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聯姻猩便利,星星冷鏈搭上新零售風口,未來要做百萬台無人冷櫃

文/陳利娜

2017年12月20日, 浙江星星冷鏈集成股份有限公司、猩便利聯合創始人兼高級副總裁張宇輝(右)共同出席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互聯網企業發展靠的是速度、反覆運算和模式, 傳統企業則靠基礎和沉澱, 前者輕資產運營, 後者體量很大、資產很重, 有的時候真的很難攜手。 雙方理念和速度的同步很關鍵。 因為契合, 星星冷鏈與猩便利才得以合作。

記者:近百萬台冷櫃的投放, 大概會什麼時間完成?

楊文勇:近百萬台更多的是一個概念, 真正是不是一百萬台, 還要根據具體的商業模式和產業的發展情況來看。 這裡強調的是, 猩便利要成為行業的領先者, 需要有百萬個點, 要抓那麼多的入口。

未來新零售企業生存的點位在哪裡?三十萬點, 五十萬點, 還是一百萬點?猩便利的自我定位是未來新零售的領頭羊, 給自己設定了一個百萬級點位元的目標,

因而星星冷鏈自然會有百萬級的產品去支撐。

從這一層面講, 這個概念更多的是指雙方的理想和目標, 而不是說有一個確定的時間, 到哪一天我要投放一百萬冷櫃到市場。 也許猩便利這個百萬點位元需要兩年時間, 也許到五十萬個點位時, 已經成為行業的領跑者。 當它完成這一目標時, 就開始強調效率, 要精細化管理, 改善供應鏈。

記者:新零售將給冷凍食品產業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楊文勇:2016年10月份, 馬雲在雲棲大會上提出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五新”概念。 當時, 我還不知道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但我想, “新”一定是變化, 一定要打破傳統的東西。

新零售改變了以往小賣部、超市的銷售模式, 以最小的單元、最近的距離, 來到消費者身邊。 因為結合了互聯網技術, 有大資料分析, 新零售平臺能自動判斷辦公樓裡什麼商品消費量最大, 從而有針對性地提供產品, 這是新零售的優勢。 今後, 新零售會由半封閉式到開放式轉變, 比如從辦公室、電影院、圖書館、網吧等室內公共場所,

向車站、碼頭、道路邊轉變。

當新零售商業模式出現時, 星星冷鏈需要考慮的是, 以什麼樣的技術和方式解決新零售的設備需求。

2018年, 新零售業態尤其是速凍食品、生鮮將有兩個變化, 第一個是線下反轉, 第二個是品質升級。

具體來說, 2018年基本上不會出現以往線上100%的增量, 線上的流量和體驗, 客戶已經不能完全滿足。 以前消費者選擇線上購物是為了便宜, 省時間, 但線上消費缺乏體驗感, 消費者的理念已經悄然發生變化。

現在很難確定各產業間的界限, 互聯網打破了這些。 行業發展不再以業態存在, 而是以用戶需求的形式存在。 線下零售必須做出改變, 可圍繞透明便宜、消費方便、體驗好、有互動、新製造的柔性化、新技術智慧應用等展開。

新零售會給現在的商業業態帶來很大的衝擊、洗牌, 盈利方式甚至也會調整。 對於冷凍食品企業來說, 最後比拼的一定是產品品質。 這就逼迫冷凍食品企業去研究消費者喜好, 努力把產品做好, 而不是研究商業關係。 專注於產品本身, 關注產品的新鮮度、品質, 對於那些重品質的優秀企業來說, 是個非常利好的事情。

星星冷鏈的“猩·星動力車間”內景

隨著新零售的發展,新經營也會顯現,支付會變得越來越方便。未來,速凍食品廠的資金使用效率會提高;超市需要轉型,做服務和體驗中心;小賣部將集倉儲、服務、體驗於一體。

新零售為傳統製造業帶來了機會。互聯網的發展對傳統製造業來說不是清洗,而是一個重生的機會。

02

| 談趨勢 |

互聯網時代,製造業要細分化、個性化、定制化、柔性化

記者:過去的一年,冷櫃市場有哪些比較明顯的變化?將來的發展趨勢如何?

