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越秀︱海珠南

近日, 在廣州市文物管理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2018年第一次會議審議中, 人民街的海珠南-長堤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利用規劃通過了審議, 接下來將同其他三片歷史文化街區:五仙觀-懷聖寺-六榕寺、洪德巷、龍驤大街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利用規劃一起按程式報市政府批准。

而在2014年省政府批准的《廣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確定全市26片歷史文化街區, 人民街轄內就包括人民南路歷史文化街區與海珠南-長堤歷史文化街區。

下面

小e就海珠南-長堤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規劃

來給大家詳解一下。

海珠南-長堤歷史文化街區在哪兒?

(一)區位:海珠南-長堤歷史文化街區位於越秀區, 以海珠南路為主幹、南抵長堤、北至大新路, 與人民南歷史文化街區相接。

(二)規劃範圍:根據《廣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街區保護範圍面積16.55公頃。 其中核心保護範圍15.13公頃,

建設控制地帶1.42公頃。

歷史街區保護物件一覽:

日前, 海珠南-長堤歷史文化街區的“身份證”也正式在新堤三橫路與沿江路交界處設立, 標誌著這一歷史街區的正式確立。 在這個廣東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標誌牌上(下圖), 詳解了該歷史街區的來龍去脈。

海珠南、長堤是廣州騎樓的精華地段之一。 本街區內海珠南路、一德路和大新路和長堤大馬路都是保存較完整的騎樓商業街。 街區內文物有愛群大酒店、南華醫學堂舊址、豫章書院、潮州會館等, 其中愛群大酒店是民國時期中國最高的建築物。

現狀風貌較好的歷史街區有海珠南路的三府新街、和寧裡、潮音街等傳統街巷肌理也保存較好。 本街區的主要歷史街道有明清時期形成的海珠南路。 民國拆除城牆建成的一德路和改建海珠石建成的長堤大馬路。

廣州市古粵秀色本土文化宣傳協會會長楊華輝對此表示, 廣州有許多可以評為歷史建築或傳統風貌建築的建築遺產, 沒有被納入, 是因為這些建築是在歷史文化街區裡面, 由歷史文化街區的法律法規保護。 現狀很多基層沒有瞭解保護街區的保護規劃, 以為沒有掛牌就不需要保護, 導致這些建築遺產被破壞性修復與拆除的情況時有發生,給歷史文化街區發證非常必要。

海珠南-長堤歷史文化街區因何而設立?

歷史文化價值與特色

(一)廣州近現代城市發展過程中西風東漸的重要見證

與本街區緊密相關的拆城牆、拓馬路、建騎樓、築新堤等重要歷史事件,反映了廣州城市轉型的過程,是廣州城市轉型、變革的開端,是廣州從古代城市向近代商業城市轉型的標誌性區域。

(二)以愛群大廈、長堤大馬路為代表的廣州文化地標之一

街區以愛群大廈、長堤大馬路為代表,是廣州最重要的商業地標街區。自民國起,城外大新公司、先施公司等引領了廣州半個多世紀的消費時尚,是廣州最繁華的地標街區和上一代老廣州人重要的文化記憶。

海珠南-長堤歷史文化街區怎麼保護?

本街區存在的問題:

建築類

新建建築控制在12米以下

(一)保護範圍劃定

• 按照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管理可操作性的原則調整街區保護範圍,調整後總面積17.13公頃。

• 其中,核心保護範圍: 14.63公頃,建設控制地帶: 2.5公頃。

(二)實行建築高度控制

• 文物保護單位及歷史建築按照法規及保護規劃相關管理要求,控制其建築高度。

• 核心保護範圍:新建或擴建的必要的公共服務設施高度控制在12米以下。

• 建設控制地帶:新建或擴建的建築高度控制在18米以下,滿足海珠南路及一德路視廊對建築高度的要求。

• 控制重要傳統街巷兩側新建建築高度:一德路、長堤大馬路按《廣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劃為高度控制II類街道,建議採取45°控制視角控制新建建築高度。(需同時滿足上述高度控制要求)

• 現狀超過控高要求,且與街區風貌不協調的建築,遠期應按照保護規劃的高度要求進行控制。

(三)建(構)築物分類保護整治

採取“修繕、改善、整修、整治、改造”等五類措施分級保護和整治。

• 修繕類(針對不可移動文物5處)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保護利用不可移動文物。

• 改善類(針對歷史建築9處):保護主要立面、主體結構、有價值的平面佈局、特色材料裝飾部位以及歷史環境要素,鼓勵多功能活化利用。

• 整修類(針對不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線索53處):可對建築外觀加以維護修飾,鼓勵對建築內部使用條件進行提升。

