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比特幣之外:9個主流數位貨幣的技術原理與現狀簡述

剛剛過去的2017年被很多投資者稱為數字貨幣元年。 在這一年裡, 比特幣的價格從年初時的800美元一路飆升, 在12月中旬達到頂峰, 一度接近20000美元。 然而, 在龐大的數字貨幣市場中, 比特幣的回報表現中規中矩。 下圖反映了2017年數位貨幣回報率排名, 以銀行業務為核心的數字貨幣Ripple在這一年裡獲得了36018%的驚人漲幅。 對比之下, 備受世人矚目的比特幣的漲幅僅僅排名第十四。

圖一:2017年數位貨幣回報率排名

一年時間裡1萬變成10萬、甚至360萬, 大多數理性的人士不禁會問——這樣的上漲合理嗎?這樣的上漲可持續嗎?事實上, 有關資料顯示, 比特幣乃至整個數字貨幣市場存在著巨大的泡沫, 其泡沫指數已然超過了17世紀著名的荷蘭鬱金香泡沫(Tulip Mania)。 包括中國央行在內的各國金融機構紛紛下達檔, 對數字貨幣市場進行管制, 防範可能到來的金融風險。

圖二:歷史上著名的資產泡沫

數字貨幣的財富神話使人摩拳擦掌, 整個市場的巨大泡沫卻又使人膽戰心驚。 那麼,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 將如何認識現有的主流數位貨幣的風險與未來價值呢?

本文將會從技術原理的角度, 對比特幣之外的9個重要的主流數位貨幣依次進行分析和簡述。

討論的先後順序並不取決於數位貨幣的當前價格或是市值, 而是從市場大小、技術指數、應用程度、項目風險等四個角度綜合給出。 部分市值很高、2017年漲幅很大的數字貨幣並未入選。 以NEM為例, 其市值已高達60億美元, 但即使在牛市期間日成交額才6000萬美元, 成交量僅占產量的0.6%, 這意味著持有者幾乎無法套現出來, 故不在討論之列。

1.Ethereum

代幣價格(USD):$1008.73

市值總量(USD):$982.00億

發行總量(ETH):7200萬+1872萬/年

市值排名:第二名

技術指數:★★★★★

應用程度:★★★★★

圖三:乙太坊是當前使用最為廣泛的區塊鏈應用開發平臺

專案簡介

Ethereum(乙太坊)是一款能夠在區塊鏈上實現智慧合約、開源的底層系統。 它提供了圖靈完備的程式設計語言Solidity, 使開發人員能夠建立和發佈下一代分散式應用。

從2013年天才創始人Vitalik Buterin發佈白皮書至今, 乙太坊在智慧合約領域裡一直處於非常領先的地位。 如果比特幣代表了區塊鏈1.0時代, 那麼乙太坊則屬於區塊鏈2.0範疇。 到目前為止, 它也是全球最知名、應用最廣泛的區塊鏈智慧合約底層基礎平臺, 各類區塊鏈ICO專案往往基於乙太坊平臺發佈;其當前總市值在數位貨幣市場中僅次於比特幣。

乙太坊的核心演算法是Ethash, 每12-15秒產出一個區塊, 每個區塊獎勵5個乙太幣。 除了和比特幣一樣的挖礦新幣獎勵和手續費外, 乙太坊的挖礦收益還包括叔塊獎勵和引用叔塊獎勵。 乙太坊使用混合型的安全協定, 其技術的演進分成了四個階段, 即Frontier(前沿)、Homestead(家園)、Metropolis(大都會)和Serenity(寧靜)。 在前三個階段,

乙太坊共識演算法採用工作量證明機制(PoW), 在第四階段則切換到Vitalik創建的Capser演算法——一種高拓展性的權益證明機制(PoS), 其基礎是投注共識, 核心思想是為驗證人提供機會, 以協議對賭哪個塊會被最終確定, 從而平衡礦工和持幣者的權利和利益。

專案風險

乙太坊當前最為人所詬病的便是其交易速度與偶爾發生的網路擁堵(僅僅前一段非常火熱的區塊鏈養貓遊戲就能造成乙太坊網路短暫的擁堵)。 儘管開發團隊已經在不斷優化其網路速度, 在PoW共識下乙太坊的交易速度每秒剛過25筆, 相較於比特幣並沒有明顯提升, 遠未達到Visa每秒萬級的水準(雙十一阿裡巴巴網路的輸送量高達百萬級)。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 乙太坊將在2018著重實現以下技術:通過Sharding分片實現分區驗證交易、提高併發處理能力;運用Capser權益證明共識替代PoW工作量證明, 減少能源消耗與算力競爭;發展Plasma可擴展自主智慧合約,擴容並提高交易速度、以達到企業級水準。

