其二是人際關係。

很多是與上級有關, 這個隨處可見, 身邊有很多朋友對直接上級不滿意, 因此而跳槽的也不在少數。

其三是壓力太大。 覺得太緊張, 沒有時間思考自己的事情和陪家人。 這條在我朝並不適用, 對國人而言, 家即我(並非好話)。

最具說服力的理由可能是:我們覺得工作是被強迫的。

一般來說, 我們都會認為, 工作不可能實現我們的目標, 頂多只能實現別人的理想和目標, 我們把時間和精力投注到工作上, 是為了生存, 吃飯而已。 這相當於, 把原本用來幹更重要事情的時間, 用來幫助別人實現夢想了。

雖然大多數人在工作之外, 也並沒幹什麼實現自己夢想的事情……

▶03

莎菲拉娜76歲了, 住在阿爾比斯山區的一個村莊。

她每天5點起床,

為母牛擠奶。 她煮完早餐, 整理好屋子。 根據天氣情況, 決定去草原放牧, 還是照顧果園, 或者梳理羊毛。

夏天的時候, 她花幾個星期的時間在高地草原上割牧草, 然後把一大捆一大捆的乾草頂在頭上, 徒步好幾英里, 搬回自己穀倉。

這是書裡描述的一個片段, 讓我想起小時候看過的一部動畫片《阿爾卑斯山的少女》。

故事很簡單, 說一位城裡的女孩, 被送到阿爾卑斯山的爺爺那裡, 從最開始抵觸到喜歡上那裡的山, 風, 草原, 羊和狗。 很治癒。

這裡說的, 是如何讓工作成為樂趣的關鍵:改變對工作的觀念。

工作就是工作, 你可以看成是為別人在奮鬥, 也可以看成是自己自由的選擇, 甚至可以看成是一次修行。

我在看了一行禪師的一些書籍後, 意識到凡事都可以禪修。 那之後, 我對最討厭的家務改變了觀念, 每次做家務都聚精會神投入去做, 心裡竟然再也沒有感到抵觸。

有人問莎拉娜, 如果把全世界的時間和金錢給她, 她要做什麼?她笑著說:替母牛擠奶, 趕牲口去草原、整理果園、梳羊毛。

▶04

但轉念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念頭又豈是說轉就能轉的。

「人生導師」李笑來,有個更加絕妙的點子。

他以學英語為例。說自己不喜歡學英語,每次記英語單詞就覺得很痛苦,而且覺得這件事情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

這時他做了一個思考,那麼自己喜歡幹什麼呢?什麼事情自己會覺得很有意義呢?

他發現自己很喜歡做公益,不管原因如何吧,做公益總是讓他感覺很快樂,很愉悅。

於是他做了這樣一個操作:把學英語這件事跟做公益這件事進行了一個掛鉤——只要用英語賺到錢,就拿一部分去做公益。

學英語這件事,突然變得很有意義了。這是在為公益籌資的手段。

這樣一來,輕輕鬆松轉變了對一件事情的看法。眾所周知,後來李笑來成了新東方名師。

以上就是本章內容及一些感想。我想,聰明的你,一定想到了如何將這個技巧應用到工作上了吧。

▶04

但轉念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念頭又豈是說轉就能轉的。

「人生導師」李笑來,有個更加絕妙的點子。

他以學英語為例。說自己不喜歡學英語,每次記英語單詞就覺得很痛苦,而且覺得這件事情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

這時他做了一個思考,那麼自己喜歡幹什麼呢?什麼事情自己會覺得很有意義呢?

他發現自己很喜歡做公益,不管原因如何吧,做公益總是讓他感覺很快樂,很愉悅。

於是他做了這樣一個操作:把學英語這件事跟做公益這件事進行了一個掛鉤——只要用英語賺到錢,就拿一部分去做公益。

學英語這件事,突然變得很有意義了。這是在為公益籌資的手段。

這樣一來,輕輕鬆松轉變了對一件事情的看法。眾所周知,後來李笑來成了新東方名師。

以上就是本章內容及一些感想。我想,聰明的你,一定想到了如何將這個技巧應用到工作上了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