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高麗使者藐視農夫,農夫妙對下聯,讓其無地自容,蘇軾道出真諦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字子瞻, 又字和仲, 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 世稱蘇東坡、蘇仙 。 漢族, 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 祖籍河北欒城, 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年), 蘇軾進士及第。 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 元豐三年(1080年), 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後, 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 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 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 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 途中於常州病逝。 宋高宗時追贈太師, 諡號“文忠”。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

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 清新豪健, 善用誇張比喻, 獨具風格, 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 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 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 豪放自如, 與歐陽修並稱“歐蘇”, 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亦善書, 為“宋四家”之一;工于畫, 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高麗使者藐視農夫, 農夫妙對下聯, 讓其無地自容, 蘇軾道出真諦

蘇東坡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 在文壇領袖, 詩詞歌賦, 筆墨書畫, 無一不精通, 均有很高的造詣。 而且蘇東坡這個人很有意思, 關於他的故事歷史上也有著很多的記載。

有一天, 從高麗國遠道而來了一個朝貢的使者, 蘇東坡陪同他一道遊覽名勝。 這日, 高麗使者來見蘇東坡, 好不容易有與大名鼎鼎的東坡居士面對面的機會, 自然少不了要說一些奉承的話, 表達一下自己的仰慕之情。 蘇東坡客客氣氣地回應:“使者大人謬贊了, 在下也只是略通文墨, 確實是不足為道。

在我們大宋國, 許多的老幼婦孺很多都會吟詩作對, 比我強的人, 有的是。 ”謙虛的吹了一個牛。

高麗使者哪能相信:“蘇大人, 這有點誇張了吧?”“那你看這樣好吧, 咱倆街上隨便找人試一下就知道了。 ”正當此時, 有一老人恰從此地路過, 看穿衣打扮, 這老者倒像是一個農民。 高麗使者攔下了這個老者, 並且, 隨口交代與他幾句, 而後手指附近的一座塔, 一句上聯脫口而出:“獨塔巍巍, 七級四方八面”, 蘇軾道出真諦。

老者一腦袋的問號, 稀裡糊塗, 莫名其妙, 完全搞不懂狀況, 更別說這個對聯了, 估計聽都聽不懂。 老者懶得搭理他, 什麼也不說, 對著高麗使者擺了擺手, 意思大概是不和你瞎扯淡了, 轉頭就走了。 “蘇大人, 你不是說貴國街上隨便找個老頭老太太, 都會吟詩作對嗎?那, 這怎麼說……”高麗使者一臉笑容, 洋洋得意, 高麗使者藐視農夫。 蘇東坡雖然有些尷尬, 但是, 他乃何許人也, 眼睛一轉就想好了對策, 哈哈大笑著說:“高!實在是高!”

高麗使者搞不清楚狀況, 問道:“什麼高?”蘇東坡說:“其實剛才那個老頭走的時候已經對好了絕妙的下聯,

難道使者大人這都沒有看出嗎?”“使者大人, 這你就有所不瞭解了, 其實, 那位老者已經對出了這句下聯。 ”說罷, 蘇東坡舉起了一隻手, 並且, 學著老者的模樣擺了擺。 緊接著道:“只手擺擺, 五指三長兩短”“其實那老者擺手不語, 正是對下了這句下聯, 豈不是妙極?”蘇東坡問道。

使者聽罷, 雖然心中也知道這句下聯其實與老者一點關係也沒有, 但是, 這句下聯的確是無可挑剔, 對仗也十分的工整, 不得已只能笑著說:”貴國的人可確實是了不起啊!”, 農夫妙對下聯, 實則是蘇軾讓其無地自容。

一日中午, 蘇東坡去拜訪一位老和尚。 老和尚正忙著作菜, 剛把煮好的魚端上桌, 就聽到小和尚稟報:蘇東坡先生來訪。 和尚怕把吃魚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魚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門迎接客人。兩人同至禪房喝茶,蘇東坡喝茶時,聞到陣陣魚香,又見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數了。因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種打擊樂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著,必有蹊蹺。