2. Ripple

代幣價格(USD):$0.94

市值總量(USD):$369.92億

發行總量(XRP):1000億

市值排名:第三名

技術指數:★★★★☆

應用程度:★★★★★

圖四:傳統的國際匯款支付開銷巨大

項目簡介

Ripple是當前最成功的區塊鏈業務項目之一。不同于乙太坊那樣的區塊鏈基礎設施,Ripple側重於銀行業務。它通過RippleNet連接銀行、支付提供商和數位資產交易所,為全球匯款提供無摩擦的體驗,獲得了穀歌與各大銀行的投資,僅在日本就獲得了47家銀行的支持。

Ripple採用RPCA協議共識,核心機制為原創的OpenCoin演算法,通過特殊節點的投票在短時間內進行驗證和確認交易。這種共識機制將網路中的節點分為兩類,一類是普通節點,還有一類是驗證節點。協議共識規定只需要驗證節點的投票,因為可大大縮短驗證時間。Ripple區塊的出塊時間為秒級,目前其輸送量已達到每秒數萬筆,理論上達到了Visa的級別。

瑞波幣(XRP)是Ripple系統中唯一的通用貨幣,在各國法幣銀行之間起到流通橋樑和保障安全的作用。不同於比特幣與乙太坊,瑞波幣並不需要挖礦產生,是一種“消耗能源”。成功完成的交易會支付少量的瑞波幣作為手續費、並被網路銷毀。所以XRP的數量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減少。

專案風險

RPCA協定的缺點就是易於遭受攻擊。駭客可以偽造node,甚至可以大量擴散潛伏,並在某個時間突然攻擊所有網路。Ripple維護成本高,雖可人工維護,但也有改動節點的風險。此外,Ripple實行中心化運作,開發團隊擁有大量代幣。

3. EOS

代幣價格(USD):$10.04

市值總量(USD):$64.39億

發行總量(EOS):10億

市值排名:第九名

技術指數:★★★★★

應用程度:★★★★☆

圖五:EOS已在Github上發佈其2.0版本

專案簡介

EOS是本文列舉項目中最為年輕的一個,由Block.one公司主導開發。自2017年在紐約共識大會上亮相以來,EOS便獲得了眾多領域的關注,一度被媒體譽為“區塊鏈的第一個商業級作業系統”,其總市值在短短半年內已躍居整個數位貨幣市場的第六名。EOS旨在突破當前區塊鏈技術的局限,包括不支援大規模併發交易、去中心化應用(DAPP)開發難度大、以及反覆運算硬分叉導致社區混亂等問題。

EOS採用了委任權益證明DPoS(Delegated Proof of Stake)共識機制。網路裡所有人投票選出N個記帳人,N個記帳人對每個區塊的交易進行簽名驗證。網路資源取決於持有的代幣數量、而非交易附加的礦工費,同時需要驗證通過的節點數量大大降低,從而提高了交易輸送量,減少了網路擁堵,在壓力測試下可達到秒1萬到10萬次交易。

與乙太坊的設計理念不同,EOS如同一個功能比較完善的作業系統,提供了不同區塊鏈應用都共同需要的一些功能和模組,以方便開發者在EOS開發各類去中心化應用(DAPP)。

專案風險

分散式系統著名的CAP原理讓我們知道,系統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分區容忍性(Partition)是不可能同時達成的。EOS宣傳功能的強大、也是來源於設計理念的取捨。EOS高拓展性的代價是去中心化的弱化,這增加了交易被資源佔有者篡改的風險。投票制度在現實中的參與程度往往也比較低,影響了決策的公正性。對於持幣數量少、或是偶爾使用一下的普通使用者而言,其交易被驗證的幾率很小,也增加了使用門檻。此外,EOS奇特的眾籌模式也給了開發團隊操作的空間。