楊文勇: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中產階層規模越來越大。2016年,中國的中產階級是1.5億人,2017年是2億人,未來會更多。他們對吃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吃什麼?怎麼吃?一樣的品質,吃更多的品類,吃不一樣的口味。而這個理念也需要冷鏈設備企業來輔助實現。

目前中國冷鏈年複合增長率大都在15%以上,比家電業每年2%~3%的增長速度高得多。冷凍食品是一個朝陽產業,市場會更加細分。

原來一個冷凍櫃裡可以儲存很多東西,肉、菜、蛋、霜淇淋、海鮮等全部裝一塊兒,現在已經開始細分,霜淇淋有霜淇淋的櫃子,海鮮有海鮮的櫃子,肉有肉的櫃子。未來還會更加細分,比如海鮮中的三文魚品類也會有專門的櫃子。商家會根據不同品種對溫度的敏感程度,選擇最佳的溫度控制。

對於冷鏈行業來說,當前的挑戰主要有兩個。一是專業的細分。企業要研究每一類食品的最佳溫度。二是個性化定制。每一家企業都有自己的個性化需要,表面看是外觀的差異,其實是內在核心的區別。

食品廠家不僅是賣食品的,賣出去的食品更要是健康衛生的,而這需要冷鏈設備企業的助力。原來設備企業只需研究冷卻速度、冷凍能力、溫度的精度、製冷機的環保,現在要把互聯網的很多東西應用進來,實現資料線上監測、雲平臺搭建、遠端監控,專業度更加寬泛。

要應對這些,企業要不斷升級技術,具備制定解決方案的能力;要有標準化、模組化的管理模式;要建立起柔性化的製造體系;供應鏈的效率要高,反應速度得快。

2017年3月份,星星冷鏈成立了新零售專案技術部、新零售創新技術部。新成立部門的時候,我還不確定產品到底要以什麼樣的商業形式出現,但已經知道產品大致的底層技術“輪廓”。這個底層技術包括掃碼支付或者指紋支付、物品識別技術、遠端資料傳輸技術。這些門檻沒跨過去,就不能適應時代。

在新零售的無人智慧設備剛出來的時候,星星冷鏈的反應速度及提供解決方案的速度是最快的,合作夥伴除了猩便利,還有餓了麼、美團、豹便利、小易到家、七個考拉等。大約60%的新零售企業都在跟星星冷鏈合作。

我從事製造業36年,經歷了80年代的物品稀缺時代、90年代的產業升級時代、2000年以後的資訊化時代,也經歷了2010年以後的互聯網時代。在這四個時代中,互聯網對社會的改變是最大的,它改變的不是產品,是工具。人們已慢慢習慣了口袋裡不放錢、買火車票不排隊,而這些生活習慣的改變自然也造就了許多新興產業。

傳統的製造業企業如果不去深刻理解這些時代變革,那關門則是一定的。製造業不是不好做,而是要怎麼去做。

大家都在講互聯網+製造業,但如何+並沒有定義。所謂互聯網+,一是企業的製造體要+,讓生產效率變得更高,製造系統越來越柔性化;二是管理要+,管理上加入互聯網手段;第三是產品+,更多地關注消費者偏好的改變和商業模式的變化。

記者:最近網上熱議,說當下的自助售貨機模式特別考驗人性,出現了商品被偷等情況。您認為,有無必要將其替換成智慧櫃?