這時,老和尚說:“居士今日光臨,不知有何見教?”蘇東坡有意開老和尚玩笑,裝著一本正經的樣子說:“在下今日遇到一難題,特來向長老請教。”

老和尚連忙雙手合十說:“阿彌陀佛,豈敢,豈敢。”

蘇東坡笑了笑說:“今日友人出了一對聯,上聯是向陽門第春常在,在下一時對不出下聯,望長老賜教。”

老和尚不知是計,脫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今日怎麽這健忘,這是一副老對聯,下聯是積善人家慶有餘。”蘇東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長老明示磬(慶)有魚(餘),我就來大飽口福吧!”

一次,一個素不相識的文人去拜訪蘇東坡,攜帶著自己寫的詩一卷,向蘇東坡請教。那人自己高聲朗誦,抑揚頓挫,鏗鏘有聲,顯然頗為自得。他問:“大人,不知尊見以為拙作如何?”

蘇東坡說:“百分。”文人臉上欣然色喜。蘇東坡這時又說:“誦讀之美七十分,詩句之美三十分。”

某日,宋代大學士蘇東坡郊遊,見眾多農夫在挑塘泥肥田。他信步走到一條小田埂上,不想迎面碰上一挑泥農婦。二人相對,各不讓路。蘇學士出大言道:“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吾乃讀書之人,汝婦當讓道於我。”婦人一笑,說道:“既自稱讀書人,當能對?”東坡說:“胸藏鬥牛,當然能對!”婦人於是脫口而出:“一擔重泥擋子路。”

蘇東坡大驚,半晌無言以對,兩旁田埂上送泥返回的人都望著他的窘態,哈哈大笑。蘇東坡見此情景,忽有所悟,趕忙“借梯”下臺對道:“兩行夫子笑顏回。”

他雖然對了下聯,但心有餘悸。心想,村野之中竟有如此聰穎農婦,再不能等閒視之,而作此狂態。遂脫鞋襪下水田,拱手讓路。

東坡吃草

閑來無事,蘇軾去金山寺拜訪佛印大師,沒料到大師不在,一個小沙彌來開門。蘇軾傲聲道:“禿驢何在?!”。小沙彌淡定的一指遠方,答道:“東坡吃草!”

對聯退敵

北宋時期,宋人率招遼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卻引來一遼邦使者,出上聯要宋人答對:三光日月星 。如對出下聯則撤兵議和。此聯看似簡單,實不易對。出句的數字恰與後面的事物相符,而對句所選數位對應事物都會多於三或少於三。恰逢回京述職的蘇軾,大筆一揮,巧妙對上下聯:四詩風雅頌。該對聯妙在“四詩”只有“風雅頌”三個名稱,因為《詩經》中有“大雅”、“小雅”,合稱為“雅”。加之“國風”、“頌詩”共四部分,故《詩經》亦稱“四詩”。對句妙語天成,遼使佩服至極。

三人對必有我師

蘇軾與小妹、黃庭堅一日賞畫,見上面題聯有趣:輕風 細柳,淡月 梅花。看是四字聯,中間卻各空一字,小妹建議為中間加字成為五言聯句。黃庭堅搶對為:輕風舞細柳 , 淡月隱梅花。小妹則填: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蘇軾略一思索,立即回應,填字使之成為:輕風扶細柳 , 淡月失梅花。縱觀三人對聯,蘇軾最妙:“扶”字不僅寫出風的輕柔和柳的纖弱,,而且寫出了風與柳的親昵之態,因而更形象生動;“失”字也較“隱”字貼切,既強調了月光的皎,又兼顧梅花的潔,突出了兩者融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貼切。

至今人們一直把蘇軾看作是儋州文化的開拓者、播種人,對他懷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傳至今的東坡村、東坡井、東坡田、東坡路、東坡橋、東坡帽等等