4. Bitcoin Cash

代幣價格(USD):$1231.30

市值總量(USD):$208.63億

發行總量(BCH):2100萬

市值排名:第四名

技術指數:★★★★☆

應用程度:★★★★☆

專案簡介

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 BCH)是由來自中國的挖礦巨頭比特大陸旗下的ViaBTC礦池發起的,當前總市值在數位貨幣市場中排行第三。比特幣現金,在本質上是對比特幣鏈上擴容的硬分叉,將區塊大小擴大到了8M。分叉前其存儲的區塊鏈中的資料與軟體,和所有比特幣節點完全相容,分叉後則執行新的代碼並打包大區塊。BCH採用新的簽名演算法(SigHash)來抵禦重放攻擊、強化安全性,並更新了難度調整演算法(DAA)以應對算力振盪。此外,BCH刪除了隔離見證(SegWit)。

項目風險

比特幣現金最大的風險在於其身份正統性之爭。業界普遍認為,比特幣現金的誕生源於主導算力的各大礦池與比特幣core團隊的矛盾。比特幣區塊限制在1M,這使得其共識確認時間與交易輸送量受到限制。據萊比特礦池CEO江卓爾所言,儘管社區絕大部分算力擁有者都支援擴容以便提升性能,比特幣core團隊卻堅持鎖死主鏈區塊1M的限制,以發展自家公司Blockstream的側鏈業務,由此導致比特幣社區一分為二。從某種程度上講,比特幣現金最符合中本聰白皮書中的演進路線,其前途應該得到肯定。可是,如果比特幣這一精神標杆最終被比特幣現金打敗,人們對數字貨幣市場還會有多少信心呢?

5. Litecoin

代幣價格(USD):$135.48

市值總量(USD):$74.54億

發行總量(LTC):8400萬

市值排名:第八名

技術指數:★★★☆☆

應用程度:★★★★☆

專案簡介

萊特幣(Litecoin)由Charlie Lee於2011年發佈,其誕生受到了比特幣的啟發,並在技術上採用相同的實現原理。萊特幣在其工作量證明演算法中使用了由Colin Percival首次提出的Scrypt加密演算法,這使得在普通電腦上進行萊特幣挖礦比用比特幣挖礦更容易。萊特幣網路大約每2.5分鐘(而不是10分鐘)就可以處理一個塊,因此可以提供更快的交易確認。萊特幣的發行總量也是比特幣的4倍,達到了8400萬。

專案風險

萊特幣技術的創新程度不夠,本質上仍是比特幣的山寨版。在2017年,萊特幣創始人將手中的幣悉數拋出、離開交易市場;Github上的原始程式碼也久未更新,這打擊了萊特幣持有者的信心。但萊特幣發佈的時間非常早,是歷史最悠久的幾個數字貨幣之一,現有使用者數量或許是萊特幣僅存的優勢。2017年5月萊特幣完成了隔離見證SegWit,人們對於這一技術褒貶不一。儘管這的確有助提升區塊鏈的能力,BCH的支持者卻認為其不夠直接有效、不如直接擴大區塊容量。

6. Cardano

代幣價格(USD):$0.42

市值總量(USD):$108.61億

發行總量(ADA):450億

市值排名:第五名

技術指數:★★★★★

應用程度:★★★☆☆

圖六:Cardano首席科學家Aggelos Kiayias在牛津大學講述Ouroboros原理

專案簡介

Cardano專案的代幣被稱為ADA,開發負責人是比特股創始人、乙太坊前CEO數學家Charles Hoskinson。Cardano完全開源,採用Haskell語言程式設計,開發團隊學術性強,被認為是Github上原始程式碼更新頻率最高的專案。

Cardano的共識演算法Ouroboros是在DPoS(股份授權證明機制)的基礎上創建的,被認為是首個同行評定的、數學上可證明安全的PoS共識演算法。系統採用分層次的區塊鏈架構,包含Settlement Layer清算層與Computation Layer計算層,前者用於代幣ADA的流通,後者為開發者提供智慧合約、身份驗證、消息通信等功能,以此減少分叉風險、增強系統擴展性。Cardano公開地滿足了法規監督的需要,同時通過創新的軟體架構保護消費者的隱私。

