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預告吊足胃口、開播後吐槽一片,《高能少年團》高開低走再走高的

前幾天因為回應和孫怡是否好事將近, 《高能少年團》的發佈會也是結結實實刷了我一屏。

當中還有隊長張一山吐槽, 說第一期很無聊,

好玩的事情都不能播。 當眾說這麼狠, 還偏偏說中我心聲。

畢竟第一期, 真的有點難看啊。 。 。 難看到什麼程度呢?豆瓣短評只要還停留在第一期結束後的, 基本都是罵, 一星兩星刷屏。

爛到我刷到有人讚美, 說第二期和第一期簡直不是一個節目的水準(這也是要氣死節目組的)。

本來看了第一集, 我都打算棄番不看了。 但抱著“第二期到底和第一期有多不一樣”的好奇心理, 我還是點開了……打開放心了不少, 這次大家穿得比較正常, 不是上次硬邦邦的西裝皮鞋滿大街跑了。

因為說到假期, 出來的也就四個人, 董子健吐槽模式全開, 就開始背著講王大陸“壞話”。

然後王俊凱接梗, 說之前跑一天跑那麼多, 都因為王大陸。

董子健覺得,五個少年的顏值、身高都因為王大陸拖了後腿2333

然後下面字幕跟進,說別讓王大陸來了乾脆。

這個開場,比第一集一開始就讓人做任務體驗勞動艱辛,要好多了。

其實一個節目在收視群體還不穩固的時候就隨便找人代班固定MC,觀感很不好,因為在不清楚節目構成的觀眾眼裡,頭幾期穩定出現的總會先入為主。

而且第一期把整個烏鎮的活的女性都喊“姐姐”的傻黑甜王大陸,其實是個笑點擔當。

幸好代班的楊迪跟尹正,是兩個知名的神經病(褒義),都屬於綜藝感很強的類型。

楊迪顏藝一流;

尹正把張魯一都給帶拐到《狗帶新聞》的溝裡了,鬼畜模式隨時都能開。

我記得上一期節目出來,很多人的說法都是寧可幾個MC嘮嗑打麻將也不要做任務,換句話說,互動少了。

這期就還保留了互動的內容,比如坐在車上的。

每個人的性格特點又才明顯一點,比如學張一山吃東西的王俊凱,腹黑人設馬上就起來了,比上一期結盟要有效果得多。

直接就把尹正給嚇到惹。

少年團裡大家的配對也在互動中就給確定下來了,惦記小凱的一山↓

中戲VS北影激戰↓

中戲師兄弟的小世界↓

這次任務也沒那麼累,相對來說比較考驗大家面對鏡頭的表現度,比如在高空攀爬要保持微笑。總比少年們送大米要強一點吧!

集體任務,大家也有互動,所以很多暖心的細節也是從裡頭來的。比如王俊凱主動讓恐高的楊迪扶著自己。

劉昊然知道董子健恐高就主動申請讓董子健站自己前面,真的都是“高能”少年啊……

頭盔攝像頭捕捉到的大家的表情也很好笑。

互相幫助,看著反而沒那麼累。

後面自行分隊,讓大家組合去找食材。

去找東西的人,綁著手去找食材,

計時是靠另一個人在水缸裡憋氣來完成的,憋氣的人憋不住了,找食材就得停止。

當中還有誤導項亂入。

結果楊迪七秒就不行了,

董子健憋氣的時候,其他幾個少年就跑去唱歌做鬼臉,實行干擾。

張一山的揹運人設被延續到了第二期,

偏偏尹正憋氣的時候旁邊的人還要唱《一剪梅》,一剪梅boy可能再也不想唱這首歌了。

然後制定戰術的劉昊然,也把智力擔當人設給延續下來,帶著王俊凱研究戰術。

結果王俊凱一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爬蟲,董子健跟楊迪在他耳朵邊唱了半天蟲子的歌也很好笑。

還有氣泡足球的那個衝撞服,穿上跑步搶答問題,時間短,少年們也在跑但是沒那麼累。

挑戰完所有項目,再給到少年們荒島做飯、住宿的鏡頭,這才算是滿足了粉絲們的心願清單,畢竟少年們的日常才是大家關心的重點啊!!!

