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同治皇帝讀書

同治皇帝讀書

王開林

在趙烈文的《能靜居日記》中, 有兩處地方寫到同治皇帝載淳讀書, 可謂趣味滿滿。

第一處, 趙烈文記于同治三年(1864)五月十六日:“錄庭芝語:今上初即位, 從熱河還京。 弘德殿師傅李鴻藻扈從。 庭芝曾于其時晤之, 仰問聖性如何。 李訥訥良久, 乃言姿性平常, 亦不樂攻苦。 為皇子時, 以李責課嚴, 欲乞假入內, 李不可, 怒擲書于地, 李強使俯拾, 久乃勉取書起。 今既登極, 臣主之分嚴, 規範稍難矣。 ”

呂耀鬥字庭芝, 是趙烈文的常州大老鄉, 做過翰林, 所以能接觸到翰林侍講學士李鴻藻。 據呂耀鬥追憶:同治元年(1862),

載淳剛即位不久, 從熱河回京。 呂耀鬥一時好奇, 向李鴻藻探問這位小皇帝的天資品性怎樣。 李鴻藻遲疑少頃後, 還是講了一句大實話, 他說小皇帝的天姿品性很平常, 無過人之處, 讀書也不愛下苦工夫。 載淳做皇子時, 小小年紀, 李鴻藻就教他誦讀經書, 管教甚嚴, 弟子受不了, 想請假回宮, 師傅不肯通融, 弟子慪氣, 直接把課本摜到地上。 師傅可不是吃素的, 迫令弟子彎腰撿起課本, 僵持了好一陣, 弟子才勉強放低身段, 把課本拾起來。 眼下, 皇子成了皇帝, 君尊臣卑, 李鴻藻再想規範載淳的行為就難上加難了。

咸豐末年, 載淳滿打滿算也就五歲, 這麼小的孩子喜歡玩耍, 不愛捧讀那些勞什子的聖賢書, 是可以理解的,

師傅不准他蹺課, 他生氣扔書, 也很正常。 李鴻藻一味用規矩去約束這位身份特殊的弟子, 難免會引起他的反感。 載淳成人之後, 恭親王奕訢的長子載澂引誘他微服出宮, 去秦樓楚館作狹邪遊, 沾染了梅毒。 說白了, 這位年輕的君主渴望呼吸新鮮空氣, 一旦覓得機緣, 就罔顧一切, 恣情縱欲。 同治皇帝駕崩時才二十歲, 實則從出生的那天開始, 與其說他生活在紫禁城中, 倒不如說他生活在一座掩埋活人的墓廬裡, 貴為泱泱大國的皇帝, 卻只能坐井觀天, 徒喚奈何。

第二處, 趙烈文記于同治六年(1867)六月二十日:“是日聞竹莊言, 今上聰慧而不喜讀, 一日與師傅執拗, 師傅無可如何, 涕下以諫。 時禦書適讀至‘君子不器’, 上以手掩‘器’下二‘口’,

招之曰:‘師傅看此句何解?’蓋以為‘君子不哭’也, 其敏如此。 又讀‘曰若稽古帝堯’, ‘曰若稽古帝舜’, ‘帝’字皆讀‘屁’字, 觀此則聖稟過人, 而有雄傑之氣可知。 天祚國家, 使益出於正, 吾民其有豸乎?”

吳坤修字竹莊, 是湘軍文員出身, 同治年間做過安徽布政使, 趙烈文日記中的這段文字即是轉述吳坤修的趣談。 載淳十一歲時, 已坐了六年金鑾殿, 學業上還得繼續用功。 昔日, 他做皇子時, 耍性子擲書, 師傅李鴻藻可以板著臉孔責令他把課本撿起來, 現在載淳掌握皇權, 客大欺店, 師傅們侍候這位弟子, 難度可就大多了。 他不聽課, 不服管教, 師傅也就只能跪在地上規勸, 一把鼻涕一把眼淚, 那情景與“師道尊嚴”不沾邊, 在任何私塾中都見不到。

但兒童畢竟是兒童, 載淳也覺得讓一位上了年紀的師傅跪倒在面前哭喪著臉怪彆扭的, 於是他急中生智, 用手將《論語》中那句“君子不器”的“器”字遮掉下麵兩個“口”字, 變成“君子不哭”, 立刻就產生了幽默效果, 自己上得了檯面, 師傅也下得了臺階, 此舉確實非常機敏。 載淳讀《尚書·堯典》中的“曰若稽古帝堯”和《尚書·舜典》中的“曰若稽古帝舜”, 都故意把“帝”字讀成“屁”字, 既顯露出小孩子頑皮的天性, 也表現出小皇帝目空今古的膽色, 因此趙烈文誇讚載淳“聖稟過人”, “有雄傑之氣”, 甚至認為只要小皇帝日後多走點正道, 國家就有福了, 生民就有望了。

從趙烈文這兩段日記文字來看, 同治皇帝載淳成為一代雄主, 原本可期。 由五歲時的“姿性平常”到十一歲時的“聰慧”、“聖稟過人”、“有雄傑之氣”,

進步不是一點點大。 他還有十足的幽默感, 能讓師傅破涕為笑。 然而載淳的命運令人唏噓, 他喜歡的皇后阿魯特氏是狀元崇綺的女兒, 才貌雙全, 性情高傲, 不肯屈服于慈禧太后的淫威之下, 婆媳關係形同水火。 青年人生活在一大團精神陰影之中, 必定倍感苦悶。 於是他決定去擁抱惡之花, 釋放自己的力比多, 明知秦樓楚館髒病猖獗, 天王老子都惹不起, 仍然斗膽去尋求冒險的樂趣。 誰說“年輕沒有什麼不可以”?同治皇帝載淳就因為出宮解悶斷送了自己的性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