專案風險

目標技術越複雜的初創項目,能否實現的風險往往越大。此外,EOS的主創BM曾對比Cardano、EOS以及BitShares的性能,公開發表評論認為Cardano並不適合中心化應用,交易速度也不夠快。此處本文附上diss的原文地址:

https://steemit.com/cardamon/@dan/peer-review-of-cardano-s-ouroboros

7. DASH

代幣價格(USD):$594.16

市值總量(USD):$46.66億

發行總量(DASH):1890萬

市值排名:第十二名

技術指數:★★★★☆

應用程度:★★★☆☆

專案簡介

達世幣(DASH)是一款支援即時交易、以保護使用者隱私為目的的數位貨幣,其最初被稱為暗黑幣(Darkcoin),後改名為達世幣。它基於比特幣,其特有的雙層網路與匿名技術使得交易更難被監管追蹤。當使用比特幣時,交易都會被寫到資料塊鏈中,接收方和發送方的地址可被查詢。而達世幣的任何交易都將通過Darksend技術在主節點進行多輪混幣,並通過InstantX技術實現即時支付,使得資金動向難以被追蹤查詢。達世幣通過獨創的主節點獎勵機制,鼓勵用戶運行成為主節點。

專案風險

達世幣適合不想暴露交易記錄和財政隱私的使用者,但也常被用於暗網交易與洗錢,這為其未來命運增加了許多政策風險。此外,2017年達世幣的漲幅高達9265%,對於一個歷史悠久的老幣而言,可能會壓縮其未來的上漲空間。

8. IOTA

代幣價格(USD):$1.79

市值總量(USD):$49.62億

發行總量(IOTA):2780萬億

市值排名:第十一名

技術指數:★★★★☆

應用程度:★★★☆☆

圖七:IOTA的纏結網路不同于區塊鏈

專案簡介

IOTA是為物聯網(IoT)設計的一個革命性的新型交易結算和資料轉移系統,同樣適合於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和智慧電網、供應鏈、運輸和移動等領域。

在物聯網中,存在著數以百萬計的微小交易,沒有任何中心化的交易處理模式能夠免費做到;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交易,又會隨著數量的提高而增加交易費用。

IOTA的出現解決了這一痛點。目前,IOTA的主要功能是無需手續費的微支付和安全的資料轉移以及資料錨定,具有良好的擴展性和分區容錯特性。IOTA的設計沒有基於現有的區塊鏈技術,而是對區塊鏈生態系統做出了自己的拓展。它使用纏結來代替傳統的區塊鏈,其本質是一個有向無環圖(DAG)。在纏結中,每筆交易會形成一個新的塊,並由它自己做交易驗證:為了能夠做這個交易驗證,它必須首先驗證網路中隨機選擇的兩個交易。因為每一筆交易都必須確認網路中另外兩筆交易,所以當網路中發生的交易越來越多時,IOTA的生長和拓展就變的越來越順利,在零手續費的條件下解決了拓展性的問題。

項目風險

相較于其他區塊鏈技術,IOTA能夠解決物聯網場景下許多拓展性的問題;然而,相較於中心化、非區塊鏈的方案,IOTA並未在交易速度和易用性上取得優勢。此外,物聯網行業目前尚未有成熟的應用落地,短期內也難以預估IOTA的價值。IOTA總供應量約為2780萬億個,並且都是在初始塊創建的,沒有挖礦新增的幣,對於未來用戶而言也並非利好消息。

9. ZCash

代幣價格(USD):$372.69

市值總量(USD):$11.87億

發行總量(ZEC):2100萬

市值排名:第二十五名

技術指數:★★★★☆

應用程度:★★★☆☆

項目簡介

Zcash是首個使用零知識證明機制的區塊鏈系統。它可提供完全的支付保密性,同時仍能使用公有區塊鏈來維護一個去中心化的網路。Zcash交易自動隱藏區塊鏈上所有交易的發送者、接受者及數額,只有那些擁有查看秘鑰的人才能看到交易的內容。ZCash的用戶擁有完全的控制權,他們可自行選擇向其他人提供查看秘鑰。如果說比特幣有95%的匿名性,達世幣(Dash)和門羅幣(Monero)把匿名性提高到了99%,那麼Zcash的匿名性可以說是100%。

項目風險

ZCash的本質是bitcoin的分叉幣,基於比特幣0.11.2版代碼所修改,發行上限同樣為2100萬個。雖然ZCash可實現絕對匿名,但這種市場需求較為有限。此外,做為一個歷史悠久的老幣,Zcash沒有與去中心化應用聯繫在一起,使用場景單一,因此被許多新興項目反超,其當前市值在數位貨幣市場中僅僅排名第二十五。

