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當現代山城邂逅傳統剪紙 在他手裡變成年入百萬生意

黃濤

中國人過年, 離不開剪紙。 剪紙又分南北派, 重慶屬南派。

這幾天, 南岸區南坪正街幹警大廈, 一棟老式宿舍樓裡面, 多出許多陌生臉孔。

人們慕名而去的地方, 是一間普通出租屋, 就50來平米, 既是手工室、培訓室, 又是展廳和庫房。

畢竟, 重慶僅此一家的“黃氏剪紙”, 就在這裡傳承。

除了剪刀, 還有刻刀

這間出租屋採用一整面白牆, 但凡進屋的人, 一目了然。 牆上的剪紙圖案各式各樣, 白、紅、黑、灰等顏色分明, 把有限空間渲染得濃郁喜慶。 來者自然感受到一種暖意, 冬去春來。

黃濤作品吊腳樓

細看牆上的“蝶戀花”和“吊腳樓”, 線條細微之處小於米粒, 不像是剪刀完成的作品。 “黃氏剪紙”傳承人黃濤憨厚一笑, 打開文具盒, 簡單明瞭地說:“喏, 刀刻的。 ”

黃濤正在磨刀準備剪紙

黃濤的這十幾把刀, 是他親手選的鋼條, 親手磨制, 每把刀尖細如針, 並且手感只適合他一人。

和他的交流才開始, 物管人員便敲開門。

“先生, 我們來收物管費。 ”

“好, 請進。 ”

“呀, 原來是一家剪紙工作室, 我女兒能來學嗎?”

“當然, 出於安全考慮, 等小孩上了小學再來。 ”

黃濤一邊微信支付, 一邊轉頭朝向我:“你看, 這東西即便流傳上千年, 仍舊人見人愛, 缺的是人教。 ”

黃濤差不多在6歲那年, 開始跟父親學剪紙, 第一張剪的是五角星, 把紙對折幾次, 這麼斜著一剪, 拉開便是一張星星圖案。 黃濤兒時的興趣, 在父輩的薰陶下逐漸形成。

黃濤剪紙所使用的刻刀和臘盤

“剪刀剪紙, 早前在我國北方流傳最廣, 風格近乎于農民畫。 而南派剪紙又稱細紋剪紙, 包含重慶剪紙在內, 特點是細膩感強, 常用工具為刻刀。 ”黃濤認為, 重慶人熱愛家鄉山水, 自然擅於剪刻風光。

三峽遊船上的決定

黃濤的爺爺, 生於四川廣安, 民間手藝人, 逢年過節, 依靠寫對聯、剪“福”字、擺攤賣年貨補貼家用。

爺爺有一雙巧手, 勤手, 感染著黃濤的父親, 儘管父親工作後定居于重慶, 並且從事建築工程設計, 也不忘把家族技藝, 有意識傳承給他。

黃濤作品穆桂英

可見, “黃氏剪紙”在刀與紙間流淌的歲月, 僅有百餘年, 今年47歲的黃濤, 是第三代傳人。

不久前, 黃濤的家族剪紙技藝,被列入南岸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當地文化部門正爭取申報市級非遺。黃濤認為,幸好有那次決定,才讓他的家族手藝,逐漸變成重慶剪紙的代言。

黃濤作品磁器口

他指的決定,要從上世紀90年代末說起,當年重慶逐日開放的城市氛圍,吸引不少中外遊客來遊覽。三峽遊的火爆,令從事旅遊職業的黃濤,有了新的思考。經朋友介紹,黃濤試著在三峽涉外遊輪上展示手藝,起初單純出售雞、牛、羊等十二生肖剪紙,慢慢的,他把刀刻的剪紙夾在線裝書內作推銷。

外國人慕名來黃濤的工作室學重慶剪紙(受訪者提供)

“一張平白無奇的紙,刷刷幾下變成精美的圖案,外國人對中國剪紙的喜愛,可以用狂愛來形容。他們佩服重慶人的巧手,還有人上臺檢查我的剪刀。”獲得收益和成就感的黃濤,在2000年作出決定,要把剪紙的傳承當事業來做,要做得更細,更真,更益於傳承。

就這樣,黃濤註冊了重慶首家剪紙公司,成為重慶剪紙市場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一半虛,一半實

黃濤的剪紙,別于傳統的團花圖案,多數反映重慶城市風光和人文風俗。除了洪崖洞、朝天門大橋、渝中半島、武隆天坑、豐都鬼城、合川釣魚城等標誌性建築和景點外,他還刻出棒棒哥勞作、老年人泡鹹菜、重慶人吃麻辣小面、光膀子燙火鍋、餐館賣河水豆花等百姓市井。

