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21.6萬畝!佛山南海劃定產業“紅線”嚴控新增樓盤

昨日, 佛山市南海區正式發佈《佛山市南海區產業發展保護區管理暫行辦法》, 提出產業發展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要求, 劃定不少於21.6萬畝的產業發展保護區, 加強對工業用地的保護和保障供給, 引導產業用地的轉型升級和佈局優化。 無獨有偶, 今年1月初順德區發佈產業發展保護區劃定方案, 明確了劃定順德十個鎮街18.14萬畝產保區範圍, 著力保障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的發展空間。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背景下, 順德、南海區以高端製造業創新龍頭的姿態, 先後發佈產業發展“紅線”, 堅守實體經濟的發展道路, 保障產業發展空間。 同時, 明確產業發展保護區內嚴格控制新增開發商品住宅類經營性房地產專案。

製造業強區劃保護“紅線”

按照佛山市建設全國製造業創新中心城市和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業龍頭城市的目標定位, 加強工業用地保護, 確保南海區工業用地總規模, 保障製造業用地供給, 有序引導產業轉型升級, 佛山市南海區制定的《佛山市南海區產業發展保護區管理暫行辦法》, 在昨日正式發佈。

南海區作為製造業強區, 借助廣東“三舊”改造政策, 釋放了土地活力,

促進了城市更新。 過去的改造項目以“工改居”和“工改商”較多, “工改工”項目由於缺乏市場動力推進較慢, 工業用地已顯露流失之風險, 擠壓了實體經濟的發展空間。

新常態下, 南海瞄準廣佛都市圈核心區、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核心區兩大戰略目標, 聚焦“升級工業園、建設新都市、發展新經濟”三大任務, 全力推進“全球創客新都市”各項重點工作邁向縱深。

在此背景下, 根據區委區政府關於“全力打造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核心區”的目標定位, 通過劃定南海的工業用地規模, 提出產業發展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要求, 加強對工業用地的保護和保障供給, 引導產業用地的轉型升級和佈局優化, 避免城市更新過程中產業持續空心化的風險。

本次發佈《辦法》明確, 產業發展保護區內工業用地的總規模須不低於21.6萬畝(144平方公里), 按管控要求劃分一、二級管理區, 按規模要求劃分三類(產業園區、產業街區和產業地塊), 對產業發展保護區內新建及改造的產業用地容積率原則上不得低於1.5。

減少對房地產的過度依賴

《辦法》中特別明確, 產業發展保護區內嚴格控制新增開發商品住宅類經營性房地產專案。 防止房地產過度開發而出現樓房“圍城”現象, 不讓“短平快”的非產業類開發專案擠佔實體經濟發展空間。

在南海兩會的媒體專訪環節, 南海區區長顧耀輝就已經表示, 產保區的劃定, 對南海有序引導產業佈局優化, 減少對房地產的過度依賴, 促進區域環境整體提升,

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佛山市南海區產業發展保護區管理暫行辦法》, 具有“明確方向、合理計畫、有序改造、轉型升級”的作用, 既有利於將劃定範圍內的土地改造方向固定為產業轉型升級, 遏制投資者囤地、圈地開發房地產的衝動, 更科學合理地制定改造計畫, 又能有序推進閒置低效土地的改造利用, 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達成環境提升和產業提質的效果。

“我們會像保護基本農田和保護耕地一樣, 來保護產業發展保護區。 ”南海區國土局副局長周炎坤在發佈會上表示。

鼓勵企業利用工業用地發展新產業

《辦法》提出產業發展保護區劃定應與南海區產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總體規劃等相銜接, 按照“總量控制、產業優先、集中連片、分級管理”的原則劃定,有序引導產業佈局優化。

同時,將新產業用地納入產業發展保護區的範圍。新產業用地是指除工業用地外,現代服務業、孵化創意、文化創意、科技產業、創意設計、電子商務、健康服務、教育醫療、旅遊等有關規定的新產業、新業態和符合相關規定的特定行業用地類型。鼓勵企業利用工業用地發展新產業,引導土地用途相容複合利用,靈活選擇彈性年期出讓或先租後讓方式,提高企業發展與土地利用的契合度,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其中,新產業工業專案用地,生產服務、行政辦公、生活服務設施建築面積占專案總建築面積比例不超過12%的,可按工業用途管理。

同時,在加強產業發展保護區管理的同時,加強發揮財政資金的統籌引導作用,獎勵或補貼產業發展保護區內的連片土地整備、基礎設施建設、環境綜合整治、安全生產整治等用途的支出,全力推動“三舊”改造、環境治理和村級工業園整治,為南海的長遠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

亮點

獅山鎮產業保護區最多,有131個

南海區提出劃定產業發展保護區並加強配套政策研究和制度設計,為村級工業園改造提升帶來良好的政策機遇和實踐依據,是回應“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創新舉措,也是符合製造業城市發展特點的內在要求。

