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兩票制後,醫藥流通該吃藥了

作者: 何霄

中國的醫藥生產廠家繁多, 零售終端也參差不齊, 醫藥商業憑藉其熟悉的區域和管道優勢以及其專業的服務, 為中國的醫藥事業發展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

早前公佈的2016年23家上市醫藥商業板塊企業年報資料表明, 醫藥商業巨頭超過千億的已有三家—國藥控股、華潤醫藥、上海醫藥。

2016年12月29日, 商務部發佈的《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後文用“規劃”)更是提出“提升行業集中度, 培育超過5000億元規模的醫藥流通企業。 ”與此同時, 商務部在《規劃》中提出遵循創新發展理念, 突出行業轉型升級這一主題。

指出醫藥物流企業在“十二五”期間開始向醫療機構和藥品生產企業提供延伸服務, 全供應鏈服務模式逐步形成, “十三五”期間將重點向上下游供應鏈緊密銜接、倉儲資源和運輸資源有效整合的現代綠色醫藥物流服務商轉型。

醫藥電商企業在“十二五”後期發展迅速,

並在“互聯網+藥品流通”、“互聯網+藥學服務”等多個領域不斷進行探索嘗試, “十三五”期間將重點向線上線下融合、多領域跨界融合的綜合服務商轉型。 ”

我國的醫藥商業發展經歷了長期的散, 亂階段, 目前國內商業有國藥系, 華潤系, 上藥系, 九州通等。 2017年年末, 上藥收購了康得樂在中國的醫藥分銷業務, 躍居商業第二, 僅次於國藥。

未來三年, 商業巨頭們進入到兼併高潮期, 行業規模效應會越趨重要。 但是龐大的規模與低毛利率和低運營效率的矛盾也會日益凸顯。 伴隨著後零差率的效應, 醫療終端的回款日期也趨延長, 商業公司的應收賬款增多。

同時兩票制也在2018全面落實執行, 原代理商的過票模式轉為廠家直發,

而廠家不會像代理商一般墊付更多資金, 且需要商業預付款或者短款期。 再加上國家經濟大背景下的銀根緊縮, 導致資金流前所未有的緊張。 商業的資金早些感受到了凜冬的寒意。

物流方面, 倉庫, 配送等硬體設施不足, AI技術發展也落後于順豐冷鏈和菜鳥物流。 同時高端資訊技術人員缺乏。

資訊流方面, 因為長期的規模化效益觀念和區域性壟斷, 商業公司的服務理念不強, 很少有商業公司配備專業的資料隊伍, 導致對資訊資料的處理能力相對來講較低, 資訊流相對來講比較閉塞。

在醫改政策陸續的拋出之後, 很多人將醫藥商業未來的幾年稱為“後兩票制時代”, 相較於這個後兩票制時代,

筆者更喜歡謂之“新供應鏈時代”。

新供應鏈時代的到來, 商業公司首當其衝是優化供應鏈, 從採購儲存銷售多角度出發, 提高整體供應鏈運營效率。 就物流來說, 商業公司要優化配送環節的驗收, 儲存, 分揀, 強化處理醫藥訂單的能力, 減少分揀等環節產生的錯誤, 縮短配送時間, 提高訂單處理效率, 降低邊際成本。

與此同時, 商業公司要大膽使用資訊技術, 現代物流與傳統物流主要的區別是資訊化, 高度的資訊化使得資料快速便捷, 準確無誤的傳遞, 同時高度資訊化也是實現資訊流現代化的基礎。

引入三方物流是否為有效解決物流水平較低的方案?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但三方物流盡管可以有效提高整體物流運營效率,

提高服務能力, 但是大型商業巨頭們是否能捨下這塊蛋糕, 仍拭目以待。

雖然醫藥配送的核心競爭力在醫療終端的把控, 但三方物流的引入會否對醫藥商業市場的佔有率有影響, 仍有一定爭議。

同時關於合作模式, 需要進一步的商討, 因為很多三方物流沒有藥品經營品質管制規範(GSP)(目前僅順豐廣東通過GSP認證), 法律層面需要進一步溝通。

筆者認為積極引入三方物流也符合國有資產輕資產化的發展方向, 同時有效降低企業沉沒成本, 增加邊際收益, 在集團化物流自持時, 收購規模弱小, 硬體差的地方商業公司時, 與其重資去改造升級其物流條件, 引入三方物流或者是更優方案。

眾所周知, 目前我國商業企業的銷售模式多為賒銷, 雖然對上游生產商來說,供貨也有一定的賬期,但是上游供應的回款期限遠短於下游的回款賬期。一方面是因為醫院終端的處於更有優勢的地位,另一方面因為零差率和醫保資金到帳不及時等。

