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產業觀察|115家中國企業上榜世界500強

115家中國企業上榜世界500強

“大而不強”普遍存在 核心競爭力有待提升

本報記者 路彤報導

近日, 國企競爭力的話題再次引發公眾關注。 相關統計顯示, 在2017年, 中國有115家企業入圍《財富》世界500強, 其中, 國有企業佔有較大比例。 入圍的中國企業數量比上年度增長五家, 中國公司入榜數量連續第十四年增長。

據瞭解, 《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著名、最權威的榜單。 當企業在一年中的總營業收入達到216億美元以上, 才有可能躋身到2017年的榜單中。 專家認為, 世界500強企業數量基本反映了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位置。

從數量上看, 我國上榜企業僅比美國少17家。 但從品質上看, 很多上榜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大而不強”的狀況普遍存在, 突出表現為企業競爭力尤其是價值創造能力仍有欠缺。

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原主席季曉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我國企業進入500強的數量不少, 但是大而不強的問題比較突出, 與全球競爭力一流企業差距較大。

企業迅猛崛起

近年來, 中國企業群體的崛起已成為世界經濟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統計資料顯示, 2002年, 我國內地上榜世界500強的企業僅有11家, 2017年已經有115家企業入圍, 位居世界第二位, 僅次於美國。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

入圍榜單基本和目前的中國經濟總量及在全球的排名相匹配。 “從GDP看, 美國是第一, 中國是第二, 日本是51家, 我國是日本的一倍以上, 說明我們在世界上第二的位置相對比較穩固, 這也是近些年改革開放給企業釋放了更多活力、更多發展機會帶來的結果。 我們企業在國際舞臺上取得了很多的發展, 現在我們登臺上榜的企業越來越多, 直觀看就是對我們企業的一種肯定。 從整體上看是對我們國家的肯定, 是對改革開放政策的肯定。 ”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說:“我國有115家企業入圍《財富》世界500強, 是中國經濟發展40年快速增長在企業規模上的體現, 通過進行國企整合和企業並購,

不斷把規模做大。 ”

中國企業的迅猛崛起源於中國綜合國力和企業自身競爭力的不斷增強。 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擁有巨大的經濟體量、廣闊的市場空間、豐沛的發展資源和日益擴大的國際影響力, 同時有著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及時有力的宏觀調控, 這為企業的成長壯大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中研普華研究員孫玉嬌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中國企業迅猛崛起的原因主要是市場的擴大以及行業集中度的提升, 以及企業追求規模經濟性等原因。 ”

業界普遍認為, 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為培育世界一流企業創造了難得的機遇、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臺。 有專家預計, 著眼於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

未來我國進入世界500強企業數量有望超過美國。

在1978年, 中國沒有一家企業能夠進入500強, 我國經濟在改革開放中取得了重大成果, 從中可以看到中國企業的長足進步, 但創新力不強、在價值鏈中的位置不高、過度多元化、管理粗放、國際化程度很低這五大不足仍待彌補。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企業應該認識到, 在擴大規模的同時, 應注重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因為500強基本上是按照規模, 銷售額、生產額規模計算, 我國企業在規模上確實是“巨人”, 但是總體上中國企業的核心技術處在中低端, 而不是中高端。 一方面, 我們有100多家企業進入500強是件大好事, 但另一方面, 我們還要不斷調整和優化結構, 轉型升級,

把中低端逐步轉向中高端。

透過《財富》世界500強榜單,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教授分析認為, 中國上榜企業仍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大而不強的狀況。 中國大陸(含香港在內, 不包括臺灣地區)109家上榜企業的平均總資產收益率(ROA)僅為1.65%。 美國企業的平均總資產收益率為4.79%, 是中國企業的2.9倍。

而在以品牌價值對公司營收貢獻進行排名的《商業週刊》“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來看, 至今沒有一家中國企業上榜。 也從側面說明, 對照世界一流企業, 國有企業的價值觀感召力、文化吸引力、品牌影響力等軟實力還有很大的差距。

“低端鎖定”困境 亟待突破

在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佈的“中國企業500強”排行榜上, 國有企業也是主力軍, 其數量約占六成,淨資產和收入則占八成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中國企業500強中利潤最高的20家企業,幾乎是清一色從事資金、資源、能源等初級生產要素的企業,包括銀行、保險、電信、電網等,只有3家科技類企業(阿裡巴巴、騰訊、華為)。而美國企業500強中利潤最高的20家企業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實業類企業多達12家。

