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當代書畫市場幾大陷阱

隨著書畫投資成為很多人的重要投資手段, 投資書畫, 要當心五大陷阱!

畫家的選擇上, 大家千萬不要被畫家的頭銜嚇到了。 投資的畫作, 不要被畫家的頭銜所忽悠, 什麼畫院專業畫家、美術學院教授什麼的, 越是碰到這些專業機構的畫家越要繞著走, 為什麼呢?

誤區一

體制內藝術家收藏價值高

原因很簡單, 當代社會, 要想在體制裡混, 靠專業技術是混不下去的, 混的好的, 功夫都在畫外, 整天專研學術的人也根本不可能當上院長、主席、主任等等, 要想考上那些美術學院的碩士、博士, 一要憑關係、二要憑外語,

專業再差也沒關係。

有些所謂教授, 專業差的一塌糊塗, 就是外語好, 從本科考上碩士, 再考上博士, 再到大學裡混個教授, 現在也儼然一個中青年畫家, 正兒八經得賣起畫來, 還帶起研究生來, 這些研究生將來再帶研究生。

這樣的“藝術家”充斥著美術學院、畫院, 如果你買了他們的畫, 只能認倒楣, 當然也有真才實學的, 但鳳毛麟角, 被你碰到的概率幾乎不可能, 因為這個體制對真正的人才具有天然的排斥性, 體制只需要聽話的奴才, 把你個人才放進來反而壞事。

誤區二

官職大就是好藝術家

中國的老百姓還很愚昧, 容易被“名頭”忽悠, 於是這些體制內的“藝術家”們千方百計要混個一官半職, 就出現了陝西省書法家協會有60位副主席的天大笑話。

你如果想找真正的大師, 只有到民間, 當年的齊白石不過是個木匠。

誤區三

頭銜越大的專家, 越能鑒別真偽

真假問題, 不要把書畫辨偽問題神秘化, 好像只有那些所謂的“鑒定家”才懂, 真正的鑒定家是那些戰鬥在第一線的畫販子、古董販子們, 因為他們一旦走眼, 可能就是傾家蕩產, 而那些畫院、博物院的“專家”們, 整天混跡于名利場中, 爭名逐利, 為職稱打的頭破血流, 哪有時間專研業務?

前不久, 故宮博物院的專家不就是被河南的一個造假古董的老農騙倒, 花鉅資為國家買了一件假古董嗎?這樣的笑話在業界比比皆是。 其實書畫辨偽說開了也簡單, 你只要買幾本畫家的畫集, 熟悉他的大部分作品,

幾乎大部分的偽作都是以這些畫集為藍本做的, 一對照就真假立辨了, 當然不排除有憑空創作的, 這個難度不是一般高, 估計幾百年才能出一位這樣的高手, 你即使撞大運買到了, 也不吃虧, 因為這種偽作同樣有收藏價值。

誤區四

畫廊強烈推薦的大師, 具有高收藏價值

某某齋包裝出來的“大師”千萬要小心, 范某某和宋某某就出自它旗下, 這兩個人一個畫人物, 一個畫山水, 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俗到家、甜到家、媚到家。 這幾乎是業界共識了, 那為什麼這麼多年還維持天價呢?因為這是個龐氏騙局, 利益鏈上的每一個人都希望繼續玩下去。

中國人常說先做人後做事, 什麼叫先做人?就是說在中國的藝術圈子裡,

要先學會勾兌各種關係, 沒有良好的社會關係, 你專業技術再好也混不下去, 但偉大的藝術家往往都是特立獨行, 有著桀驁不馴的個性, 沒有這種個性支撐是畫不出特立獨行的偉大作品的, 這種個性在民國可以被容忍和鼓勵, 但在當今的體制裡是沒辦法存活的, 所以那些體制內畫家或許會具備一些熟練的技巧, 但那是沒有靈魂的, 他們已經被完全馴服, 精神早已被閹割, 充其量只是個畫匠, 所以說他們的作品毫無藝術價值, 所以大連的郭慶祥會說中國的當代藝術絕大部分是垃圾。

誤區五

全國金獎、銀獎硬標準

千萬別迷信各種全國性、地方性美術大展的金獎、銀獎什麼的, 這些獎項有一個硬的評獎標準,

就是方向正確, 方向正確了, 藝術就不正確了, 然後就輪到花錢運作關係了, 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 沒有一個獎是乾淨的。

如何選擇優秀藝術家的作品

一看作品

二看人品

首先, 作品第一眼看去一定要耳目一新、與眾不同, 強烈的個人風格是畫家所有藝術素養的集中體現。

其次, 忙於專業的人一定是拙於交際, 那些八面玲瓏、能說會到, 混跡名利場的人不一定會畫出好畫。

很多人感歎說當年要是認識梵古就好了, 隨便弄張畫幾輩子也夠了, 其實梵古就在民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