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理性對待投資

有人說, 金融投資領域是檢驗人性最有力的的場所。

但凡涉及利益損耗與暴增的機會, 投資者總會想盡一切辦法甚至不折手段去參與。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早就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有10%的利潤, 資本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 資本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 資本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 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 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 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 馬克思老人家所描述的場景一而再再而三地在金融投資領域發生, 不是投資人不長記性, 只是人性中對於損失的厭惡和利益的貪求是無法根除的。

當然, 需要明確一點的是, 個體保全與價值增值是人性使然, 是天然正確的, 企圖從意識形態上壓制這種本性也是毫無意義的。 而公序良俗等底線應該是個人利益最大化的邊界, 並且只有不斷克服人性中的弱點和缺陷才能在金融投資中減少損失、增加收益。

現實的情況是, 大多數投資人仍然處在投資啟蒙階段, 貪婪、盲目、厭惡損失、懶惰等存在於每一次投資之中, 股市表現的尤為明顯, P2P領域也有過之無不及。

P2P網貸投資人啟蒙完成了?

根據《2016年網貸行業半年報》, 上半年P2P網貸行業累計借款人和投資人分別達到116萬人、402萬人, 行業累計投資人達6446萬人。 而且, 儘管行業內風險事件頻發, P2P網貸的人氣依然處於高位, 整體成交量節節攀升。 有人據此認為, 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市場啟蒙已經完成, 成熟理性的網貸投資人已是市場主體。

如果仔細審視近半年多以來那些問題平臺風險暴露前後投資人的表現, 如果多多留意網貸社區論壇中投資人交流發言的整體情緒和認知,

如果你在大街上進行一次問卷調查, 你就不會這麼樂觀了, 也許你以為的行業投資人狀況只是自我營造出來幻象, 其實真正瞭解P2P、接納P2P並最終成熟理性的投資人還是少數。 根據眾多投資理財的分析報告, P2P網貸在大眾心中的地位與認知度遠遠不及傳統金融管道。 這一方面說明網貸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供開發,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投資人培育還很漫長。

正如股市一樣, 真正的投資人是在市場的血雨腥風中歷練出來的。 如果說哪種投資者教育手段最有效果, 那麼經歷幾次暴雷事件無疑是最能檢驗行業認知、投資能力以及風險承受力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投資人對於風險的認知還不夠,

尤其是那些抱著銀行理財思維的大爺大媽們, 雖然我們將網貸歸為固定收益類理財方式, 但並不意味著沒有風險。 作為資訊仲介, 網貸平臺並不是投資人風險的承擔者, 投資人自己才是, 況且打破剛性兌付已經通過監管層表態並成為行業共識。 妄圖博取高收益, 出事後打砸網貸平臺甚至要脅政府是不會達到預期的結果的。 之前提到過, 如果你翻翻各大平臺的年報、半年報你會發現, 投資人以8090後年輕人為主, 並且投資額度並不高, 那些平臺期望的高淨值用戶仍然存在於基金、資管、信託、私人銀行等傳統領域。 互聯網和電商培養出來了8090後社交、支付等習慣, 但是投資理財知識和經驗的缺乏並不能匹配他們成長出來的投資需求。
坦白地說, 很多人進入以及最終留在P2P行業首要原因就是高收益, 這本無可指摘, 誰讓我國的金融體系如此落後呢?但是如果只盯著收益高低一次次去冒險, 不去專研投資專案、平臺模式, 不去學著撥開平台一層層的偽裝看清實質, 只會陷入平臺廣告、專家推薦、羊毛組團的陷阱。

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一旦完成投資人將面臨較之前更為乾淨的投資環境, 不管是監管機構的還是平臺所能做出的投資者啟蒙和教育畢竟是有限的, 歸根結底還是要靠投資人自身。 不斷認識行業、瞭解各種業務的邏輯和風險項、提高平臺增信資訊以及行業專家觀點的真偽辨別能力、摸索自己的資金配置方式、提煉自己的撤資信號, 理性成熟的投資人是在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中鍛煉出來的,盲目跟風投資總會遇到栽跟頭的那一天。

「分享帖子」如果您喜歡請您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版權聲明」文章來自順時針金融小編整理編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小編寄語」 歡迎留言討論交流

理性成熟的投資人是在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中鍛煉出來的,盲目跟風投資總會遇到栽跟頭的那一天。

「分享帖子」如果您喜歡請您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版權聲明」文章來自順時針金融小編整理編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小編寄語」 歡迎留言討論交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