結語

截止本文發稿前,數字貨幣市場已在一個月裡遭受連續兩次大跌,比特幣的價格已經跌至9000美元,可謂是高位腰斬。沒有人能夠斷言,當前的形勢是為下一波爆發所做的蟄伏、還已然是在泡沫破裂的邊緣。

歷史總在不斷重演,今天的一切與20年前有著驚人的相似。20年前的互聯網行業在也存在著巨大的泡沫,以技術股為主的NASDAQ指數在2000年3月10日一度攀升到了5048,飛速發展的科技給人們帶來的不僅是日新月異的生活,各種投機、炒作與騙局也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席捲了歐美乃至亞洲的多個市場。

亂象與泡沫之外,當年的互聯網和今天的數字貨幣市場面臨著相似的問題。因為速度過慢、網路過於擁堵,載入一個頁面要等上好久,當年的WWW被戲稱為World Wide Wait (全世界一起等)。今天的比特幣也面臨轉帳確認時間過長、手續費過高、挖礦能源消耗的問題:現在一筆比特幣轉帳的等價手續費,已超過一百元人民幣,這與價值自由流通的初衷背道而馳。此外,各類區塊鏈專案有著不同的共識模式與技術規格,一如當年互聯網企業之間不同的網路通訊協定與傳輸標準,令人眼花繚亂。

大浪淘沙,洗盡鉛華。互聯網泡沫破裂之後,只知宣傳與炒作的專案只能慘遭淘汰,無數的技術標準也只能留下佔據主導地位的幾家。在當年的數位貨幣市場,許多新興的數位貨幣正在努力,這其中,有志成為“區塊鏈Windows與Linux”的Ethereum、EOS、Cardano,也有促進價值流通、如Paypal、支付寶一樣的Ripple、Stellar、Hyperledger,還有滿足特殊安全需求的Dash、ZCash、Monero,以及像IOTA一樣與其他行業深度交互的項目。走向未來的方式不只有一種,是要像OSI模型一樣研究深刻、力求包羅萬象,還是要像TCP/IP一樣憑藉簡單易用、先行搶佔市場?本文從技術的角度簡單地介紹了9種比特幣之外的數字貨幣專案,以供各位讀者參考。

減少能源消耗與算力競爭;發展Plasma可擴展自主智慧合約,擴容並提高交易速度、以達到企業級水準。

2. Ripple

代幣價格(USD):$0.94

市值總量(USD):$369.92億

發行總量(XRP):1000億

市值排名:第三名

技術指數:★★★★☆

應用程度:★★★★★

圖四:傳統的國際匯款支付開銷巨大

項目簡介

Ripple是當前最成功的區塊鏈業務項目之一。不同于乙太坊那樣的區塊鏈基礎設施,Ripple側重於銀行業務。它通過RippleNet連接銀行、支付提供商和數位資產交易所,為全球匯款提供無摩擦的體驗,獲得了穀歌與各大銀行的投資,僅在日本就獲得了47家銀行的支持。

Ripple採用RPCA協議共識,核心機制為原創的OpenCoin演算法,通過特殊節點的投票在短時間內進行驗證和確認交易。這種共識機制將網路中的節點分為兩類,一類是普通節點,還有一類是驗證節點。協議共識規定只需要驗證節點的投票,因為可大大縮短驗證時間。Ripple區塊的出塊時間為秒級,目前其輸送量已達到每秒數萬筆,理論上達到了Visa的級別。

瑞波幣(XRP)是Ripple系統中唯一的通用貨幣,在各國法幣銀行之間起到流通橋樑和保障安全的作用。不同於比特幣與乙太坊,瑞波幣並不需要挖礦產生,是一種“消耗能源”。成功完成的交易會支付少量的瑞波幣作為手續費、並被網路銷毀。所以XRP的數量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減少。

專案風險

RPCA協定的缺點就是易於遭受攻擊。駭客可以偽造node,甚至可以大量擴散潛伏,並在某個時間突然攻擊所有網路。Ripple維護成本高,雖可人工維護,但也有改動節點的風險。此外,Ripple實行中心化運作,開發團隊擁有大量代幣。