黃濤以市民吃麻辣小面為原型創作的剪紙

比起爺爺和父親剪的傳統圖案,到了他這一代,已大膽融入山城現代元素。但無論圖案如何豐富,線條生動與否,均離不開一種傳統手法——鏤空。

這種手法表現一半虛、一半實,關鍵在於線條的連接,首要考究一個人的空間想像力和繪畫功底。雖不是繪畫專業科班,黃濤卻從5歲起,跟父親學素描和白描,水彩、國畫、書法也各來一點。

黃濤在自己的工作室專心完成剪紙作品

這些年,人到中年的他,依然四處尋找靈感,逛區縣,采風,綜合各種流派的剪刻手法,憑一份執著,開創了重慶剪紙的新畫風。不懂行的人從表面看,以為這種剪紙手法,只需經歷選材、設計、構圖、刻畫,方能成形。實際上,刻下的每一刀,更考究人的忍耐力。

黃濤示範,把樣紙固定在宣紙上,宣紙下墊著蠟盤。他挺直脊樑,凝神拿捏每一次刀尖上的力度,同時,時刻保持刻刀與紙面呈90度直角。他一刀穿下,一刀提起,刀尖挑,刀尖描,在紅宣紙上時快時慢地遊走,須臾間,一疊紅色紙屑從紙上脫落……他就這樣一坐,時常從天亮到天黑。日復一日,他從熟能生巧,轉化為熟能成精。

如今,他已能同時刻制50張宣紙而不變形。在重慶,就他一人能辦到。

活態傳承

黃濤的愛人如今也辭掉工作,兩口子一起傳承這項技藝。而他們的堅守,也帶來傳統民間手藝的新氣象。

例如,黃濤受到宗申集團的邀請,參與宣傳冊設計,把冷冰冰的發動機,幻化成喜慶的剪紙圖案,作為贈禮帶到各地。而這種品牌宣傳模式,在重慶製造業企宣範本中,還屬首例。

黃濤受邀去學校教學生剪紙(受訪者提供)

近來,不少喜愛手工藝的熱心人來電,在眾人熱情建議下,他開起剪紙培訓班,一週一課,目前固定學生20來個。有老人帶小孩來,有美國和俄羅斯姑娘來求學,最常來的,還是幾名小學教師。黃濤還受邀去了南坪小學、中學授課。

“據說,有鐵粉把重慶剪紙送給了劉德華,他喜歡得很。”黃濤很高興,快過年了,磁器口、洪崖洞商家給他不少團購訂單。重慶剪紙文化,似乎也快迎來春暖花開。

黃濤展示他的作品重慶賦,長達1.8米

黃濤作品重慶賦

在重慶,剪紙傳承人為數不多,黃濤是最年輕的。“對於非遺手藝人來說,如果不能把家鄉人的智慧成果,轉化為市場產品,再好的作品也只能是孤芳自賞。”黃濤直言,他需要生計,所以他採用另一種方式去傳承。他的剪紙藝術品,如今已佔據重慶剪紙市場80%的份額,去年的銷售額近百萬元。

黃濤相信,重慶剪紙會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在這座城市永久傳承。

快過年了,他教你貼畫

臨走前,黃濤特意要大家理解,剪紙,剪的就是人的一生,是把美好願望作以表達。發展至今,甚至有人把圖案剪印在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上。

黃濤作品棒棒哥

他的工作室窗戶,貼了好幾幅團畫,有壽有福,有豬有猴,祈福祥瑞。我以為是膠水粘的,黃濤說,其實是濕抹布潤上去的。這訣竅少有人知,簡單又美觀,前提是朝內貼,玻璃要乾淨、清潔。

至於房內怎麼貼福,那更有講究。黃濤說的,大家快來記一記。

堂屋,古代用於尊祖敬神、祭天拜地的房間,如今演化成接待客人的客廳,黃濤說,可貼臉譜,辟邪之用,圖案可取納孫悟空,及楊門女將之一穆桂英。

夫妻臥室,則可貼花生,寓意早生貴子。

若家有喜事,除貼喜字外,可貼鴛鴦圖案,寓意夫妻間和和美美、永不分離。

若給老人祝福,不妨在其房內,貼上蝙蝠、鹿、壽桃、喜鵲等組合圖案,表達小輩子對老人“福祿壽喜”的衷心祝福、長壽百歲……

對了,1月24日,黃濤要去渝中區三峽博物館作表演,歡迎你去找他學一學。

連結:部分剪紙歷史

南北朝時期:《木蘭辭》中就有“對鏡貼花黃”。中國最早的剪紙作品發現 ,是北朝時期的團花剪紙。

唐代:唐代剪紙已處於大發展時期,杜甫《彭衙行》詩中,便有“暖湯濯我足,剪紙招我魂”。唐代民間還出現利用剪紙形式製作的漏版印花板(用厚紙雕刻成花版,將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麗的圖案)。

