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聯通提速 中信接棒 電信業混改駛入快車道

毫無疑問, 對於2018年而言, 國企改革依然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不斷落地的國企改革也正在取得更多階段性進展。 以電信業為例, 一面是三大運營商代表中國聯通混改的深入, 一面是中信集團旗下中信網路混改的倒計時敲鑼。 國企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推進著。

聯通混改更進一步

1月23日, 中國聯通發佈公告稱, 公司董監事會擬提前換屆, 引入新的國有股東和非國有股東代表擔任公司董事或監事。

據悉, 中國聯通董事會成員擬由7名擴大至13名, 董事會中非獨立董事共8名。 在8人的名單中, 有5人非聯通背景。

其中包括百度首席執行官李彥宏、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盧山、京東集團首席戰略官廖建文、阿裡雲總裁胡曉明和中國人壽保險副總裁尹兆君。 而其他三人為聯通董事長王曉初、總經理陸益民和黨組副書記李福申。

顯然, 此次更多董事的加入, 有望改變中國聯通以往的風格, 通過壓力倒閉中國聯通更加市場化, 有利於參股企業雙向的合作。

在2017年11月初深圳舉辦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論壇上, 中國聯通集團董事長王曉初表示, 中國聯通整個“混改”工作量已經完成了92%。 目前“混”的工作已經基本結束, 主要的工作落腳點在“改”。

電信業是先啃的“骨頭”

壟斷領域的混改一直是最難啃的硬骨頭, 這其中, 電信業又是各壟斷行業中受互聯網衝擊最大的行業,

面臨的市場化壓力也最大, 目前也算是幾大壟斷行業中“最市場化”的存在。 自中國加入WTO以來, 政府多次頒佈檔, 允許外資進入中國電信業, 鼓勵民資參與、投資、建設多種電信業務。

於是, 我們看到電信行業成為了第一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試點, 而中國聯通又被從三大運營商中選出來, 成為首家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運營商。

按照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標要求, 是為了讓國企在改革中能夠增加競爭力和活力, 更是為了企業打造一個符合現代企業治理的有競爭力, 能夠培養競爭力和創新力的治理體制。

“央企的國資改革更多是引入社會資本來實現效率提升, 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國聯通。

”一位地方國資的負責人如是表示。

事實上, 近期國資改革的速度已在悄然加快。 2017年12月18日, 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 重點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續推進, 目前第三批混改試點企業的實施方案正在加緊制定當中。

中信網路接棒

事實上, 不光是中國聯通, 作為央企混改先行者的中信集團, 也正在為電信業混改提供新的樣板。

在確認了兩家民營企業的競拍者資格後, 中信集團旗下中信網路49%股權轉讓即將在北京產權交易所開拍。 一旦交割完成, 電信業又誕生了一單真正意義上的混改。

2017年9月27日, 中信集團在北交所掛牌出售49%的中信網路股權。 據中信網路提供的資料, 對受讓方的要求是, 支付的首付款不低於股權轉讓總價款的30%,

剩餘轉讓款受讓方須在1年內付清並按借款天數/360×貸款基準利率向中信集團支付利息, 此外, 意向受讓方應負責彌補股權交割完成後三年內標的公司的運營資金缺口, 並提供資金支持。 據初步測算, 2017~2019年, 中信網路每年資金缺口約6600萬元、6300萬元和5000萬元。

在聯通混改得到各方認可和快速推動後, 中信網路的股權轉讓一度讓市場認為電信業的混改“步子邁得很大”。

公開資料顯示, 中信網路成立於2000年3月, 是中信集團全資子公司, 註冊資本44億元人民幣。 中信網路擁有國家批准的基礎電信業務運營資質, 擁有覆蓋全國的光纖骨幹網“奔騰一號”, 並投資控股、參股了多項其他網路資源, 是除三大基礎運營商之外惟一擁有固定網路專線電路業務合法經營資質的基礎電信業務運營商。

並且中信網路可以利用亞洲衛星有限公司的資源開展衛星轉發器出租出售業務。

然而, 此前中信網路的業績卻可謂慘澹。 據媒體報導, 截至今年上半年, 中信網路資產總計2.91億元, 負債總計3.1億元, 處於資不抵債狀態。

在飛象網CEO項立剛看來, 中信網路的骨幹網雖然與三大運營商有所差距, 如拉薩等城市無法觸及, 但其光纖網路能覆蓋國內主要城市和地區。 民營企業若能夠入股中信網路, 寬頻接入成本會降低, 在部分城市和地區可以提升網路傳輸品質和傳輸效率, 改善用戶體驗。

轉讓股權的目的是盤活資產。 對於中信集團旗下的這些資產而言也是利大於弊端。 以中信網路為例,兩名競購者的競爭不僅提升了其”身價“,在遵循價高者得的競拍原則下,底價也就成了起點,不排除這部分股權拍出天價的可能。兩名競購者的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外界對於股權交易內定的質疑,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在拿到資金的同時,民企的進入還能給中信網路引入市場化機制,增強企業自身的活力,這或許會給公司帶來“脫胎換骨”般的變化。

在中國聯通之後,中信網路萬事俱備,只待競拍。

以中信網路為例,兩名競購者的競爭不僅提升了其”身價“,在遵循價高者得的競拍原則下,底價也就成了起點,不排除這部分股權拍出天價的可能。兩名競購者的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外界對於股權交易內定的質疑,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在拿到資金的同時,民企的進入還能給中信網路引入市場化機制,增強企業自身的活力,這或許會給公司帶來“脫胎換骨”般的變化。

在中國聯通之後,中信網路萬事俱備,只待競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