楊文勇:這個需要結合一定的資料和技術來判斷。對於貨損率比較高的貨櫃,可將其替換成智能櫃。智慧櫃的價格和普通貨櫃不一樣,相比於第一代便利貨架,智慧櫃售價更高。但到底哪一種方式更合適,需要具體考究投入與產出比,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合適與不合適。如果開放式貨櫃的貨損率不超過5%,那就是合適的,但如果其貨損率達到20%以上,那一定是智慧櫃更合算。

很多新生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都會出現不理想的情況,有個試錯成本。企業要創新,就要有承擔試錯成本的勇氣,不敢試錯,就不會有機會。所以,我對研發部門的要求就是,成功率在50%即可。

不想冒風險,只能等著用別人的技術。對於傳統企業來說,創新不是找死,不創新才是等死。星星冷鏈到今年已成立整整三十年,若沒有強烈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心去改變傳統思維模式,推動種種變革,很難找到發展的路子。

03

| 談發展 |

專業、生態、分享、賦能,圍繞商業業態做生態

記者:這麼多年來,星星冷鏈能夠保持穩健發展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秘訣?

楊文勇:第一是專心致志做事情。人家去做房地產,就讓他去,星星冷鏈安安心心做製冷就好。星星冷鏈關注技術,做技術領域的“匠人”。在外行看來,每個行業都好進,但其實每個行業都是有竅門的,需要專心致志,不能這山望著那山高。任何一個東西,只要認真做,都是有機會的。

第二是在市場或環境發生巨變的時候,企業能夠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子。回顧過去的30年,外部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那些沒有找到自己路子的企業都倒下了。不能走老路,要在堅持專業的前提下走新路子。

守是守不住的,對企業來講,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企業要生存發展,只能變,變得越來越健康,越來越扎實。這麼多年了,星星冷鏈的發展始終是向上走的。2017年,星星冷鏈的業務大概增長了16%;2018年,星星冷鏈的增長目標是30%。

作為一家民營企業,為適應時代的變化,星星冷鏈在2016年實施了股權改造,現在的股權是比較多元化的。但在沒上市之前,星星冷鏈最大的股東依然是星星集團,現在的股權也有外資。

星星冷鏈也會去行政化管理,未來一定是專業、生態、分享、賦能的形態。星星冷鏈不是某一產品的製造商,而是一種生態,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正如家電界的海爾是圍繞家電做生態,星星冷鏈就是圍繞冷鏈在做生態。傳統產業並不是不好做,要看你怎麼做,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去做。

記者:您認為是時代成就了星星冷鏈,還是星星冷鏈更會借勢發展?

楊文勇:每一個時代都是最好的時代。我所經歷的每一個時代,都給星星冷鏈帶來了發展。國家改革開放是好的時代,中國法制化進程的推進是好的時代,互聯網時代更是個好時代。總體來看,國家越來越強大,人民越來越富裕。

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是一個不怕任何困難和挑戰的人。我認為,想不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想不出解決困難的路徑,是因為自己的能力不夠。若有一天,我想不出一個好的方法、路徑或戰略來説明企業發展,我一定會主動退下去。

記者:星星冷鏈未來的發展計畫是什麼?

楊文勇:星星冷鏈要在2020年以前,成為中國冷鏈業的龍頭企業。我的夢想是,做冷鏈產業的全球第一,這需要五到八年時間,需要腳踏實地地去奮鬥。我不知道這個夢想能不能實現,但正因為有這樣的夢想,才有不怕任何困難的勇氣和決心。

2018年,我在我們的工作會議中寫了這樣一句話:一群人、一件事、一個夢、一起幹!

雖然已經55歲,但我變革的思想不會停止,對創新的要求不會降低。比如有新的互聯網工具出來,我一定先行先試。我希望我的團隊擁有變的思想、變的習慣。我若不變,他們肯定不變。我總有一天要把工作交給年輕人,所以我希望他們能夠快速成長起來。

· END ·

星星冷鏈的“猩·星動力車間”內景

隨著新零售的發展,新經營也會顯現,支付會變得越來越方便。未來,速凍食品廠的資金使用效率會提高;超市需要轉型,做服務和體驗中心;小賣部將集倉儲、服務、體驗於一體。

新零售為傳統製造業帶來了機會。互聯網的發展對傳統製造業來說不是清洗,而是一個重生的機會。

02

| 談趨勢 |

互聯網時代,製造業要細分化、個性化、定制化、柔性化

記者:過去的一年,冷櫃市場有哪些比較明顯的變化?將來的發展趨勢如何?

