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人口問題:未來中國面對的最大噩夢?

作者:格隆匯·鉛墨縱橫

2017年, 漂亮資料中的不漂亮

前不久統計局發佈了2017年的宏觀資料, 這絕對是一份漂亮的資料清單。 17年全年GDP超過80萬億,

達到82.71萬億元, 實際增長了6.9%, 是連續7年GDP增速下滑來的首次上升。

資料是超出所有人的預期的, 按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 的增長預期, 是6.5%左右, 而此前IMF、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預期2017年中國的增速也是6.5%左右。

其他的資料不一一列舉了, 總之用統計局的話總結就是:2017年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好於預期。

不過, 統計局沒有提的是, 這個資料包裡有一個資料是大大低於預期的, 那就是新出生人口資料。 統計局在這個上面是怎麼說的呢?如下:

看上去還是漂亮的, 但真相遠非如此。

2016年是全面二胎政策的第一年, 2017年是第二年, 國家衛計委在政策實施之初曾預測2018年將出現新生人口高峰, 對2017年出生人口的最低預測為2023.2萬。

而現實數據卻是, 2016年出生1786萬人, 2017年出生了1723萬, 同比減少了63萬人。 這就是說, 二胎政策的第一年, 人口出生高峰就可能過去了。

要指出的是, 這還不是全部真相。

2017年出口的人口當中, 二胎占比重達到了51.2%, 比2016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 也即2016年二胎占比為46.13%。 這就是說, 2017年, 一孩為841萬, 比2016年的一孩962萬,

足足少了121萬人。

這意味著年輕人的生育意願在不斷下降。

來看一下中國的人口結構圖。 可以看到, 45到49歲的人口高峰對應到25到29歲的人口出生高峰, 考慮現在受教育等各種因素導致生育年齡往後推遲5年, 那麼25到29歲的人口高峰也應該要對應0到4歲的人口高峰, 即第三波嬰兒潮。

但事實上, 我們看到, 新的人口高峰並沒有出現。 0到4歲人口僅相比5-9歲是微增。

另外, 從上面的人口結構圖可以看到, 之後的適齡生育父母人數是進一步減少, 20-24歲的人口比25-29歲少了一大截, 後面跟著斷崖。

這樣的人口趨勢下, 再疊加生育意願的下滑, 後面的人口走勢是什麼樣的, 不用多說了。

AI時代, 人口真的不重要了?

這樣的人口塌陷趨勢, 又會演化出什麼呢?

不少人認為人口問題是危言聳聽, 他們的觀點是在技術在不斷進步, 尤其像AI這樣的技術突破。 但果真如此嗎?

先看傳統框架下, 人口塌陷趨勢會演化出什麼?

這裡我們可以有一個生動的案例, 這就是我們的近鄰日本

看日本的GDP增長, 你就知道,

誰沒有年輕過呢?一個國家只要在他年輕的時候幹正事, GDP都可以飛起, 這跟人是一個道理。 包括臺灣, 包括韓國, 去回溯它們的經濟增長, 在當時那個階段, 都堪稱經濟奇跡。

我們都知道日本發生過的事, 失去十年, 失去二十年, 現在應該是要講失去三十年了。 下面這個圖應該更生動一些(1990年的實際GDP為基數100,日本與美國看左軸)。這樣一對比,很鮮明看出,日本的停滯,中國的崛起。

一個國家的GDP波動是很正常的,一段時間增長,一段時間下跌,這就像一家公司一樣,業績有波動也是正常的。就像投資者不用過分關注一家公司一年的波動,實際上到一個國家上,也沒必要過分強調一個國家一年的GDP波動。就如美國,漲漲跌跌,最終爬到了全球經濟體第一的位置。

但是像日本這種情況,近三十年的停滯,那就一定是決定經濟大方向的因素出了問題。在日本這樣一個穩定的國家裡,大方向出問題的就只能找到人口因素了。

我們來看過去50年裡的日本與中國的勞動人口對比,你就能明白為什麼中國會超過日本,為什麼日本會失去一個十年又一個十年。

看日本的人口結構,基本可以斷定,除非安倍能讓日本的人口重新啟動增長,否則日本的經濟絕無可能再騰飛。

而過去三十年裡,技術相比1990年,同樣是取得了令人瞠目的進步,但它並沒有改變日本經濟的萎靡狀態。

與我們隔的比較遠的歐洲,尤其是西歐,過去幾年也過得不好,各種危機襲來。背後說到底,也是同一個原因,年輕的勞動人口在減少。難民的湧入或許會改變歐洲的人口結構,不過不同意識形態的人群湧入究竟會如何改造歐洲,還有待時日。