結尾時空投食物糕點接不到的時候,大家只能從沙子裡找能吃的部分,或者自己手裡蹭到點的東西,就算是故意整明星,但是看著也不過分。

為毛第一期和第二期有天壤之別,因為第二期的設置總算是輕鬆愉快,互動和任務分配合理,又能讓人看到少年之間的綜藝感和團結感了。

畢竟第一期裡,我們盡看到幾個少年背著大米跑來跑去,

或者在泥塘裡一身髒地去捉魚。

還有走街串巷找箱子。

可是看到底,除了嘉賓們個個累殘到絕望,半分精彩也無。

但效果,粉絲不滿意,因為王俊凱和劉昊然加起來的鏡頭時長都不如一個張一山。

觀眾也不太買帳,收視率不低湖南衛視做了十幾年,早已疲軟的快樂大本營。

有粉絲為了力爭自己的愛豆是有綜藝感的、有亮點的,扒拉到了未播花絮。在未播花絮裡我們看到王俊凱的照顧人,

董子健的雞賊,這也比“三十”梗要直觀一點。

累屁了的張一山因為心急一屁股進水了,

不也比他累崩了甩箱子好玩嗎?

還有最先到指定地點所以得了優待卻下線了半個小時不止的劉昊然,你留個他跟董子健相視一笑的畫面,湊個CP熱鬧,也比粉絲半小時看不到人影好啊?

說回來,雖說“鮮肉潮”好像有點走到尾聲了,但如果什麼真人秀請到了全鮮肉陣容,也還是挺叫人期待的。

《高能少年團》走的就是這麼個路子,找了5個92後真·少年,摳腳也能讓人尖叫。

特別是有王俊凱、劉昊然、王大陸這類親媽粉與女友粉並存的人氣款,人人看著長大的國民款張一山,還有上次我們科普過的自帶資源人脈董子健。媒體期待,粉絲也雞血,一開始錄製就路透滿天飛。

據說還有黃牛打著可以看節目錄製的旗號,要收費招募,搞得官方緊急闢謠。

還因為這個節目在最初流出的方案PPT時,提到了模式借鑒日本王牌綜藝《VS嵐》,而引起了國產鮮肉粉和日飯們的大撕逼。

日飯們普遍維護自家愛豆做了那麼久的心血,並充分肯定自家愛豆的努力和貢獻。

但國產鮮肉粉始終覺得,自家愛豆總是最棒那一個。

而第一期出來之後,大家都失望地覺得,還不如照抄呢。。。

粉絲也沒辦法閉眼瞎吹節目好看這件事。

其實這麼多年來,浙江衛視做過綜藝那麼多,但除了《中國好聲音》和《奔跑吧兄弟》能豔壓之外,

別的能打的,很少。

請到了陳坤、徐崢、韓庚、吳磊等人的《24小時》,第二季也播完了。

但隨手一搜repo,還是覺得尷尬浪費陣容。

第一季還有3500人左右打卡看過。

第二季已經千人不到。

短評裡大家都在說同質化嚴重,綜藝無笑點。

周迅也被請到過真人秀,片酬還不能說。

但,這個節目比《二十四小時》更慘,500人打卡都沒過。

你記得周迅和阿雅在裡面裹著唱歌嗎?

記得嶽雲鵬在阿雅旁邊烤火嗎?

現在做綜藝,早就過了單靠明星大牌就能紅的階段了。範冰冰紅不紅?陳坤紅不紅?周迅紅不紅?TA們身上的代言和流量,就能告訴你答案。這幾個人,湊到一起都能上頭條。

但他們上的綜藝,也是真難看。

為什麼我們在評價那些能在綜藝上爆紅的人,有沒有綜藝感?因為和演技一樣,這個東西也會影響表現,讓我們直接對明星藝人好感度上升或是下降。

就像孫紅雷說過,真人秀沒劇本,得自己琢磨。

明星們上綜藝從來就不那麼簡單,還是需要他們主動揣摩,思考。包括羅志祥在《極限挑戰》上面演朱碧石,也是把小單元擴散到全域。

甚至出現過分身比本體火的現象,都是因為他們會把一個小點放大,自己唱主場。

但現在很多時候,綜藝還是以明星本人為上,不多加引導和陪襯,出來的結果就幹到不行。

更何況,現在大多綜藝都一個勁以任務為主,在任務的過程中不挖掘人物的性格,就算把一堆鮮肉綁在一起,誰能體會出他們正青春年少?

