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為什麼說未來五到十年,中國會至少出現50

根據中國烹飪協會的統計, 2017 年, 中國餐飲業的銷售額將達到 3.9 萬億。 規模、就業人數都龐大的餐飲業, 絕對是中國人最依賴的產業。 但是當生活服務行業中其他子分類都已經受到資本市場的支持與青睞的時候, 為什麼上市的餐飲公司少之又少?

一直存在的一種聲音是, 餐飲企業上市難與政策環境密切相關。 中央提出“八項規定”、糾正“四風”以及限制三公消費等各種政策之後, 高端餐飲受到了極大影響, 間接導致餐飲上市之路被消解。

但在番茄資本創始人卿永看來, 過去的一段時間, 餐飲市場環境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上市之路, 正在逐漸清晰起來。

這一步是消費升級, 下一步就是上市

日前, 番茄資本發佈了《中國餐飲業第一份投融資報告》(後簡稱《報告》)。 報告分析了 2014 到 2017 年餐飲企業的上市、投融資情況。

2017 年, 廣州酒家在經歷 9 年的等待之後終於上市餐飲

《報告》指出, 中國經濟已經由注重“量”的高速增長階段, 轉到了注重品質的高品質發展階段。 在創新驅動以及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比重上升的情況下, 產業正在被推動升級。

新的發展需求, 帶來了資本化的機會, 上市就是其中一條路徑。 原小肥羊董事長助理趙天亮認為, 借助資本上市, 是解決競爭、打造品牌的捷徑。 上市使得餐飲公司能將未來的價值在當下進行兌現, 用這些錢來發展, 或者進行收購、並購, 最終變得更強。

中國資本市場至今已有 27 年的歷史, 但是直到今天, 中國的餐飲業只有 15 家上市公司。 《報告》中提到, 這背後的原因其實是:規範。

過去一段時間, 上市之路的艱難, 讓許多本土企業選擇去香港、美國上市

A 股證監會內部報告中停止一切餐飲企業上市, 是因為有一家企業財務作假。 一直以來, 財務不透明、盈利不穩定、管理不規範是阻礙中國餐飲公司上市的“三大難題”。 中國的餐飲行業大多無法標準化經營, 這使得他們在謀求上市的時候, 無法滿足“合規”的基本要求。

卿永曾經就上市的問題詢問過吉祥餛飩創始人張彪, 張彪覺得上市的路徑, 能夠提高餐企規範發展的動力, 通過上市目標牽引解決行業的人才問題, 扎實企業核心競爭力。

消費升級, 推動業態升級

上市背後的意義, 是餐企倒逼自己進行規範化。

在這幾年間, 伴隨大資料、分析平臺、先進演算法的開源以及機器學習方法的優化, 人工智慧催生出了無人零售店、智慧物流、移動支付等新業態, 進一步推動了消費升級。

而這些業態與餐飲相結合, 讓餐飲企業能夠在運營的時候, 更加規範化。 換句話說, 新技術讓消費者擇優而買。 為了讓消費者來買買買, 餐企必須要做到“優”。

《報告》中指出, 2014 年 31 家機構參與投資餐飲、管理資金總量達 8680 億。

現在, 海外餐飲投資機構幾乎全面撤離。

2017 年, 餐飲市場有 61 家投資機構管理 5092 億資金。 這些大多來自北上深的投資機構, 對於本土的投資市場觀察更加細緻, 能夠滿足餐飲企業不同階段的擴張需求。

餐飲投資機構地域分佈圖

不過地域的限制也將投資的範圍縮小了, 現在的投資主戰場也限制在北京、上海、深圳這幾個超一線城市,廣州、杭州、成都這些城市幾乎沒有被注意到。

另外兩個方式是天使投資與並購。但是過去的案例表明,這兩條路都不好走。天使投資的金額小,而並購案中“奪權”的事件屢有發生,數次易主的俏江南就是一個例子。

66 起並購案中,在完成並購後茁壯成長的沒幾個

《報告》提出了對餐飲企業上市的展望。它認為海外餐飲投資機構撤離,實際上是並購、上市這兩條路被堵死之後,對市場的失望。而上市是保證餐飲資本,特別是非早期進入的資本獲利的方式。