美國雖然說有這問題,那問題,但經濟實力一直是杠杠的,危機之後的反彈力是很強的。看美國的人口結構,這幾乎是經濟發展不錯的國家裡(包括中國)最漂亮的了。美國的中位數年齡是38.1歲,僅比中國稍大一點。而從人口結構來看,中國老過美國,只是時間的問題。

所以就傳統框架的經驗來看,人口是決定一個經濟體大方向的關鍵因素。

未來會不會有變化呢?技術進步會不會讓人口不再是決定一個經濟體大方向的關鍵因素呢?

這個問題是很難說的,至少過去三十年的技術進步並沒有讓日本走出低迷。

再來看一個問題:技術可以進步背後的動機又是什麼?技術會不斷進步,說好聽點,背後動機是人類追求更好的生活。接地氣點,是兩個動機,一是賺錢,一是興趣。

興趣就不用多說了,在今天這種越來越需要燒錢探索技術前沿的背景下,興趣對技術的貢獻比例很小,那就只有一個動機了,賺錢。技術進步能讓企業賺錢,這又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改善消費者的需求,二是創造新的供給引領需求。

而這都離不開人口,它既需要天才的大腦,又需要屌絲的需求。美國為什麼會引領全球技術的發展?一個原因是它太幸運了,天才的大腦都跑到它那了,另一個因素是它國內有龐大的需求。

也就是說,技術進步是很依賴人口的,它確實看人口的品質,但它也需要人口的數量。

從這點出發,即使AI時代,人口因素仍然是很重要的。

AI還沒來臨,老齡化問題步步緊逼

更何況,AI時代還沒到來,它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去實現大量的技術積累。

而中國人口問題上的一個BUG是,比起歐洲日本,它多了一個計劃生育的變數。

2005年,IMF按照1.8的總和生育率假設,推演出中國100年人口結構的變化。這張圖上看,實際上還不是那麼觸目驚心。

但實際上,到2016年,中國的人口結構是這樣的了。第三波嬰兒潮沒有如期而至,這還是疊加二胎政策全面放開的背景下。

再看後面的適育人口的斷崖,未來人口要比IMF預測的悲觀的多。對比日本的人口結構圖,是不是我們再過20年,就是這樣了?

這意味著什麼呢?

老齡化,加速的老齡化,比日本歐洲更快的老齡化。

而我們知道,財富是需要時間去創造和積累的,所以相比日本和歐洲,加速的老齡化背後一個尷尬的事實就是未富先老。

這個尷尬已經在一些省份出現了。

看前不久人社部了布的《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報告2016》,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撫養比全國平均值是2.8,也就是2.8個勞動力(繳養老保險)要養一位老人。這個資料在2014年是2.97,2015年是2.87,2016年降到了2.8。很明顯,一路下滑。

但這還不是全部。分地方看,廣東的撫養比是9.25,位居全國第一,超出全國平均的只有8個省,而資料最低的是黑龍江,僅1.3,幾乎相當於1個勞動力養一位老人。有虹吸效應的廣東還好,而人口流出的省份先經歷未富先老的尷尬。

撫養比聯想到養老金,有多麼恐怖的撫養比,就有多麼恐怖的養老金:全國養老金餘額平均還能支付17.2個月,廣東、北京,憑著撫養比和工資雙高,不僅位居全國之首,而且可支付月數較15年還是上升的。其他省份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最悲催的是黑龍江,養老保險累計結餘居然是-232億。

看16年當期結餘,有七個省份收不抵支。

歐債危機的根源,就是老去的人口再也支撐不起曾經的福利。很顯然,對於東北三省等地方,如果沒有其他途徑,那麼本質就跟歐債危機一樣,社保遊戲玩不下去了。

目前還有中央兜著,去年11月18日,國務院對外公佈的《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這個劃轉顯然是調節地方不平衡,這是一個歷史問題,過去勞動力大遷徙帶來的。像廣東這些地方享受了大遷徙的紅利,而鍋卻讓東三省等勞動力輸出省份背了。

但是,國有資本劃轉終究只能解決一時的地方不平衡的問題,它解決不了中國人口的日漸老去,以及伴隨而來的撫養比下降。當人口老齡化加速到來時,就不僅僅是東北三省這些地方玩不下去,還有更多的省份會玩不下去。

