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王陽明:純金在於成色足而不在分量,聖人在於純乎天理而不在才智

有一天, 學生蔡希淵問王陽明先生:“人固然可以通過學習成為聖人,但是,伯夷、伊尹和孔子相比在才智上終究有所不同,孟子把他們同稱為聖人,原因何在?”

王陽明先生說:“聖人之所以為聖人,只因他們的心純為天理而沒有摻雜絲毫人欲。 猶如純金之所以為純金,是因它的成色足而沒有摻雜銅、鉛等雜質。 人心純為天理時才能稱為聖人,金到成色充足時才能稱為純金。 ”

網路圖片

“然而,聖人的才智也有大小之分,正如金的分量有輕有重。 堯、舜好比萬鎰的純金,文王、孔子好比九千鎰,禹、湯、武王有七八千鎰,伯夷、伊尹則為四五千鎰。 他們的才智雖然各不相同,但在心純為天理方面是相同的,所以他們都可以稱為聖人。 仿佛金的分量不同,但只要成色十足,都可稱為純金。 把重五千鎰的純金熔入重萬鎰的純金之中,成色相同;把伯夷、伊尹和唐堯、孔子放在一塊,他們的心都純為天理。

之所以為純金,在於成色足而不在分量的輕重;之所以為聖人,在於純乎天理而不在才智大小。 ”

網路圖片

“因此,即使是普通人,只要肯學習,使自己的心純為天理,同樣可成為聖人,比如重一兩的金子,和重萬鎰的金子相比,分量的確相差很遠,但就其成色十足而言,則是毫不遜色的。

孟子說‘人皆可以為堯舜’,根據就在於此。 學者學習聖人,只不過是去人欲、存天理罷了,好比煉金以求得成色充足。 金的成色離足赤相差不大時,功夫可節省很多,容易成為純金。 成色越差,冶煉就越難。 人的氣質有清純濁雜之分,有中等以上、中等以下的區別,對於聖道來說,有生來就知道並且能自然去實踐的人,有通過學習才知道並能順利實踐的人。 資質低下的人,必須是別人用一分力,自己需用百分力;別人用十分力,自已需用千分力,但他們最後在心底所取得的成就則是相同的。 ”

網路圖片

“後世之人不理解聖人的根本在於心體純是天理,只想在知識才能上力求做聖人,認為聖人無所不知,無所不會,我只需把聖人的許多知識才能一一學會就可以了。 因此,他們不從天理上下功夫,白白浪費精力,從書本上鑽研、名物上考究、從形跡上推理。 這樣,知識越淵博,私欲反而越滋長,才能越高而天理越被蒙蔽。 正如同有的人,看見別人有萬鎰純金,卻不肯在成色上冶煉自己的金子以求無遜于別人的金子,而只妄想在分量上趕超別人的萬鎰,把錫、鉛、銅、鐵都摻雜進去,如此一來分量是增加了,

但成色卻越來越低下,煉到最後,不再是金子了。 ”

網路圖片

這時徐愛在一旁說道:“先生這個比喻,足以擊破世儒造成的聖道支離破碎的困惑,對後來的學者大有裨益。 ”

先生又說:“我們用功,只求每天減少,不求每天增加。減去一分私欲,便是恢復一分天理,這樣多麼輕快灑脫,多麼簡捷易行啊!”

網路圖片

先生又說:“我們用功,只求每天減少,不求每天增加。減去一分私欲,便是恢復一分天理,這樣多麼輕快灑脫,多麼簡捷易行啊!”

網路圖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