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普洱茶並非一定古樹茶更好

人們之所以覺得古樹茶好, 是因為它無污染的生長環境和極高的品飲價值, 當然裡邊還有商家的吹捧, 使得兩個優點被無限放大, 也少不了人們的跟風和思維定式:”原生態好啊, 年份老好啊"。

小茶一叢 · 古樹茶園

曾經在一個賣普洱茶的茶館飲茶, 碰到一個客人進來, 未等茶館妹子介紹, 就直接甩下一句霸氣的話, “你們店裡有沒有500年以上的古樹茶?沒有我就不買了, 我只喝500年以上的古樹茶!”氣氛頓時尷尬, 在場的茶友們都是普洱愛好者, 對普洱有一定的瞭解, 都淡然一笑, 招呼妹子回來繼續泡茶, 客人自討沒趣, 自個走了。

對普洱瞭解不深的人都知道, 樹齡這種東西, 可不是那麼好界定的。 古茶樹樹齡的判斷是非常複雜的, 跟植物學、地理地貌、自然氣候、歷史都密切相關, 單憑人類的經驗和記錄其實無法判斷是300年還是500年。

小茶一叢·古樹茶園

在清代道光之前(1820-1850), 雲南曾大量種植茶樹, 清末開始雲南茶區由於戰亂、瘟疫等的發生, 茶樹的種植栽培進入停頓期。 直到民國初期(1912), 鳳慶地區開始種植生產紅茶;西雙版納地區大量種植茶樹已經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事情了。 可見雲南兩次大規模種植茶樹的歷史,

中間有大概近百年時間的空檔, 因此以百年為界。 100年以下稱為小樹茶, 100年以上稱為大樹茶。 2006-2007年, 雲南開始執行普洱茶地方標準, 規定茶品外包紙上不允許出現“千年”、“百年”、“古樹茶”的字樣。 雲南人一般也都只叫小樹茶、大樹茶和生態茶, 只是外界仍然有商家用古樹茶稱呼。 這“古樹茶”自然也是100年以上, 但是具體多少年, 真的很難判斷出來的。

“古茶樹”的生長環境一般都很自然, 無工業污染;其周邊植物的多樣性豐富, 鮮有蟲害, 無須噴藥殺蟲, 茶葉品質是比較優異的, 但是一款茶好不好, 除了原料和環境, 工藝、倉儲也是非常關鍵!

普洱熟茶

對於原料, 許多人追求純料, 但是商家在357克的一餅茶(古樹茶)裡參入幾十克臺地茶, 一般人它未必能品的出來。 對於工藝, 有手制也有機制, 雖然有的商家會在山上建立初制所, 把制茶機械化, 但是仍然有許多茶是由茶農直接生產, 水準參差不齊, 有好有壞, 工作環境能否保證乾淨?非常重要的曬青、殺青能否做到極致?對於倉儲,

從成茶做好到上市這段時間能否做好倉儲工作?能做到雨天不發黴?能保證上市時品質還是極佳狀態?這也是很重要的。

普洱熟茶

古樹茶的原料好, 不代表做出來的茶一定更好, 是不?好的制茶師傅做出的小樹茶, 和一般茶農做出的大樹茶, 哪個好?當然是要品一品才知道, 馬上說出誰好是否也太過武斷?

有個拙見:實地考察。找個時間,邀幾個懂這方面的茶友去雲南走一遭,去源頭體會一下。若是沒時間,多研究,多詢問,多品嘗,先聽聽自己的感受,再去聽聽別人的感受,“三分口感,七分體感”,好不好只有自己最清楚了,口感告訴你茶好不好喝,體感告訴你茶適不適合,在源頭和工藝都有保證的情況下,好喝、適合,對你來說就是好茶。

馬上說出誰好是否也太過武斷?

有個拙見:實地考察。找個時間,邀幾個懂這方面的茶友去雲南走一遭,去源頭體會一下。若是沒時間,多研究,多詢問,多品嘗,先聽聽自己的感受,再去聽聽別人的感受,“三分口感,七分體感”,好不好只有自己最清楚了,口感告訴你茶好不好喝,體感告訴你茶適不適合,在源頭和工藝都有保證的情況下,好喝、適合,對你來說就是好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