此狀況如國家層面沒有相關政策檔支持,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前文已經提到,醫藥商業的資本寒冬已經到來,就這個狀態而言,商業公司需要更高效的利用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盡可能減少資金佔用,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建立完善的應收賬款管理體系,明確應收賬款的管理責任,建立銷售回款責任制。

縱觀國外的醫藥商業發展階段,大體可分為:區域分散競爭,同業兼併整合,創新業務拓展。

創新業務拓展階段行業集中度高度集中,到2015年,美國前三家流通領域巨頭:McKesson,AmerisourceBergen和Cardinal已占全美流通行業96%的份額。法國前三家流通企業佔據法國流通行業95%的市場,德國為70%,日本為68%。在此階段,兼併整合大量湧現,但低毛利特徵凸顯,規模效應帶來的邊際收益已日趨走低,創新業務拓展勢在必行。

多元化的業務創新其實是醫藥商業公司由量變實現質變,甚至“變異”的手段,美國醫藥流通業在此階段業務創新主要包括:醫藥流通增值服務,不再作為單純的分銷公司,而是逐步轉型升級:給上游生產商提供全方位解決服務,如在當地的招標,物價,醫保,及醫生培訓工作。

對下游終端醫療機構在提供及時,齊全,高質的藥品的同時,更會針對醫院的藥品治療,藥房管理體系及藥劑人員知識與技能提升,患者資訊收集運用,提出完善提升方案。

目前很多國內大型醫療公司正與醫院談判託管藥房,甚至與直管部門談判直接託管醫院,從醫院行政管理,藥品供應鏈多方面改善醫院經營狀況;對零售藥店,提供藥店低成本的運作方案,藥店資訊集成運用方案,患者用藥教育方案,並最終提供社區及家庭的健康管理方案,目前很多商業公司也在進行著DTP(direct to patient),或社區送藥到家的嘗試。

與此同時創新業務也涉足其他品類藥物的的配送,再就是進軍海外市場,如曾紅極一時的康得樂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便是美國醫藥商業創新業務拓展的典型案例。

綜上而言,新供應鏈時代,醫藥商業需服兩味良藥,一為效率,二為創新。

雖然對上游生產商來說,供貨也有一定的賬期,但是上游供應的回款期限遠短於下游的回款賬期。一方面是因為醫院終端的處於更有優勢的地位,另一方面因為零差率和醫保資金到帳不及時等。

此狀況如國家層面沒有相關政策檔支持,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前文已經提到,醫藥商業的資本寒冬已經到來,就這個狀態而言,商業公司需要更高效的利用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盡可能減少資金佔用,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建立完善的應收賬款管理體系,明確應收賬款的管理責任,建立銷售回款責任制。

縱觀國外的醫藥商業發展階段,大體可分為:區域分散競爭,同業兼併整合,創新業務拓展。

創新業務拓展階段行業集中度高度集中,到2015年,美國前三家流通領域巨頭:McKesson,AmerisourceBergen和Cardinal已占全美流通行業96%的份額。法國前三家流通企業佔據法國流通行業95%的市場,德國為70%,日本為68%。在此階段,兼併整合大量湧現,但低毛利特徵凸顯,規模效應帶來的邊際收益已日趨走低,創新業務拓展勢在必行。

多元化的業務創新其實是醫藥商業公司由量變實現質變,甚至“變異”的手段,美國醫藥流通業在此階段業務創新主要包括:醫藥流通增值服務,不再作為單純的分銷公司,而是逐步轉型升級:給上游生產商提供全方位解決服務,如在當地的招標,物價,醫保,及醫生培訓工作。

對下游終端醫療機構在提供及時,齊全,高質的藥品的同時,更會針對醫院的藥品治療,藥房管理體系及藥劑人員知識與技能提升,患者資訊收集運用,提出完善提升方案。

目前很多國內大型醫療公司正與醫院談判託管藥房,甚至與直管部門談判直接託管醫院,從醫院行政管理,藥品供應鏈多方面改善醫院經營狀況;對零售藥店,提供藥店低成本的運作方案,藥店資訊集成運用方案,患者用藥教育方案,並最終提供社區及家庭的健康管理方案,目前很多商業公司也在進行著DTP(direct to patient),或社區送藥到家的嘗試。

與此同時創新業務也涉足其他品類藥物的的配送,再就是進軍海外市場,如曾紅極一時的康得樂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便是美國醫藥商業創新業務拓展的典型案例。

綜上而言,新供應鏈時代,醫藥商業需服兩味良藥,一為效率,二為創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