3. EOS

代幣價格(USD):$10.04

市值總量(USD):$64.39億

發行總量(EOS):10億

市值排名:第九名

技術指數:★★★★★

應用程度:★★★★☆

圖五:EOS已在Github上發佈其2.0版本

專案簡介

EOS是本文列舉項目中最為年輕的一個,由Block.one公司主導開發。自2017年在紐約共識大會上亮相以來,EOS便獲得了眾多領域的關注,一度被媒體譽為“區塊鏈的第一個商業級作業系統”,其總市值在短短半年內已躍居整個數位貨幣市場的第六名。EOS旨在突破當前區塊鏈技術的局限,包括不支援大規模併發交易、去中心化應用(DAPP)開發難度大、以及反覆運算硬分叉導致社區混亂等問題。

EOS採用了委任權益證明DPoS(Delegated Proof of Stake)共識機制。網路裡所有人投票選出N個記帳人,N個記帳人對每個區塊的交易進行簽名驗證。網路資源取決於持有的代幣數量、而非交易附加的礦工費,同時需要驗證通過的節點數量大大降低,從而提高了交易輸送量,減少了網路擁堵,在壓力測試下可達到秒1萬到10萬次交易。

與乙太坊的設計理念不同,EOS如同一個功能比較完善的作業系統,提供了不同區塊鏈應用都共同需要的一些功能和模組,以方便開發者在EOS開發各類去中心化應用(DAPP)。

專案風險

分散式系統著名的CAP原理讓我們知道,系統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分區容忍性(Partition)是不可能同時達成的。EOS宣傳功能的強大、也是來源於設計理念的取捨。EOS高拓展性的代價是去中心化的弱化,這增加了交易被資源佔有者篡改的風險。投票制度在現實中的參與程度往往也比較低,影響了決策的公正性。對於持幣數量少、或是偶爾使用一下的普通使用者而言,其交易被驗證的幾率很小,也增加了使用門檻。此外,EOS奇特的眾籌模式也給了開發團隊操作的空間。

4. Bitcoin Cash

代幣價格(USD):$1231.30

市值總量(USD):$208.63億

發行總量(BCH):2100萬

市值排名:第四名

技術指數:★★★★☆

應用程度:★★★★☆

專案簡介

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 BCH)是由來自中國的挖礦巨頭比特大陸旗下的ViaBTC礦池發起的,當前總市值在數位貨幣市場中排行第三。比特幣現金,在本質上是對比特幣鏈上擴容的硬分叉,將區塊大小擴大到了8M。分叉前其存儲的區塊鏈中的資料與軟體,和所有比特幣節點完全相容,分叉後則執行新的代碼並打包大區塊。BCH採用新的簽名演算法(SigHash)來抵禦重放攻擊、強化安全性,並更新了難度調整演算法(DAA)以應對算力振盪。此外,BCH刪除了隔離見證(SegWit)。

項目風險

比特幣現金最大的風險在於其身份正統性之爭。業界普遍認為,比特幣現金的誕生源於主導算力的各大礦池與比特幣core團隊的矛盾。比特幣區塊限制在1M,這使得其共識確認時間與交易輸送量受到限制。據萊比特礦池CEO江卓爾所言,儘管社區絕大部分算力擁有者都支援擴容以便提升性能,比特幣core團隊卻堅持鎖死主鏈區塊1M的限制,以發展自家公司Blockstream的側鏈業務,由此導致比特幣社區一分為二。從某種程度上講,比特幣現金最符合中本聰白皮書中的演進路線,其前途應該得到肯定。可是,如果比特幣這一精神標杆最終被比特幣現金打敗,人們對數字貨幣市場還會有多少信心呢?

5. Litecoin

代幣價格(USD):$135.48

市值總量(USD):$74.54億

發行總量(LTC):8400萬

市值排名:第八名

技術指數:★★★☆☆

應用程度:★★★★☆

專案簡介

萊特幣(Litecoin)由Charlie Lee於2011年發佈,其誕生受到了比特幣的啟發,並在技術上採用相同的實現原理。萊特幣在其工作量證明演算法中使用了由Colin Percival首次提出的Scrypt加密演算法,這使得在普通電腦上進行萊特幣挖礦比用比特幣挖礦更容易。萊特幣網路大約每2.5分鐘(而不是10分鐘)就可以處理一個塊,因此可以提供更快的交易確認。萊特幣的發行總量也是比特幣的4倍,達到了8400萬。

