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閑說投資軟環境

經濟發展離不開投資的推動作用。 國家經濟快速發展, 得益於國內投資環境的改善, 吸引大量項目資本的湧入。 縱觀整個國內經濟發展歷程, 我們發現, 始終存在著東西部發展不均衡, 南北發展不均衡的問題。 這種不均衡, 實質上就是投資環境的差異導致的。

所謂投資環境, 是指投資經營者所面對的外部客觀條件。 按投資環境要素的物質形態屬性不同, 分為硬環境和軟環境。 硬環境是指那些具有物質形態的諸多要素, 比如自然地理條件、交通、資源條件等;而軟環境主要是指沒有具體物質形態的要素, 比如政策法律因素、市場因素等等。 一般來說, 硬環境是天然條件, 軟環境是後天條件, 優質的投資軟環境可以彌補硬環境的先天不足。 當年深圳發展初期, 也沒有什麼好的硬體環境, 軟環境好才是主要原因。

政策環境是最重要的軟環境。 發展市場經濟,

投資環境要保證投資者實現資本的安全性和盈利性, 而政府要做的就是提供完善的管理與服務, 提供具有相對優惠性的相關政策。

投資環境做得是否好, 可以看兩點:一是不要越位。 不該管的、管也管不好的部分, 堅決不要管, 簡政放權, 尊重市場規律, 讓市場規律去發揮作用, 二是該管的, 必須要管起來, 以保證市場主體間競爭的公平與效率。

在政策層面, 存在著相關政策規定與生產力發展是否相適應的問題。

一是市場的准入問題。 設置過多投資禁區, 民間資本不能進入;或者人為抬高市場進入的門檻, 導致民營資本很難進入。 國家號召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其目的就是要調動民間資本與智慧, 增強經濟活力。 而這些禁區與高門檻恰恰是最直接的阻礙。

比如過去對打字複印社實行特行管理, 工商、稅務、公安、文化主管部門多頭管理, 音像製品銷售、互聯網服務等, 更是要到省級主管部門審批才能有營業資格。 複雜的審批, 不僅消耗時間, 也消耗金錢, 增加了投資主體的投資成本,

很多時候, 相關部門是以事前審批代替事中監督與管理, 現在回頭看這些政策規定, 很難說一定是有必要的。

某城市工商部門對民辦教育培訓機構的要求是營業面積300平方米以上, 固定資產達到30萬元。 而房產、汽車、桌椅等不算在內, 必須是電腦等辦公設備。 而消防部門的要求更為嚴格, 消防合格證不是走簡單流程的就能辦好。 真正懂教育的人, 不一定能辦教育, 反倒是資本雄厚卻不一定懂教育的人, 可以暢行無阻。 如此僵化的制度規定, 同時也導致大量的無照培訓班野蠻生長, 出於無監管狀態, 這顯然與教育市場的發展不相適應。

在政策執行層面, 存在著監管目的是否單純的問題, 一旦摻雜私貨,

為地方短期利益服務, 難免會形成地方保護行為, 侵害市場主體利益。 如為個人私利, 便會演變成吃拿卡要, 導致政策執行中的變形, 讓投資者望而生畏不敢進入市場或者中途退場。 過去很多地方曾經有"政府掛牌保護企業"的存在, 這本身就是對自身職能轉變不自信的表現。 投資者的正當利益如果得不到正向激發與保護, 民間資本也就得不到合理釋放, 只能進入股市, 進入房市, 進入高利貸市場。

投資環境的解決好地方,都是經濟發展快的地方。改善投資環境,解放思想,轉變職能,解決權力尋租問題是重點也是難點,或許就是所謂改革的最後一公里問題。無論最終解決的如何,至少應該開始認真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認真梳理並淘汰與市場經濟發展不相符的政策規定。不要奢談什麼產業結構,軟環境好了,市場就會起作用,人就來了,專案資金也來了,結構也合理了,反之相反。

投資環境的解決好地方,都是經濟發展快的地方。改善投資環境,解放思想,轉變職能,解決權力尋租問題是重點也是難點,或許就是所謂改革的最後一公里問題。無論最終解決的如何,至少應該開始認真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認真梳理並淘汰與市場經濟發展不相符的政策規定。不要奢談什麼產業結構,軟環境好了,市場就會起作用,人就來了,專案資金也來了,結構也合理了,反之相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