楊文勇: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中產階層規模越來越大。2016年,中國的中產階級是1.5億人,2017年是2億人,未來會更多。他們對吃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吃什麼?怎麼吃?一樣的品質,吃更多的品類,吃不一樣的口味。而這個理念也需要冷鏈設備企業來輔助實現。

目前中國冷鏈年複合增長率大都在15%以上,比家電業每年2%~3%的增長速度高得多。冷凍食品是一個朝陽產業,市場會更加細分。

原來一個冷凍櫃裡可以儲存很多東西,肉、菜、蛋、霜淇淋、海鮮等全部裝一塊兒,現在已經開始細分,霜淇淋有霜淇淋的櫃子,海鮮有海鮮的櫃子,肉有肉的櫃子。未來還會更加細分,比如海鮮中的三文魚品類也會有專門的櫃子。商家會根據不同品種對溫度的敏感程度,選擇最佳的溫度控制。

對於冷鏈行業來說,當前的挑戰主要有兩個。一是專業的細分。企業要研究每一類食品的最佳溫度。二是個性化定制。每一家企業都有自己的個性化需要,表面看是外觀的差異,其實是內在核心的區別。

食品廠家不僅是賣食品的,賣出去的食品更要是健康衛生的,而這需要冷鏈設備企業的助力。原來設備企業只需研究冷卻速度、冷凍能力、溫度的精度、製冷機的環保,現在要把互聯網的很多東西應用進來,實現資料線上監測、雲平臺搭建、遠端監控,專業度更加寬泛。

要應對這些,企業要不斷升級技術,具備制定解決方案的能力;要有標準化、模組化的管理模式;要建立起柔性化的製造體系;供應鏈的效率要高,反應速度得快。

2017年3月份,星星冷鏈成立了新零售專案技術部、新零售創新技術部。新成立部門的時候,我還不確定產品到底要以什麼樣的商業形式出現,但已經知道產品大致的底層技術“輪廓”。這個底層技術包括掃碼支付或者指紋支付、物品識別技術、遠端資料傳輸技術。這些門檻沒跨過去,就不能適應時代。

在新零售的無人智慧設備剛出來的時候,星星冷鏈的反應速度及提供解決方案的速度是最快的,合作夥伴除了猩便利,還有餓了麼、美團、豹便利、小易到家、七個考拉等。大約60%的新零售企業都在跟星星冷鏈合作。

我從事製造業36年,經歷了80年代的物品稀缺時代、90年代的產業升級時代、2000年以後的資訊化時代,也經歷了2010年以後的互聯網時代。在這四個時代中,互聯網對社會的改變是最大的,它改變的不是產品,是工具。人們已慢慢習慣了口袋裡不放錢、買火車票不排隊,而這些生活習慣的改變自然也造就了許多新興產業。

傳統的製造業企業如果不去深刻理解這些時代變革,那關門則是一定的。製造業不是不好做,而是要怎麼去做。

大家都在講互聯網+製造業,但如何+並沒有定義。所謂互聯網+,一是企業的製造體要+,讓生產效率變得更高,製造系統越來越柔性化;二是管理要+,管理上加入互聯網手段;第三是產品+,更多地關注消費者偏好的改變和商業模式的變化。

記者:最近網上熱議,說當下的自助售貨機模式特別考驗人性,出現了商品被偷等情況。您認為,有無必要將其替換成智慧櫃?

