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李新生:來遠東山摩崖造像

佛教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開鑿石窟寺和摩崖造像, 在北方地區的最高峰是南北朝時期, 至唐以後迅速為建造木結構的寺廟和彩塑所取代。 因此, 即便從整個山西區域來說, 隋唐的石窟寺和摩崖造像已經是鮮聞罕見, 唐以後更是鳳毛麟角。 主要地由於整個北朝時期, 太原一直是處於北魏“平洛路”和東魏北齊“並鄴路”的核心地帶, 而祁縣又距太原近在咫尺, 是上述兩條“佛教造像之路”上的重要驛站, 故而北朝造像的遺址殘存較多。 唐代的太原作為“北京”, 雖然也是政治文化的核心地帶, 但開窟造像活動已經急流勇退。

故而在祁縣範圍內, 現存已明確的16處石窟寺和摩崖造像中, 隋以後的僅存一處, 那就是來遠東山摩崖造像。

【東山摩崖造像·明·外觀】

東山摩崖造像, 因其位於祁縣來遠鎮東山村新五科自然村, 故也稱為“新五科摩崖造像”。 該摩崖造像位於新五科村東, 一處距離溝底約30米高的懸崖上, 有“之”字形小路可攀登而上, 形勢極其險壯, 風景秀麗。

造像方位大致為坐東朝西, 現僅存一龕, 其形制為“一鋪五身”--- 即一佛二弟子二菩薩。 中間佛造像為摩崖淺龕, 兩側菩薩及弟子為線刻。 中間坐佛結跏趺於覆仰蓮花座之上,

通高約1.5米, 底寬1米;右手施降魔印, 左手作禪定印;頭頂螺髻密佈, 雙耳長垂朝向前, 僧衣右袒半披。

左右兩側靠內側為二弟子線刻立像, 有頭光, 通高約50釐米, 外側為二菩薩, 高同坐佛, 結跏趺于普通須彌座上, 頭光與背光均清晰。 後代抑或是當時, 在摩崖外另建有石券窯洞以遮風避雨, 故整個造像保存完好無缺。

另外, 在造像區域右側約5米處的崖壁上, 還殘留上圓下方形小龕兩個, 但內無造像痕跡, 性質不明。 整個造像雕鑿頗為精細, 但石質過於粗糙, 嚴重影響造像效果。

造像區域內無題記, 按照上述主佛風格判定, 特別是覆仰蓮花座的形制, 當是明代造像。 遺址區域內的其他殘跡顯示, 後代(比如清)曾經對造像進行過泥塑並彩繪。

【東山摩崖造像·明·全景】

【東山摩崖造像·明·各部細節】

【東山摩崖造像·明·線刻菩薩】

【東山摩崖造像·明·線刻弟子】

【東山摩崖造像·明·正面】

【東山摩崖造像·明·外部全景】

【東山造像·明·被盜慘狀(2018.1.1拍攝)】

我得知東山摩崖造像的相關資訊是在2011年夏天,由於詳細資訊未知,未能及時前往尋訪。兩年後的2013年夏,第一次前往尋訪,即發現坐佛頸部有盜鑿的痕跡;2014年10月第二次重訪,一切如舊。因造像保存完好,又是祁縣境內唯一的晚期造像,具有較大的文物價值和象徵性,唯為其保密,不使外界所知,一直未作任何公開展露,只希望它能長久存在下去。

【來遠東山摩崖前留影】

2018年1月1日新年伊始,“最美祁縣”尋訪小組對祁縣來遠鎮化塔村進行採訪時,順道造訪該處摩崖造像時發現,坐佛臉部已經被盜,又一處珍貴的文化遺產遭破壞。採訪東山的老鄉時得知是2017年夏天被盜的,據老鄉說,是兩個人駕駛一輛小轎車盜走的,具體情況不明。

今天公開發佈在這裡,以使儘量多的人得知此摩崖造像的真面目,便於在日後見到贓物交易時能有所警惕,及時報警,遏制罪犯。

(“最美祁縣”微信公眾平臺)

【東山摩崖造像·明·各部細節】

【東山摩崖造像·明·線刻菩薩】

【東山摩崖造像·明·線刻弟子】

【東山摩崖造像·明·正面】

【東山摩崖造像·明·外部全景】

【東山造像·明·被盜慘狀(2018.1.1拍攝)】

我得知東山摩崖造像的相關資訊是在2011年夏天,由於詳細資訊未知,未能及時前往尋訪。兩年後的2013年夏,第一次前往尋訪,即發現坐佛頸部有盜鑿的痕跡;2014年10月第二次重訪,一切如舊。因造像保存完好,又是祁縣境內唯一的晚期造像,具有較大的文物價值和象徵性,唯為其保密,不使外界所知,一直未作任何公開展露,只希望它能長久存在下去。

【來遠東山摩崖前留影】

2018年1月1日新年伊始,“最美祁縣”尋訪小組對祁縣來遠鎮化塔村進行採訪時,順道造訪該處摩崖造像時發現,坐佛臉部已經被盜,又一處珍貴的文化遺產遭破壞。採訪東山的老鄉時得知是2017年夏天被盜的,據老鄉說,是兩個人駕駛一輛小轎車盜走的,具體情況不明。

今天公開發佈在這裡,以使儘量多的人得知此摩崖造像的真面目,便於在日後見到贓物交易時能有所警惕,及時報警,遏制罪犯。

(“最美祁縣”微信公眾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