專案風險

萊特幣技術的創新程度不夠,本質上仍是比特幣的山寨版。在2017年,萊特幣創始人將手中的幣悉數拋出、離開交易市場;Github上的原始程式碼也久未更新,這打擊了萊特幣持有者的信心。但萊特幣發佈的時間非常早,是歷史最悠久的幾個數字貨幣之一,現有使用者數量或許是萊特幣僅存的優勢。2017年5月萊特幣完成了隔離見證SegWit,人們對於這一技術褒貶不一。儘管這的確有助提升區塊鏈的能力,BCH的支持者卻認為其不夠直接有效、不如直接擴大區塊容量。

6. Cardano

代幣價格(USD):$0.42

市值總量(USD):$108.61億

發行總量(ADA):450億

市值排名:第五名

技術指數:★★★★★

應用程度:★★★☆☆

圖六:Cardano首席科學家Aggelos Kiayias在牛津大學講述Ouroboros原理

專案簡介

Cardano專案的代幣被稱為ADA,開發負責人是比特股創始人、乙太坊前CEO數學家Charles Hoskinson。Cardano完全開源,採用Haskell語言程式設計,開發團隊學術性強,被認為是Github上原始程式碼更新頻率最高的專案。

Cardano的共識演算法Ouroboros是在DPoS(股份授權證明機制)的基礎上創建的,被認為是首個同行評定的、數學上可證明安全的PoS共識演算法。系統採用分層次的區塊鏈架構,包含Settlement Layer清算層與Computation Layer計算層,前者用於代幣ADA的流通,後者為開發者提供智慧合約、身份驗證、消息通信等功能,以此減少分叉風險、增強系統擴展性。Cardano公開地滿足了法規監督的需要,同時通過創新的軟體架構保護消費者的隱私。

專案風險

目標技術越複雜的初創項目,能否實現的風險往往越大。此外,EOS的主創BM曾對比Cardano、EOS以及BitShares的性能,公開發表評論認為Cardano並不適合中心化應用,交易速度也不夠快。此處本文附上diss的原文地址:

https://steemit.com/cardamon/@dan/peer-review-of-cardano-s-ouroboros

7. DASH

代幣價格(USD):$594.16

市值總量(USD):$46.66億

發行總量(DASH):1890萬

市值排名:第十二名

技術指數:★★★★☆

應用程度:★★★☆☆

專案簡介

達世幣(DASH)是一款支援即時交易、以保護使用者隱私為目的的數位貨幣,其最初被稱為暗黑幣(Darkcoin),後改名為達世幣。它基於比特幣,其特有的雙層網路與匿名技術使得交易更難被監管追蹤。當使用比特幣時,交易都會被寫到資料塊鏈中,接收方和發送方的地址可被查詢。而達世幣的任何交易都將通過Darksend技術在主節點進行多輪混幣,並通過InstantX技術實現即時支付,使得資金動向難以被追蹤查詢。達世幣通過獨創的主節點獎勵機制,鼓勵用戶運行成為主節點。

專案風險

達世幣適合不想暴露交易記錄和財政隱私的使用者,但也常被用於暗網交易與洗錢,這為其未來命運增加了許多政策風險。此外,2017年達世幣的漲幅高達9265%,對於一個歷史悠久的老幣而言,可能會壓縮其未來的上漲空間。

8. IOTA

代幣價格(USD):$1.79

市值總量(USD):$49.62億

發行總量(IOTA):2780萬億

市值排名:第十一名

技術指數:★★★★☆

應用程度:★★★☆☆

圖七:IOTA的纏結網路不同于區塊鏈

專案簡介

IOTA是為物聯網(IoT)設計的一個革命性的新型交易結算和資料轉移系統,同樣適合於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和智慧電網、供應鏈、運輸和移動等領域。

在物聯網中,存在著數以百萬計的微小交易,沒有任何中心化的交易處理模式能夠免費做到;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交易,又會隨著數量的提高而增加交易費用。