結語

歐債危機的解決途徑之一,是政府縮減支出,減少福利。但這個途徑顯然對中國是行不通的,因為中國相比歐洲,是未富先老,福利上面沒有多少縮減的空間。如果支出無法削減,那就只能在開源上下功夫,即增加生育。

計劃生育所造成的適合生育人口的減少是無可挽回的,還能做的只能是提高生育意願,這需要很精細化的財政上的扶助,包括稅收,包括獎勵。

巴菲特曾說,不要關注一家企業一年的業績情況,有波動是很正常的,應該要關注的是這家企業的護城河是不是越來越深。

這句話用到國家上也是如此,GDP波動很正常,今年漂亮,明年難看,但是如果一個國家大方向所需要的因素不出問題,那麼它的未來就是上升的。典型如美國,期間經歷了多少經濟和金融危機,但它爬上了世界第一,並且保持了很多年。再如日本,曾經也如日中天,今天就要暗淡很多了。日經指數逾20年的下跌正好一個映襯。

日本的政治體制是穩定的,國內也沒經歷動亂,停滯三十年的增長只能歸因於人口。而人口上,我們面臨同樣的挑戰。在這個問題上,今天做出的任何一個選擇,都影響著未來的國運。

生活總是艱難

要是事事追求完美,則更是心累

十美難求,十全卻近在眼前

所以別猶豫了吧,先把行情工具升個檔次

距離格隆匯APP十檔行情功能上線還剩5天!

為回饋用戶,格隆匯特舉辦“百萬股民齊助力,十檔行情免費用”助力活動,1/30號以前,邀請好友參與助力,若助力超過一百萬,十檔行情功能即刻永久免費開放。

下面這個圖應該更生動一些(1990年的實際GDP為基數100,日本與美國看左軸)。這樣一對比,很鮮明看出,日本的停滯,中國的崛起。

一個國家的GDP波動是很正常的,一段時間增長,一段時間下跌,這就像一家公司一樣,業績有波動也是正常的。就像投資者不用過分關注一家公司一年的波動,實際上到一個國家上,也沒必要過分強調一個國家一年的GDP波動。就如美國,漲漲跌跌,最終爬到了全球經濟體第一的位置。

但是像日本這種情況,近三十年的停滯,那就一定是決定經濟大方向的因素出了問題。在日本這樣一個穩定的國家裡,大方向出問題的就只能找到人口因素了。

我們來看過去50年裡的日本與中國的勞動人口對比,你就能明白為什麼中國會超過日本,為什麼日本會失去一個十年又一個十年。

看日本的人口結構,基本可以斷定,除非安倍能讓日本的人口重新啟動增長,否則日本的經濟絕無可能再騰飛。

而過去三十年裡,技術相比1990年,同樣是取得了令人瞠目的進步,但它並沒有改變日本經濟的萎靡狀態。

與我們隔的比較遠的歐洲,尤其是西歐,過去幾年也過得不好,各種危機襲來。背後說到底,也是同一個原因,年輕的勞動人口在減少。難民的湧入或許會改變歐洲的人口結構,不過不同意識形態的人群湧入究竟會如何改造歐洲,還有待時日。

美國雖然說有這問題,那問題,但經濟實力一直是杠杠的,危機之後的反彈力是很強的。看美國的人口結構,這幾乎是經濟發展不錯的國家裡(包括中國)最漂亮的了。美國的中位數年齡是38.1歲,僅比中國稍大一點。而從人口結構來看,中國老過美國,只是時間的問題。

所以就傳統框架的經驗來看,人口是決定一個經濟體大方向的關鍵因素。

未來會不會有變化呢?技術進步會不會讓人口不再是決定一個經濟體大方向的關鍵因素呢?

這個問題是很難說的,至少過去三十年的技術進步並沒有讓日本走出低迷。

再來看一個問題:技術可以進步背後的動機又是什麼?技術會不斷進步,說好聽點,背後動機是人類追求更好的生活。接地氣點,是兩個動機,一是賺錢,一是興趣。

興趣就不用多說了,在今天這種越來越需要燒錢探索技術前沿的背景下,興趣對技術的貢獻比例很小,那就只有一個動機了,賺錢。技術進步能讓企業賺錢,這又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改善消費者的需求,二是創造新的供給引領需求。

而這都離不開人口,它既需要天才的大腦,又需要屌絲的需求。美國為什麼會引領全球技術的發展?一個原因是它太幸運了,天才的大腦都跑到它那了,另一個因素是它國內有龐大的需求。