和尚怕把吃魚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魚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門迎接客人。兩人同至禪房喝茶,蘇東坡喝茶時,聞到陣陣魚香,又見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數了。因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種打擊樂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著,必有蹊蹺。

這時,老和尚說:“居士今日光臨,不知有何見教?”蘇東坡有意開老和尚玩笑,裝著一本正經的樣子說:“在下今日遇到一難題,特來向長老請教。”

老和尚連忙雙手合十說:“阿彌陀佛,豈敢,豈敢。”

蘇東坡笑了笑說:“今日友人出了一對聯,上聯是向陽門第春常在,在下一時對不出下聯,望長老賜教。”

老和尚不知是計,脫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今日怎麽這健忘,這是一副老對聯,下聯是積善人家慶有餘。”蘇東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長老明示磬(慶)有魚(餘),我就來大飽口福吧!”

一次,一個素不相識的文人去拜訪蘇東坡,攜帶著自己寫的詩一卷,向蘇東坡請教。那人自己高聲朗誦,抑揚頓挫,鏗鏘有聲,顯然頗為自得。他問:“大人,不知尊見以為拙作如何?”

蘇東坡說:“百分。”文人臉上欣然色喜。蘇東坡這時又說:“誦讀之美七十分,詩句之美三十分。”

某日,宋代大學士蘇東坡郊遊,見眾多農夫在挑塘泥肥田。他信步走到一條小田埂上,不想迎面碰上一挑泥農婦。二人相對,各不讓路。蘇學士出大言道:“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吾乃讀書之人,汝婦當讓道於我。”婦人一笑,說道:“既自稱讀書人,當能對?”東坡說:“胸藏鬥牛,當然能對!”婦人於是脫口而出:“一擔重泥擋子路。”

蘇東坡大驚,半晌無言以對,兩旁田埂上送泥返回的人都望著他的窘態,哈哈大笑。蘇東坡見此情景,忽有所悟,趕忙“借梯”下臺對道:“兩行夫子笑顏回。”

他雖然對了下聯,但心有餘悸。心想,村野之中竟有如此聰穎農婦,再不能等閒視之,而作此狂態。遂脫鞋襪下水田,拱手讓路。

東坡吃草

閑來無事,蘇軾去金山寺拜訪佛印大師,沒料到大師不在,一個小沙彌來開門。蘇軾傲聲道:“禿驢何在?!”。小沙彌淡定的一指遠方,答道:“東坡吃草!”

對聯退敵

北宋時期,宋人率招遼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卻引來一遼邦使者,出上聯要宋人答對:三光日月星 。如對出下聯則撤兵議和。此聯看似簡單,實不易對。出句的數字恰與後面的事物相符,而對句所選數位對應事物都會多於三或少於三。恰逢回京述職的蘇軾,大筆一揮,巧妙對上下聯:四詩風雅頌。該對聯妙在“四詩”只有“風雅頌”三個名稱,因為《詩經》中有“大雅”、“小雅”,合稱為“雅”。加之“國風”、“頌詩”共四部分,故《詩經》亦稱“四詩”。對句妙語天成,遼使佩服至極。

三人對必有我師

蘇軾與小妹、黃庭堅一日賞畫,見上面題聯有趣:輕風 細柳,淡月 梅花。看是四字聯,中間卻各空一字,小妹建議為中間加字成為五言聯句。黃庭堅搶對為:輕風舞細柳 , 淡月隱梅花。小妹則填: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蘇軾略一思索,立即回應,填字使之成為:輕風扶細柳 , 淡月失梅花。縱觀三人對聯,蘇軾最妙:“扶”字不僅寫出風的輕柔和柳的纖弱,,而且寫出了風與柳的親昵之態,因而更形象生動;“失”字也較“隱”字貼切,既強調了月光的皎,又兼顧梅花的潔,突出了兩者融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貼切。

至今人們一直把蘇軾看作是儋州文化的開拓者、播種人,對他懷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傳至今的東坡村、東坡井、東坡田、東坡路、東坡橋、東坡帽等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