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漸行漸遠的鄉村老手藝:燒窯匠

文:宋傳恩

民間燒磚的土窯很壯觀, 像一個土丘堆在那裡, 一條土路從窯頂延伸下來。 窯大多建在有粘土的地方, 這樣脫磚坯子取土比較方便。

燒磚的過程說起來簡單, 和泥, 脫磚坯子, 晾磚坯子, 裝窯, 燒磚, 洇磚, 出窯。 除燒窯外, 哪一個環節拼的都是力氣, 燒窯靠的是技術和經驗, 燒窯匠是個令人羡慕的角色。

脫磚坯子首先要取土和泥, 當年的新土不能用, 秋天把土堆在那裡, 經過一冬天的風化, 裡面不再有生土坷垃。 和泥時, 再摻入一定比例的沙土, 這樣燒出來的磚才能光潔不裂。

脫磚坯子, 這是燒窯過程中最累人的活。 人們在場地上放一條板凳, 高約1米, 長1.5米, 凳子上放著磚模子, 磚模子有兩種, 有一次成型三塊磚坯子的, 也有兩塊的, 各人按自己力量的大小使用。 磚模子是用木板扣制而成, 大小規格都是統一的。 脫磚坯子時, 人們往模子內撒一把沙土(以免粘模子), 兩手挖一團泥在地上一滾, 捧起泥一下摔在模子裡。

長期脫磚坯子的人有經驗, 挖起的泥正好填平模子, 用竹弓子刮平模子上的泥, 兩手把磚模子端下來, 反轉模子把磚坯就近磕在地上。

經過半天的晾曬, 磚坯子已定型, 人們稱之為“挺身”。 他們把磚坯子掀起立在那裡, 等磚坯子半幹的時候, 會把磚坯子一層層斜著交叉立著摞起來, 一是騰出場地, 二是使磚坯子四處通風自動風乾, 就是下雨, 也便於集中遮蓋。

燒窯大多是在深秋冬閒時間, 人們把晾乾的磚坯子一車車運到窯裡碼起來,

碼磚坯子是一項技術活, 在燒窯師傅的指導下進行, 磚坯子的擺放要按照磚窯的火道和走勢來佈局, 確保每一塊磚坯子都能被窯中的火均勻燒到。 如果磚坯子碼不好, 既多費炭火, 又影響磚的品質。 裝窯的速度很慢, 裝窯的好壞關係到這窯磚的成敗, 燒窯師傅一直盯在一邊, 三五天的時間, 才能裝好窯, 然後把窯門封上, 下面就看燒窯師傅的了。

燒窯時, 燒窯匠會把鋪蓋搬到窯洞裡, 窯火一但點著, 是不能熄滅的, 一窯磚燒好需要十天左右, 這期間燒窯匠吃住都要在窯爐旁, 不停地向窯爐裡添加炭火, 直把窯內的磚燒好為止。

燒窯是技術活, 燒窯匠的地位也很高, 拿的錢也最多。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給我們村燒窯的是一個姓鄭的禿子, 那時鎮上五天一個會, 每次他趕會回來, 從我們村頭走過, 總是醉得踉踉蹌蹌, 村裡人站在門口對他指指點點。 在那個年代, 人們想填飽肚皮已實屬不易, 他居然能喝上酒, 還能喝得昏天昏地。 人們對他的醉酒既羡慕又嫉妒。

窯燒好後,開始洇磚。洇磚,就是將磚窯裡的火熄滅。如果不用水洇,出來的磚是紅的,那時人們喜歡青磚,人們只有挑水洇了。三四個人輪流挑水從窯的頂端向窯內潑,儘管已經停火,窯內的磚非常熱,經水潑之後,一團團白煙從窯頂升起,情景非常壯觀,十幾裡路外都看得見。

經過幾天的洇窯,窯頂的白煙漸漸平息,人們開始出窯,出窯就是往外出磚。磚窯上的活沒什麼好活,又髒又累。人們儘管澆了五六天水,窯內的余溫還沒有完全散去,窯內熱氣襲人,磚依然燙手。

人們搬磚時,浮在磚上的磚末子在窯內飛揚,常常嗆得人喘不過氣來,人們從窯裡出來,滿頭滿臉滿身的青灰。他們按照200塊磚一摞碼在一起,一摞一摞排在那裡,等待人們的購買。

窯燒好後,開始洇磚。洇磚,就是將磚窯裡的火熄滅。如果不用水洇,出來的磚是紅的,那時人們喜歡青磚,人們只有挑水洇了。三四個人輪流挑水從窯的頂端向窯內潑,儘管已經停火,窯內的磚非常熱,經水潑之後,一團團白煙從窯頂升起,情景非常壯觀,十幾裡路外都看得見。

經過幾天的洇窯,窯頂的白煙漸漸平息,人們開始出窯,出窯就是往外出磚。磚窯上的活沒什麼好活,又髒又累。人們儘管澆了五六天水,窯內的余溫還沒有完全散去,窯內熱氣襲人,磚依然燙手。

人們搬磚時,浮在磚上的磚末子在窯內飛揚,常常嗆得人喘不過氣來,人們從窯裡出來,滿頭滿臉滿身的青灰。他們按照200塊磚一摞碼在一起,一摞一摞排在那裡,等待人們的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