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電影《無問西東》中的一段背景——“十萬青年十萬軍”

唐寶民

聯大的從軍潮, 一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抗戰初期, 在長沙臨時大學時;第二次是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 聯大學子從軍應徵翻譯官;第三次是1944年, 政府號召“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萬青年十萬軍”, 很多聯大學生踴躍參軍。 在西南聯大的紀念碑背面, 刻著從軍的聯大學生的名字, 共834人, 但實際上, 從軍的聯大學子數量遠遠不止這些, 在8000多名聯大學子中, 約有1100多人報名參軍(劉宜慶:《大師之大》)。 1937年12月13日, 南京陷落, 消息傳到長沙臨時大學, 愛國學子們群情激憤, 紛紛要求上前線殺敵, 當時的聯大學生洪綏曾回憶說:“尤其是年11月傳來首都南京淪陷的消息,

立即掀起一片從軍報國的熱潮, 大批同學激于愛國熱忱, 紛紛投筆從戎……我當時是臨大學生會代表會主席, 和學生會的同學整天拉起歡送同學的大旗, 熱烈歡送他們走上前線。 ”從1941年開始, 到中國來的美軍漸漸曾多, 因此需要大批翻譯人員, “近日來昆明各部盟軍日漸增多, 通譯人才之需要異常迫切, 聯大梅校委特於昨日上午十時召集全體同學訓話, 勉勵各生應以所學, 踴躍投筆從軍, 為國服役。 ”梅貽琦的講話, 極大地鼓舞了學生們的愛國熱情, “每十個工學院的學生中就有一個報名應徵翻譯官, 儘管二年級的學生不在規定的應徵範圍, 但參加者特別多……”1944年10月, 重慶國民政府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 在聯大掀起了第三次從軍高潮, 這次報名從軍的學生有340人(其中有教師5人), 其中的200多人, 成為中國遠征軍中的一員, 開赴緬甸作戰。 在這些投軍的聯大學子中, 不僅僅有普通人家的子弟, 也有很多聯大領導的子女, 如張伯苓之子張錫祜、梅貽琦之子梅祖彥、蔣夢麟之子蔣仁淵、查良釗(聯大訓導長)之子查瑞傳, 馮友蘭(聯大文學院院長)之子馮鐘遼等。

跟隨遠征軍出征的學子們, 在異國他鄉, 經歷了非人的磨難。 李明華是一名遠征軍的女戰士, 她在回憶錄《野人山餘生記》中記下了人間地獄般的行軍過程:“(進入野人山后)初時隊伍還能像螞蟻隊伍一般, 一個接一個前進, 幾天後, 漸漸分散,

成為三三兩兩的散兵游勇了。 斷糧半個多月, 人人饑餓疲憊不堪……很多官兵因饑不擇食, 吃了有毒的野菜而喪生。 ”詩人穆旦也是當年從軍學生中的一個, 曾跟隨中國遠征軍赴緬甸作戰, 敗走野人山之際, 他與大隊人馬失去了聯繫, 在陰暗死寂的胡康河谷迷了路, 他八天吃不到糧食, 四肢浮腫, 只能以強大的意志力堅持著前行。 在他走過的地方, 隨處可見一堆堆白骨, 那是之前倒下的中國遠征軍戰士, 倒下後很快就被蟻蟲啃成了白骨。 穆旦經歷了千難萬險, 九死一生, 終於走到了印度。 在《祭胡康河上的白骨》一詩中, 他用這樣的詩句祭奠那些犧牲了的同學:“你們的身體還掙扎著想要回返/而無名的野花已在頭上開滿……沒有人知道歷史曾在此走過/留下了英靈化入樹幹而滋生。
”這些投筆從戎的學子們, 很多人血灑疆場, 為國捐軀, 黃維就是犧牲的烈士之一, 是立于雲南師範大學校園中《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背面的“從軍學生題名”上鐫刻的第一位為國捐軀者, 1941年, 黃維報名參加了翻譯官培訓班, 結業後被分配到美軍機場, 但他主動要求隨遠征軍赴緬甸, 1942年6月17日, 黃維在行軍中和他的愛馬一同墜入怒江, 壯烈殉國。 黃維犧牲後, 聯大為他開了追悼會, 歷史系助教丁則良寫的挽聯是:“壯志長存, 氧瘴山川悲永逝;詩魂不死, 波濤風雨聽孤吟”;吳宓先生的挽聯則是:“大勇見真仁, 歷劫兩間存正氣;親賢兼愛眾, 同堂三載醉春風。 ”在那場事關民族危亡的戰爭中,
有數百名聯大學子以身殉國, 為民族的解放付出了年輕的生命。

西南聯大的校歌已經沒有人再唱了, 當聯大學子們唱著這首歌悲壯地走向血與火的戰場之時, 那是一個民族在怒吼!在抗爭!聯大學子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十分特殊的知識群體, 在那樣嚴酷的戰爭環境中, 他們“位卑未敢忘憂國”, 在國難降臨時紛紛報名從軍, 到戰場上與敵人浴血拼殺, 很多年輕的生命以身殉國、埋骨他鄉, 表現出了令人敬仰的天下擔當。 這些風華正茂的年輕學子們, 慷慨赴國難, 視死忽如歸, 抵禦倭寇灑熱血, 忠骨長伴青山眠。 聯大學子從軍, 是抗戰中一段堪稱絕代風流的可歌可泣的歷史。 那些犧牲的聯大學子們, 他們的夢想與歡笑, 淚水與憂傷,都湮沒在歷史深處,但他們的精神,卻將永遠被我們這個民族銘記。赤膽忠魂,功昭日月;彪炳史冊,青史永存!“殷憂思報國,多難想興邦。在抗戰八年中西南聯大從始至終不斷有人從軍抗日。他們知道這場戰爭關係著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懷著國仇家恨,報著‘日寇不滅,何以為學’的誓言,毅然犧牲學業,不顧一切艱苦,冒著生命的危險,投身全民族抗戰的洪流中,直至取得抗戰的勝利。西南聯大從軍學生在這場偉大的全民族抗戰中做出了非凡的貢獻。”(彭國濤:《西南聯大學子的三次從軍抗日高潮》)

淚水與憂傷,都湮沒在歷史深處,但他們的精神,卻將永遠被我們這個民族銘記。赤膽忠魂,功昭日月;彪炳史冊,青史永存!“殷憂思報國,多難想興邦。在抗戰八年中西南聯大從始至終不斷有人從軍抗日。他們知道這場戰爭關係著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懷著國仇家恨,報著‘日寇不滅,何以為學’的誓言,毅然犧牲學業,不顧一切艱苦,冒著生命的危險,投身全民族抗戰的洪流中,直至取得抗戰的勝利。西南聯大從軍學生在這場偉大的全民族抗戰中做出了非凡的貢獻。”(彭國濤:《西南聯大學子的三次從軍抗日高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