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從小馬過河的故事看去杠杆風險

作者:黃凡 /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801篇原創首發文章

踏入2018年, “經濟去杠杆, 金融強監管”是各種主流“高峰論壇”的最熱門話題。

而事實上, 去年一年, 儘管A股的主流指數上證50、滬深300等均有20%多的上漲, 但大部分股票是下跌的, 而東方財富網所作的調研也顯示70%以上的投資人是虧損的, 債市更是全年不振, 而監管部門頻頻對各家違規的金融機構開出巨額罰單, 一時間, 行業內外似乎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前財政部長樓繼偉的一篇講話, 也被媒體安上了——“我國產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概率相當大” 的吸睛大標題被廣為轉發。 仿佛金融危機就近在眼前了。

然而, 硬幣的另一面就是:房價也持續上漲十多年, 北上深等一線城市的房價早已站在全球之巔傲視群雄, 而且無論如何彈壓依然毫無回頭的跡象, 更有甚者, 經過了這一輪的“漲價去庫存”、“全民加杠杆”, 連五六線城市的房價也攀上萬元/平米的水準, 全民對房價信心滿滿。 說房價會跌, 就好像站在全國人民的對立面。 事實上, 已經無人相信國內的房價會下跌。

為何會出現這種冰火兩重天的現象?

一方面是貨幣長期超發。 根據公開的資料顯示,

長期以來, 每年貨幣供應指標的M2增長率都是兩位數, 遠超新創造財富的速率。 當前, 我國M2與GDP的比例已超過200%, 為美國91%的兩倍多。

而另一方面各種中國特色的融資加杠杆, 同業、通道、嵌套、資金池、融資性的萬能險、P2P、非標、現金貸等等相互疊加, 不但讓全社會的負債/GDP比率提升至250%(2015年, 社科院資料)的不正常高水準, 而且不斷抬高資金總體成本, 加劇實體經濟困難。

儘管貨幣政策持續多年相對寬鬆, 但實際利率水準相當高, 2017年我國1個月的SHIBOR拆借利率平均水準為4%左右, 而同期日本的可比利率水準為-0.01%, 美國為1.1%。 資金成本高, 讓許多傳統行業企業經營無以為繼, 於是資金就去買房“避險”, 把房價泡沫吹起。 在獲利效應驅使下, 大家就更積極地借錢買房,

進一步推升社會的整體債務水準。 在這樣的環境下, 風險在持續積累。

政府高層也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於是監管機構紛紛行動, 以要求金融機構資產回表、收緊同業、嚴控地方政府變相發債等方式, 想方設法把杠杆降下來。 既對金融機構經營中的不規範行為進行嚴懲, 也對社會上的各類令人眼花繚亂的融資平臺進行清理。

然而, 去杠杆不是沒有代價的, 整治金融亂象就如戰場排雷, 踩響地雷的概率不小, 因此才有樓繼偉提到的, “我國產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概率是相當大的”這一說法。

那麼, “去杠杆”、“治亂象”將引爆系統性風險嗎?還是能順利實現平穩過渡?作為投資人應如何應對才能讓財富繼續保值增值?不同專家有不同的見解。

悲觀的認為系統性風險無可避免;而樂觀的則認為沒什麼大不了, 只要房價永遠漲。

究竟哪一種說法更靠譜?我想起了大家都熟悉的小馬過河的故事:

小馬馱著糧食飛快地來到了小河邊。 可是河上沒有橋, 只能自己淌過去。 可又不知道河水有多深呢?猶豫中的小馬一抬頭,看見了正在不遠處吃草的牛伯伯。小馬趕緊跑過去問到:“牛伯伯,您知道那河裡的水深不深呀?”

牛伯伯挺起他那高大的身體笑著說:“不深,不深。才到我的小腿。”

小馬高興地跑回河邊準備淌過河去。他剛一邁腿,忽然聽見一個聲音說:“小馬,小馬別下去,這河可深啦。”小馬低頭一看,原來是小松鼠。小松鼠翹著她漂亮的尾巴,睜著圓圓的眼睛,很認真地說:“前兩天我的一個夥伴不小心掉進了河裡,河水就把他卷走了。”

小馬一聽沒主意了。牛伯伯說河水淺,小松鼠說河水深,這可怎麼辦呀?只好回去問媽媽。

於是,小馬和媽媽又一次來到河邊,媽媽讓小馬自己去試探一下河水有多深。小馬小心地試探著,一步一步地淌過了河。

高杠杆持續一定會帶來金融風險,這一點毋容置疑。如果任由杠杆率繼續上升不做任何處置、容忍泡沫繼續膨脹而不採取任何行動,那麼最終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泡沫終極破滅帶來金融危機以及經濟持續不振。日本“失去的二十年”,美國“次級債危機”等就是很好的前車之鑒。過分的樂觀是不可取的。上述故事中信心滿滿的牛伯伯的話語,並不應該是我們面對當前形勢的態度。