也就是說,技術進步是很依賴人口的,它確實看人口的品質,但它也需要人口的數量。

從這點出發,即使AI時代,人口因素仍然是很重要的。

AI還沒來臨,老齡化問題步步緊逼

更何況,AI時代還沒到來,它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去實現大量的技術積累。

而中國人口問題上的一個BUG是,比起歐洲日本,它多了一個計劃生育的變數。

2005年,IMF按照1.8的總和生育率假設,推演出中國100年人口結構的變化。這張圖上看,實際上還不是那麼觸目驚心。

但實際上,到2016年,中國的人口結構是這樣的了。第三波嬰兒潮沒有如期而至,這還是疊加二胎政策全面放開的背景下。

再看後面的適育人口的斷崖,未來人口要比IMF預測的悲觀的多。對比日本的人口結構圖,是不是我們再過20年,就是這樣了?

這意味著什麼呢?

老齡化,加速的老齡化,比日本歐洲更快的老齡化。

而我們知道,財富是需要時間去創造和積累的,所以相比日本和歐洲,加速的老齡化背後一個尷尬的事實就是未富先老。

這個尷尬已經在一些省份出現了。

看前不久人社部了布的《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報告2016》,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撫養比全國平均值是2.8,也就是2.8個勞動力(繳養老保險)要養一位老人。這個資料在2014年是2.97,2015年是2.87,2016年降到了2.8。很明顯,一路下滑。

但這還不是全部。分地方看,廣東的撫養比是9.25,位居全國第一,超出全國平均的只有8個省,而資料最低的是黑龍江,僅1.3,幾乎相當於1個勞動力養一位老人。有虹吸效應的廣東還好,而人口流出的省份先經歷未富先老的尷尬。

撫養比聯想到養老金,有多麼恐怖的撫養比,就有多麼恐怖的養老金:全國養老金餘額平均還能支付17.2個月,廣東、北京,憑著撫養比和工資雙高,不僅位居全國之首,而且可支付月數較15年還是上升的。其他省份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最悲催的是黑龍江,養老保險累計結餘居然是-232億。

看16年當期結餘,有七個省份收不抵支。

歐債危機的根源,就是老去的人口再也支撐不起曾經的福利。很顯然,對於東北三省等地方,如果沒有其他途徑,那麼本質就跟歐債危機一樣,社保遊戲玩不下去了。

目前還有中央兜著,去年11月18日,國務院對外公佈的《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這個劃轉顯然是調節地方不平衡,這是一個歷史問題,過去勞動力大遷徙帶來的。像廣東這些地方享受了大遷徙的紅利,而鍋卻讓東三省等勞動力輸出省份背了。

但是,國有資本劃轉終究只能解決一時的地方不平衡的問題,它解決不了中國人口的日漸老去,以及伴隨而來的撫養比下降。當人口老齡化加速到來時,就不僅僅是東北三省這些地方玩不下去,還有更多的省份會玩不下去。

結語

歐債危機的解決途徑之一,是政府縮減支出,減少福利。但這個途徑顯然對中國是行不通的,因為中國相比歐洲,是未富先老,福利上面沒有多少縮減的空間。如果支出無法削減,那就只能在開源上下功夫,即增加生育。

計劃生育所造成的適合生育人口的減少是無可挽回的,還能做的只能是提高生育意願,這需要很精細化的財政上的扶助,包括稅收,包括獎勵。

巴菲特曾說,不要關注一家企業一年的業績情況,有波動是很正常的,應該要關注的是這家企業的護城河是不是越來越深。

這句話用到國家上也是如此,GDP波動很正常,今年漂亮,明年難看,但是如果一個國家大方向所需要的因素不出問題,那麼它的未來就是上升的。典型如美國,期間經歷了多少經濟和金融危機,但它爬上了世界第一,並且保持了很多年。再如日本,曾經也如日中天,今天就要暗淡很多了。日經指數逾20年的下跌正好一個映襯。

日本的政治體制是穩定的,國內也沒經歷動亂,停滯三十年的增長只能歸因於人口。而人口上,我們面臨同樣的挑戰。在這個問題上,今天做出的任何一個選擇,都影響著未來的國運。

生活總是艱難

要是事事追求完美,則更是心累

十美難求,十全卻近在眼前

所以別猶豫了吧,先把行情工具升個檔次

距離格隆匯APP十檔行情功能上線還剩5天!

為回饋用戶,格隆匯特舉辦“百萬股民齊助力,十檔行情免費用”助力活動,1/30號以前,邀請好友參與助力,若助力超過一百萬,十檔行情功能即刻永久免費開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