• 整治類(針對與傳統風貌協調的一般建築811棟):鼓勵對建築內部使用條件進行提升、適合現代使用。

• 改造類(與傳統風貌不協調的建築232棟):按照保護規劃關於建築風貌的指引進行建築外觀的維護修飾。

非物質文化遺產

復活老字型大小,鼓勵文化類業

• 保護內容:包括老字型大小、傳統音樂、傳統技藝、名人文化等。

• 保護措施:保護非遺的物質空間載體;保護非遺傳承人;鼓勵老字型大小或文化類業態嵌入街區經營;鼓勵增強街區凝聚力的節慶或民俗活動;結合當代社會組織運營方式與傳媒手段進行有效的記錄存檔、宣傳利用和傳承延續。

在上圖中,還提到對在越秀沿江流傳許久的海珠石傳說,有關部門將採用對歷史空間場景進行數位化復原、重現,或在珠江岸邊設立雕塑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這一點未來或許又將成為沿江的新風景標誌。

人民街文化站站長李美華告訴小e,近年來,人民街對轄內的歷史文化保護建築保護與維護十分重視,並無發生重大文物損壞情況。得益于,一方面,有建立巡查保護工作機制,由社區居委會專人包乾巡查,發現問題及時制止,及時上報,告知處理;另一方面,每年同文物業權單位或個人簽定保護協定,履行保護責任,如需維修,需報文廣新局審批。

【記者 許浩程】

【編輯 崢輝】

資料來源於穗國規宣

導致這些建築遺產被破壞性修復與拆除的情況時有發生,給歷史文化街區發證非常必要。

海珠南-長堤歷史文化街區因何而設立?

歷史文化價值與特色

(一)廣州近現代城市發展過程中西風東漸的重要見證

與本街區緊密相關的拆城牆、拓馬路、建騎樓、築新堤等重要歷史事件,反映了廣州城市轉型的過程,是廣州城市轉型、變革的開端,是廣州從古代城市向近代商業城市轉型的標誌性區域。

(二)以愛群大廈、長堤大馬路為代表的廣州文化地標之一

街區以愛群大廈、長堤大馬路為代表,是廣州最重要的商業地標街區。自民國起,城外大新公司、先施公司等引領了廣州半個多世紀的消費時尚,是廣州最繁華的地標街區和上一代老廣州人重要的文化記憶。

海珠南-長堤歷史文化街區怎麼保護?

本街區存在的問題:

建築類

新建建築控制在12米以下

(一)保護範圍劃定

• 按照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管理可操作性的原則調整街區保護範圍,調整後總面積17.13公頃。

• 其中,核心保護範圍: 14.63公頃,建設控制地帶: 2.5公頃。

(二)實行建築高度控制

• 文物保護單位及歷史建築按照法規及保護規劃相關管理要求,控制其建築高度。

• 核心保護範圍:新建或擴建的必要的公共服務設施高度控制在12米以下。

• 建設控制地帶:新建或擴建的建築高度控制在18米以下,滿足海珠南路及一德路視廊對建築高度的要求。

• 控制重要傳統街巷兩側新建建築高度:一德路、長堤大馬路按《廣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劃為高度控制II類街道,建議採取45°控制視角控制新建建築高度。(需同時滿足上述高度控制要求)

• 現狀超過控高要求,且與街區風貌不協調的建築,遠期應按照保護規劃的高度要求進行控制。

(三)建(構)築物分類保護整治

採取“修繕、改善、整修、整治、改造”等五類措施分級保護和整治。

• 修繕類(針對不可移動文物5處)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保護利用不可移動文物。

• 改善類(針對歷史建築9處):保護主要立面、主體結構、有價值的平面佈局、特色材料裝飾部位以及歷史環境要素,鼓勵多功能活化利用。

• 整修類(針對不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線索53處):可對建築外觀加以維護修飾,鼓勵對建築內部使用條件進行提升。

• 整治類(針對與傳統風貌協調的一般建築811棟):鼓勵對建築內部使用條件進行提升、適合現代使用。

• 改造類(與傳統風貌不協調的建築232棟):按照保護規劃關於建築風貌的指引進行建築外觀的維護修飾。

非物質文化遺產

復活老字型大小,鼓勵文化類業

• 保護內容:包括老字型大小、傳統音樂、傳統技藝、名人文化等。

• 保護措施:保護非遺的物質空間載體;保護非遺傳承人;鼓勵老字型大小或文化類業態嵌入街區經營;鼓勵增強街區凝聚力的節慶或民俗活動;結合當代社會組織運營方式與傳媒手段進行有效的記錄存檔、宣傳利用和傳承延續。

在上圖中,還提到對在越秀沿江流傳許久的海珠石傳說,有關部門將採用對歷史空間場景進行數位化復原、重現,或在珠江岸邊設立雕塑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這一點未來或許又將成為沿江的新風景標誌。

人民街文化站站長李美華告訴小e,近年來,人民街對轄內的歷史文化保護建築保護與維護十分重視,並無發生重大文物損壞情況。得益于,一方面,有建立巡查保護工作機制,由社區居委會專人包乾巡查,發現問題及時制止,及時上報,告知處理;另一方面,每年同文物業權單位或個人簽定保護協定,履行保護責任,如需維修,需報文廣新局審批。

【記者 許浩程】

【編輯 崢輝】

資料來源於穗國規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