其實,高層對必須行動是形成共識的,最高領導人在2015年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提出要求,“抓緊開展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一年多以來,各監管部門一直在對存在的金融亂象作不遺餘力的整治,而中央銀行也一直秉持“中性”貨幣政策,代表貨幣供應的M2增長率指標連續多個月下降到個位數水準。“去杠杆”呈現“進行時”。

然而,去杠杆、治亂像是免不了要付出代價的。過去十年,得益於杠杆的上升以及各種為融資而生的五花八門的“創新”,金融行業發展迅猛,到了近年,金融行業利潤已超過其他行業利潤總和。在整治過程中,金融行業也首當其衝受影響,日子肯定是不如過去好了。對於許多在過去安樂於“剛性兌付”潛規則保護中的高收益率的融資類產品的投資人、享用著高杠杆之上的股權/股票投資盛宴的高淨值投資者而言,很可能要在當今、又或在不遠的將來,為過去的盛宴“買單了”。

面對市場的下調、投資上的損失、行業上的失落,往往讓身處其中的局內人感覺無比悲觀,因為寫各種研究報告的人們多歸屬於上述群體,因此,我們看到各種研究報告以宏觀悲觀為主調就不足為奇了。他們都變成了文章前面所引述《小馬過河》故事中的小松鼠了。

實際情況一定沒有這些悲觀的研報中描述得如此不堪。我國對主要金融機構的監管基本上是符合國際標準的,而主要金融機構的狀態是比較健康的。

| 2017年11月

去年中國社科院財政稅收研究中心課題組發佈的《中國政府資產負債表2017》也顯示,中國政府總資產中,即使考慮社保基金缺口,中國政府的總資產也完全能夠覆蓋總負債:

政府資產方面,2010年至2015年,中央政府總資產都在百萬億元以上的水準,2015年超過125萬億元,與當年中國GDP的比超過180%;

平均來看,中國政府總資產大致相當於1.8倍當年GDP,表明政府掌握著規模巨大的資源。與2014年首次發佈的結果相比,2013年至2015年,中央政府總資產規模一直保持在110萬億元的較高水準,體現了政府資產長期穩定的發展趨勢。資產的規模龐大,說明應對債務危機的能力相應較強,“中國經濟崩潰論”是站不住腳的。

況且,我們這個全球最有發展潛力的經濟體在新常態下依然保持6%~7%的GDP年增速,這也是主要經濟體中最快的。勤勞的國民一直在以比世界上其他大部分國民更快的速度創造財富。儘管我國目前的整體債務水準比較高,達到GDP的250%,“苦幹三年”也能把債務基本還清了。債務上的泡沫顯然是可以通過時間來消化的。“權威人士”不久前在達沃斯峰會上也有“爭取在未來三年左右時間,打贏防範金融風險攻堅戰”的判斷。如果能在三年左右的時間解決這一問題,名義利率過高的問題也能隨之解決。

作為投資人,面對“去杠杆”、“治亂象”的大環境,就必須如《小馬過河》故事中的小馬最終做的一樣,以謹慎第一為原則,穩步探索過河。大部分人是有信心判斷近期是不會出現金融海嘯的,但是,投資人一定會隨時遇到“去杠杆”帶來的各種市場風浪,所以,必須以穩健為本,實施“多元化配置”。只有讓船體扎實,配置均衡,風浪來了才不容易被傾覆。

具體操作上,一定要謝絕杠杆、遠離冒險。

根據個人的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設置合理的回報預期,減少風險資產,增持高流動性的低風險資產,並做好資產的全球配置,以資產類別、資產幣種的多元化投資來規避風險。

就國內的配置而言,固定收益品種應首選銀行提供的穩健型理財產品,儘管收益率低一點,卻是相對安全;股票市場投資更應小心翼翼,僅限於參與經營業績良好、公司治理嚴謹、估值依然合理的標的,又或是適度通過主流的指數型基金參與;面對不確定的市場與不好把握的投資品種,選擇“勇於不參與”不失為智者之舉。

作者為寧波銀行私人銀行總經理。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可又不知道河水有多深呢?猶豫中的小馬一抬頭,看見了正在不遠處吃草的牛伯伯。小馬趕緊跑過去問到:“牛伯伯,您知道那河裡的水深不深呀?”

