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菜品實現“病毒式”傳播的7大特徵,製造網紅餐廳就是那麼簡單

年關將至, 各家老闆都開始多花心思玩行銷。 有個名詞叫“病毒行銷”, 耍得對路確實能給餐廳帶來大把生意。 那麼, 美國同行們是怎麼做的呢?

對銷售總監艾利薩·艾歐拉而言, 杜松餐廳的週末早晨太門庭冷落了。 為吸引更多顧客, 她推出了一系列以“盤中山”為主題的菜品。

其中一款名為“攻心壘”, 是以培根乾酪煎薯餅打底, 再依次碼上炸雞、華夫餅和熏火腿, 最後再於頂端綴一顆煎蛋而成。

還有一款不知名的甜品, 是紅絲絨華夫餅內裹濃稠

——妥妥的“外表驚豔, 內涵豐富”。 這麼一番折騰後, 杜松餐廳的早午餐一下就火了。

“我們的週末經歷了從零預訂到滿座的全過程”, 艾歐拉說。

但這一成功並非巧合——至少, Instagram (照片牆, 是一款運行在移動端上的社交應用)達人兼社媒行銷專家傑瑞德·祖克曼功不可沒。

這位前烘焙店老闆如今在 Instagram 上擁有 11.2 萬粉絲, 他經常造訪紐約的當紅餐廳並拍下美食圖片與粉絲們共用。 在被杜松餐廳請進廚房後, 這位能人不負眾望, 端出了上述菜品。

製作爆款從來都是祖克曼的拿手好戲, 為此他不無得意地告訴Eater說:“無一例外, 我創作的菜品全都實現了‘病毒式傳播’。 ”

他當然不是唯一的“角兒”。

借助 Instagram 和 Twitter 等社媒平臺, 製造“病毒效應”——即, 幫助各類公司一夜間俘獲大批粉絲和超高關注度, 已成了一樁大買賣。

許多糕點師、攝影師、學生以及兼職党們入行還沒幾年, 就都成功破譯了各類“病毒”的合成代碼, 推出了一撥又一撥的“劇毒作品”, 讓許多商家眼紅心熱, 紛紛甘掏腰包參與“制毒”, 以期能在競爭激烈的餐飲市場上“毒擋一面”。

那麼, 成功者是如何成功的呢?為尋求答案, Eater拜訪了諸多爆款菜品背後的創意人、策劃者、宣傳方以及主辦餐廳等, 最終挖出了一些道道兒。

因內容較多, 我們將把自己的發現分幾部分來闡述:

1

什麼產品可以形成“病毒傳播”

當然, 對餐廳而言, 若想在社媒上一炮而紅, 不能僅靠那些網紅。

首先, 你的創意必須夠硬, 也就是所謂的“自帶病毒”;然後, 套用伯傑提出的“STEPPS 瘋傳六原則”(請自行百度)就是:

你要圍繞菜品講一個色香味俱全的故事, 要讓它具備實際價值, 要讓它喚醒人的情感。

最後, 你還要為病毒的爆發搭配一個“觸發器”(譬如, 來段錦上添花的音樂視頻)。

“我們做過大量研究, 結果表明:具備上述特徵的事物往往能實現高度共用”, 伯傑說。

紐約 Union Fare 烘焙店曾嘗試推出多種口味的可頌, 最終脫穎而出的只有兩款——“生日蛋糕可頌”和“芳菲緹”(Funfetti)。

因為它們的誕生, 店門口如今是日日排長龍。 為了這個場面, 行政總廚伊萬·萊莫恩和當地創意行銷機構 Front of House 努力了一兩個月之久,如今他認為:一切都值了。

好了,現在該面對這個問題了:這種花錢“制毒”的行為是否構成作弊?

對此,萊莫恩等廚師認為:聘請專業人士來做行銷的確能增加餐廳的競爭優勢,而這種做法即將成為業內標準流程之一。

“這是在紐約做生意的必要手段”,萊莫恩說。“活在當今,你得有能耐‘勾搭’社媒圈的觀眾群,因為他們是你的衣食父母。”

2

實例說明

威廉·沃納在三藩市開了家甜點店:工匠與狼。一次偶然的失敗出爐了一款爆漿蛋黃瑪芬,在將其改良後,工匠與狼火遍全城。

愛麗絲·裡奇曼的霜淇淋店 Shock Ice Cream 在漢普頓開了 15 年,一直不溫不火。後來她推出了一款以炫彩棉花糖為裝飾的“軟甜萌”,結果風靡一時;

達倫·王本人並非專業烘焙師,所以他完全沒想到,他那款以日式甜品為藍本的雨滴蛋糕會當真像暴風雨一樣席捲 Facebook 和 YouTube;

這些出品人們都說,上述爆款均為自家原創,他們沒聘請過任何顧問或機構來為自己出謀劃策。

Eater相信這一點,同時也相信:在看似偶然的過程中,他們也學到了很多“制毒”經驗(壞笑……)。因此,我們選擇其中一位——威廉·沃納——做了採訪。

Q:在您看來,爆漿蛋黃瑪芬的反響為什麼那麼好?

