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逍遙看詩經|衡門之下,隱者無敵

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泌之洋洋,可以樂饑。

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齊之薑?

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豈其取妻,必宋之子?

《詩經.陳風.衡門》

《空谷幽蘭》是美國漢學家比爾.波特, 寫的一本著名的“尋隱之旅”。 這本書白描寫實, 幽默風趣。 記錄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他在終南山的遊歷, 尋訪當時中國“當代隱士”的過程。 據說這本書的出版, 也引起了一陣海外研習中國文化的小浪潮。

這個大鬍子紅臉蛋的米國大叔, 還翻譯佛學經典, 《寒山詩集》, 《石屋山居詩集》, 《菩提達摩禪法》。 他像一座會行走的橋, 在他感興趣的東方國度邊看邊記, 把這裡的風土人物、叢林深山、隱士的慈悲自在, 打包寄給世界另一端。

這本書和他另一本《禪的行囊》, 站在我的原木書架上。 每次目光觸及, 想起他說, “道德和政治之間的矛盾是隱士傳統的核心”, “只要你不受欲望的困擾, 只要你的心不受妄想左右,

那麼你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 根本沒有什麼區別”。

我也想起去終南山樓觀台老子祠偶遇的那位道長。

冬季的終南, 叢林蒼蒼, 空山人寂。 在樓觀台的參天古木中拾級而上, 陽光絲縷灑下, 感覺時空沒有流動感。 一位老道在石階的角落面門打坐, 眯縫著眼睛。 沒有去打擾。

空氣裡暗香浮動, 還有遠遠的古琴音樂, 不知不覺像沿著一條淙淙泉水尋聲而訪。 信步走到鬥姆宮, 就看見兩株臘梅盛開。 樹下的石磚灑掃潔淨, 一個青衣道人, 坐在古老的殿前飛簷下, 自斟自飲。

他看見我們, 招呼坐下, 斟茶待客。 聊了一會天, 也不談加電話做功德抽籤打卦, 講的都是平常小事。 坐了一會, 不知不覺天色暗下來, 我們告辭, 他就起身揮手相送。

奇怪的是, 已經不記得他的樣子, 也不太記得他說了什麼。 但總記得那杯茶的味道, 平平淡淡, 和他待客的過程一樣行雲流水, 自然安靜。

當然山中不止是松果梅花棋子和茶, 還有大雪封山的日子, 吃自己種的芋頭和白菜, 晚上不一定有電, 手機可能沒信號, 修個什麼木棚子要自己拔草清石頭, 運點建築材料上去搞不好要先整理一條小路……

我是個過客, 品品茶聞聞花香就好。

隱士們生活的艱苦, 非個中人沒有體會。 但是, 樂在其中的人, 自然有他堅持的理由。 冷暖自知, 多言無益。

但有一點確實, 就是精神負擔越少, 對外在的依賴也就越少。 為道日損, 損之又損, 斷舍離越多, 精神自由度也就越高。

簡直像一個肉眼可見肉體可感的天平。

此消彼長, 彼長此消。

陶淵明的桃花源, 也是一個精神寓言。 桃源何處?可遇不可求。 漁(愚)人再想追尋, 杳不知所蹤。 因為這顆熱衷追逐, 輾轉反側的焦灼之心, 本身就是通往自在桃源的千山萬壑, 放下即抵達。