南宋時期:出現以剪紙為職業的行業藝人。《武林舊事》中記載,此時杭州的“小經濟”多達上百種。其中就專門有“剪鏃花樣”者,有的善剪“諸家書字”,有的專剪“諸色花樣”。當時有用作民間禮品的“禮花”、貼於窗上的“窗花”,或用於燈彩、茶盞的裝飾,紙品名目繁多。

明清時期:剪紙藝術到清代,已成為全民性藝術,宮殿窗紙裱糊在外,宮殿頂棚採納黑色龍鳳團花剪紙,過道牆壁上也貼有剪紙。

重慶晚報慢新聞APP,全心關注重慶,深度解讀重慶,名家名記名專欄齊聚,做最有重慶特色的小、精、深原創用戶端。並且還能加入重慶晚報抗癌愛心互助會,為家人健康做一個保障哦!蘋果商店及部分安卓商店可以下載。

——END——

上游慢新聞-重慶晚報首席記者 李琅 文 任君 圖

黃濤的家族剪紙技藝,被列入南岸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當地文化部門正爭取申報市級非遺。黃濤認為,幸好有那次決定,才讓他的家族手藝,逐漸變成重慶剪紙的代言。

黃濤作品磁器口

他指的決定,要從上世紀90年代末說起,當年重慶逐日開放的城市氛圍,吸引不少中外遊客來遊覽。三峽遊的火爆,令從事旅遊職業的黃濤,有了新的思考。經朋友介紹,黃濤試著在三峽涉外遊輪上展示手藝,起初單純出售雞、牛、羊等十二生肖剪紙,慢慢的,他把刀刻的剪紙夾在線裝書內作推銷。

外國人慕名來黃濤的工作室學重慶剪紙(受訪者提供)

“一張平白無奇的紙,刷刷幾下變成精美的圖案,外國人對中國剪紙的喜愛,可以用狂愛來形容。他們佩服重慶人的巧手,還有人上臺檢查我的剪刀。”獲得收益和成就感的黃濤,在2000年作出決定,要把剪紙的傳承當事業來做,要做得更細,更真,更益於傳承。

就這樣,黃濤註冊了重慶首家剪紙公司,成為重慶剪紙市場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一半虛,一半實

黃濤的剪紙,別于傳統的團花圖案,多數反映重慶城市風光和人文風俗。除了洪崖洞、朝天門大橋、渝中半島、武隆天坑、豐都鬼城、合川釣魚城等標誌性建築和景點外,他還刻出棒棒哥勞作、老年人泡鹹菜、重慶人吃麻辣小面、光膀子燙火鍋、餐館賣河水豆花等百姓市井。

黃濤以市民吃麻辣小面為原型創作的剪紙

比起爺爺和父親剪的傳統圖案,到了他這一代,已大膽融入山城現代元素。但無論圖案如何豐富,線條生動與否,均離不開一種傳統手法——鏤空。

這種手法表現一半虛、一半實,關鍵在於線條的連接,首要考究一個人的空間想像力和繪畫功底。雖不是繪畫專業科班,黃濤卻從5歲起,跟父親學素描和白描,水彩、國畫、書法也各來一點。

黃濤在自己的工作室專心完成剪紙作品

這些年,人到中年的他,依然四處尋找靈感,逛區縣,采風,綜合各種流派的剪刻手法,憑一份執著,開創了重慶剪紙的新畫風。不懂行的人從表面看,以為這種剪紙手法,只需經歷選材、設計、構圖、刻畫,方能成形。實際上,刻下的每一刀,更考究人的忍耐力。

黃濤示範,把樣紙固定在宣紙上,宣紙下墊著蠟盤。他挺直脊樑,凝神拿捏每一次刀尖上的力度,同時,時刻保持刻刀與紙面呈90度直角。他一刀穿下,一刀提起,刀尖挑,刀尖描,在紅宣紙上時快時慢地遊走,須臾間,一疊紅色紙屑從紙上脫落……他就這樣一坐,時常從天亮到天黑。日復一日,他從熟能生巧,轉化為熟能成精。