A:光看外表,它的確不顯山不露水。甚至可以說,在展示櫃裡它就是塊平淡無奇甚至造型有些古怪的瑪芬。但只要一咬開,那就是個驚喜。我覺得人都喜歡驚喜,喜歡懸念,所以——‘我咬了哈……哇果然內有乾坤’。”

Q:您覺得 Instagram 給您幫了什麼忙嗎?

A:幫大忙了。每天你都會經歷:客人們進門後,對擺在面前的爆款視而不見,轉而問你‘這兒有爆漿瑪芬嗎,就是一咬就流蛋黃的那個?’這些人就是看了 Instagram、Facebook 或者 Twitter 後才來的。

Q:您是如何維持或再造這種成功的?

A:為了保住人們這股熱情,我們選擇繼續‘揣摩上意’。後來我們推出了素食版的泡菜瑪芬……不過一周只做一次,這就又挑動了人們的興奮感,讓他們都願意來嘗嘗鮮。

3

離不開的資料分析

只要策略正確,實現病毒式傳播並不困難。但要保持下去,就幾乎離不開另一手段了:資料分析。

如今,各行各業都要依據對用戶行為的分析結果來做商業決策,餐飲行銷界也不例外。

譬如前文提到的祖克曼,他在總結團隊領導經驗時就說:資料在公司服務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意義在於為特定餐廳鎖定特定受眾,然後吸引他們、追蹤他們、量化目標並且最後,還要用資料衡量自己是否達到了目標。”

而在這方面,Instagram 等無疑又成了祖克曼們的資料庫。它提供的帳戶資料——包括某帖有多少用戶看過、喜歡過或評論過等——都大有用處。

行銷機構們無疑會與其客戶們分享這些資料。因為,“這些資料自己會說話,”艾歐拉說。“它們就擺在那兒,可假不了。”

所以,有時,聘請所謂專家並不必要。只要有了真實資料,餐廳們即可得出各類走勢圖,而他們的資料來源又絕不僅限於社媒平臺。

像穀歌旗下的 Google Trends,它會自行挖掘使用者的搜索資料並將其免費提供給公眾;還有些科技創企,譬如提供餐廳點評服務的 Foursquare,它也會將使用者資料悉數用上,生成各類資料圖後供餐廳出謀劃策。

為此,Eater 專門聯繫了 Google Trends 和 Foursquare。從穀歌提供的資料中,我們發現了可頌甜甜圈、壽司甜甜圈、鯛魚燒霜淇淋等三種小食的興衰過程。

譬如可頌甜甜圈,它於 2015 年 5 月起源於紐約市的 Dominique Ansel 烘焙店,結果經媒體報導後一個月就風行全美,最後於 2013 年 8 月,也就是誕生 3 個月後,開始急速降溫。

至於壽司甜甜圈,它是於 2016 年初夏現身於 Instagram 後開始引起網友注意的,但直到 8 個月後被再次曝光,它才成了搜索熱詞。

至於 Foursquare,它則用自家 App 收集的資料向我們粗略描述了“彩虹風”和“獨角獸風”這兩種美食風格從 2012 年到 2017 年在全美的興衰過程。

4

一個製造“病毒傳播”的實驗

外觀絢麗

蘊藏驚喜

能引起情感共鳴

多少有點酷

味美&內料極豐富

上鏡

能喚起群體記憶(即引發集體懷舊)

上述是 Eater 從採訪中總結出的、讓菜品實現病毒式傳播的七大條件。後來,我們決定用此套路來創造一款食物,看它是否可能實現病毒式傳播。

Eater 的一組員工充當志願者,聚在一起來了場頭腦風暴。幾番嘗試後,我們的作品——“龍蛋”誕生了。

蛋形巧克力外殼光澤閃爍,內裹香草糖霜、奧利奧碎末、布朗尼蛋糕與小熊軟糖,就是這樣:

我們認為“龍蛋”有可能實現病毒式傳播,理由包括:

巧克力外殼“釉色”閃耀,理論上滿足了“外觀絢麗”的條件,並且上鏡效果應該不錯;

通常人們會預設“蛋裡總有內容”,所以,一款巧克力蛋擺在那兒,本身就是在暗示人們:本尊肚裡有貨;