狂心頓歇, 歇即菩提。

看詩經這一篇《衡門》。

衡門是什麼門?宋《營造法式》說, 就是普通民居的門。 橫一木做門, 其上無屋。 如果是樓房, 談不上橫門。

門裡的人在幹嘛?棲遲。 “燕居”。 “草堂春睡足, 窗外日遲遲”。

他喝啥?水。 “泌之洋洋,可以樂饑”, 泌通密, 就是泉水。

吃啥?普通飯。 不是黃河肥美的大鯉魚或鯿魚(魴)。

和誰做伴?普通人。 不是齊姜宋子那樣的, 手如柔荑巧笑倩兮眉目盼兮的美女。

但衡門之下的這個“某者”, 還從簞食瓢飲的日子裡咂摸出梅妻鶴子的快樂, 唱起歌來。

當然物質追求並不是錯, 也可以說遠方不止有詩, 有星空, 還有狂風沙, 沒水洗澡和大蚊子。

沒人逼著你打個包, 流浪流浪。 北漂南漂東西漂就是個經歷, 又不是值得炫耀的資歷。

也沒人逼著你“翩然一隻雲中鶴, 飛來飛去宰相衙”,好像不儒一點雅一點,就不能扭扭捏捏走走“終南捷徑”。

更沒人逼著你“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好像非得在悠閒的時候,拐彎抹角表示一下,嗯你們看我奮鬥過了,我夠了,所以要追求與眾不同了。

這些並不是快樂的必要條件。

只要自己心裡有序而安頓,哪裡都是終南山。

誰規定喝碗雞湯你就懶癌?哪怕吃青菜,頭紮奮鬥巾,天天對著鏡子微笑,該拖延的事情,也少不了。

你不想上當,誰來也騙不了。你稀裡糊塗,到處都是坑。

“你”只是個代稱,它也可以是“我”。語法轉換而已。

人的記憶是有自我欺騙性的。天天有鄉愁的人,不會真的呆在早就放棄了的故鄉多住幾天。天天回憶青春的人,不見得真的願意回到一無所有只有夢想和無盡的錯誤,糾結,憤怒的那個年代。因為人喜歡葉公好龍,永遠對當下不滿,捏造一個扭曲的記憶或展望自我安慰。

實際上,真的是如坐針氈,那麼多愁緒,早就會想辦法改變了。

行動沒有那麼難。

也可能是在積累,或者拔高一點韜光養晦。也可能是真想明白了,什麼節奏適合自己。

誰說也不管用。自己願意的,才是動力。

不用自己的眼光評判別人,這是少年青年的功課。到了一定年齡,學會不用別人的眼光綁架自己,才是真正的自由和底氣。

我活著,不是為了誰的肯定和讚美,對誰也不想著急證明。

快樂,和這些沒有關係 。

當然人是需要正向回饋的,否則就失去現實感,造成意識倒退了。

當我自己做主可以麼?可以。只要不挑戰法律又不挑戰公德良序。只要不做一個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還自以為是,以為自己多麼獨特。

那麼,自在一點,天經地義。

飛來飛去宰相衙”,好像不儒一點雅一點,就不能扭扭捏捏走走“終南捷徑”。

更沒人逼著你“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好像非得在悠閒的時候,拐彎抹角表示一下,嗯你們看我奮鬥過了,我夠了,所以要追求與眾不同了。

這些並不是快樂的必要條件。

只要自己心裡有序而安頓,哪裡都是終南山。

誰規定喝碗雞湯你就懶癌?哪怕吃青菜,頭紮奮鬥巾,天天對著鏡子微笑,該拖延的事情,也少不了。

你不想上當,誰來也騙不了。你稀裡糊塗,到處都是坑。

“你”只是個代稱,它也可以是“我”。語法轉換而已。

人的記憶是有自我欺騙性的。天天有鄉愁的人,不會真的呆在早就放棄了的故鄉多住幾天。天天回憶青春的人,不見得真的願意回到一無所有只有夢想和無盡的錯誤,糾結,憤怒的那個年代。因為人喜歡葉公好龍,永遠對當下不滿,捏造一個扭曲的記憶或展望自我安慰。

實際上,真的是如坐針氈,那麼多愁緒,早就會想辦法改變了。

行動沒有那麼難。

也可能是在積累,或者拔高一點韜光養晦。也可能是真想明白了,什麼節奏適合自己。

誰說也不管用。自己願意的,才是動力。

不用自己的眼光評判別人,這是少年青年的功課。到了一定年齡,學會不用別人的眼光綁架自己,才是真正的自由和底氣。

我活著,不是為了誰的肯定和讚美,對誰也不想著急證明。

快樂,和這些沒有關係 。

當然人是需要正向回饋的,否則就失去現實感,造成意識倒退了。

當我自己做主可以麼?可以。只要不挑戰法律又不挑戰公德良序。只要不做一個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還自以為是,以為自己多麼獨特。

那麼,自在一點,天經地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