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綠色經濟|北汽新能源:火速曲線上市,電動車明星登場

2018年1月23日, S*ST前鋒發佈公告, 擬通過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間接控股股東旗下的北汽新能源100%股權。

北汽新能源, 成立於2009年, 目前是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龍頭, 純電動車市占率第一的明星公司, 估值約288億元, 即將通過S*ST前鋒曲線上市。

北汽新能源作為國內行業領先者的發展狀況如何?業務與財務有什麼特點?為什麼選了ST前鋒這個市值近百億、還沒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殼”? 未來有什麼規劃?

北汽新能源:電動車明星公司

一、成立9年, 電動乘用車市占率第一

從2011年開始, 新能源汽車行業就經歷了一輪極高速的增長。 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從2011年的5.1萬輛增長到2016年的91.4萬輛;而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 也從2011年的0.8萬輛增長到2016年的50.7萬輛。

重要的是, 即使過去6年保持了這麼高的增長率, 新能源汽車行業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從政策規劃來看, 國務院2016年發佈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提出要實現新能源汽車規模應用, 並明確指出到2020年, 新能源汽車實現當年產銷200萬輛以上, 累計產銷超過500萬輛。

無疑, 從目前來看, 新能源汽車技術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未來誰能在激烈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勝出,

成為行業霸主?

北汽新能源就是其中一個非常有潛力的競爭者。 新能源汽車行業有非常高的生產准入門檻、資本壁壘、技術壁壘、規模壁壘、品牌壁壘, 而北汽新能源在這幾個方面都有其優勢。

北汽新能源控股股東為北汽集團, 實際控制人為北京市國資委。 從2009年成立以來, 北汽新能源已經形成了技術優勢, 成為國內少數掌握純電動汽車電池、電機、電控三大核心技術及整車集成匹配技術的新能源汽車企業。

北汽新能源還是國內首家獲得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資質的企業。

根據公告, 北汽新能源是目前國內純電動汽車技術能力最強、產品線最豐富、市場銷量最高、產業鏈最完整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之一。 業務結構詳見下圖:

北汽新能源也是國內純電動乘用車市占率第一的企業。

2016年國內新能源汽車汽車廠商純電動乘用車銷量排名:

2017年國內新能源汽車汽車廠商純電動乘用車銷量排名:

此外, 北汽新能源最新車型續航里程突破400公里, 處於市場領先地位。 假設日後政府補助退坡,

續航里程高的新車型受到的不利影響也會更小。 北汽新能源車型見下圖:

二、財務情況

從本次公佈的資料來看, 北汽新能源的財務狀況有幾個主要特點:

1、營收高速增長, 利潤扭虧為盈

在2015年、2016年、2017年1-10月, 營業收入分別為34.71億元、93.72億元、73.77億元。

北汽新能源2016年營收同比增長170%,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北汽新能源2017年年化後的營收資料不如2016年全年資料,是因為行業本身有一定的季節性特性,一般來說四季度的營收是最高的。

北汽新能源在2015年虧損1.72億元。已在2016年實現扭虧,並實現盈利1.28億元。

北汽新能源能在2016年實現業績反轉,巨額政府補助形成的非經常性損益以及處置子公司股權形成的收入貢獻很大。

在2017年,政府補助力度已經大幅下降,但北汽新能源2017年1至10月仍然能夠實現盈利,說明公司應該已經過了盈虧平衡的轉捩點。

2、重資本行業,需要持續“輸血”

汽車製造是典型的重資本行業。北汽新能源於2016年、2017年分別進行兩輪融資,合計融資142億元。

2016年4月,北汽新能源進行了A輪融資,融資30.72億元,估值81.92億元。22名新增投資者以2.56元/註冊資本的價格向北汽新能源增資,合計增資30.72億元。增資完成後,北汽新能源的註冊資本由20億元上升至32億元。增資完成後,北汽新能源100%股權估值為81.92億元。

本輪增資引入的投資者包括國軒高科、寧德時代、奇虎360、泛海投資等明星投資者。

2017年7月,北汽新能源進行了B輪融資,融資111.18億元,估值281億元。合計7名新進投資者與合計7名原股東向北汽新能源增資,合計增資金額為111.18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星網、北汽集團、北汽股份這3名投資者增資的形式包括現金、有形資產、無形資產等形式,其餘投資者均以現金形式增資。

相較A輪融資,北汽新能源在B輪融資中估值上漲了243%。這和北汽新能源2016年營收暴漲的情況是符合的。

假設本次交易成功,上述投資者也有了通過A股市場退出的管道。在本次交易中,北汽新能源100%股權的估值約為288億元。這個估值水準和B輪融資的估值水準相差不遠。

經過融資後,北汽新能源的總資產與淨資產大幅上升,資產負債率大幅下降。

但是,北汽新能源在2017年1至10月的經營性活動現金流仍然為負46.17億元。

整體而言,北汽新能源的財務資料符合重資本行業中,處於業務高速擴張期增企業的特點:營收大幅增長;到了扭虧為盈的轉捩點;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出大,需要資本不斷的支援。