在情感方面,行銷專家約拿·伯傑的研究表明:積極情緒——尤其是愉悅感——對人的影響最大。所以,霜淇淋、獨角獸等能激發愉快回憶的美食很容易走紅。

其次就是能激起人們懷舊情緒的美食了。為了做到這兩點,我們往“龍蛋”裡塞了小熊軟糖和奧利奧——這兩樣是很多人小時候最愛的放學後零食,也很能激起他們的懷舊感。

至於“內料豐富”,我們是這樣做的:在“龍蛋”底部塞一塊布朗尼,然後再填入兩大勺香草糖霜,最後再混入小熊軟糖和奧利奧碎末,直到把整顆蛋塞得滿滿當當為止。

就這樣,一顆外表魔幻、內心酥軟甜的史前“龍蛋”誕生了。嗯,名字也恰如其分、朗朗上口。

5

結語

儘管我們相信“龍蛋”在創意上打足了情感牌,但如果它真是一款產品的話,那背後的仗還只能算打了一半。

接下來就該策劃行銷,並爭取在 Instagram 上掀起熱潮了——也就是說:伯傑的“STEPPS 瘋傳六原則”該派上用場,同時網路操作、資料分析等也該上馬了。

“龍蛋”的創意可能有點荒誕,但有時要的就是這個范兒。當然,在這個美食行銷以社媒為主導的時代,餐廳老闆們真正要面對的挑戰是:如何讓顧客認為你的創意荒誕得恰如其分,或者說,荒誕得剛剛好想讓顧客刷圈兒分享。

但這個度不是誰都能把握得了的。既然結果難料、讓人生怯,也就難怪有些老闆要向專業人士“不恥下問”了。

行政總廚伊萬·萊莫恩和當地創意行銷機構 Front of House 努力了一兩個月之久,如今他認為:一切都值了。

好了,現在該面對這個問題了:這種花錢“制毒”的行為是否構成作弊?

對此,萊莫恩等廚師認為:聘請專業人士來做行銷的確能增加餐廳的競爭優勢,而這種做法即將成為業內標準流程之一。

“這是在紐約做生意的必要手段”,萊莫恩說。“活在當今,你得有能耐‘勾搭’社媒圈的觀眾群,因為他們是你的衣食父母。”

2

實例說明

威廉·沃納在三藩市開了家甜點店:工匠與狼。一次偶然的失敗出爐了一款爆漿蛋黃瑪芬,在將其改良後,工匠與狼火遍全城。

愛麗絲·裡奇曼的霜淇淋店 Shock Ice Cream 在漢普頓開了 15 年,一直不溫不火。後來她推出了一款以炫彩棉花糖為裝飾的“軟甜萌”,結果風靡一時;

達倫·王本人並非專業烘焙師,所以他完全沒想到,他那款以日式甜品為藍本的雨滴蛋糕會當真像暴風雨一樣席捲 Facebook 和 YouTube;

這些出品人們都說,上述爆款均為自家原創,他們沒聘請過任何顧問或機構來為自己出謀劃策。

Eater相信這一點,同時也相信:在看似偶然的過程中,他們也學到了很多“制毒”經驗(壞笑……)。因此,我們選擇其中一位——威廉·沃納——做了採訪。

Q:在您看來,爆漿蛋黃瑪芬的反響為什麼那麼好?

A:光看外表,它的確不顯山不露水。甚至可以說,在展示櫃裡它就是塊平淡無奇甚至造型有些古怪的瑪芬。但只要一咬開,那就是個驚喜。我覺得人都喜歡驚喜,喜歡懸念,所以——‘我咬了哈……哇果然內有乾坤’。”

Q:您覺得 Instagram 給您幫了什麼忙嗎?

A:幫大忙了。每天你都會經歷:客人們進門後,對擺在面前的爆款視而不見,轉而問你‘這兒有爆漿瑪芬嗎,就是一咬就流蛋黃的那個?’這些人就是看了 Instagram、Facebook 或者 Twitter 後才來的。

Q:您是如何維持或再造這種成功的?