在西少爺聯合創始人袁澤路看來,電子支付的推行以及過去幾年實行的營改增規範納稅,改善了餐飲上市的障礙。這使得未來十年內,餐飲行業會迎來本土上市潮以及進入全球化成熟期兩大趨勢。

卿永也提出了類似觀點,他認為如果實現規範化,未來五到十年內,中國會至少出現 50-100 家餐飲上市公司。

最先上市的,可能是速食

《報告》裡提到,美國總共有 50 家餐飲上市企業。按照品類來劃分,咖啡、茶飲 2 家,麵包、甜品 2 家,西式正餐 14 家,西餐有 32 家。整個市值當中,咖啡、茶飲的平均市值是 2797.6 億人民幣。

再看回香港的餐飲上市企業,排除內地到香港上市的公司,香港本土的企業上市公司總共有 24 家。按照品類劃分,咖啡 2 家,西式速食 1 家,中式正餐 13 家。

美國、香港上市餐企分析

總結全世界的上市餐企,你會發現:正餐市盈率最低;速食上市企業最多、市盈率最高;速食的表現最好,也最受資本的青睞。不包括內地去香港上市的餐飲企業,香港本土的 24 家餐飲上市企業裡,正餐沒有一家盈利,4 家速食全部盈利。

在這個世界上增長最快的消費者市場,資本已經開始在速食領域先發制人了。中式速食老鄉雞宣佈獲得 2 億人民幣後,宣佈將在未來 5 年將門店數量從 400 家增加到 1600 家。麥當勞宣佈“願景 2022 ”計畫,擬在 5 年內把在中國的餐廳增加一倍。

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之前在一次會議中提到,按照當前的發展速度,餐飲收入在十三五末有望超過五萬億元。這個數字跟 2016 年美國餐飲業營收總額相匹配,但現在中國的上市餐企只是美國的一半。

中國平均一億人口只有一家上市餐企

中國餐企的上市之路還有很長,但大家已經意識到,需要加快速度了。

對上市,大佬們是這麼看的

葉茂中行銷策劃機構董事長葉茂中:

我對餐飲業上市的三點看法:

第一點:未來餐飲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必將由若干個餐飲上市企業集團控制。餐飲市場整體品牌分散的局面或許不會改變,但上市餐飲集團以資本為力量,控制更多的品牌進而控制更多的市場份額這一趨勢已經顯現。

第二點:有條件要上市,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市。目前餐飲上市企業還較少,但從餐飲市場發展的角度來看,現在恰恰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戰略視窗期,在這個期間上市,就可充分利用資本力量進行優質品牌的整合、戰略資源的整合,就可事半功倍的構建帝國式的餐飲集團。

第三點:要將軍趕路,不追小兔。絕大多數餐飲企業目前依然有極強的小農意識,目光不夠長遠,在財務規範、管理規範以及品牌打造上捨不得投入。這恰恰是有大理想的餐飲企業彎道超車的好機會,所以應該盡可能早的做好各方面準備,要有贏在起跑線的戰略思維。

台資味董事長邱明輝:

餐飲企業上市能幫助企業得到品牌的提升公信力的提升能為企業更好的吸引人才。對於餐飲行業來講餐飲企業上市能加快中國餐飲連鎖化品牌化全球化的進程。但是餐飲企業合規化是大勢所趨,上市一定是水到渠成。一定不能為上市而上市。

豐茂烤串創始人尹龍哲:

目前餐飲行業上市有難度:主要是財務不透明,食品安全有風險。但是稅務改革對餐飲行業有利於規範了,企業為了發展對食品安全要求也越來越高了,過幾年上市的餐飲企業越來越多,為什麼要上市?1.上市可以融資,解決擴大企業經營資金需求問題;2.上市對企業管理提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3.吸引人才有幫助;4.提升品牌知名度;5.便於收購和並購;6.增加股東的資金流動性。

