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全球貨幣收緊:中國主動預防積極應對

本報記者 范思立

十年前被大水漫灌後, 現在要擰緊“水龍頭”。 雖然, 貨幣政策調整是為了實現經濟的平穩運行, 並預防經濟風險, 但全球經濟能否適應?

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 全球貨幣政策醞釀週期性變局。 全球貨幣政策將逐步收緊, 利率上升週期開啟, 全球流動性拐點來臨。

由於貨幣政策調整, 經濟金融形勢變化會對此作出反應, 這就決定了貨幣政策調整必然是一個逐步調整適應的過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張永軍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為,

以美國為例, 美聯儲縮減資產負債表不會沿著“原路返回”, 而是會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不斷調整縮表的節奏與力度。

首先, 美聯儲縮表將採取停止到期資產再投資與主動出售中長期國債和抵押支持債券(MBS)相結合的方式;其次, 美聯儲縮減資產負債表不會一蹴而就, 整個進程預計將超過5年。

即使是這樣,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譚小芬仍認為, 美國退出量化寬鬆政策和縮表將會給全球金融穩定帶來挑戰, 尤其是此政策會對美元匯率形成支撐, 從而抑制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升, 新興經濟體尤其是資源輸出國經濟體將受到較大影響。 例如,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新模型估計顯示, 全球貨幣政策的正常化,

即提高政策利率和收縮資產負債表, 在今後兩年內可能會使新興經濟體的證券投資流入減少約700億美元, 與之相比, 2010年以來的年均流入量則為2400億美元。

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調整, 將在其各自國內產生巨大影響, 並將產生明顯的溢出效應;將會同時對美國和歐洲、日本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與政策實施產生影響;將直接帶動相關國家中長期國債收益率趨勢性上行;將加快部分國家和地區央行貨幣政策正常化步伐, 可能加劇全球資本大規模跨境流動。

張永軍提醒, 如果金融危機爆發後初期全球跨境資本大規模流動主要以避險為目標, 此次美聯儲縮表引發的新一輪跨境資本流動則可以視為以逐利為目標,

通過縮表過程中美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利率差和匯率差進行跨國套利。

在經濟全球化下, 中國亦不能獨善其身。 “我們研究認為, 全球貨幣政策對中國經濟影響偏負面。 ”宗良如是表示。

張永軍強調, 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和進一步擴大資本項目開放, 是我國金融改革開放的重要內容, 需要在跨境資本雙向流動基本平衡的環境下有序開展。

中國如何應對全球貨幣政策緊縮的外溢風險?專家表示, 密切跟蹤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收縮的動向並及時評估其影響, 中國應主動預防並積極應對。

宗良進一步提出, 首先要保持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 加快進行經濟結構轉型, 保持經濟發展的強勁表現,

這是最重要的應對基礎。 二是要穩步推進金融市場開放和資本項目可兌換。 三是如遇美元貶值、資本流向加大情況, 要注意防止房地產、資本市場的泡沫。 四是完善匯率形成機制, 保持合理的外匯儲備, 管控好匯率風險。 五是完善資金流動機制、形成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 六是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不斷提升人民幣的國際貨幣地位。 七是加強國際金融合作, 推動中國、“一帶一路”沿線成為全球資金彙聚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