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回望2017之五|一場關係雙流未來的變革“大戲”悄然拉開帷幕!

2017年對雙流來說,可以稱得上“里程碑”,雙流納入成都中心城區,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自由貿易試驗區……

雙流人堅定地扛起了,改革開放創新的大旗,一場攸關雙流未來發展的“變革大戲”正在上演……

2017 雙流改革大事記

2017年3月3日

雙流成功獲批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

2017年4月1日

雙流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

☆成立西南首個“一帶一路”法律聯盟服務中心, 實現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備貨出口全

省“第一單”。

☆推進投資體制改革, 實行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制。

☆ 在全省率先實現ERP系統對接國際貿易“單一視窗”, 積極推進“信任通關”。

☆金融創新, 引進中西部首個互助保險項目。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完成10個方面、47項改革任務。

2017年9月16日

“創業天府菁蓉匯·雙流”軍民融合專場活動在雙流區川投國際酒店隆重舉行, 以“軍民融合發展共建產業新城”為主題, 吸引了高校科研院所、軍民融合企業、創投機構、領域專家、創新創業載體、主流媒體等500餘人參會。

☆軍民融合協同發展, 創新創業亮點紛呈。

☆校地合作深化拓展, 環高校經濟圈規模彰顯。

2017年10月14日

大學生積體電路設計·應用創新大賽全國總決賽在雙流落下帷幕!

☆中國積體電路產業百校人才工作聯盟總部(即聯盟秘書處所在地)設在中國成都雙流。

2017年4月8日

雙流“廣都英才。 城市行”西安站招聘活動開啟走出去引進人才的首次嘗試。

2017年11月6日

“蓉漂”人才薈·走進南京航空航太大學——高端人才雙選會在南京航空航太大學將軍路校區舉行。

2018年1月19日

2017年成都“網路理政十大年度案例評選頒獎會”暨2017年成都網路理政工作總結座談會在成都天府菁蓉中心舉行。

這些成效的背後

是雙流持續不懈的努力

1

雙流自貿試驗區

2017年4月1日雙流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

↓ ↓ ↓

2017年預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00億元、稅收73億元(含海關稅收),工業產值(516億元)、增長17%,進出口總額290億元、增長38.1%,機場口岸監管貨值448億美元、占全省70%以上;全面完成61條87項改革試驗任務,形成改革案例24個。

雙流自貿試驗區的正式掛牌

標誌著航樞委、綜保區,開始從區域性的單一功能區

向全球性的複合型功能區轉型

成都雙流自貿試驗區總面積34.01平方公里,是四川自貿試驗區面積範圍最廣闊、區位優勢最明顯、產業基礎最扎實、口岸功能最成熟的核心區域,涵蓋成都國際航空樞紐綜合功能區、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雙流園區和西南航空港經濟開發區三大功能板塊。

勇擔改革先鋒多項改革取得豐碩成果

成都雙流自貿試驗區建立了“一帶一路”法律聯盟,入駐大成、德恒、隆安等15家律師事務所,成立全國首家以“一帶一路”為特色的,自貿區、法院、調解室共同打造的“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成都調解室。

平臺建設、服務水準全面提升

雙流自貿試驗區空港指定口岸平臺建設的加快推進。成都國際空港已獲批投運進口水生動物、水果、冰鮮水產品、植物種苗和藥品 五個指定口岸,肉類指定口岸成功獲批籌建,進口生物製品口岸正在申報。

一枚美國新鮮車厘子,從產地樹上摘下到擺上成都市場,只需要“72小時”

↓↓↓

進口冰鮮水產品中三文魚的清關量位居全國第四,業務覆蓋全國

↓↓↓

成都本地生產的女鞋出口到加拿大!

↓↓↓

這是以跨境電商保稅備貨出口模式,順利通關放行後,四川跨境電商保稅備貨出口的第一單業務。

成都雙流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商保稅備貨出口模式的開通,將為四川本地生產企業與海外消費者開闢一條“網上新絲路”助力四川商品出川,遠銷全球。

2

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雙流服務效能不斷提升,取消、懲戒、調整行政許可事項157項,新增“一窗式、一鍵通”行政許可事項39項,網上辦結行政許可和服務事項4.6萬件。

重點領域改革扎實推進

2017年9月,隨著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工程代表在《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臨時排水許可)事項承諾書》上簽上名字,雙流區在全省率先推行的企業投資專案承諾制正式落地推行。

何為“承諾制”?

↓↓↓

①在審批流程上做減法,實行“事前承諾+備案管理”。

②在過程服務上做乘法,實行“全程代辦+聯合驗收”。

③在事後監管上做加法,實行“聯合執法+綜合監管”。

推動政府服務管理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後監管”轉變

項目開工前審批時間由

197天優化為約60天

為成都市全面實行承諾制

探索先行先試的監管和服務經驗。

12月29日,雙流自貿試驗區政務服務大廳正式對外服務、開門迎客!