九鼎大消費投資總經理王欣:

之前投資機構投資餐飲行業很少,究其原因,是因為資本還沒成熟。現在,兩方面導致了餐飲投資漸漸升溫:一方面,線上支付、稅務改革、erp系統的完善等等,導致餐飲企業的收入可被核查,餐飲企業規範運營也成為可能,因此餐飲企業ipo的可能性大大加強,這樣投資機構的退出通道被打通了;另一方面,中國的資本漸漸成熟,逐步出現了分工細化,開始產生了滿足不同需求的資本,包括諸如匹配餐飲單店的股權眾籌資本、匹配快速擴張期的收益權資本、以及以IPO為目的股權投資資本等等,不同類型的資本,源於不同的收益需求,逐步開始滿足一個優秀餐飲企業不同階段的擴張需求,這些對餐飲行業來講都是非常好的消息。

張亮麻辣燙創始人張亮:

上市只是餐飲企業發展戰略的一步棋,很多人認為只要餐飲企業上市了,接下來必定是會快速擴張。但從歷年來已經上市的餐飲企業來看,在市場擴張的過程中有成功亦有失敗,可見上市這步棋走的對錯與否,是風險與成功並存的。我覺得對於上市的理解,企業領導人必須思路清晰,到底是為了“上市本身”還是為了“企業發展”,或許上市對企業聲譽及資本融入確有提升,但最終還是不能為了上市而上市。應該根據企業自身需要,考慮好是否適合上市。在企業經營中,其實還是需要保持初心,將企業的“本質”回歸到餐飲原本的發展動力才是企業應該做的,而對於上市,我認為它只是一時的結果,核心仍在自己,仍在產品,仍在你給這個企業設定了怎樣的未來,以及是否有那麼一群人願意與你一起實現。

鄉村基董事長李紅:

當企業在創業過程中理清了自己的使命和願景後,當商業模式符合市場需求的趨勢,搶佔市場成為品牌的先機,解決競爭的局面,企業需要快速增長,就需要資本助力發展,總之,把握好節奏,上市是里程碑是企業發展的節點,利用資本市場的優勢,放大品牌價值。

志銘實業董事長孔令金:

目前國內的餐飲還不是很正規,上對國家稅率,下對員工社保,都不是很完善,餐飲企業上市實際上可以理解為對餐飲企業的倒逼行為,讓餐飲企業更正規更健康更持續,上市對接資本,資本對接產業,是互補性行為,也是未來發展的發向,企業持繼良性發展合法合規是前提,資本,資源整合是根本。

天圖資本 CEO 馮衛東:

餐飲企業上市是提升品牌價值、吸引人才和資本、改善激勵機制、轉變增長方式的重要途徑,有條件的餐飲企業應該爭取上市

IDG 副總裁何昊:

餐飲上市沒啥心得,九毛九還排著呢,證監會高層對餐飲有偏見,長期看對優秀餐飲上市還是樂觀的。

中國上市服務十大律所之一,啟元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劉中明:

餐飲企業上市,不僅是餐飲企業自身實力、業績和創新力的體現,也是其更快更好的發展的強大助推力。餐飲企業上市要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力:第一,清晰的發展戰略,可行的有前景的可複製的商業盈利模式;二,規範的、可控的和可準確計量核算的財務和內部控制體系;三,業務、環保、品質、資質和稅務等方面的合法合規;四,已形成規模化的市場、業績和客戶群體;五,管理團隊和領導團隊的凝聚、和諧和再次創業發展的動力;六、高素質、專業、貼身的仲介服務團隊。

關於餐飲上市這事兒,您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在留言區告訴小編哦!

