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金融監管應融入日常風險防控

評論

唐福勇

與往年有些不一樣, 2018年1月北京舉辦的金博會再沒有了往年的那般熱鬧, 被描述成跟北京冬天的天氣一樣, 顯得有點“冷清”。

筆者細一查看, 這裡描述的“冷清”並不是說金博會不熱鬧, 而且其中的互聯網金融板塊相對“冷清”, 不僅互聯網金融參會的企業比往年少了許多, 金博會期間相關互聯網金融的討論也大為減少, 失去了前兩年對互聯網金融的熱捧。

究其原因, 是因為2016年互聯網金融監管浮出水面, 2017全年更是強化了監管與規範整頓, 因此, 昔日蜂湧而至的熱鬧場景漸漸降溫, 互聯網金融行業也開始低調運行,

在規範整頓中繼續前行。

無獨有偶, 在2017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 明確提出了三大攻堅戰, 其中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排在首位, 這也意味著不僅互聯網金融, 而是所有的金融風險防範都被高度重視, 會議強調, 將使宏觀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增強, 讓防範風險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這也就不難理解今年的金博會為什麼有些人感覺有些冷清了, 因為整個金融行業將在一段時期內將重心放在風險防範上, 而不再是只強調發展的速度、規模與範圍。

從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 到“今後3年要重點抓好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

其中的本質目標方向是一致的, 只是每個時期階段的著力點有差別。 在過去的一年裡, 整個金融領域發生了許多事情, 也有許多新的現象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比如保險行業要回到“保險姓保、監管姓監”, 比如互聯網金融領域的一些不規範發展尤其是一些涉嫌“非法集資”的現象, 這些都要求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 讓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現實生活中, 各行各業都強調金融對於行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缺乏金融的有效支援, 行業與企業的發展都會深受影響, 而如果金融參與氾濫, 同樣也會導致出現各種類型的風險, 同樣會損害行業發展甚至損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 比如近兩年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網貸市場,

就出現了一些不規範發展甚至欺騙的現象, 讓一些群眾的財產受到損失。 再如中國的債務風險問題尤其是地方債風險問題, 也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 目前地方在新發債方面已經有了嚴格的規定。 還有市場所擔憂的銀行資金過度流入房地產市場的風險問題, 從現在來看, 國家已經引起高度重視, 各相關部委包括央行都已經採取了相應的措施。 對於違法違規的金融活動則更是堅決打擊。 此外, 還要高度重視國際金融風險傳遞的問題, 如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可能產生的風險, 如區塊鏈技術未來廣泛運用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各類風險包括金融風險等。

金融是一個事關國家安全的行業, 來不得半點虛浮。

金融的本質是服務於實體經濟, 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助力實體經濟, 真正做好“雪中送炭”, 而非“火上澆油”。

歷史的經驗教訓表明, 不論哪個行業, 沒有適度的監管就會因氾濫而成災, 而過度的監管同樣會束縛行業和企業的發展。 因此, 與其說在某一個階段要強化監管, 不如讓我們沉下心去, 在發展的過程中將每一階段、每一時期的監管要義融入其中, 這樣, 才能讓發展與安全、風險與防控在任何時候都相伴而行。 不會發生因為要發展什麼而忽視什麼, 也不會因為監管與風險防控而阻礙了發展。

正如時下推行的負面清單一樣, 直接將不同時期的監管要求融入日常的風險防控當中, 既不越位也不缺位。 對於新出現的現象,

則要及時研究, 適時跟進相應監管辦法, 從而從源頭上把控風險, 有效地為實體經濟健康發展護好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