A:為了保住人們這股熱情,我們選擇繼續‘揣摩上意’。後來我們推出了素食版的泡菜瑪芬……不過一周只做一次,這就又挑動了人們的興奮感,讓他們都願意來嘗嘗鮮。

3

離不開的資料分析

只要策略正確,實現病毒式傳播並不困難。但要保持下去,就幾乎離不開另一手段了:資料分析。

如今,各行各業都要依據對用戶行為的分析結果來做商業決策,餐飲行銷界也不例外。

譬如前文提到的祖克曼,他在總結團隊領導經驗時就說:資料在公司服務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意義在於為特定餐廳鎖定特定受眾,然後吸引他們、追蹤他們、量化目標並且最後,還要用資料衡量自己是否達到了目標。”

而在這方面,Instagram 等無疑又成了祖克曼們的資料庫。它提供的帳戶資料——包括某帖有多少用戶看過、喜歡過或評論過等——都大有用處。

行銷機構們無疑會與其客戶們分享這些資料。因為,“這些資料自己會說話,”艾歐拉說。“它們就擺在那兒,可假不了。”

所以,有時,聘請所謂專家並不必要。只要有了真實資料,餐廳們即可得出各類走勢圖,而他們的資料來源又絕不僅限於社媒平臺。

像穀歌旗下的 Google Trends,它會自行挖掘使用者的搜索資料並將其免費提供給公眾;還有些科技創企,譬如提供餐廳點評服務的 Foursquare,它也會將使用者資料悉數用上,生成各類資料圖後供餐廳出謀劃策。

為此,Eater 專門聯繫了 Google Trends 和 Foursquare。從穀歌提供的資料中,我們發現了可頌甜甜圈、壽司甜甜圈、鯛魚燒霜淇淋等三種小食的興衰過程。

譬如可頌甜甜圈,它於 2015 年 5 月起源於紐約市的 Dominique Ansel 烘焙店,結果經媒體報導後一個月就風行全美,最後於 2013 年 8 月,也就是誕生 3 個月後,開始急速降溫。

至於壽司甜甜圈,它是於 2016 年初夏現身於 Instagram 後開始引起網友注意的,但直到 8 個月後被再次曝光,它才成了搜索熱詞。

至於 Foursquare,它則用自家 App 收集的資料向我們粗略描述了“彩虹風”和“獨角獸風”這兩種美食風格從 2012 年到 2017 年在全美的興衰過程。

4

一個製造“病毒傳播”的實驗

外觀絢麗

蘊藏驚喜

能引起情感共鳴

多少有點酷

味美&內料極豐富

上鏡

能喚起群體記憶(即引發集體懷舊)

上述是 Eater 從採訪中總結出的、讓菜品實現病毒式傳播的七大條件。後來,我們決定用此套路來創造一款食物,看它是否可能實現病毒式傳播。

Eater 的一組員工充當志願者,聚在一起來了場頭腦風暴。幾番嘗試後,我們的作品——“龍蛋”誕生了。

蛋形巧克力外殼光澤閃爍,內裹香草糖霜、奧利奧碎末、布朗尼蛋糕與小熊軟糖,就是這樣:

我們認為“龍蛋”有可能實現病毒式傳播,理由包括:

巧克力外殼“釉色”閃耀,理論上滿足了“外觀絢麗”的條件,並且上鏡效果應該不錯;

通常人們會預設“蛋裡總有內容”,所以,一款巧克力蛋擺在那兒,本身就是在暗示人們:本尊肚裡有貨;

在情感方面,行銷專家約拿·伯傑的研究表明:積極情緒——尤其是愉悅感——對人的影響最大。所以,霜淇淋、獨角獸等能激發愉快回憶的美食很容易走紅。

其次就是能激起人們懷舊情緒的美食了。為了做到這兩點,我們往“龍蛋”裡塞了小熊軟糖和奧利奧——這兩樣是很多人小時候最愛的放學後零食,也很能激起他們的懷舊感。

至於“內料豐富”,我們是這樣做的:在“龍蛋”底部塞一塊布朗尼,然後再填入兩大勺香草糖霜,最後再混入小熊軟糖和奧利奧碎末,直到把整顆蛋塞得滿滿當當為止。

就這樣,一顆外表魔幻、內心酥軟甜的史前“龍蛋”誕生了。嗯,名字也恰如其分、朗朗上口。

5

結語

儘管我們相信“龍蛋”在創意上打足了情感牌,但如果它真是一款產品的話,那背後的仗還只能算打了一半。

接下來就該策劃行銷,並爭取在 Instagram 上掀起熱潮了——也就是說:伯傑的“STEPPS 瘋傳六原則”該派上用場,同時網路操作、資料分析等也該上馬了。

“龍蛋”的創意可能有點荒誕,但有時要的就是這個范兒。當然,在這個美食行銷以社媒為主導的時代,餐廳老闆們真正要面對的挑戰是:如何讓顧客認為你的創意荒誕得恰如其分,或者說,荒誕得剛剛好想讓顧客刷圈兒分享。

但這個度不是誰都能把握得了的。既然結果難料、讓人生怯,也就難怪有些老闆要向專業人士“不恥下問”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