中國大企業的迅猛崛起令人印象深刻,但從國際對標看,我國企業在競爭力尤其是價值創造能力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資料顯示,在互聯網、資訊技術、製藥、汽車、軍工、半導體及晶片等領域,中國企業在高端環節、核心零部件方面都缺乏與西方先進企業競爭的能力。在製藥、半導體等領域,中國甚至沒有一家能與西方跨國企業相提並論的企業。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企業在向全球價值鏈的高端邁進時,亟待突破‘低端鎖定’的困境。

打造世界一流企業,就必須立足全球競爭科學確立標準。有專家指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首先應當是在國際資源配置中能夠佔有主導地位的領軍企業;其次是應當具有一流的創新能力;再次,應當是在全球行業發展中具有引領作用和國際話語權的企業。

楊志勇告訴記者,“只有創新才可能給企業帶來真正的全球競爭力。技術創新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才可能成為世界一流企業。除此之外,還應該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能夠從制度上整合企業內外的各種資源,提高企業的運作效率。”

“‘一帶一路’沿線覆蓋人口超40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潛能,為國有企業提供了巨大的機遇。企業應把握市場機會,真正做大做強我國企業。”孫玉嬌建議。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國有企業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就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曾經強調,培育世界一流企業不僅僅是一個規模的問題,企業的產品和技術、管理和團隊、文化和品牌等各方面綜合素質的提高,絕對不是輕輕鬆松、敲鑼打鼓就能做到的,需要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扎扎實實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到位。“今後要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創新引領發展、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國際化經營水準、培育一流人才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中國產經新聞

新增長時代的思想力

Thinking Power in the New Growth Era.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訂閱:cien_offical

投稿:cien2015@163.com

講述,你在產經一線的故事

長按二維碼關注

點擊 “閱讀原文” 閱讀中國產經新聞數字版

其數量約占六成,淨資產和收入則占八成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中國企業500強中利潤最高的20家企業,幾乎是清一色從事資金、資源、能源等初級生產要素的企業,包括銀行、保險、電信、電網等,只有3家科技類企業(阿裡巴巴、騰訊、華為)。而美國企業500強中利潤最高的20家企業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實業類企業多達12家。

中國大企業的迅猛崛起令人印象深刻,但從國際對標看,我國企業在競爭力尤其是價值創造能力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資料顯示,在互聯網、資訊技術、製藥、汽車、軍工、半導體及晶片等領域,中國企業在高端環節、核心零部件方面都缺乏與西方先進企業競爭的能力。在製藥、半導體等領域,中國甚至沒有一家能與西方跨國企業相提並論的企業。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企業在向全球價值鏈的高端邁進時,亟待突破‘低端鎖定’的困境。

打造世界一流企業,就必須立足全球競爭科學確立標準。有專家指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首先應當是在國際資源配置中能夠佔有主導地位的領軍企業;其次是應當具有一流的創新能力;再次,應當是在全球行業發展中具有引領作用和國際話語權的企業。

楊志勇告訴記者,“只有創新才可能給企業帶來真正的全球競爭力。技術創新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才可能成為世界一流企業。除此之外,還應該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能夠從制度上整合企業內外的各種資源,提高企業的運作效率。”

“‘一帶一路’沿線覆蓋人口超40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潛能,為國有企業提供了巨大的機遇。企業應把握市場機會,真正做大做強我國企業。”孫玉嬌建議。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國有企業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就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曾經強調,培育世界一流企業不僅僅是一個規模的問題,企業的產品和技術、管理和團隊、文化和品牌等各方面綜合素質的提高,絕對不是輕輕鬆松、敲鑼打鼓就能做到的,需要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扎扎實實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到位。“今後要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創新引領發展、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國際化經營水準、培育一流人才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中國產經新聞

新增長時代的思想力

Thinking Power in the New Growth Era.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訂閱:cien_offical

投稿:cien2015@163.com

講述,你在產經一線的故事

長按二維碼關注

點擊 “閱讀原文” 閱讀中國產經新聞數字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