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陝西省延安市安賽區

安塞區, 隸屬于陝西省延安市, 地處內陸黃土高原腹地, 鄂爾多斯盆地邊緣, 位於陝西省北部, 延安市正北, 西毗志丹縣, 北靠榆林市靖邊縣, 東接子長縣, 南於甘泉縣、寶塔區相連。 介於東經108°5′44″—109°26′18″, 北緯36°30′45″—37°19′3″之間。 南北直線距離92千米, 東西直線距離36千米, 總面積2950平方千米, 占延安市總面積的8.04%。

安塞自古有”上郡咽喉“之稱, 處於以仰紹文化為代表的中原民族文化向北發展, 以陰山岩畫文化為代表的北方民族文化向南發展的文化融合地帶, 經過歷代文化變遷, 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體系和造形體系, 成為中國西北地方黃土高原文化保存最好、民間藝術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區域之一。

安塞區

中文名稱

安塞區

外文名稱

Ansai Area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陝西省延安市

下轄地區

真武洞街道、磚窯灣鎮

政府駐地

真武洞街道

電話區號

0911

郵政區碼

717400

地理位置

陝西省北部

面 積

2950平方千米

人 口

18.39萬人

方 言

晉語-志延片-安塞話

氣候條件

中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秦直道、方家河仰紹文化遺址、雲品寺北魏石窟、龍安古城

機 場

延安二十裡堡機場

車牌代碼

陝J

行政區劃代碼

610624

歷史由來

安塞區境內發現有仰紹文化遺址12處, 龍山文化遺址多達160餘處, 證明了遠在萬年之前, 境內便有先民在此生活和生產。

進入奴隸社會後, 陝北曾是雍州之一部, 安塞當屬雍州之地。

商朝建立後, 安塞為少數民族鬼方之地, 居住著羌族等遊牧民族, 系商朝的勢力範圍。

西周建立, 為周朝勢力範圍。

春秋時期, 屬晉國版圖, 為少數民族白翟所居。 三家分晉後, 屬魏。 魏惠王后元七年(前328年), 魏國之河西領地盡被秦國統治,

安塞屬秦國上郡。

秦代,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 秦國統一天下, 劃全國為三十六郡, 安塞屬上郡高奴縣。

西漢, 複設高奴縣。

王莽新朝, 改高奴稱利平縣。 後匈奴南下陝北, 安塞為匈奴牧馬之地。

東漢, 靈帝中平六年(189年), 延安被匈奴占踞, 郡縣遂廢, 安塞境內遂為匈奴領地。

三國, 為林胡族所居。

西晉後, 南匈奴南下, 安塞仍為匈奴境域。

夏國龍升元年(407年), 後秦屬將、匈奴族首領赫連勃勃反秦自立“大夏國”, 為夏國之域。

北魏滅夏, 於太延五年(436年)統一北方, 真君十年(449年)置廣洛縣;十一年(450年)置金明郡, 其境與漢高奴縣大致相同。 另有因城縣(470年前後置), 其境在安塞縣西南和甘泉縣西北部。 另有永豐、啟寧二縣, 為北魏金明郡的屬縣, 北周撤銷。

隋代, 仁壽元年(601年),

為避隋煬帝楊廣之名諱, 改廣洛為金明縣。 大業三年(607年), 撤州制, 置上郡和延安郡, 轄金明縣, 即前朝之廣洛縣。 大業十三年(617年), 撤金明縣治, 併入膚施縣。

唐代, 武德二年(619年)從膚施縣析出, 複置金明縣。 唐初, 在安塞境內還建立過全義、崇德、永安、定義和新昌縣。 前四縣後併入金明縣, 其故城在現沿河灣鎮的碟子溝。 貞觀十年(636年), 置罷交縣, 取城北罷交穀(現化子坪鄉城峁村)為名。 天寶元年(742年), 更名延昌縣。

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廢金明縣, 疆域併入膚施縣, 割西南部為敷政縣。 宋時與西夏在長城一帶對峙, 為安定邊塞遂在秦長城下築安塞堡, 後在金明故城設安塞堡(為行政建置), 屬綏德軍轄。 淳祐壬子年(1252), 撤堡立縣, 安塞縣始設, 治城在今碟子溝。

(1268年), 省敷政縣入安塞縣, 屬延安路轄。

明代, 洪武二年(1369年), 朱元璋攻佔延安, 改延安路為延安府, 安塞為所轄十一縣之一。 成化九年(1473年)設榆林堡, 下轄東、西、中三道, 屬西路靖邊道轄。 後又廢堡、道建置, 設府、州, 安塞屬延安府轄。

清沿明建制, 延安府仍轄三縣, 安塞為其一縣。

中華民國二年(1913)廢府、州, 設道。 安塞屬榆林道, 道治所在榆林。 時不久, 廢道, 歸陝西省直轄。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7月, 共產黨領導的安塞縣第一個蘇維埃政權——安塞縣革命委員會, 在區境南部洛河川的安家坪(現屬甘泉縣轄)成立。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月16日至22日, 劉志丹率領陝北紅二十六、二十七軍, 先後和平解放了高橋寨, 殲滅了新樂寨、李家塌寨子上的國民黨民團, 剷除國民黨縣政府。至此,安塞全境為共產黨所領導的紅軍解放,結束了國民黨在安塞的統治。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9月12日,按照陝甘寧邊區政府命令,將安塞縣和安定縣區域按國民黨時代縣界區劃,從此安塞縣南北合併。

1958年12月,撤銷安塞縣建置。將安塞縣北部的王家灣、坪橋、肖官驛、真武洞、譚家營、化子坪、鐮刀灣等人民公社劃歸子長縣轄,其餘皆歸延安縣轄。1961年9月,恢復了安塞縣建置,先後屬延安專區、延安地區、延安市。1968年9月10日,“安塞縣革命委員會”取代了“安塞縣人民委員會”。

1980年12月,改稱“安塞縣人民政府”。

2016年,陝西省上報國務院縣級行政區劃調整事項:延安市安塞縣撤縣設區。2016年6月,《國務院關於同意陝西省調整延安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16〕104號):同意撤銷安塞縣,設立延安市安塞區,以原安塞縣的行政區域為安塞區的行政區域。

剷除國民黨縣政府。至此,安塞全境為共產黨所領導的紅軍解放,結束了國民黨在安塞的統治。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9月12日,按照陝甘寧邊區政府命令,將安塞縣和安定縣區域按國民黨時代縣界區劃,從此安塞縣南北合併。

1958年12月,撤銷安塞縣建置。將安塞縣北部的王家灣、坪橋、肖官驛、真武洞、譚家營、化子坪、鐮刀灣等人民公社劃歸子長縣轄,其餘皆歸延安縣轄。1961年9月,恢復了安塞縣建置,先後屬延安專區、延安地區、延安市。1968年9月10日,“安塞縣革命委員會”取代了“安塞縣人民委員會”。

1980年12月,改稱“安塞縣人民政府”。

2016年,陝西省上報國務院縣級行政區劃調整事項:延安市安塞縣撤縣設區。2016年6月,《國務院關於同意陝西省調整延安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16〕104號):同意撤銷安塞縣,設立延安市安塞區,以原安塞縣的行政區域為安塞區的行政區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