IOTA的出現解決了這一痛點。目前,IOTA的主要功能是無需手續費的微支付和安全的資料轉移以及資料錨定,具有良好的擴展性和分區容錯特性。IOTA的設計沒有基於現有的區塊鏈技術,而是對區塊鏈生態系統做出了自己的拓展。它使用纏結來代替傳統的區塊鏈,其本質是一個有向無環圖(DAG)。在纏結中,每筆交易會形成一個新的塊,並由它自己做交易驗證:為了能夠做這個交易驗證,它必須首先驗證網路中隨機選擇的兩個交易。因為每一筆交易都必須確認網路中另外兩筆交易,所以當網路中發生的交易越來越多時,IOTA的生長和拓展就變的越來越順利,在零手續費的條件下解決了拓展性的問題。

項目風險

相較于其他區塊鏈技術,IOTA能夠解決物聯網場景下許多拓展性的問題;然而,相較於中心化、非區塊鏈的方案,IOTA並未在交易速度和易用性上取得優勢。此外,物聯網行業目前尚未有成熟的應用落地,短期內也難以預估IOTA的價值。IOTA總供應量約為2780萬億個,並且都是在初始塊創建的,沒有挖礦新增的幣,對於未來用戶而言也並非利好消息。

9. ZCash

代幣價格(USD):$372.69

市值總量(USD):$11.87億

發行總量(ZEC):2100萬

市值排名:第二十五名

技術指數:★★★★☆

應用程度:★★★☆☆

項目簡介

Zcash是首個使用零知識證明機制的區塊鏈系統。它可提供完全的支付保密性,同時仍能使用公有區塊鏈來維護一個去中心化的網路。Zcash交易自動隱藏區塊鏈上所有交易的發送者、接受者及數額,只有那些擁有查看秘鑰的人才能看到交易的內容。ZCash的用戶擁有完全的控制權,他們可自行選擇向其他人提供查看秘鑰。如果說比特幣有95%的匿名性,達世幣(Dash)和門羅幣(Monero)把匿名性提高到了99%,那麼Zcash的匿名性可以說是100%。

項目風險

ZCash的本質是bitcoin的分叉幣,基於比特幣0.11.2版代碼所修改,發行上限同樣為2100萬個。雖然ZCash可實現絕對匿名,但這種市場需求較為有限。此外,做為一個歷史悠久的老幣,Zcash沒有與去中心化應用聯繫在一起,使用場景單一,因此被許多新興項目反超,其當前市值在數位貨幣市場中僅僅排名第二十五。

結語

截止本文發稿前,數字貨幣市場已在一個月裡遭受連續兩次大跌,比特幣的價格已經跌至9000美元,可謂是高位腰斬。沒有人能夠斷言,當前的形勢是為下一波爆發所做的蟄伏、還已然是在泡沫破裂的邊緣。

歷史總在不斷重演,今天的一切與20年前有著驚人的相似。20年前的互聯網行業在也存在著巨大的泡沫,以技術股為主的NASDAQ指數在2000年3月10日一度攀升到了5048,飛速發展的科技給人們帶來的不僅是日新月異的生活,各種投機、炒作與騙局也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席捲了歐美乃至亞洲的多個市場。

亂象與泡沫之外,當年的互聯網和今天的數字貨幣市場面臨著相似的問題。因為速度過慢、網路過於擁堵,載入一個頁面要等上好久,當年的WWW被戲稱為World Wide Wait (全世界一起等)。今天的比特幣也面臨轉帳確認時間過長、手續費過高、挖礦能源消耗的問題:現在一筆比特幣轉帳的等價手續費,已超過一百元人民幣,這與價值自由流通的初衷背道而馳。此外,各類區塊鏈專案有著不同的共識模式與技術規格,一如當年互聯網企業之間不同的網路通訊協定與傳輸標準,令人眼花繚亂。

大浪淘沙,洗盡鉛華。互聯網泡沫破裂之後,只知宣傳與炒作的專案只能慘遭淘汰,無數的技術標準也只能留下佔據主導地位的幾家。在當年的數位貨幣市場,許多新興的數位貨幣正在努力,這其中,有志成為“區塊鏈Windows與Linux”的Ethereum、EOS、Cardano,也有促進價值流通、如Paypal、支付寶一樣的Ripple、Stellar、Hyperledger,還有滿足特殊安全需求的Dash、ZCash、Monero,以及像IOTA一樣與其他行業深度交互的項目。走向未來的方式不只有一種,是要像OSI模型一樣研究深刻、力求包羅萬象,還是要像TCP/IP一樣憑藉簡單易用、先行搶佔市場?本文從技術的角度簡單地介紹了9種比特幣之外的數字貨幣專案,以供各位讀者參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