現在的投資主戰場也限制在北京、上海、深圳這幾個超一線城市,廣州、杭州、成都這些城市幾乎沒有被注意到。

另外兩個方式是天使投資與並購。但是過去的案例表明,這兩條路都不好走。天使投資的金額小,而並購案中“奪權”的事件屢有發生,數次易主的俏江南就是一個例子。

66 起並購案中,在完成並購後茁壯成長的沒幾個

《報告》提出了對餐飲企業上市的展望。它認為海外餐飲投資機構撤離,實際上是並購、上市這兩條路被堵死之後,對市場的失望。而上市是保證餐飲資本,特別是非早期進入的資本獲利的方式。

在西少爺聯合創始人袁澤路看來,電子支付的推行以及過去幾年實行的營改增規範納稅,改善了餐飲上市的障礙。這使得未來十年內,餐飲行業會迎來本土上市潮以及進入全球化成熟期兩大趨勢。

卿永也提出了類似觀點,他認為如果實現規範化,未來五到十年內,中國會至少出現 50-100 家餐飲上市公司。

最先上市的,可能是速食

《報告》裡提到,美國總共有 50 家餐飲上市企業。按照品類來劃分,咖啡、茶飲 2 家,麵包、甜品 2 家,西式正餐 14 家,西餐有 32 家。整個市值當中,咖啡、茶飲的平均市值是 2797.6 億人民幣。

再看回香港的餐飲上市企業,排除內地到香港上市的公司,香港本土的企業上市公司總共有 24 家。按照品類劃分,咖啡 2 家,西式速食 1 家,中式正餐 13 家。

美國、香港上市餐企分析

總結全世界的上市餐企,你會發現:正餐市盈率最低;速食上市企業最多、市盈率最高;速食的表現最好,也最受資本的青睞。不包括內地去香港上市的餐飲企業,香港本土的 24 家餐飲上市企業裡,正餐沒有一家盈利,4 家速食全部盈利。

在這個世界上增長最快的消費者市場,資本已經開始在速食領域先發制人了。中式速食老鄉雞宣佈獲得 2 億人民幣後,宣佈將在未來 5 年將門店數量從 400 家增加到 1600 家。麥當勞宣佈“願景 2022 ”計畫,擬在 5 年內把在中國的餐廳增加一倍。

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之前在一次會議中提到,按照當前的發展速度,餐飲收入在十三五末有望超過五萬億元。這個數字跟 2016 年美國餐飲業營收總額相匹配,但現在中國的上市餐企只是美國的一半。

中國平均一億人口只有一家上市餐企

中國餐企的上市之路還有很長,但大家已經意識到,需要加快速度了。

對上市,大佬們是這麼看的

葉茂中行銷策劃機構董事長葉茂中:

我對餐飲業上市的三點看法:

第一點:未來餐飲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必將由若干個餐飲上市企業集團控制。餐飲市場整體品牌分散的局面或許不會改變,但上市餐飲集團以資本為力量,控制更多的品牌進而控制更多的市場份額這一趨勢已經顯現。

第二點:有條件要上市,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市。目前餐飲上市企業還較少,但從餐飲市場發展的角度來看,現在恰恰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戰略視窗期,在這個期間上市,就可充分利用資本力量進行優質品牌的整合、戰略資源的整合,就可事半功倍的構建帝國式的餐飲集團。

第三點:要將軍趕路,不追小兔。絕大多數餐飲企業目前依然有極強的小農意識,目光不夠長遠,在財務規範、管理規範以及品牌打造上捨不得投入。這恰恰是有大理想的餐飲企業彎道超車的好機會,所以應該盡可能早的做好各方面準備,要有贏在起跑線的戰略思維。

台資味董事長邱明輝:

餐飲企業上市能幫助企業得到品牌的提升公信力的提升能為企業更好的吸引人才。對於餐飲行業來講餐飲企業上市能加快中國餐飲連鎖化品牌化全球化的進程。但是餐飲企業合規化是大勢所趨,上市一定是水到渠成。一定不能為上市而上市。

豐茂烤串創始人尹龍哲:

