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論語》名句全文講解

《論語》名句全文講解

學而篇1.2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者, 鮮矣;不好犯上, 而好作亂者, 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 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

其為仁之本與?”

【注釋】

①有子:孔子的學生, 姓有, 名若。

②孝悌(弟):孝順父母, 兄弟友愛。

③鮮[xiǎn]:少的意思。

④未之有:“未有之”的倒裝形式。

⑤與:同“歟”, 表示疑問的助詞。

【譯文】

有子說:“孝順父母、敬愛兄長, 卻又喜歡冒犯上級的人是很少的;不愛冒犯上級, 卻愛造反, 這種人也是從來沒有的。 君子致力於根本的事務, 根本建立了, 治國做人的原則即‘道’也就有了。 孝順父母, 敬愛兄長, 這就是‘仁’的基礎吧。 ”

【講評】

儒家認為孝悌是仁的基礎,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孝是排在最前面的。 儒家往往“孝悌”並用, 孝是指對父母盡孝, 而悌則是指兄弟之間的相互尊重和友愛, 但前者更為根本。 孔子認為, 為人孝悌就不會發生犯上作亂之事, 自春秋戰國以後的歷代統治者和文人都認可並繼承了孔子的孝悌說,

這是中國古代“以孝治天下”的理論基礎。

拾葚異器-陳少梅《二十四孝圖》局部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人民日報》轉載《致陸軍官兵家屬的一封信》

近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司令員韓衛國的《致陸軍官兵家屬的一封信》刷爆了朋友圈, 並得到了人民日報、央視等權威媒體的報導和肯定。 司令員提出三種情況必須及時請假回家, 即“在父母生病臨終時、在妻子生子臨產時、在孩子升學臨考時, 只有沒有打仗任務和確實離不開的特殊任務, 都必須及時請假回家。 對於父母生病不回家、妻子生產不照顧、家庭有難不幫助的個別官兵, 不但不表揚、不宣揚, 而且還要對他的真實品德進行考察。 ”這是中華傳統美德, 是中國人的主流價值觀, 值得肯定。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知識份子的理想, “自家來佐國, 移孝入為忠。

”孝道把對國家的愛和忠誠看成是孝的擴展和提升。 孟子也明確把“孝悌”放在傳統的社會倫理的核心地位, 這是儒家的基本觀點。 孟子見到梁惠王時說:“王如施仁政於民, 省刑罰, 薄稅斂, 深耕易耨。 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入以事其父兄, 出以事其長上, 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 ”這就是孟子的“移孝作忠”的思想。 漢代的董仲舒認為:“無孝悌則亡其所以生。 ”不孝之人, 其人必不忠。 這也是孟子所說的:“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

儒家倫理的核心是仁, 而仁的基礎則是“孝悌”。

原創聲明:

本文為原創。 原創版權歸留美博士Dr.CHENG, 天涯原作者@在牛A和牛C之間, @周易取名字, 今日頭條號:@周易取名字 所有。 原創寫作, 請尊重版權。 轉載請務必注明作者和出處,侵權必究。

轉載請務必注明作者和出處,侵權必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