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移動迷宮:死亡解藥》:讓人失望的系列電影終章

以青少年作為主要人物關係的電影有很多, 但形成系列者已屈指可數, 《饑餓遊戲》、《分歧者》和《移動迷宮》不僅算是青少年烏托邦科幻電影中的翹楚, 各自電影也已形成系列。 然而, 即使有著更為精良的特效製作水準, 這些系列電影的後續之作都難以再現開篇章節的驚豔, 在出續集時就已出現尾大不掉的頹勢, 在電影完結終章也大多陷入空洞冗長的劇情, 以及胡編亂造、挑戰觀眾智商底線的情節設定, 在內涵上乏善可陳。

總體而言, 《移動迷宮》系列電影的完成度和精彩度還算不錯, 雖然比不上《饑餓遊戲》系列電影, 但是比不斷作死的《分歧者》系列電影要好很多。 對比後兩部作品, 《移動迷宮》更具廢土特質, 在開篇伊始用科幻與反烏托邦做了結合, 圍繞了一群年輕人的“為了生存, 逃離迷宮”主題進行故事構建, 營造了一定的內在深度, 這本為系列電影營造了一個相當不錯的開頭。

但是到了第二部, 電影主創的構思就完全捨棄了迷宮的設定, 而預想用一個全新世界觀的打造, 引領觀眾進入到更為宏大的世界迷宮。 這種構思固然值得肯定, 但是落在呈現上, 卻做的並不如人意。

而到了終章,

電影並沒有對糟糕的續做出調整改正, 反而將一堆似曾相識的末世設定拼湊在電影中, 導致人物平庸、情感匱乏, 最終變成一部不倫不類的喪屍片。 雖然在長達兩個半小時時長的電影中, 有一些特效火爆的畫面足以讓人提起興趣, 但是沒有引人入勝的構思, 也沒有打動人心的人物, 整部電影都無法改變其所給人帶來的困倦煎熬。

先說影片最讓人頭疼的地方, 也是很多作品難以避免的問題, 就是主角人物的刻畫問題。 從故事內容來看, 《移動迷宮:死亡解藥》的主線驅動力來源於湯瑪斯等人營救米洛的行動。 但是, 與在第一部作品中湯瑪斯所展現出來的睿智和領導力相比, 湯瑪斯更像一個有勇無謀的“莽夫”, 秉持著“有困難要迎難而上,

沒有困難製造困難也要上”的精神, 這一路下來湯瑪斯因為莽撞而讓夥伴們“驚喜連連”, 甚至得知紐特中毒, 湯瑪斯並不提前注射血清, 反而同意其一同去救米洛, 最終紐特落個無辜送死的境地。

影片的情感鋪墊也顯得糅合生硬。

事實是, 湯瑪斯等人的友情在前兩部中並沒有什麼像樣的表現或鋪墊, 彼此之間更像是不得已結伴而逃的“獄友”。 不可否認, 在逃亡過程中積累下的關係當然能誕生偉大的友情, 但它只能算一部分的起因和經過, 並不能直接演變成結果。 影片缺少對此類情感的鋪墊和陳述, 導致影片中對於情感的描寫顯得唐突。 比如說, 為什麼湯瑪斯那麼執著于救米洛, 影片至始至終就沒有任何交代, 觀眾也是看得雲裡霧裡。

艾丹·吉倫、吉安卡洛·埃斯珀西多、派翠西婭·克拉克森等演技派刻畫“小指頭”(《權力的遊戲》)、“炸雞叔”(《絕命毒師》)、“老妖婆”(《紙牌屋》)等經典美劇角色,但是由於故事情感的空洞,導致難以有更出彩的表演。艾娃冷酷的犧牲精神,詹森冷血的精英主義,特蕾莎堅守的舍小取大,湯瑪斯嚮往的自由平等,乃至於勞倫斯毀滅一切的瘋狂都讓影片人物有著值得深挖的潛質,但是電影主創卻“蜻蜓點水”一般一帶而過,這也讓電影人物的表現平平,沒有留下和作品設定相應的深度。

比如說艾丹·吉倫,他飾演反派更適合走陰鬱、有城府的戲路(類似《權力的遊戲》中的“小指頭”),事實上第二部裡他也是這樣演的。但是在本部影片中,主創人員卻給他一個莽撞、無智的人物設定,在電影裡重複著“給我炸死他!他跑了我好生氣!只要我活下去!”的惡俗套路。

面對一個如此乏善可陳的故事,如果電影如果能把自身的節奏變得更為緊湊,用動作的高完成度來掩蓋電影自身內在的平庸,其未嘗不會是一部差強人意的爆米花電影,可是遺憾的是影片主創人員連這一點都沒有做到。作為本系列最為吸睛的地方,“青少年跑酷”是影片的主要標籤,但是影片續作該元素已經淡化了不少,變成常規科幻動作片。而本影片作為最終章,動作場面更被稀釋得可有可無。片頭劫火車雖算讓人眼前一亮,但無出彩之處,米諾夢裡的迷宮和大蜘蛛還有城市暴亂的逃亡等鏡頭都顯得可有可無。只有湯瑪斯三人從實驗部大樓跳進水池的跟拍鏡頭才讓人有點反應,可相比起全片冗長的過程,這些又算不上什麼。

甚至電影內在邏輯交代關係更讓人不知所云。一部長達2個半小時的電影,用了將近2個小時才繞出來“拯救人類的最終希望是主人公湯瑪斯”。考慮到這是系列電影的第三部,也就是說,從第一部開始,實驗部的工作人員用湯瑪斯進行了無數次實驗都沒有發現湯瑪斯這個“死亡解藥”,還讓他逃離了。結果他回來了,竟然是解藥?這是湯瑪斯在逃亡過程中出現了基因變異,還是說實驗部的工作人員都騙子?