目前餐飲行業上市有難度:主要是財務不透明,食品安全有風險。但是稅務改革對餐飲行業有利於規範了,企業為了發展對食品安全要求也越來越高了,過幾年上市的餐飲企業越來越多,為什麼要上市?1.上市可以融資,解決擴大企業經營資金需求問題;2.上市對企業管理提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3.吸引人才有幫助;4.提升品牌知名度;5.便於收購和並購;6.增加股東的資金流動性。

九鼎大消費投資總經理王欣:

之前投資機構投資餐飲行業很少,究其原因,是因為資本還沒成熟。現在,兩方面導致了餐飲投資漸漸升溫:一方面,線上支付、稅務改革、erp系統的完善等等,導致餐飲企業的收入可被核查,餐飲企業規範運營也成為可能,因此餐飲企業ipo的可能性大大加強,這樣投資機構的退出通道被打通了;另一方面,中國的資本漸漸成熟,逐步出現了分工細化,開始產生了滿足不同需求的資本,包括諸如匹配餐飲單店的股權眾籌資本、匹配快速擴張期的收益權資本、以及以IPO為目的股權投資資本等等,不同類型的資本,源於不同的收益需求,逐步開始滿足一個優秀餐飲企業不同階段的擴張需求,這些對餐飲行業來講都是非常好的消息。

張亮麻辣燙創始人張亮:

上市只是餐飲企業發展戰略的一步棋,很多人認為只要餐飲企業上市了,接下來必定是會快速擴張。但從歷年來已經上市的餐飲企業來看,在市場擴張的過程中有成功亦有失敗,可見上市這步棋走的對錯與否,是風險與成功並存的。我覺得對於上市的理解,企業領導人必須思路清晰,到底是為了“上市本身”還是為了“企業發展”,或許上市對企業聲譽及資本融入確有提升,但最終還是不能為了上市而上市。應該根據企業自身需要,考慮好是否適合上市。在企業經營中,其實還是需要保持初心,將企業的“本質”回歸到餐飲原本的發展動力才是企業應該做的,而對於上市,我認為它只是一時的結果,核心仍在自己,仍在產品,仍在你給這個企業設定了怎樣的未來,以及是否有那麼一群人願意與你一起實現。

鄉村基董事長李紅:

當企業在創業過程中理清了自己的使命和願景後,當商業模式符合市場需求的趨勢,搶佔市場成為品牌的先機,解決競爭的局面,企業需要快速增長,就需要資本助力發展,總之,把握好節奏,上市是里程碑是企業發展的節點,利用資本市場的優勢,放大品牌價值。

志銘實業董事長孔令金:

目前國內的餐飲還不是很正規,上對國家稅率,下對員工社保,都不是很完善,餐飲企業上市實際上可以理解為對餐飲企業的倒逼行為,讓餐飲企業更正規更健康更持續,上市對接資本,資本對接產業,是互補性行為,也是未來發展的發向,企業持繼良性發展合法合規是前提,資本,資源整合是根本。

天圖資本 CEO 馮衛東:

餐飲企業上市是提升品牌價值、吸引人才和資本、改善激勵機制、轉變增長方式的重要途徑,有條件的餐飲企業應該爭取上市

IDG 副總裁何昊:

餐飲上市沒啥心得,九毛九還排著呢,證監會高層對餐飲有偏見,長期看對優秀餐飲上市還是樂觀的。

中國上市服務十大律所之一,啟元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劉中明:

餐飲企業上市,不僅是餐飲企業自身實力、業績和創新力的體現,也是其更快更好的發展的強大助推力。餐飲企業上市要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力:第一,清晰的發展戰略,可行的有前景的可複製的商業盈利模式;二,規範的、可控的和可準確計量核算的財務和內部控制體系;三,業務、環保、品質、資質和稅務等方面的合法合規;四,已形成規模化的市場、業績和客戶群體;五,管理團隊和領導團隊的凝聚、和諧和再次創業發展的動力;六、高素質、專業、貼身的仲介服務團隊。

關於餐飲上市這事兒,您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在留言區告訴小編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