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山河故人》:時代背景下的芸芸眾生,有著不同的時光印記!

之前一直聽說賈樟柯的大名, 聽到這個名字時覺得這個導演導的電影似乎都帶著強大的時代背景。 電影裡都是邊陲小鎮裡的落魄青年, 背井離鄉。 隨著時代變遷, 電影還摻雜點滄桑的意味, 反映時代的變化和中國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改變。

《山河故人》是我看的賈樟柯的第一部電影了, 電影的色彩是很明亮的, 特別是我前一天晚上看的是《花樣年華》, 相比之下, 更為明顯。 電影的顏值, 除了張艾嘉一如既往的驚豔, 其他沒有什麼好說的。 但是, 不漂亮的人在某些環境下往往會呈現出一種別樣的美, 美到人的心裡。 趙濤在影片末中, 已經四、五十歲的年紀了, 穿著臃腫的帶點鄉土氣息的衣服在飄揚的雪中起舞時, 我是感動的, 眼淚在眼眶打轉, 歷經三分之一世紀, 她又跳起了片頭的舞蹈。 歡快、美好, 帶著進入新世紀的美好憧憬。

電影跨度很大, 從1999年到2025年, 依次反映了90年代的中國, 21世紀的中國以及未來的2025年的中國。 電影中隨處可見山西的地方特色:古老的城牆、賣涼皮的正方形玻璃小推車, 乾燥的長滿乾枯雜草的白色土地以及山西有名的煤礦。 導演擅用長鏡頭來表現當時的時代背景:一大片荒涼的土地、冰凍的凹凸不平的湖面、90年代走在街上的擁擠的人群、晚會上觀眾隨著人潮的洶湧左右擺動以及以一個外人的視角展現一輛裝滿煤的卡車在過一個的坑時的艱難無力。

這些細節都暗示了一些時代背景的意義, 需要觀眾多看幾遍細加揣摩。

整個電影看得我是很尷尬的, 這種尷尬不是說電影製作水準有問題, 而是導演故意為之。 2014年濤的父親突然去世, 在上海跟著父親的Dollar和還在汾陽的母親見面, 剛下飛機穿著fashion小西裝的Dollar的奢貴圍巾被母親一把扯下, 還被嚎啕大哭的母親帶著來到一個掛滿花圈的簡陋葬禮儀式上, 強行要求Dollar給祖父跪下並磕頭, 這兩個場景的變換給觀眾造成強烈的視覺衝擊。 這場景對Dollar來說就像是天外來物, 它住在最發達國際化的上海, 念的是最好的國際小學, 他去國外去世界各地旅遊, 騎馬、衝浪, 走在時代的最前沿享受最高端頂尖的教育。 他的世界是母親都企及不來的。

當Dollar在火車上問媽媽為什麼不坐高鐵、飛機的時候, 媽媽只是心痛地說:“咱們坐的是慢車, 最慢的那種, 因為我想多跟你待在一起, 待長些時間。 這讓我想起了《從前慢》這首詞: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 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 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那個時候的我們都很慢, 生活節奏很慢,走在大街上的步伐沒有現在這麼匆忙。現在無論什麼事一個郵件、電話、即時通訊軟體就搞定了。Dollar從小移居澳洲,2025年的Dollar不會說中文,和不懂英文的父親無法交流,只能通過google翻譯這個冰冷的媒介來進行已經失去說話本意的溝通。這是在未來發達的科技條件下,人與人之間溫情的嚴重缺失。米婭忘記了她的中文名,她每天保持手機的24小時暢通以保證她在洛杉磯的年邁的媽媽能隨時跟她聯繫,這是孤獨,因為牽掛產生的孤獨。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Dollar和比他年長幾十歲的張艾嘉的愛情,當我看到張艾嘉趴在Dollar的身邊,撫摸他的胸膛的時候,我是震撼的。兩個沒有腳的人,一個想要尋找自由,就像《阿飛正傳》裡的張國榮,但是卻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生活一片虛無。Dollar沒有感情上的寄託,和父親語言上都有隔閡,更別提感情上深層次的交流溝通,而母親,他是從那次葬禮後再也沒見過的。這是科技給人帶來的疏離。回到現實生活中,這種隔離已經顯現出來了。早幾代的孩子,在粗糲的物質環境中長大,遊戲和童年樂趣很大一部分來自大自然和各種團體遊戲之中。各種鄰里關係糾纏不清,雖然沒有那麼精緻,卻是多了許多人情味。

我喜歡賈樟柯的電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電影裡所表達出的詩性。故事人物都是來自小縣城,貌似離詩意有些遠。但是賈樟柯就是這麼一個奇特的人,他站在大時代的背景下,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向我們展現一部分被忽略的中國,意象在他的電影裡處處展現,比如:炸裂的黃河、扛刀的少年、象徵著一個時代的音樂和舞蹈。他總是能夠很精准地抓住某個時代的標誌性象徵。這些詩意的畫面和旋律在我腦中縈繞,帶著對過去的懷念。

生活節奏很慢,走在大街上的步伐沒有現在這麼匆忙。現在無論什麼事一個郵件、電話、即時通訊軟體就搞定了。Dollar從小移居澳洲,2025年的Dollar不會說中文,和不懂英文的父親無法交流,只能通過google翻譯這個冰冷的媒介來進行已經失去說話本意的溝通。這是在未來發達的科技條件下,人與人之間溫情的嚴重缺失。米婭忘記了她的中文名,她每天保持手機的24小時暢通以保證她在洛杉磯的年邁的媽媽能隨時跟她聯繫,這是孤獨,因為牽掛產生的孤獨。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Dollar和比他年長幾十歲的張艾嘉的愛情,當我看到張艾嘉趴在Dollar的身邊,撫摸他的胸膛的時候,我是震撼的。兩個沒有腳的人,一個想要尋找自由,就像《阿飛正傳》裡的張國榮,但是卻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生活一片虛無。Dollar沒有感情上的寄託,和父親語言上都有隔閡,更別提感情上深層次的交流溝通,而母親,他是從那次葬禮後再也沒見過的。這是科技給人帶來的疏離。回到現實生活中,這種隔離已經顯現出來了。早幾代的孩子,在粗糲的物質環境中長大,遊戲和童年樂趣很大一部分來自大自然和各種團體遊戲之中。各種鄰里關係糾纏不清,雖然沒有那麼精緻,卻是多了許多人情味。

我喜歡賈樟柯的電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電影裡所表達出的詩性。故事人物都是來自小縣城,貌似離詩意有些遠。但是賈樟柯就是這麼一個奇特的人,他站在大時代的背景下,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向我們展現一部分被忽略的中國,意象在他的電影裡處處展現,比如:炸裂的黃河、扛刀的少年、象徵著一個時代的音樂和舞蹈。他總是能夠很精准地抓住某個時代的標誌性象徵。這些詩意的畫面和旋律在我腦中縈繞,帶著對過去的懷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