姑且不論影片邏輯如何混亂,電影的結局處理也讓人倒吸一口涼氣。得知湯瑪斯是人類救星後,湯瑪斯和特蕾莎一起逃走整個大團圓也好,兩人一起葬生火海弄出悲劇也罷。結果,主創人員不走尋常路,讓準備等死的湯瑪斯苟活了下來、掌握著挽救人類技術的特蕾莎死掉。更雷人的是,在影片的最後,湯瑪斯又拿出了自己那小瓶血清,敢情除了“免疫者”逃離出來找到了世外桃源,其他等待拯救的等死人類都死光光了?這不就是大反派詹森要血清的目的嗎?這種看上去似乎像那麼回事其實莫名其妙的設計,讓影片的觀點訴求完全迷失了。

整體而言,影片給人一種主創人員處在蜜汁感動,自詡深度的幻夢中,除了人物設計、情感鋪墊、動作特效等顯得常規,甚至臺詞設定更是無聊頭頂,電影結構異常拖遝,這使得本篇電影成為一部索然無味的流水帳電影。

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記得關注我!

艾丹·吉倫、吉安卡洛·埃斯珀西多、派翠西婭·克拉克森等演技派刻畫“小指頭”(《權力的遊戲》)、“炸雞叔”(《絕命毒師》)、“老妖婆”(《紙牌屋》)等經典美劇角色,但是由於故事情感的空洞,導致難以有更出彩的表演。艾娃冷酷的犧牲精神,詹森冷血的精英主義,特蕾莎堅守的舍小取大,湯瑪斯嚮往的自由平等,乃至於勞倫斯毀滅一切的瘋狂都讓影片人物有著值得深挖的潛質,但是電影主創卻“蜻蜓點水”一般一帶而過,這也讓電影人物的表現平平,沒有留下和作品設定相應的深度。

比如說艾丹·吉倫,他飾演反派更適合走陰鬱、有城府的戲路(類似《權力的遊戲》中的“小指頭”),事實上第二部裡他也是這樣演的。但是在本部影片中,主創人員卻給他一個莽撞、無智的人物設定,在電影裡重複著“給我炸死他!他跑了我好生氣!只要我活下去!”的惡俗套路。

面對一個如此乏善可陳的故事,如果電影如果能把自身的節奏變得更為緊湊,用動作的高完成度來掩蓋電影自身內在的平庸,其未嘗不會是一部差強人意的爆米花電影,可是遺憾的是影片主創人員連這一點都沒有做到。作為本系列最為吸睛的地方,“青少年跑酷”是影片的主要標籤,但是影片續作該元素已經淡化了不少,變成常規科幻動作片。而本影片作為最終章,動作場面更被稀釋得可有可無。片頭劫火車雖算讓人眼前一亮,但無出彩之處,米諾夢裡的迷宮和大蜘蛛還有城市暴亂的逃亡等鏡頭都顯得可有可無。只有湯瑪斯三人從實驗部大樓跳進水池的跟拍鏡頭才讓人有點反應,可相比起全片冗長的過程,這些又算不上什麼。

甚至電影內在邏輯交代關係更讓人不知所云。一部長達2個半小時的電影,用了將近2個小時才繞出來“拯救人類的最終希望是主人公湯瑪斯”。考慮到這是系列電影的第三部,也就是說,從第一部開始,實驗部的工作人員用湯瑪斯進行了無數次實驗都沒有發現湯瑪斯這個“死亡解藥”,還讓他逃離了。結果他回來了,竟然是解藥?這是湯瑪斯在逃亡過程中出現了基因變異,還是說實驗部的工作人員都騙子?

姑且不論影片邏輯如何混亂,電影的結局處理也讓人倒吸一口涼氣。得知湯瑪斯是人類救星後,湯瑪斯和特蕾莎一起逃走整個大團圓也好,兩人一起葬生火海弄出悲劇也罷。結果,主創人員不走尋常路,讓準備等死的湯瑪斯苟活了下來、掌握著挽救人類技術的特蕾莎死掉。更雷人的是,在影片的最後,湯瑪斯又拿出了自己那小瓶血清,敢情除了“免疫者”逃離出來找到了世外桃源,其他等待拯救的等死人類都死光光了?這不就是大反派詹森要血清的目的嗎?這種看上去似乎像那麼回事其實莫名其妙的設計,讓影片的觀點訴求完全迷失了。

整體而言,影片給人一種主創人員處在蜜汁感動,自詡深度的幻夢中,除了人物設計、情感鋪墊、動作特效等顯得常規,甚至臺詞設定更是無聊頭頂,電影結構異常拖遝,這使得本篇電影成為一部索然無味的流水帳電影。

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記得關注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