好在,第一期播出之後各種吐槽的聲音,大概讓製作團隊get到靈感,後續也做了調整和改進,從群眾中來(劉昊然看綜藝的創意),到群眾中去(觀眾吐槽裡吸取靈感),也是個好辦法。

畢竟時代不同以往,但觀眾總會教大家做人。

董子健覺得,五個少年的顏值、身高都因為王大陸拖了後腿2333

然後下面字幕跟進,說別讓王大陸來了乾脆。

這個開場,比第一集一開始就讓人做任務體驗勞動艱辛,要好多了。

其實一個節目在收視群體還不穩固的時候就隨便找人代班固定MC,觀感很不好,因為在不清楚節目構成的觀眾眼裡,頭幾期穩定出現的總會先入為主。

而且第一期把整個烏鎮的活的女性都喊“姐姐”的傻黑甜王大陸,其實是個笑點擔當。

幸好代班的楊迪跟尹正,是兩個知名的神經病(褒義),都屬於綜藝感很強的類型。

楊迪顏藝一流;

尹正把張魯一都給帶拐到《狗帶新聞》的溝裡了,鬼畜模式隨時都能開。

我記得上一期節目出來,很多人的說法都是寧可幾個MC嘮嗑打麻將也不要做任務,換句話說,互動少了。

這期就還保留了互動的內容,比如坐在車上的。

每個人的性格特點又才明顯一點,比如學張一山吃東西的王俊凱,腹黑人設馬上就起來了,比上一期結盟要有效果得多。

直接就把尹正給嚇到惹。

少年團裡大家的配對也在互動中就給確定下來了,惦記小凱的一山↓

中戲VS北影激戰↓

中戲師兄弟的小世界↓

這次任務也沒那麼累,相對來說比較考驗大家面對鏡頭的表現度,比如在高空攀爬要保持微笑。總比少年們送大米要強一點吧!

集體任務,大家也有互動,所以很多暖心的細節也是從裡頭來的。比如王俊凱主動讓恐高的楊迪扶著自己。

劉昊然知道董子健恐高就主動申請讓董子健站自己前面,真的都是“高能”少年啊……

頭盔攝像頭捕捉到的大家的表情也很好笑。

互相幫助,看著反而沒那麼累。

後面自行分隊,讓大家組合去找食材。

去找東西的人,綁著手去找食材,

計時是靠另一個人在水缸裡憋氣來完成的,憋氣的人憋不住了,找食材就得停止。

當中還有誤導項亂入。

結果楊迪七秒就不行了,

董子健憋氣的時候,其他幾個少年就跑去唱歌做鬼臉,實行干擾。

張一山的揹運人設被延續到了第二期,

偏偏尹正憋氣的時候旁邊的人還要唱《一剪梅》,一剪梅boy可能再也不想唱這首歌了。

然後制定戰術的劉昊然,也把智力擔當人設給延續下來,帶著王俊凱研究戰術。

結果王俊凱一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爬蟲,董子健跟楊迪在他耳朵邊唱了半天蟲子的歌也很好笑。

還有氣泡足球的那個衝撞服,穿上跑步搶答問題,時間短,少年們也在跑但是沒那麼累。

挑戰完所有項目,再給到少年們荒島做飯、住宿的鏡頭,這才算是滿足了粉絲們的心願清單,畢竟少年們的日常才是大家關心的重點啊!!!