如今,他已能同時刻制50張宣紙而不變形。在重慶,就他一人能辦到。

活態傳承

黃濤的愛人如今也辭掉工作,兩口子一起傳承這項技藝。而他們的堅守,也帶來傳統民間手藝的新氣象。

例如,黃濤受到宗申集團的邀請,參與宣傳冊設計,把冷冰冰的發動機,幻化成喜慶的剪紙圖案,作為贈禮帶到各地。而這種品牌宣傳模式,在重慶製造業企宣範本中,還屬首例。

黃濤受邀去學校教學生剪紙(受訪者提供)

近來,不少喜愛手工藝的熱心人來電,在眾人熱情建議下,他開起剪紙培訓班,一週一課,目前固定學生20來個。有老人帶小孩來,有美國和俄羅斯姑娘來求學,最常來的,還是幾名小學教師。黃濤還受邀去了南坪小學、中學授課。

“據說,有鐵粉把重慶剪紙送給了劉德華,他喜歡得很。”黃濤很高興,快過年了,磁器口、洪崖洞商家給他不少團購訂單。重慶剪紙文化,似乎也快迎來春暖花開。

黃濤展示他的作品重慶賦,長達1.8米

黃濤作品重慶賦

在重慶,剪紙傳承人為數不多,黃濤是最年輕的。“對於非遺手藝人來說,如果不能把家鄉人的智慧成果,轉化為市場產品,再好的作品也只能是孤芳自賞。”黃濤直言,他需要生計,所以他採用另一種方式去傳承。他的剪紙藝術品,如今已佔據重慶剪紙市場80%的份額,去年的銷售額近百萬元。

黃濤相信,重慶剪紙會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在這座城市永久傳承。

快過年了,他教你貼畫

臨走前,黃濤特意要大家理解,剪紙,剪的就是人的一生,是把美好願望作以表達。發展至今,甚至有人把圖案剪印在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上。

黃濤作品棒棒哥

他的工作室窗戶,貼了好幾幅團畫,有壽有福,有豬有猴,祈福祥瑞。我以為是膠水粘的,黃濤說,其實是濕抹布潤上去的。這訣竅少有人知,簡單又美觀,前提是朝內貼,玻璃要乾淨、清潔。

至於房內怎麼貼福,那更有講究。黃濤說的,大家快來記一記。

堂屋,古代用於尊祖敬神、祭天拜地的房間,如今演化成接待客人的客廳,黃濤說,可貼臉譜,辟邪之用,圖案可取納孫悟空,及楊門女將之一穆桂英。

夫妻臥室,則可貼花生,寓意早生貴子。

若家有喜事,除貼喜字外,可貼鴛鴦圖案,寓意夫妻間和和美美、永不分離。

若給老人祝福,不妨在其房內,貼上蝙蝠、鹿、壽桃、喜鵲等組合圖案,表達小輩子對老人“福祿壽喜”的衷心祝福、長壽百歲……

對了,1月24日,黃濤要去渝中區三峽博物館作表演,歡迎你去找他學一學。

連結:部分剪紙歷史

南北朝時期:《木蘭辭》中就有“對鏡貼花黃”。中國最早的剪紙作品發現 ,是北朝時期的團花剪紙。

唐代:唐代剪紙已處於大發展時期,杜甫《彭衙行》詩中,便有“暖湯濯我足,剪紙招我魂”。唐代民間還出現利用剪紙形式製作的漏版印花板(用厚紙雕刻成花版,將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麗的圖案)。

南宋時期:出現以剪紙為職業的行業藝人。《武林舊事》中記載,此時杭州的“小經濟”多達上百種。其中就專門有“剪鏃花樣”者,有的善剪“諸家書字”,有的專剪“諸色花樣”。當時有用作民間禮品的“禮花”、貼於窗上的“窗花”,或用於燈彩、茶盞的裝飾,紙品名目繁多。

明清時期:剪紙藝術到清代,已成為全民性藝術,宮殿窗紙裱糊在外,宮殿頂棚採納黑色龍鳳團花剪紙,過道牆壁上也貼有剪紙。

重慶晚報慢新聞APP,全心關注重慶,深度解讀重慶,名家名記名專欄齊聚,做最有重慶特色的小、精、深原創用戶端。並且還能加入重慶晚報抗癌愛心互助會,為家人健康做一個保障哦!蘋果商店及部分安卓商店可以下載。

——END——

上游慢新聞-重慶晚報首席記者 李琅 文 任君 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