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新三板摘牌潮持續發酵,險資受傷嚴重很難再回

2017年全年摘牌企業數量多達702家。

2018年開始, 僅1月份, 就已經有超過100家企業發佈摘牌公告。

這是新三板首次單月發佈擬摘牌公告公司超過一百家。

1月26日, 奧翔科技、奧特維和菲鵬生物三家創新層企業不約而同從新三板摘牌。 新三板創新層企業減少至1334家, 占比僅11.5%。

自2017年12月22日股轉系統發佈《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分層管理辦法》後, 新三板分層標準更加優化和符合市場需求, 信披制度和交易制度改革也均向創新層傾斜。

然而, 創新層新增近30家公司擬申請摘牌, 已經超過去年創新層公司摘牌數量的一半。

優質企業主動從新三板退市, 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 新三板已經形成一股摘牌潮。

僅在1月, 華龍證券、匯量科技、八馬茶業、客如雲等一批新三板明星選擇離開。

2018年1月15日, 集合競價交易制度正式上線。 但隨之而來的是, 新三板做市指數和三板成指雙雙下跌,

均破歷史低值, 交易金額也沒有改善, 摘牌趨勢有過之而無不及。

市場人士看來, 越來越多的優質企業摘牌, 與IPO不無關係。 有些公司已經在IPO準備階段, 另外一些也可能是在為以後IPO或者其它運作做打算。

“我認識的那些準備IPO的企業, 都準備在今年摘牌”, 某新三板公司相關人士表示。

據瞭解, 擬IPO企業摘牌原因主要有三點:清理三類股東、避免資料更正差異過大引起監管層注意、避免不必要的曝光。

日前, 據保監會網站消息, 《保險資金運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已經2018年1月10日由保監會審議通過。

在修訂版的《管理辦法》中, 新三板股票首次被納入險資的投資範圍。

不過保險權益投資人士認為, 《管理辦法》上述這句話理論上意味著未來可能放開險資投資新三板,

但還要看具體的規定。 一般而言, 保險資金出於安全穩健的需要, 進入一個新的市場, 往往要滯後於其他資金。

從總體框架看, 此次《管理辦法》明確了保險資金運用形式, 包括資金運用的範圍和模式, 而修訂版本的《管理辦法》自2018年4月1日起實施。

值得一提的是, 與《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相比》相比, 《管理辦法》的第九條中, 新三板取代了創業板原有的位置。 事實上, 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板過程中也出現過類似情況。

儘管未明確禁止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板股票, 但自2009年創業板上市後, 險資一直未投資創業板股票。

2014年, 保監會發佈了《中國保監會關於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板上市公司股票等有關問題的通知》,

並明確了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板上市公司股票, 不得存在幾種情形。

如果險資入場, 對於新三板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 事實上, 在A股險資就是市場重要的資金來源之一。

不過, 從目前新三板市場環境來看, 險資入市仍有一定難度。 “現在的市場環境, 即便保險客戶選擇我們, 我們也不一定接, 因為很難有投資機會。 ”一位大型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保險資管已經在新三板有部分投資, 但受傷嚴重, 我估計短期內不會重回新三板。 ”有市場人士表示。

(綜合讀懂新三板、新三板線上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