雙流自貿試驗區34.01平方公里範圍內的企業不用再多跑路,就近就能辦理各類業務,享受雙流自貿試驗區“一號申請、一窗辦理、一網通辦”的全天候智慧服務。

2018年還將建成功能更全面的自助服務區和線上服務大廳。充分運用“互聯網+政務服務”和大資料,全面實施“全天候智慧政務服務”計畫。

雙流人聯網環保監測系統入選成都“網路理政十大年度案例”↓↓↓

自2017年6月上線試運行以來,該平臺已處理問題200餘件,投訴環保問題的有效處置率從53%提升至100%,群眾滿意率穩定在97%以上。

形成了“老百姓線上問政、政府線上線下理政”“政務資料跑路、網上監督部門辦理”的政府——群眾互動新格局。

3

創新創業

雙流區以校地合作、軍民融合為兩大主攻方向,構建起“研究院+產業園”、“科研院所+創新孵化器”兩大創新創業模式,全力打造“菁蓉港”雙創品牌,區域綜合創新發展能力快速提升。

2017年9月16日上午,“創業天府菁蓉匯·雙流”軍民融合專場活動在雙流舉行。以“軍民融合發展共建產業新城”為主題,集軍民融合成果展示、產業規劃發佈、掛牌儀式、主題演講、專案路演為一體,吸引了高校科研院所、軍民融合企業、創投機構、領域專家、創新創業載體、主流媒體等500餘人參會。

雙流擁有3大產業園

天府新區軍民融合產業園

天府新區大學科技創新園

環高校智慧經濟圈

1、天府新區軍民融合產業園

建成了“1園1鎮3基地”的產業載體。

▲1園:天府新區軍民融合產業園

▲ 1鎮:航空動力小鎮

▲ 3基地:銀河·596產業基地、核動力產業基地和資訊安全產業基地

2、天府新區大學科技創新園

園內建成省級孵化器1個、市級孵化器1個、市級創業苗圃3個、市級小企業創業基地1個。整個園區已入駐項目團隊114個、初創公司104家。

3、環高校智慧經濟圈

“成創空間”、“E創空間”獲得四川省首批10家眾創空間授牌,並被納入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支持體系。

過去的一年,雙流還舉辦了“積體電路產業發展高峰論壇”雙創主題活動、蓉港青年創新創業論壇等“菁蓉創享匯”活動及創交會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創新與創業論壇等雙創活動36場次。

目前,全區已經投運科技創新載體達12個,創業的團隊300餘家,企業研發平臺達111個,高新技術企業達140家

數量居全市第三、近郊區市縣第一,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802.5億元

4

廣納才俊謀發展

2017年4月8日,“廣都英才·城市行”產業人才招聘活動在西安曲江國際飯店舉行,活動共組織20家區內企事業單位,吸引501位求職者參加,現場達成求職意向311人。活動不僅吸引了西安當地眾多人才,還有烏魯木齊、北京、天津、重慶的求職者前來赴會。

怎樣“引才”、“留才”,雙流頻頻亮出大招!

↓↓↓↓

“栓心留人”精細服務,

營造高端人才“溫馨之家”

★按2.4萬/人/年標準配套經費,向國家、省“千人計畫”和“成都人才計畫”專家配備服務專員、開設服務專線,全天候、全時段提供10項個性服務,一年來,共服務高層次人才1087人次,貼心服務讓人才感受到了區委政府的溫暖,增強了人才對雙流的認同感。

☟☟☟

★開展交流聯誼,迸發智慧活力。舉辦專題沙龍、私董會、休閒療養等活動,邀請投融資、法務、稅務等專家主題講座,對接金融、科經等部門現場答疑,在輕鬆愉悅中分享經驗,在頭腦風暴中激蕩思維,在政企互動中增進共識。四位省“千人計畫”專家在交流中找到了技術融合的新專案、達成了企業聯動的新合作。

☟☟☟

★開辦實體平臺,連結優質資源。依託國家“千人計畫”聯誼會辦公室,在創客公園建立海創千人四川(雙流)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借助全國“千人計畫”專家資源引人才、引項目、引資金,同時積極對接校地合作大學研究院,開展協同創新、提供技術支援、培育孵化項目、轉化科技成果。

☟☟☟

引育並舉”對接服務

貼近需求匹配實用人才

巧搭載體“引”↓↓↓

要把雙流“推出去”、把人才“引進來”,2017年4月以來,收集技術工程師、研發主管等意向簡歷1857份,達成協議311人。組織85家企業到成都資訊工程大學等高校開展“夢園雙流·校園行”,達成意向協定1100餘人。

充電提升“訓”↓↓↓

邀請高校教授、培訓大咖、管理大師,定期舉辦“智匯雙流·公開課”。一年來,先後開設MTP領導力修煉營、銷售鐵軍打造、ERP沙盤演練等課程,辦班14期,為300餘家重點企業培訓經營管理人才1870人次,滿意度達94%。

每年10億元的人才專項資金,對來雙流創新創業發展的各類高層次高素質人才進行全方位、全過程、全鏈條式的扶持服務,通過實施“空港英才計畫”,把雙流加快建設成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首選之地、圓夢之城”。

雙流,將夢想照進現實,這裡將是你最好的啟航之地!