因此,現在正是北汽新能源登陸A股市場的最佳時機。

因為,北汽新能源業務擴展期融資需求大,上市可以獲得更強的融資能力。而新能源汽車行業還沒有成熟,在行業早期階段,能夠獲得更多融資的企業更有可能殺出一條血路。

為何選擇S*ST前鋒

本次交易的另一個特別之處,還在於上市公司S*ST前鋒的股改。

一、歷史遺留問題

最早的時候,上市公司的國家股和法人股是不能夠上市流通的。早期上市的企業裡面大部分企業是國企。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很多上市公司存在大量不能流通的股份。

上市公司存在大量非流通股份有很多弊端。例如,上市公司大股東持有的國家股和法人股無法在市場上流通,轉讓交易的價格通常大幅低於二級市場股價,與二級市場股價的相關性不高,大股東往往不關心二級市場股價。

2005年,A股開始啟動股權分置改革。之後,存在非流通股的上市公司紛紛通過股改的方式解決了非流通股流通的問題。股改方案的重點通常是非流通股的股東向流通股的股東進行補償,從而獲得股份流通的權力。

目前,A股市場還沒完成股改的只有S佳通、S*ST前鋒兩家公司。

二、北汽集團取得S*ST前鋒控股權

S*ST前鋒于1996年即登陸上交所主機板,發行的股份有高比例的國家股和法人股。2006年之後,S*ST前鋒的控股股東為四川新泰克,間接控股股東為首創集團,實際控制人為北京市國資委。

在長年的股改不成功之後,2017年12月,北京市國資委終於正式核准首創集團將子公司首創資管持有的四川新泰克100%股權無償劃轉給北汽集團。

無償劃轉完成後,北汽集團持有四川新泰克100%股權,從而間接控股S*ST前鋒。S*ST前鋒的實際控制人仍是北京市國資委。

此次無償劃轉,意味著S*ST前鋒成為北京市國資委留給北汽新能源的上市通道。

而就在國有股權無償劃轉在2018年1月16日剛剛完成後,S*ST前鋒馬上在1月22日推出股改和重組方案。

點評:唯快不破

表面上看,S*ST前鋒作為“殼”公司的資質並不好。其一,S*ST前鋒主營業務不佳,已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其二,S*ST前鋒市值比較大,按停牌價計算為99.15億元,對標的EPS攤薄程度不低。

但是,借道S*ST前鋒上市的方案有最重要的優勢:快。

S*ST前鋒在2006年之後就是北京市國資委持有的“殼”資源。通過國有股份無償劃轉的形式,北汽集團取得了這個“殼”資源。因為實控人都是北京國資委,這一轉讓不被認定為上市公司控制權變更。因此本次交易也就不會被認定為借殼交易。

以北汽新能源歷史業績虧損、經營性現金流為負,應當是達不到IPO、借殼的條件的。

在新能源汽車行業高速發展,相關企業爭相加大投入搶佔行業制高點的時間節點上,本次借同在北京國資委旗下的S*ST前鋒殼資源進行交易,可以給予北汽新能源最快速上市的機會。在產業競爭中,時機與卡位是至關重要的。

本次登陸A股市場對於北汽新能源來說應該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在產業競爭中,如何提升電動車技術?如何與外資廠商展開高端車型的競爭?如何降低政府補助退坡的不利影響?在資本運作上,上市後北汽新能源如何充分利用資本市場輔助產業發展?我們將持續關注。

北汽新能源2016年營收同比增長170%,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北汽新能源2017年年化後的營收資料不如2016年全年資料,是因為行業本身有一定的季節性特性,一般來說四季度的營收是最高的。

北汽新能源在2015年虧損1.72億元。已在2016年實現扭虧,並實現盈利1.28億元。

北汽新能源能在2016年實現業績反轉,巨額政府補助形成的非經常性損益以及處置子公司股權形成的收入貢獻很大。

在2017年,政府補助力度已經大幅下降,但北汽新能源2017年1至10月仍然能夠實現盈利,說明公司應該已經過了盈虧平衡的轉捩點。

2、重資本行業,需要持續“輸血”

汽車製造是典型的重資本行業。北汽新能源於2016年、2017年分別進行兩輪融資,合計融資142億元。

2016年4月,北汽新能源進行了A輪融資,融資30.72億元,估值81.92億元。22名新增投資者以2.56元/註冊資本的價格向北汽新能源增資,合計增資30.72億元。增資完成後,北汽新能源的註冊資本由20億元上升至32億元。增資完成後,北汽新能源100%股權估值為81.92億元。