牛伯伯挺起他那高大的身體笑著說:“不深,不深。才到我的小腿。”

小馬高興地跑回河邊準備淌過河去。他剛一邁腿,忽然聽見一個聲音說:“小馬,小馬別下去,這河可深啦。”小馬低頭一看,原來是小松鼠。小松鼠翹著她漂亮的尾巴,睜著圓圓的眼睛,很認真地說:“前兩天我的一個夥伴不小心掉進了河裡,河水就把他卷走了。”

小馬一聽沒主意了。牛伯伯說河水淺,小松鼠說河水深,這可怎麼辦呀?只好回去問媽媽。

於是,小馬和媽媽又一次來到河邊,媽媽讓小馬自己去試探一下河水有多深。小馬小心地試探著,一步一步地淌過了河。

高杠杆持續一定會帶來金融風險,這一點毋容置疑。如果任由杠杆率繼續上升不做任何處置、容忍泡沫繼續膨脹而不採取任何行動,那麼最終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泡沫終極破滅帶來金融危機以及經濟持續不振。日本“失去的二十年”,美國“次級債危機”等就是很好的前車之鑒。過分的樂觀是不可取的。上述故事中信心滿滿的牛伯伯的話語,並不應該是我們面對當前形勢的態度。

其實,高層對必須行動是形成共識的,最高領導人在2015年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提出要求,“抓緊開展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一年多以來,各監管部門一直在對存在的金融亂象作不遺餘力的整治,而中央銀行也一直秉持“中性”貨幣政策,代表貨幣供應的M2增長率指標連續多個月下降到個位數水準。“去杠杆”呈現“進行時”。

然而,去杠杆、治亂像是免不了要付出代價的。過去十年,得益於杠杆的上升以及各種為融資而生的五花八門的“創新”,金融行業發展迅猛,到了近年,金融行業利潤已超過其他行業利潤總和。在整治過程中,金融行業也首當其衝受影響,日子肯定是不如過去好了。對於許多在過去安樂於“剛性兌付”潛規則保護中的高收益率的融資類產品的投資人、享用著高杠杆之上的股權/股票投資盛宴的高淨值投資者而言,很可能要在當今、又或在不遠的將來,為過去的盛宴“買單了”。

面對市場的下調、投資上的損失、行業上的失落,往往讓身處其中的局內人感覺無比悲觀,因為寫各種研究報告的人們多歸屬於上述群體,因此,我們看到各種研究報告以宏觀悲觀為主調就不足為奇了。他們都變成了文章前面所引述《小馬過河》故事中的小松鼠了。

實際情況一定沒有這些悲觀的研報中描述得如此不堪。我國對主要金融機構的監管基本上是符合國際標準的,而主要金融機構的狀態是比較健康的。

| 2017年11月

去年中國社科院財政稅收研究中心課題組發佈的《中國政府資產負債表2017》也顯示,中國政府總資產中,即使考慮社保基金缺口,中國政府的總資產也完全能夠覆蓋總負債:

政府資產方面,2010年至2015年,中央政府總資產都在百萬億元以上的水準,2015年超過125萬億元,與當年中國GDP的比超過180%;

平均來看,中國政府總資產大致相當於1.8倍當年GDP,表明政府掌握著規模巨大的資源。與2014年首次發佈的結果相比,2013年至2015年,中央政府總資產規模一直保持在110萬億元的較高水準,體現了政府資產長期穩定的發展趨勢。資產的規模龐大,說明應對債務危機的能力相應較強,“中國經濟崩潰論”是站不住腳的。

況且,我們這個全球最有發展潛力的經濟體在新常態下依然保持6%~7%的GDP年增速,這也是主要經濟體中最快的。勤勞的國民一直在以比世界上其他大部分國民更快的速度創造財富。儘管我國目前的整體債務水準比較高,達到GDP的250%,“苦幹三年”也能把債務基本還清了。債務上的泡沫顯然是可以通過時間來消化的。“權威人士”不久前在達沃斯峰會上也有“爭取在未來三年左右時間,打贏防範金融風險攻堅戰”的判斷。如果能在三年左右的時間解決這一問題,名義利率過高的問題也能隨之解決。

作為投資人,面對“去杠杆”、“治亂象”的大環境,就必須如《小馬過河》故事中的小馬最終做的一樣,以謹慎第一為原則,穩步探索過河。大部分人是有信心判斷近期是不會出現金融海嘯的,但是,投資人一定會隨時遇到“去杠杆”帶來的各種市場風浪,所以,必須以穩健為本,實施“多元化配置”。只有讓船體扎實,配置均衡,風浪來了才不容易被傾覆。

具體操作上,一定要謝絕杠杆、遠離冒險。

根據個人的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設置合理的回報預期,減少風險資產,增持高流動性的低風險資產,並做好資產的全球配置,以資產類別、資產幣種的多元化投資來規避風險。

就國內的配置而言,固定收益品種應首選銀行提供的穩健型理財產品,儘管收益率低一點,卻是相對安全;股票市場投資更應小心翼翼,僅限於參與經營業績良好、公司治理嚴謹、估值依然合理的標的,又或是適度通過主流的指數型基金參與;面對不確定的市場與不好把握的投資品種,選擇“勇於不參與”不失為智者之舉。

作者為寧波銀行私人銀行總經理。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