楊文勇:這個需要結合一定的資料和技術來判斷。對於貨損率比較高的貨櫃,可將其替換成智能櫃。智慧櫃的價格和普通貨櫃不一樣,相比於第一代便利貨架,智慧櫃售價更高。但到底哪一種方式更合適,需要具體考究投入與產出比,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合適與不合適。如果開放式貨櫃的貨損率不超過5%,那就是合適的,但如果其貨損率達到20%以上,那一定是智慧櫃更合算。

很多新生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都會出現不理想的情況,有個試錯成本。企業要創新,就要有承擔試錯成本的勇氣,不敢試錯,就不會有機會。所以,我對研發部門的要求就是,成功率在50%即可。

不想冒風險,只能等著用別人的技術。對於傳統企業來說,創新不是找死,不創新才是等死。星星冷鏈到今年已成立整整三十年,若沒有強烈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心去改變傳統思維模式,推動種種變革,很難找到發展的路子。

03

| 談發展 |

專業、生態、分享、賦能,圍繞商業業態做生態

記者:這麼多年來,星星冷鏈能夠保持穩健發展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秘訣?

楊文勇:第一是專心致志做事情。人家去做房地產,就讓他去,星星冷鏈安安心心做製冷就好。星星冷鏈關注技術,做技術領域的“匠人”。在外行看來,每個行業都好進,但其實每個行業都是有竅門的,需要專心致志,不能這山望著那山高。任何一個東西,只要認真做,都是有機會的。

第二是在市場或環境發生巨變的時候,企業能夠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子。回顧過去的30年,外部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那些沒有找到自己路子的企業都倒下了。不能走老路,要在堅持專業的前提下走新路子。

守是守不住的,對企業來講,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企業要生存發展,只能變,變得越來越健康,越來越扎實。這麼多年了,星星冷鏈的發展始終是向上走的。2017年,星星冷鏈的業務大概增長了16%;2018年,星星冷鏈的增長目標是30%。

作為一家民營企業,為適應時代的變化,星星冷鏈在2016年實施了股權改造,現在的股權是比較多元化的。但在沒上市之前,星星冷鏈最大的股東依然是星星集團,現在的股權也有外資。

星星冷鏈也會去行政化管理,未來一定是專業、生態、分享、賦能的形態。星星冷鏈不是某一產品的製造商,而是一種生態,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正如家電界的海爾是圍繞家電做生態,星星冷鏈就是圍繞冷鏈在做生態。傳統產業並不是不好做,要看你怎麼做,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去做。

記者:您認為是時代成就了星星冷鏈,還是星星冷鏈更會借勢發展?

楊文勇:每一個時代都是最好的時代。我所經歷的每一個時代,都給星星冷鏈帶來了發展。國家改革開放是好的時代,中國法制化進程的推進是好的時代,互聯網時代更是個好時代。總體來看,國家越來越強大,人民越來越富裕。

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是一個不怕任何困難和挑戰的人。我認為,想不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想不出解決困難的路徑,是因為自己的能力不夠。若有一天,我想不出一個好的方法、路徑或戰略來説明企業發展,我一定會主動退下去。

記者:星星冷鏈未來的發展計畫是什麼?

楊文勇:星星冷鏈要在2020年以前,成為中國冷鏈業的龍頭企業。我的夢想是,做冷鏈產業的全球第一,這需要五到八年時間,需要腳踏實地地去奮鬥。我不知道這個夢想能不能實現,但正因為有這樣的夢想,才有不怕任何困難的勇氣和決心。

2018年,我在我們的工作會議中寫了這樣一句話:一群人、一件事、一個夢、一起幹!

雖然已經55歲,但我變革的思想不會停止,對創新的要求不會降低。比如有新的互聯網工具出來,我一定先行先試。我希望我的團隊擁有變的思想、變的習慣。我若不變,他們肯定不變。我總有一天要把工作交給年輕人,所以我希望他們能夠快速成長起來。

· END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