本輪增資引入的投資者包括國軒高科、寧德時代、奇虎360、泛海投資等明星投資者。

2017年7月,北汽新能源進行了B輪融資,融資111.18億元,估值281億元。合計7名新進投資者與合計7名原股東向北汽新能源增資,合計增資金額為111.18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星網、北汽集團、北汽股份這3名投資者增資的形式包括現金、有形資產、無形資產等形式,其餘投資者均以現金形式增資。

相較A輪融資,北汽新能源在B輪融資中估值上漲了243%。這和北汽新能源2016年營收暴漲的情況是符合的。

假設本次交易成功,上述投資者也有了通過A股市場退出的管道。在本次交易中,北汽新能源100%股權的估值約為288億元。這個估值水準和B輪融資的估值水準相差不遠。

經過融資後,北汽新能源的總資產與淨資產大幅上升,資產負債率大幅下降。

但是,北汽新能源在2017年1至10月的經營性活動現金流仍然為負46.17億元。

整體而言,北汽新能源的財務資料符合重資本行業中,處於業務高速擴張期增企業的特點:營收大幅增長;到了扭虧為盈的轉捩點;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出大,需要資本不斷的支援。

因此,現在正是北汽新能源登陸A股市場的最佳時機。

因為,北汽新能源業務擴展期融資需求大,上市可以獲得更強的融資能力。而新能源汽車行業還沒有成熟,在行業早期階段,能夠獲得更多融資的企業更有可能殺出一條血路。

為何選擇S*ST前鋒

本次交易的另一個特別之處,還在於上市公司S*ST前鋒的股改。

一、歷史遺留問題

最早的時候,上市公司的國家股和法人股是不能夠上市流通的。早期上市的企業裡面大部分企業是國企。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很多上市公司存在大量不能流通的股份。

上市公司存在大量非流通股份有很多弊端。例如,上市公司大股東持有的國家股和法人股無法在市場上流通,轉讓交易的價格通常大幅低於二級市場股價,與二級市場股價的相關性不高,大股東往往不關心二級市場股價。

2005年,A股開始啟動股權分置改革。之後,存在非流通股的上市公司紛紛通過股改的方式解決了非流通股流通的問題。股改方案的重點通常是非流通股的股東向流通股的股東進行補償,從而獲得股份流通的權力。

目前,A股市場還沒完成股改的只有S佳通、S*ST前鋒兩家公司。

二、北汽集團取得S*ST前鋒控股權

S*ST前鋒于1996年即登陸上交所主機板,發行的股份有高比例的國家股和法人股。2006年之後,S*ST前鋒的控股股東為四川新泰克,間接控股股東為首創集團,實際控制人為北京市國資委。

在長年的股改不成功之後,2017年12月,北京市國資委終於正式核准首創集團將子公司首創資管持有的四川新泰克100%股權無償劃轉給北汽集團。

無償劃轉完成後,北汽集團持有四川新泰克100%股權,從而間接控股S*ST前鋒。S*ST前鋒的實際控制人仍是北京市國資委。

此次無償劃轉,意味著S*ST前鋒成為北京市國資委留給北汽新能源的上市通道。

而就在國有股權無償劃轉在2018年1月16日剛剛完成後,S*ST前鋒馬上在1月22日推出股改和重組方案。

點評:唯快不破

表面上看,S*ST前鋒作為“殼”公司的資質並不好。其一,S*ST前鋒主營業務不佳,已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其二,S*ST前鋒市值比較大,按停牌價計算為99.15億元,對標的EPS攤薄程度不低。

但是,借道S*ST前鋒上市的方案有最重要的優勢:快。

S*ST前鋒在2006年之後就是北京市國資委持有的“殼”資源。通過國有股份無償劃轉的形式,北汽集團取得了這個“殼”資源。因為實控人都是北京國資委,這一轉讓不被認定為上市公司控制權變更。因此本次交易也就不會被認定為借殼交易。

以北汽新能源歷史業績虧損、經營性現金流為負,應當是達不到IPO、借殼的條件的。

在新能源汽車行業高速發展,相關企業爭相加大投入搶佔行業制高點的時間節點上,本次借同在北京國資委旗下的S*ST前鋒殼資源進行交易,可以給予北汽新能源最快速上市的機會。在產業競爭中,時機與卡位是至關重要的。

本次登陸A股市場對於北汽新能源來說應該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在產業競爭中,如何提升電動車技術?如何與外資廠商展開高端車型的競爭?如何降低政府補助退坡的不利影響?在資本運作上,上市後北汽新能源如何充分利用資本市場輔助產業發展?我們將持續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