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騰訊金融科技首席研究員:警惕ICO出現變體 !

2018年伊始, 區塊鏈再次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不僅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新型虛擬數位貨幣不斷得到投資者追捧, 甚至“區塊鏈概念”本身也成為境內外資本市場近期的炒作熱點。

我國“區塊鏈概念股”板塊的31家上市公司中有15家公司在1月7日-1月12日股價上漲超15%, 最高漲幅達60%;美國股市區塊鏈概念同樣得到熱捧, 除迅雷、柯達外, 甚至長島冰茶公司(LongIslandIcedTeaCorp.)在更名為“長區塊鏈”公司(LongBlockchainCorp.)後, 股價也暴漲超過400%。

1月12日,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佈《關於防範變相ICO活動的風險提示》, 點名指出“以發行迅雷‘鏈克’(原名‘玩客幣’)為代表,

一種名為‘以礦機為核心發行虛擬數字資產’(IMO)的模式值得警惕”, “發行企業實際上是用‘鏈克’代替了對參與者所貢獻服務的法幣付款義務, 本質上是一種融資行為, 是變相ICO”, 再次將區塊鏈和虛擬數位貨幣推向風口浪尖。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 區塊鏈和數字貨幣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實際上, 自2017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 全面叫停紅極一時的ICO場內交易以來, 區塊鏈資產和數字代幣的場外交易就一直保持高度活躍, 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特別是大量並不具備專業知識和風險承受能力的普通投資者)進入數字貨幣投資領域。

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的監測顯示,

2017年下半年至今, 數位貨幣場外交易活躍度日益提升, 新平臺、新幣種不斷上線, 交易和業務模式日益豐富多變, 與場內交易的關係更加緊密和複雜。 這其中, 以“首次分叉發行”(InitialForkOffering,IFO)和國內的“首次礦機發行”(InitialMinerOffering,IMO)為代表的新數字貨幣發行形式尤為令人困惑。 有的企業利用這種資訊不對稱, 為了蹭熱點進行市值管理, 甚至故意混淆虛擬數位貨幣發行和區塊鏈技術, 嚴重誤導投資者, 引發市場波動。 此外, 虛擬數字貨幣市值增長顯著、幣幣兌換交易活躍、分叉盛行等情況, 也進一步加劇了市場混亂。

就在我國發佈叫停ICO的《公告》之後, 我國香港特區證監會(SFC)就表示ICO本質上屬於證券發行, 應當接受監管。 美國證監會(SEC)數次發佈針對ICO的報告和高風險警示,

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FCA)也針對數字貨幣風險發佈了投資者警告, 韓國、新加坡等地金融監管部門同樣表示要加強對虛擬數字貨幣發行領域的監管。 儘管截至目前境外監管部門尚未對IFO及IMO等數字貨幣發行做出明確界定, 但對這類活動合法性的爭論已經開始出現。

儘管區塊鏈技術目前最知名的應用確實是數位貨幣, 但數位貨幣乃至代幣發行並不是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全部。 除支付清算、智慧合約、金融交易等金融應用之外, 區塊鏈技術的獨有優勢, 例如分散式存儲所帶來的資料可靠性、公開透明以及不可篡改帶來的公信力等, 都使得區塊鏈技術具有更為廣泛的應用前景。

因此, 與嚴監管的全球趨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各國政府對區塊鏈技術的態度都更加積極和開放。

早在2016年1月, 美國存管信託和結算公司(DTCC)就發表了題為《擁抱顛覆:開發分散式帳簿的潛力改善交易後環境》的白皮書, 呼籲全行業開展協作, 利用以區塊鏈為代表的分散式帳本技術, 改造傳統封閉複雜的金融業結構, 使其現代化, 組織化和簡單化。 NASDAQ上市公司overstock即在區塊鏈技術的基礎上開發了“tØ”(又稱為“t0”)交易平臺並在SEC註冊為ATS(AlternativeTradingSystem)。 Overstock希望該平臺能夠通過區塊鏈分散式記帳的優勢實現即時結算, 在交易完成的瞬間進行完成結算工作。 目前, 納斯達克、澳大利亞交易所等交易所均積極基於區塊鏈技術探索金融領域的新應用, 其中納斯達克交易所開發的linq等區塊鏈私募股權應用已經開始嘗試運行。

2016年年底, 《“十三五”國家資訊化規劃》正式發佈, 首度將區塊鏈技術建設納入國家資訊化規劃。 國內開始探索區塊鏈技術在各領域的運用, 除金融領域的區塊鏈實踐之外, 也有企業嘗試利用區塊鏈去中心化的優勢解決行業問題, 如騰訊的TrustSQL區塊鏈平臺已在供應鏈金融、物流金融、法物存證等多個真實場景中得以應用。

總體來看,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區塊鏈熱, 本質上其實並不是追捧區塊鏈本身的發展和進步, 而更類似於資本追逐的金融概念, 各種虛擬貨幣的炒作使資金進入空轉迴圈, 而不是進入真正需要開拓的技術。 就如同“房子是用來住的, 不是用來炒的”, 我們一方面應持開放包容、積極參與的心態,推動區塊鏈技術日益成熟及監管制度不斷創新;另一方面需分清真正的“鏈”與“幣”,強化風險意識和理性認知,明白區塊鏈並非確保金融發展和安全的保險箱,也不是解決所有社會問題的行業顛覆者,無論是涉足區塊鏈技術研發及運用的企業,還是參與區塊鏈專案投資的廣大投資者,都應保持謹慎、理性的態度。

(作者系騰訊金融科技智庫首席研究員王鈞、特邀專家劉筱萌)

我們一方面應持開放包容、積極參與的心態,推動區塊鏈技術日益成熟及監管制度不斷創新;另一方面需分清真正的“鏈”與“幣”,強化風險意識和理性認知,明白區塊鏈並非確保金融發展和安全的保險箱,也不是解決所有社會問題的行業顛覆者,無論是涉足區塊鏈技術研發及運用的企業,還是參與區塊鏈專案投資的廣大投資者,都應保持謹慎、理性的態度。

(作者系騰訊金融科技智庫首席研究員王鈞、特邀專家劉筱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