【話題參與】

話說,你在雙流工作麼?

你願意來雙流大展拳腳麼?

你希望雙流這座城市

賦予你更多的幸福麼?

文末留言告訴雙雙~

【來源 雙流電視臺 編輯 魏舒婷 審核 孫健涵】

是雙流持續不懈的努力

1

雙流自貿試驗區

2017年4月1日雙流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

↓ ↓ ↓

2017年預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00億元、稅收73億元(含海關稅收),工業產值(516億元)、增長17%,進出口總額290億元、增長38.1%,機場口岸監管貨值448億美元、占全省70%以上;全面完成61條87項改革試驗任務,形成改革案例24個。

雙流自貿試驗區的正式掛牌

標誌著航樞委、綜保區,開始從區域性的單一功能區

向全球性的複合型功能區轉型

成都雙流自貿試驗區總面積34.01平方公里,是四川自貿試驗區面積範圍最廣闊、區位優勢最明顯、產業基礎最扎實、口岸功能最成熟的核心區域,涵蓋成都國際航空樞紐綜合功能區、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雙流園區和西南航空港經濟開發區三大功能板塊。

勇擔改革先鋒多項改革取得豐碩成果

成都雙流自貿試驗區建立了“一帶一路”法律聯盟,入駐大成、德恒、隆安等15家律師事務所,成立全國首家以“一帶一路”為特色的,自貿區、法院、調解室共同打造的“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成都調解室。

平臺建設、服務水準全面提升

雙流自貿試驗區空港指定口岸平臺建設的加快推進。成都國際空港已獲批投運進口水生動物、水果、冰鮮水產品、植物種苗和藥品 五個指定口岸,肉類指定口岸成功獲批籌建,進口生物製品口岸正在申報。

一枚美國新鮮車厘子,從產地樹上摘下到擺上成都市場,只需要“72小時”

↓↓↓

進口冰鮮水產品中三文魚的清關量位居全國第四,業務覆蓋全國

↓↓↓

成都本地生產的女鞋出口到加拿大!

↓↓↓

這是以跨境電商保稅備貨出口模式,順利通關放行後,四川跨境電商保稅備貨出口的第一單業務。

成都雙流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商保稅備貨出口模式的開通,將為四川本地生產企業與海外消費者開闢一條“網上新絲路”助力四川商品出川,遠銷全球。

2

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雙流服務效能不斷提升,取消、懲戒、調整行政許可事項157項,新增“一窗式、一鍵通”行政許可事項39項,網上辦結行政許可和服務事項4.6萬件。

重點領域改革扎實推進

2017年9月,隨著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工程代表在《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臨時排水許可)事項承諾書》上簽上名字,雙流區在全省率先推行的企業投資專案承諾制正式落地推行。

何為“承諾制”?

↓↓↓

①在審批流程上做減法,實行“事前承諾+備案管理”。

②在過程服務上做乘法,實行“全程代辦+聯合驗收”。

③在事後監管上做加法,實行“聯合執法+綜合監管”。

推動政府服務管理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後監管”轉變

項目開工前審批時間由

197天優化為約60天

為成都市全面實行承諾制

探索先行先試的監管和服務經驗。

12月29日,雙流自貿試驗區政務服務大廳正式對外服務、開門迎客!

雙流自貿試驗區34.01平方公里範圍內的企業不用再多跑路,就近就能辦理各類業務,享受雙流自貿試驗區“一號申請、一窗辦理、一網通辦”的全天候智慧服務。

2018年還將建成功能更全面的自助服務區和線上服務大廳。充分運用“互聯網+政務服務”和大資料,全面實施“全天候智慧政務服務”計畫。

雙流人聯網環保監測系統入選成都“網路理政十大年度案例”↓↓↓

自2017年6月上線試運行以來,該平臺已處理問題200餘件,投訴環保問題的有效處置率從53%提升至100%,群眾滿意率穩定在97%以上。

形成了“老百姓線上問政、政府線上線下理政”“政務資料跑路、網上監督部門辦理”的政府——群眾互動新格局。

3

創新創業

雙流區以校地合作、軍民融合為兩大主攻方向,構建起“研究院+產業園”、“科研院所+創新孵化器”兩大創新創業模式,全力打造“菁蓉港”雙創品牌,區域綜合創新發展能力快速提升。

