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柳如是:一個花魁的愛情史詩

柳如是:一個花魁的愛情史詩

叮鈴鈴

電影《柳如是》是一部文人情懷的愛情影片, 女權思想在整部影片中更是佔據了主導地位。 導演吳琦以其細膩猶如潑墨的手法將“柳如是”這個頗有爭議的江南名妓的一生搬上了大螢幕, 這對於電影來說是一種新的嘗試、和對舊式文化思想的一次顛覆。 《柳如是》可以說是一部傳記電影, 因為整部影片中的聚焦點都集中在一個女子身上;也可是說是一部文人史詩, 真實的展現了明末清初朝代更替之際, 亂世中文人的左右為難。

自古至今, 為女性寫書立傳的屈指可數,

尤其在男尊女卑的社會裡, 女人永遠都是男人的附屬品, 提到佳人, 也得是才子在先。 初次看到《柳如是》片名的時候並未在意, 思想中的潛意識依然停留在才子佳人、愛恨情仇之間。 隨著影片的開始, 逐漸深入和發展, 意識到這是一部女權思想濃郁的影片。 作為一位女性觀眾, 相對于故事的脈絡、演員的技巧來說, 這種思想意識的突破著實帶來了不小的驚喜。 該片的導演或許就是想以一種新的思維, 突破這種性別界限束縛的方式, 真實的還原歷史人物, 以女性獨特的視覺和思維再現亂世動盪年間的國與家、愛與恨。

柳如是正如其名, “我見青山多嫵媚, 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作為明末清初的名妓、花魁, 社會最底層的女人,

自己的命運本能的掌握在他人手中。 歷史上對柳如是的定位有三種, 名妓、錢謙益的女人, 詩人。 而在這部《柳如是》中, 這個女人首先是為女詩人, 才情絲毫不遜于任何男人, 導演對女性的闡釋, 似水墨畫, 並非濃墨渲染, 而是一氣呵成。

影片以江南水鄉為背景, 文人墨客不在少數, 全片極力營造一種“詞”的意境, 比如全片穿插的昆曲《牡丹亭》、詩詞歌賦、人文禮儀、造型服裝等都精益求精、面面俱到, 能看出此片在歷史文化方面做了很多研究, 令觀影者意味雋永。 柳如是之影片的核心人物, 她的人生正如動盪的歷史, 正如陳寅恪的《柳如是別傳》, 普通的人生影射了更多的社會現實。 比如柳如是和錢謙益的愛情, 三十六歲的忘年戀,

明媒正娶的非分要求, 當面對錢謙益妥協清政府時, 柳如是恨過後還是選擇了妥協, 這實在是普通人回天乏力的無奈。

《柳如是》在商業片雲集的電影市場中, 題材或許不會令多數人共鳴, 會被定位為文藝範的小眾電影。 其實這部影片在文藝和商業的界限中也作出了新的嘗試, 雖然詩詞歌賦、昆曲琵琶以距今許久, 但是大膽的愛情描述、一女多男的反轉, 加上新人萬茜和秦漢、馮紹峰的三角戀, 必定為影片增色不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