此次《辦法》劃定的產業發展保護區按照規模大小,主要分為產業園區、產業街區、產業地塊三大類。其中產業園區指結合南海區經濟發展需求,合理集聚各種生產要素,在一定空間範圍內進行科學整合,有效提高產業化的集約強度、重點發展產業特色、配套功能較齊全的產業集聚區。產業園區內的產業用地規模不宜低於500畝,納入一級管理區管理。

產業街區指具有一定集聚度、產業關聯度的連片產業發展區。產業街區內的產業用地規模低於500畝且不宜低於150畝,產業街區結合實際情況可納入一級管理區或二級管理區管理。

產業地塊指具有較為重要的產業發展意義,但規模較小、不連片的單宗或多宗鄰近地塊。產業地塊規模低於150畝且不宜低於30畝,納入二級管理區管理。

本次,南海區劃定產業保護區392個,其中產業園區122個,產業街區123個,產業地塊147個。從鎮街分佈來看,獅山鎮一共擁有產業發展保護區131個,其次是大瀝鎮和丹灶鎮,分別有65個和56個。

延伸

順德:“全面管控”全區產業用地

在今年1月份,順德區也發佈了《順德產業發展保護區劃定方案》(下稱方案),明確了順德十個鎮街產保區的劃定範圍,其中核心區總面積達到18 .14萬畝。方案還劃定了產業發展過渡區和產業發展整治區。

在順德區的產業保護發展方案中,規劃劃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為產業發展用地保護層次,制定順德全區需要進行“底線保護”的產業用地;第二層次是對“底線保護”以外的產業用地進行規劃,分為產業發展過渡區和產業發展整治區,借此實現對全區產業用地的“全面管控”。

方案共劃定產業發展集聚區74個,面積25.63萬畝,其中產業發展保護核心區總面積18.14萬畝,占所有工業用地總面積的73%。各鎮街中,北滘、容桂、勒流、杏壇面積最大,均超過了2萬畝。 采寫:南都記者 路漫漫

按照“總量控制、產業優先、集中連片、分級管理”的原則劃定,有序引導產業佈局優化。

同時,將新產業用地納入產業發展保護區的範圍。新產業用地是指除工業用地外,現代服務業、孵化創意、文化創意、科技產業、創意設計、電子商務、健康服務、教育醫療、旅遊等有關規定的新產業、新業態和符合相關規定的特定行業用地類型。鼓勵企業利用工業用地發展新產業,引導土地用途相容複合利用,靈活選擇彈性年期出讓或先租後讓方式,提高企業發展與土地利用的契合度,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其中,新產業工業專案用地,生產服務、行政辦公、生活服務設施建築面積占專案總建築面積比例不超過12%的,可按工業用途管理。

同時,在加強產業發展保護區管理的同時,加強發揮財政資金的統籌引導作用,獎勵或補貼產業發展保護區內的連片土地整備、基礎設施建設、環境綜合整治、安全生產整治等用途的支出,全力推動“三舊”改造、環境治理和村級工業園整治,為南海的長遠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

亮點

獅山鎮產業保護區最多,有131個

南海區提出劃定產業發展保護區並加強配套政策研究和制度設計,為村級工業園改造提升帶來良好的政策機遇和實踐依據,是回應“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創新舉措,也是符合製造業城市發展特點的內在要求。

此次《辦法》劃定的產業發展保護區按照規模大小,主要分為產業園區、產業街區、產業地塊三大類。其中產業園區指結合南海區經濟發展需求,合理集聚各種生產要素,在一定空間範圍內進行科學整合,有效提高產業化的集約強度、重點發展產業特色、配套功能較齊全的產業集聚區。產業園區內的產業用地規模不宜低於500畝,納入一級管理區管理。

產業街區指具有一定集聚度、產業關聯度的連片產業發展區。產業街區內的產業用地規模低於500畝且不宜低於150畝,產業街區結合實際情況可納入一級管理區或二級管理區管理。

產業地塊指具有較為重要的產業發展意義,但規模較小、不連片的單宗或多宗鄰近地塊。產業地塊規模低於150畝且不宜低於30畝,納入二級管理區管理。

本次,南海區劃定產業保護區392個,其中產業園區122個,產業街區123個,產業地塊147個。從鎮街分佈來看,獅山鎮一共擁有產業發展保護區131個,其次是大瀝鎮和丹灶鎮,分別有65個和56個。

延伸

順德:“全面管控”全區產業用地

在今年1月份,順德區也發佈了《順德產業發展保護區劃定方案》(下稱方案),明確了順德十個鎮街產保區的劃定範圍,其中核心區總面積達到18 .14萬畝。方案還劃定了產業發展過渡區和產業發展整治區。

在順德區的產業保護發展方案中,規劃劃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為產業發展用地保護層次,制定順德全區需要進行“底線保護”的產業用地;第二層次是對“底線保護”以外的產業用地進行規劃,分為產業發展過渡區和產業發展整治區,借此實現對全區產業用地的“全面管控”。

方案共劃定產業發展集聚區74個,面積25.63萬畝,其中產業發展保護核心區總面積18.14萬畝,占所有工業用地總面積的73%。各鎮街中,北滘、容桂、勒流、杏壇面積最大,均超過了2萬畝。 采寫:南都記者 路漫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