2017年9月16日上午,“創業天府菁蓉匯·雙流”軍民融合專場活動在雙流舉行。以“軍民融合發展共建產業新城”為主題,集軍民融合成果展示、產業規劃發佈、掛牌儀式、主題演講、專案路演為一體,吸引了高校科研院所、軍民融合企業、創投機構、領域專家、創新創業載體、主流媒體等500餘人參會。

雙流擁有3大產業園

天府新區軍民融合產業園

天府新區大學科技創新園

環高校智慧經濟圈

1、天府新區軍民融合產業園

建成了“1園1鎮3基地”的產業載體。

▲1園:天府新區軍民融合產業園

▲ 1鎮:航空動力小鎮

▲ 3基地:銀河·596產業基地、核動力產業基地和資訊安全產業基地

2、天府新區大學科技創新園

園內建成省級孵化器1個、市級孵化器1個、市級創業苗圃3個、市級小企業創業基地1個。整個園區已入駐項目團隊114個、初創公司104家。

3、環高校智慧經濟圈

“成創空間”、“E創空間”獲得四川省首批10家眾創空間授牌,並被納入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支持體系。

過去的一年,雙流還舉辦了“積體電路產業發展高峰論壇”雙創主題活動、蓉港青年創新創業論壇等“菁蓉創享匯”活動及創交會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創新與創業論壇等雙創活動36場次。

目前,全區已經投運科技創新載體達12個,創業的團隊300餘家,企業研發平臺達111個,高新技術企業達140家

數量居全市第三、近郊區市縣第一,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802.5億元

4

廣納才俊謀發展

2017年4月8日,“廣都英才·城市行”產業人才招聘活動在西安曲江國際飯店舉行,活動共組織20家區內企事業單位,吸引501位求職者參加,現場達成求職意向311人。活動不僅吸引了西安當地眾多人才,還有烏魯木齊、北京、天津、重慶的求職者前來赴會。

怎樣“引才”、“留才”,雙流頻頻亮出大招!

↓↓↓↓

“栓心留人”精細服務,

營造高端人才“溫馨之家”

★按2.4萬/人/年標準配套經費,向國家、省“千人計畫”和“成都人才計畫”專家配備服務專員、開設服務專線,全天候、全時段提供10項個性服務,一年來,共服務高層次人才1087人次,貼心服務讓人才感受到了區委政府的溫暖,增強了人才對雙流的認同感。

☟☟☟

★開展交流聯誼,迸發智慧活力。舉辦專題沙龍、私董會、休閒療養等活動,邀請投融資、法務、稅務等專家主題講座,對接金融、科經等部門現場答疑,在輕鬆愉悅中分享經驗,在頭腦風暴中激蕩思維,在政企互動中增進共識。四位省“千人計畫”專家在交流中找到了技術融合的新專案、達成了企業聯動的新合作。

☟☟☟

★開辦實體平臺,連結優質資源。依託國家“千人計畫”聯誼會辦公室,在創客公園建立海創千人四川(雙流)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借助全國“千人計畫”專家資源引人才、引項目、引資金,同時積極對接校地合作大學研究院,開展協同創新、提供技術支援、培育孵化項目、轉化科技成果。

☟☟☟

引育並舉”對接服務

貼近需求匹配實用人才

巧搭載體“引”↓↓↓

要把雙流“推出去”、把人才“引進來”,2017年4月以來,收集技術工程師、研發主管等意向簡歷1857份,達成協議311人。組織85家企業到成都資訊工程大學等高校開展“夢園雙流·校園行”,達成意向協定1100餘人。

充電提升“訓”↓↓↓

邀請高校教授、培訓大咖、管理大師,定期舉辦“智匯雙流·公開課”。一年來,先後開設MTP領導力修煉營、銷售鐵軍打造、ERP沙盤演練等課程,辦班14期,為300餘家重點企業培訓經營管理人才1870人次,滿意度達94%。

每年10億元的人才專項資金,對來雙流創新創業發展的各類高層次高素質人才進行全方位、全過程、全鏈條式的扶持服務,通過實施“空港英才計畫”,把雙流加快建設成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首選之地、圓夢之城”。

雙流,將夢想照進現實,這裡將是你最好的啟航之地!

【話題參與】

話說,你在雙流工作麼?

你願意來雙流大展拳腳麼?

你希望雙流這座城市

賦予你更多的幸福麼?

文末留言告訴雙雙~

【來源 雙流電視臺 編輯 魏舒婷 審核 孫健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