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你喜歡把酒言歡,可酒桌文化不等同于酒器文化!

中國的酒器歷史源遠流長, 從新石器時代到商周時期, 再到兩千多年的整個封建社會, 酒器有著廣泛的受眾群體。 酒器在具有存貯、溫煮、飲用等實用功能之外還起到了作為禮器的社會功效, 成為衡量社會地位和等級制度的載體。 伴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領域的開拓和對自然界的深化與認知, 人們的審美情趣得到發展, 承載酒的器皿材質從最初簡單的陶土發展到青銅、漆器、瓷器、金銀和玉, 用料越發豐富、昂貴和奢華。 與此同時酒器的功能愈加完善, 酒器在追求實用功能的同時兼具造型和裝飾的藝術內蘊,

為中國的淵遠酒文化再添韻致。

青白釉溫碗注壺

斝, 盛酒器和禮器, 由新石器時代陶斝發展而成。 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 用於盛酒或溫酒。 基本造型為侈口, 口沿有柱, 寬身, 下有長足。 斝的形制較多, 器身有圓形、方形兩種,

有的有蓋, 有的無蓋;口沿上有一柱或二柱, 柱有蘑菇形、鳥形等不同形式;腹有直筒狀、鼓腹狀及下腹作分檔袋狀幾種;有的是扁平素面, 有的用獸頭裝飾;底有平底、圓底;足有三足、四足、錐狀空足、錐狀實足、柱形足等。 一般來說, 商早期斝多為平底、空錐形足或較瘦的袋狀足, 胎體輕薄, 紋飾簡單, 一般只有一層花紋。 商中期至西周早期, 斝多為圓底或肥圓的 袋狀腹, 柱形足, 器體厚重, 花紋繁緝, 常用蕉葉紋、饕餮紋、雲雷紋等紋樣裝飾, 有的以雲雷紋做地, 其上飾有多層花紋。 斝作為禮器, 常與觚、爵等組合成套使用。

卣, 盛酒器和禮器。 盛行于商和西周時期, 作用是祭祖。 造型多為橢圓形, 頸微束, 垂腹, 圈足, 帶提梁, 俗稱提梁卣,

也有部分方形和直筒形卣。 此外, 鳥獸形有提梁的盛酒器, 習慣上稱為鳥獸形卣。 已經發現的鳥獸形卣有雙鳥、單鳥、虎等造型。

至唐宋, 貯酒常用梅瓶, 即長瓶、經瓶。 那麼, 今人何以知道古人以瓶貯酒呢?這就和瓶子們留下的種種資訊有關了, 其中一隻瓶子更是用以佐證的利器, 不可不知。

“醉鄉酒海”經瓶

“醉鄉酒海”經瓶為上海博物館珍藏的一件宋代磁州窯系著名瓷質酒瓶, 高43釐米、口徑4釐米、底徑9釐米, 小口, 溜肩, 上腹較鼓, 下腹斜內收, 小平底。 整個造型挺拔俊秀, 風格古拙淳厚。 器體以粗線條的墨筆, 勾畫出五組紋飾。 其中主題紋飾帶有四個圓形開光, 內寫“醉”“鄉”“酒”“海”四字。 書體遒勁豪放, 意境深邃廣闊, 令人不及拔塞嘗酒, 僅望其瓶,

品其字, 便已有三分醉意。

至於“醉鄉酒海”的境界, 學者認為, 在溫庭筠《乾簨子·裴宏泰》說, 裴鈞“有銀海, 受一鬥以上, 以手捧而飲”。 所謂銀海, 就是銀質酒海, 因此酒量很大的人, 也常被稱之為“海量”。 不過此海與嗜酒者的心胸相比, 仍顯較小, 因為大凡嗜酒如命者, 常常企盼著有一個酒海, 使自己沉入酒海中, 或者泛舟海上, 時時暢飲, 這件“醉鄉酒海”經瓶中的“酒海”, 就是作器者對酒的一種企盼和奢望。

至於溫酒, 有學者認為匜就是溫酒器。 也有學者認為匜是斟酒器或飲酒器。

藍釉折枝紋匜

除了匜之外, 玉壺春瓶有時也會做溫酒器使用。  《事林廣記》“把官員盞”條記載:“酒以壺瓶盛之, 須蕩令熱。 ”

山西陽泉東村元墓壁畫中的溫酒場景

壺瓶即為玉壺春瓶, 將酒裝進玉壺春瓶中將其燙熱。 壁畫就記錄下了這樣的場景, 畫中男童身前有圓幾, 上置仰蓮座火盆, 火盆上有鐵釜。 男童手握玉壺春瓶的頸部, 利用鐵釜中的熱水溫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