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GDP超2.2萬億之後 深圳更注重民生命題

時代週報記者 陸璐 發自深圳

從95103元到1萬元。 前者是2017年最後一期個人車牌競拍均價, 後者則是1月25日出爐的深圳2018年第一期車牌競拍最低成交價。

競拍結果出爐前的一周, 在1月17-18日召開的深圳市2018年兩會上, 粵B牌競價過高亦是熱門民生議題之一。

1月17日, 深圳市長陳如桂提出向實體經濟壓力大、基礎公共服務短板、住房保障供應體系待完善等制約深圳往更高層次發展的九大問題宣戰, 其中6項與城市治理有關, 足見其重要性。

“與過去相比,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最大的亮點是聚焦城市規劃建設、城市精細化管理、城市生態建設, 過去幾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則更加關注創新與產業。 ”深圳市人大代表譚剛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另一名人大代表熊建明傾向於用另一個說法概括:“去年側重於產業, 今年談得更多的是民生。 ”

這一天, 《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還公佈了過去一年深圳經濟發展指數:預計2017年本市GDP超過2.2萬億元、同比增長約8.8%。

當天, 這個數字傳遍了中國。

經歷將近38年高速發展的深圳, 從捕魚為“主業”的寶安縣迅速成長為國際化創新城市。 “2.2萬億”之後, 這座城市所面臨的主要任務都已悄然生變,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 就是從經濟或科技領域的“單項冠軍”轉向全面發展。

這對特區施政者同樣是一場考驗。

超大城市的諸多難題

沿深圳龍華區民治大道一帶, 一條青灰色的河湧從城中村穿行而過, 隔著一條街都能聞到臭味。

這是深圳市內80條黑臭水河中的一條。 這一次, 它和其他79條黑臭水河進入了深圳市政府報告中, 亦是陳如桂宣戰的九大問題之一。

在政協委員提供的諸多提案中,

很多都涉及到如何治理一個超大城市的難題, 而它們都制約著這個城市的下一步發展。

超大型城市是指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人以上的城市。 目前, 中國實際達到“超大”級別的城市約有10個。 根據廣東省統計局的資料, 2016年年末, 深圳市常住人口1190.84萬人, 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人。 深圳是10個超大城市中人口密度最大、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城市。

這一年, 深圳市常住人口增速為4.7%, 在北上廣深四個城市中增速最快。

常住人口的急速增加, 首先考驗承載日常生活的公共基礎服務資源。

“按照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範的要求, 深圳在2015年應該至少有小學719所, 而當年深圳小學總計只有334所, 缺口達到385所。 ”深圳兩會上, 深圳市政協委員、羅湖區淘金山小學校長鄧少勇公佈了一組資料。

鄧少勇建議加大教育用地供給力度的同時, 深圳市規土部門也應該加快教育用地的審批。

醫療資源短缺對於一個超2000萬管理人口的超大城市來說, 同樣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深圳市政協委員、深圳市中醫院副院長、教授李惠林在分組討論中直言, 深圳的醫療衛生事業與經濟地位一直不相匹配, 很重要的原因是深圳缺乏相關高等院校。

儘管過去一年深圳商品房房價保持了平穩態勢, 但對於大多數在這個城市拼搏的年輕人來說, 深圳房價依然高不可攀。 針對此, 深圳從2017年開始集中力量打造租售並舉的住房體系, 同時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應。

人口結構倒掛

不同於北京、上海、廣州等歷史悠久的城市,

深圳遇到的超大城市治理問題尤其自身特色——人口倒掛。

在《大國大城》一書中, 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陸銘指出, 過去政府治理大城市的思路是控制人口規模, 而今天在中國大城市所感到的公共服務壓力, 與長期以來公共服務按戶籍人口來做規劃有關, 也與對常住人口的增長趨勢估計不足有關。

實質上, 過去40年主要強調經濟發展速度的深圳, 同樣面臨此類問題。

根據《深圳市人口與社會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 到2020年, 深圳常住人口控制在1200萬人以內, 戶籍人口達到500萬人, 常住人口中大專以上受教育人口比重達到30%。 而截至2016年年末, 深圳市常住人口已接近這個數目, 並且正以每年近50萬人的速度增長。

常住人口的急速增加考驗著教育、醫療等公共基礎服務,同時人口結構倒掛又導致基礎配套服務遠遠不足不均。

長期以來,城市公共基礎配套服務和戶籍制度緊密掛鉤。由於人口結構嚴重倒掛,由此引出的資源配置等問題一直是制約深圳發展的難題之一。

以用地供給為例,建設用地指標根據城市人口規模掛鉤由上級主管部門批復,公開資料顯示,到2020年,深圳建設用地上限是976平方公里,而截至2015年已使用940平方公里。

截至2016年末,深圳市戶籍人口在常住人口中占比33.89%,超過60%的常住人口缺少正常的教育、醫療等基礎配套服務。

為此,時任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曾在2016年1月的深圳市政協六屆二次會議上表態: “現在人口中,常住人口比例也是較低的,今年深圳要大幅推進,除轉載外,均為時代線上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常住人口的急速增加考驗著教育、醫療等公共基礎服務,同時人口結構倒掛又導致基礎配套服務遠遠不足不均。

長期以來,城市公共基礎配套服務和戶籍制度緊密掛鉤。由於人口結構嚴重倒掛,由此引出的資源配置等問題一直是制約深圳發展的難題之一。

以用地供給為例,建設用地指標根據城市人口規模掛鉤由上級主管部門批復,公開資料顯示,到2020年,深圳建設用地上限是976平方公里,而截至2015年已使用940平方公里。

截至2016年末,深圳市戶籍人口在常住人口中占比33.89%,超過60%的常住人口缺少正常的教育、醫療等基礎配套服務。

為此,時任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曾在2016年1月的深圳市政協六屆二次會議上表態: “現在人口中,常住人口比例也是較低的,今年深圳要大幅推進,除轉載外,均為時代線上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