結尾時空投食物糕點接不到的時候,大家只能從沙子裡找能吃的部分,或者自己手裡蹭到點的東西,就算是故意整明星,但是看著也不過分。

為毛第一期和第二期有天壤之別,因為第二期的設置總算是輕鬆愉快,互動和任務分配合理,又能讓人看到少年之間的綜藝感和團結感了。

畢竟第一期裡,我們盡看到幾個少年背著大米跑來跑去,

或者在泥塘裡一身髒地去捉魚。

還有走街串巷找箱子。

可是看到底,除了嘉賓們個個累殘到絕望,半分精彩也無。

但效果,粉絲不滿意,因為王俊凱和劉昊然加起來的鏡頭時長都不如一個張一山。

觀眾也不太買帳,收視率不低湖南衛視做了十幾年,早已疲軟的快樂大本營。

有粉絲為了力爭自己的愛豆是有綜藝感的、有亮點的,扒拉到了未播花絮。在未播花絮裡我們看到王俊凱的照顧人,

董子健的雞賊,這也比“三十”梗要直觀一點。

累屁了的張一山因為心急一屁股進水了,

不也比他累崩了甩箱子好玩嗎?

還有最先到指定地點所以得了優待卻下線了半個小時不止的劉昊然,你留個他跟董子健相視一笑的畫面,湊個CP熱鬧,也比粉絲半小時看不到人影好啊?

說回來,雖說“鮮肉潮”好像有點走到尾聲了,但如果什麼真人秀請到了全鮮肉陣容,也還是挺叫人期待的。

《高能少年團》走的就是這麼個路子,找了5個92後真·少年,摳腳也能讓人尖叫。

特別是有王俊凱、劉昊然、王大陸這類親媽粉與女友粉並存的人氣款,人人看著長大的國民款張一山,還有上次我們科普過的自帶資源人脈董子健。媒體期待,粉絲也雞血,一開始錄製就路透滿天飛。

據說還有黃牛打著可以看節目錄製的旗號,要收費招募,搞得官方緊急闢謠。

還因為這個節目在最初流出的方案PPT時,提到了模式借鑒日本王牌綜藝《VS嵐》,而引起了國產鮮肉粉和日飯們的大撕逼。

日飯們普遍維護自家愛豆做了那麼久的心血,並充分肯定自家愛豆的努力和貢獻。

但國產鮮肉粉始終覺得,自家愛豆總是最棒那一個。

而第一期出來之後,大家都失望地覺得,還不如照抄呢。。。

粉絲也沒辦法閉眼瞎吹節目好看這件事。

其實這麼多年來,浙江衛視做過綜藝那麼多,但除了《中國好聲音》和《奔跑吧兄弟》能豔壓之外,

別的能打的,很少。

請到了陳坤、徐崢、韓庚、吳磊等人的《24小時》,第二季也播完了。

但隨手一搜repo,還是覺得尷尬浪費陣容。

第一季還有3500人左右打卡看過。

第二季已經千人不到。

短評裡大家都在說同質化嚴重,綜藝無笑點。

周迅也被請到過真人秀,片酬還不能說。

但,這個節目比《二十四小時》更慘,500人打卡都沒過。

你記得周迅和阿雅在裡面裹著唱歌嗎?

記得嶽雲鵬在阿雅旁邊烤火嗎?

現在做綜藝,早就過了單靠明星大牌就能紅的階段了。範冰冰紅不紅?陳坤紅不紅?周迅紅不紅?TA們身上的代言和流量,就能告訴你答案。這幾個人,湊到一起都能上頭條。

但他們上的綜藝,也是真難看。

為什麼我們在評價那些能在綜藝上爆紅的人,有沒有綜藝感?因為和演技一樣,這個東西也會影響表現,讓我們直接對明星藝人好感度上升或是下降。

就像孫紅雷說過,真人秀沒劇本,得自己琢磨。

明星們上綜藝從來就不那麼簡單,還是需要他們主動揣摩,思考。包括羅志祥在《極限挑戰》上面演朱碧石,也是把小單元擴散到全域。

甚至出現過分身比本體火的現象,都是因為他們會把一個小點放大,自己唱主場。

但現在很多時候,綜藝還是以明星本人為上,不多加引導和陪襯,出來的結果就幹到不行。

更何況,現在大多綜藝都一個勁以任務為主,在任務的過程中不挖掘人物的性格,就算把一堆鮮肉綁在一起,誰能體會出他們正青春年少?

好在,第一期播出之後各種吐槽的聲音,大概讓製作團隊get到靈感,後續也做了調整和改進,從群眾中來(劉昊然看綜藝的創意),到群眾中去(觀眾吐槽裡吸取靈感),也是個好辦法。

畢竟時代不同以往,但觀眾總會教大家做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